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200章

作者:倚夜听雨

不过有李淳风镇着,到底也没出什么大事,后面苏烈带着幽州府兵驻扎在天津小村,并且隔三差五的能听到他们出操锻炼的声音,这些幽州游侠儿到底没再闹事了。

而李泰现在虽然还没配套牛羊产业,但每周从幽州附近购买些羊肉到军营里面,给苏烈部队改善一下伙食,还是能做到的。

这就让这些人对李泰的感官相当不错,保护起天津小村也尽力了不少。

不过苏烈却清楚,这些对李泰来还只是小钱,自己还期待着天天吃肉的日子,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往死里训练自己手下的府兵,直接把他们训练成精锐了。

府兵们自然也发现,自己的将军自从来到这天津小村后,嘴角时不时露出耿直的笑容,不过看着天津小村每周送来的牧羊,多多少少也有了几分的领悟。

不过,李泰可没心思关注到苏定方的这些府兵,因为自己全部注意力可都在盐田上。

毕竟这东西可是自己选定的破局手段,到底能不能生产出粗盐来对自己来说至关重要。

说实话,古代盐业算是相当消耗人力资源的一个产业,君不见古代能出来造反的豪族盐业占了很大一部分,而海盐比陆地食盐有优势的地方就在人力资源的消耗上。

受限于古代的生产力,陆地食盐比如盐湖之类的地方当然也能按照晒盐法进行开凿盐田,打造畦田,将盐田里面的卤水引入畦田之内,用太阳与风力进行蒸发,从而增加制田面积。

甚至在制作成粗盐之后,再进行二次处理,用高温蒸馏,或者用卤水调和,能够结晶出纯白如雪的细小精盐,至少比海洋中制作出来的海盐至少在二次处理上要方便很多。

就算现在的李泰也知道海盐中有各种金属离子,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基本上也只能用淋卤法慢慢的冲刷,只能降低含量,而不能真正的彻底去除掉。

但李泰更明白,自己想彻底掌握盐业,想要彻底打翻老百姓的盐罐子,让百姓不仅吃得到食盐,而且要吃得起精盐,那还是只能靠海盐,至少现在靠不了陆盐。

第一个就是产量上,只要海岸线所及,基本都能作为食盐场地。

当然作为最佳的产盐地点肯定是要小心的甄选,但至少比内陆的一个个盐湖盐井,开采难度要低得多。

第二个就是食盐运输上了,因为水路成本比陆运成本低得多。

在相对封闭的内陆湖中,短距离靠着陆运还是能够解决,但长距离还是靠这条贯穿了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而海盐基本上就在这整个水系体系中,生产出来能通过运河输送到从南到北的华夏各处,这优点对于矿盐几乎是碾压性的。

说实话,如果第二点,某些内陆地区的盐池多少还能争夺下周边市场,但在第三点后,就算内陆地区的食盐,如果没地方保护也很难生存了。

那就是海盐利用了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简称潮汐能。

利用涨潮落潮,把海水送入到盐田中,最大限度的节约了人工力量。

海洋对时代百姓来说,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至少在没更加先进的生产力条件下,潮汐能所带来的海水将远远超过人工引导卤水,最大限度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

当然,海盐的缺点,李泰也明白,那就是海盐里面的金属含量比陆盐要高,生产出来的质量比陆盐要差。

但在满足全国百姓食盐为前提的条件下,还想要彻底的打翻盐罐子,那在这时代,海洋是唯一的选择。

毕竟海盐的制作工艺可以不断改进,海盐的制作成本越是大规模就越是比陆盐有优势。

所以李泰会选择幽州,更选择了海盐破局。

因为自己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自己赚钱,更重要得是为将来打翻全国的盐价做准备。

所以李泰对李淳风的晒盐工程还是相当的重视。

不过李泰也清楚,晒盐跟种植庄稼一样,都不是一件今天想要明天就能出结果的东西。

哪怕自己完全修建好了整个盐田,想要食盐出货,却也至少要四到五个月。

更不要说现在这盐田还在建设中,谁也不知道这整个过程还需要多少修修补补,等真正的第一批食盐出货,怕是要等到今年年末了!

“啧啧,这个工程这么需要时间,等到第一批食盐出货怕是有得等待,我是不是该拜访拜访幽州本地世家,想办法让他们出点钱粮呢!”李泰的目光不由带着几分阴骘。

没什么,因为在幽州没个稳定来钱渠道,让李泰心中挺慌的,总想找点来钱快的事做做!

第一百七十八章 杜楚客的专权

就在李泰心中琢磨着应该怎么样联合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让他们掏人力物力时,李泰的信件倒通过驿站,一站接着一站的送到了长安,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两仪殿。

说实话,幽州到荥阳的道路虽遥远,但到底有水道相连,李泰只是挂普通信件,走水路倒更加快捷与迅速。

当然如果挂八百里加急这种信件,说不定走陆路要更快,不过不论怎么说这都是李泰给李世民的家书,这任务就算挂普通信件也肯定耽搁不得的。

本来应该接近二十天的路程,直接让这信送了十二天,便送到两仪殿中。

李世民看着这些送到自己手上的书信,不止自己的,还有这是谁谁谁好大一叠!

