耕耘贞观 第26章

作者:倚夜听雨

房玄龄思索着说道:“窦静……若这次事败了顺手把他安排到夏州去倒是正好。

不过有越王拦过,总不能让一直以来都兢兢业业的窦静去边疆屯田,这也太过显眼了!”

“换个人,这次赵元楷不是表现得挺出色的,而且他本人虽谄媚了一点,但到底是个干吏,让他去夏州做刺史屯田好了。”杜如晦道,“至少也算跨入了正四品的官职了!”

“就他吧,磨砺磨砺恶习,窦静后,也好接任司农寺!”房玄龄也同意了。

嗯嗯,本来去夏州吃了两年沙子的应该是窦静,但因为蝗灾到底算是被司农寺给解决了,那窦静自然是有功无过,那换了吃沙子的人自然就成了司农少卿的赵元楷了。

毕竟比较起司农少卿,夏州当刺史到底是升官了,运气好说不定未来还有战功。

赵元楷不知道听到自己升官,会不会高兴的晕过去,而这仅只人事调度中的一个缩影。

从渭水之盟后,李世民对找突厥一雪前耻的想法就留从来没有消停过。

对突厥的包围网,从贞观元年一点点撒开,比如夏州就是今年与突厥的交锋中夺回来的。

不过,这些国家大事对李泰来说还是有几分遥远,现在的李泰春风得意的从东宫全身而退,顺路去见了长孙皇后,到底打算在在落日之前,回到自己的府邸。

而马周早就已经在越王府中等着了,见到李泰回来脸上的从容与轻快,倒双手抱拳对李泰道,“恭喜越王,看来您成功把纺织产业给留下来了。”

虽然马周并不清楚,李泰这般对纺织产业的重视,但马周却清楚,这东西到底是资产,既然有那最好还是吃下,有助于越王府的实力稳稳增长。

“你来得正好!”李泰见到马周,挥手道,“有点事情需要你来帮忙。”

“嗯?”马周见到李泰的样子,倒带着几分的疑惑,却是不知道李泰又有什么事。

“除去农业学府的开销,我想要尽可能吃入长安的煤矿!”李泰郑重道。

“煤矿?”听到李泰的话,马周皱了皱眉头道,

“煤矿在泾渭之地并不罕见,但基本上所有的矿场唯有做钢铁生意才真正的赚钱。

越王你准备入手这么多的煤矿,可是准备入手钢铁生意,

若如此,我劝您还是把注意力放到农业学府上来才是正事。”

自从盐铁专营这一件事情开始,在封建时代任何想要碰触这两件事的家伙,不是造反,那就基本上是在造反的路上,马周可不希望李泰在这时候做出什么不明智的举动。

“你这是想到哪里去了!”听到马周的话,李泰不由又气又笑,自己怎么可能会造反,要知道上面坐着龙椅得可是李世民耶,自己要多想不开才要造他的反!

“煤炭可燃,乃是一切之基础!”李泰道,“人之所以为人,那是人会用工具。

商周青铜,秦汉钢铁,本质是燃料的燃烧温度在不断的在人的手中创造出新的高度。

而我想要掌控煤炭,便是因为在这冬天见到了它的力量,它才是我们如今的根基!”

“根基?”马周听到李泰的话,不由带着几分茫然,却又忍不住的深入思索。

李泰点头道,“从燧人氏点燃第一支火种开始,我们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寻求更高的温度,控制更高的温度,然后把这更高的温度作用社会的历史。

而我想要掌握煤矿,便想要知道,我们真把煤矿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了吗?

如果不是,那把煤炭的燃烧到极致又会发生什么!”

“大王,您的这般问题,请恕在下回答不出来!”听到李泰的话,马周无言以对。

因为哪怕他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是宽阔,但面对未知的东西依旧充满了好奇与迷茫。

李泰认真道:

“所以,我便想要用更多的煤炭去做实验,分析它的性质,明白它的原理,甚至彻底的用它去改造这个世界!

而这少少的两座小煤矿是绝对不够的,我需要得是遍及整个关西的煤炭产业。

最起码任何一个百姓想烧开水,我能让煤矿直接送到这城市,这小县,甚至村庄。”

听到李泰这话,马周也忍不住去遥想,但他非常清楚,想要见到李泰所说的这一幕真正实现,怕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毕竟,仅想要在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家只收一文钱的开水店铺就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种事情正常来说,只有长安能够做到,因为这里是帝都。

但听着李泰的描绘出来的蓝图,马周也忍不住的沉沦,因为李泰所描绘的出来的蓝图是这般的美好,让自己愿意跟在李泰的身边,把他的梦想给一点一点的实现。

“知道了,有关赚到的钱,我会尽量去购置新的煤矿场的。”马周对着李泰点头道。

李泰点头道,“希望阿耶给我找的各科科长能够快点过来吧。

趁着冬天,我想给学府制定一个简单的三年发展计划,让各科科长们能彻底执行下去!”

“三年发展计划?”听到这话马周不由带着几分好奇,道:“这是什么?”

“我来写大纲,你来填充内容好了!”李泰想了想,倒对马周亲切道。

“好!”马周听到李泰的话笑道,他倒是想要看看李泰准备做什么。

而实际上,当李泰怀着寒暑假最后一天,以及考试前一天的精神来,来给自己的学府制定计划。

一天时间手中废弃纸张怕就堆积了半人高,白鹤进来把这些纸张进行整理,同时给李泰送来了水果与点心,甚至偶尔会红袖添香,帮忙研墨。

而就在李泰奋笔疾书,给自己的农业学府制定未来计划时,一封书信送到在嵩山修行的杜楚客的房间中,看着自己的兄长给自己送来的书信,杜楚客喃喃道:

“越王的农业学府让我去做墨科的科长?算了,至少也是一个近距离观察李世民地方。

虽然他是兄长心目中的完美君主,但真是我心中的君主吗?”

杜楚客挥了挥手,对身边童子道,“我兄长找我去长安,今后就不在此地打醮了。”

正在太白山之中隐居整理自己七十年医学所得的孙思邈,也很快收到李世民的召唤。

实际上,当初李世民在继位时就征召过孙思邈,但被孙思邈以不喜为官给拒绝了。

这次李世民便打算借助这个机会把孙思邈这位神医留在长安,以后就算身体真出现了什么毛病,但有这位神医在侧,这多算是有点保障。

“医科……”孙思邈看着李世民只征召自己进入一个学府去做医科的科长不由若有所思。

因为孙思邈在长白山隐居的时间若有所得,准备撰写一本总结自己心得的医书。

若能背靠朝廷方便自己进行资料的查询,至少自己这本医书写出来,也就不枉此生了。

如果杜楚客与孙思邈两人怀着各自的心思进入到农业学府,那李世民倒找来了李淳风,让这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会待在太史局的俸禄小偷,被一脚踢到李泰的农业学府里。

当然李淳风只不过身份从原本的太史局将仕郎,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从九品的临时工。

这可是李世民想了好久,终于在李淳风快转正时想到了这么个还没转正家伙,

然后直接被一脚送到李泰的学府里面,至于原本的将仕郎,自然是没有了。

正如同杜如晦所说,总不可能真派遣朝廷官员来管理这农业学府,否则这学府的编制又该怎么算,

至于颜勤礼,马周等人是越王府直属,他们去农业学府挂名,是因为李泰算是这学府的创始人,他们去挂名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其他科长,还是白衣的好。

而李泰的这个学府,以及基础的人员构筑,也随着李世民的支持,一个个怀揣着各自目的的人,开始向着长安的这一座农业学府汇聚了过来。

第二十三章 汇聚学府

李淳风是第一个找李泰报道的。

李淳风并不是李泰想象中的神神道道的道士,相反是一个个干干净净的青年。

只不过他的衣服显得有些陈旧,显然太史局将仕郎长安那点俸禄绝对不够日常花销的。

而李淳风看着李泰,第一句就是弱弱道,

“越王,我能在学府睡几天吗?我一般都是住在太史局的,现在要重新找房子……”

这话听得李泰无比感叹,连忙道,“我们学府搭建了新房屋,先生有专属的房屋。

你是科长,更能拥有独立院落。宾王,你带李科长去他的房屋里去。”

马周马上拉着李淳风去办理入职手续,顺路把李淳风带到他的院落中去。

实际上哪怕是文科的教师助手,也全部拥有独立房间。

而李淳风作为李世民安排进来的科长在,自然而然能享受到独立院落的待遇。

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院落,李泰看他可怜,还预支了一个月月钱。

李淳风顿时精神抖擞,马上精神满满的来找李泰去工作,钱给到位别说九九六,零零七李淳风都甘之若饴。

“帮忙先统一一下基础单位吧!”李泰看着李淳风一副想要为学府贡献,但却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帮忙的样子,说道,“我想要弄一套我们学院中的独立度量衡!”

李淳风听到李泰的话微微一愣,道,“大王觉得我们的尺寸度量有问题?”

“肯定有问题的!”李泰点头道,“寸就是十颗小米横排的长度,而十寸为一尺。

小米大小不一,官吏收税时肯定会取多的,所谓大斗进小斗出的基础便是度量衡不精确!

现在阿耶圣明,容纳不了那些贪官污吏,但规则内如果能增加税收,这反而会受到鼓励。”

李泰说道这里忍不住的感叹,实际上中国古代选择用粮食,而不是用人的身体部位作为度量衡,既体现了对粮食的执着,在同时代更是无比先进。

但度量衡的单位制度,在整个中国的封建王朝自始至终没什么变化,但单位量却是不断增加,一尺在秦汉也就二十三厘米左右,但到了明清却已经到了三十二厘米。

可以说,这种度量衡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不断偷走了百姓的粮食,加重百姓负担。

而且李泰在这些工人进行工作时,便发现他们除非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否则他们做出东西就是有差别,哪怕上面商量好了,但工作时常常会出现细微调整。

而度量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让李泰清楚,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太遥远了。

现在规模小还好说,但自己想玩流水线和规模化完全没戏,因为单是一个零件尺寸的差异,就足以让任何规模化成为笑话。

李泰来到这世界,每次想要干一件在自己看来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时,总会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状况,让自己的计划频频推行不下去,比如这次的度量衡事情就是了。

实际上,真想要规模化与科学化,李泰马上就会遇到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工人不够的问题。

这点李泰考虑掉了,也是为什么李泰要办理农业学府的原因。

因为李泰就是想靠自己去积攒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否则没有足够人手,自己想延续贞观,甚至改变大唐的命运是不可能的。

哪怕自己穿越成了李泰,李泰也不认为自己是这个时代的神,说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毕竟前辈王莽已非常清楚的告诉了后来穿越者,一个穿越者根本逆不了历史大势的。

所以李泰要建立学府,就是想通过农业这个最能让这片土地的人接受的产业,把新的知识与规则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此刻李淳风却没想到李泰的思维已经发散到了十万八千里,他只单纯的在思考从技术角度来思量,说道:“越王既然有重立度量衡的想法,那是否有方向了!”

李泰第一时间就想到水银柱,因为这是在古代这个环境下最稳定的度量衡了。

但想要做水银柱这个实验,难住了李泰的问题是透明的玻璃哪里去弄!

一想到这里,李泰便有些发狂,明明一些在自己看来理所当然的事,但自己想要去证明时,那前置条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