李世民看着送到自己手上的信件,喃喃道,“青雀这小子倒毫不客气,真把朕当做驿站吗,还要让朕再给他当一回信使不成!”

不过话是这么的说,李世民倒让内侍把这些信件分类,也没第一时间发放出去。

一边的王内侍不敢说话,仿佛想要笑又憋回去的样子,样子颇是让人忍俊不禁。

李世民看着李泰写给自己的信件,信件的内容除了报平安以外,倒提出了自己治理幽州方向,希望能从食盐破局,准备在幽州获得稳定的获利渠道,再执政幽州。

至于与高句丽通商的事情,也等到自己开发出盐场后,再行通商。

对李泰这般先等到自己拥有稳定财源,在有了如此的财源后,再进行执政的方式,李世民既感觉到羡慕,又佩服自己这亲儿子的能力。

哪怕这次,李泰实际上也只向朝廷拥有了制盐贩盐的权利,其他也不过是李泰自己砸钱进去干活,李泰从来不担心自己这些钱砸进去会变成水漂怎么办。

仿佛李泰的双目就能看破虚妄,精准寻找到迷雾后的黄金似的。

当然,李泰并没有写具体的方法,只是在写自己这个月的目标,以及开始买田了。

至于书信中的另外一点,那就是李泰让李世民帮忙转一下自己的信件。

其中有给长孙皇后的,有给长乐的,也有给孔雀吕才杜楚客,以及魏旭的,可惜没马周。

这是理所当然的,毕竟马周跟他们不同,马周已经是独立的官员。

李泰若与马周写信私交,那少说也是皇子与朝臣勾结的证据,但其他人,甚至包括杜楚客,如果不是李泰的原因,县令这身份根本就配不上杜楚客。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更像是燕王的代表,这里面的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泰简要提了一下,孔雀的信件让孔雀把一部分煤炭产业的人员和织女送到幽州这边来,自己需要在幽州布局产业。

吕才的信件上是希望吕才把今年派遣幽州的交换生准备好,上一年的交换生要再学一年,才能回到幽州来。

至于杜楚客,李泰则让杜楚客把以魏旭为核心的不良人调度一批过来。

同时让魏旭来时,顺路找些残疾的退伍军人,看看他们有没有乐意来幽州的。

还是不良人待遇,自己会把他们给安顿好了。

因为不良人不是属于正式官职,在高陵虽然协助官府管理百姓,但更多是小吏身份,甚至吃得都不能说是皇粮,而是吃着李泰给的饭。

也就只有魏旭算在燕王府挂了名,只不过李泰考虑到自己需要他再去招募一些不良人去幽州,所以便让魏旭留在高陵,而现在便是让找得差不多的魏旭带着不良人过去。

“不良人……”李世民看着李泰提到的魏旭,喃喃道。

内侍王德连忙在一旁道,

“不良人是燕王在成为高陵县令后,为方便管理百姓而设立的一种在街上巡逻的小吏。

他们多是因为残疾而从军队中退伍的军人组成,统领是魏旭。

自从不良人出现之后,高陵县的风气到底是好了很多。”

“嗯!”李世民点头。

说实话,对这种照顾退伍伤兵的举动,李世民多少还是有点赞赏的。

而且这些退伍的伤兵多是伤残之人,自己也不怕李泰召集这些人就会反叛。

毕竟李泰从一开始把这些不良人的定位就十分的清晰,就是用他们震慑普通百姓。

尤其李泰在高陵那地区居然被人刺杀那件事情后,李泰建立一些维护治安的武装组织,说实话朝廷上下也理解。

只不过他们倒也没想到李泰这么识趣,找的都是伤残人士。

对国家来说,实际上倒也减少了不小的负担。

毕竟隋唐乱世到现在,因为战争而出现伤残的人还真的不少。

只不过在旧式军队中,除了有将领同乡接济,实际上很少有人管他们死活的。

更多的残疾士兵都被强制退回老家,然后在老家等死而已。

李世民想到这里叹了口气,道,“青雀到底是仁心之人。

只是看他此刻举动,这在幽州看起来也未必容易发展,现在都需要动到高陵的根基了!

算了,到底时间太短,先等等看吧。

有个一年两年的,再看看他会不会从高陵调度资源,应该就能判断出他的发展如何了!”

说实话,李世民或者古代人很难理解把钱用出去,甚至把人力物力全部用出去的道理。

所以李世民见到李泰到幽州没多久,就开始向高陵调度人力物力,自然认为李泰在幽州那边发展得并不好,需要高陵这边对李泰进行大力支持。

此刻,李世民心中有了决定,先放手李泰一段时日,自己在一边默默看着就是了。

如果一两年时间李泰的盐业还没发展起来,自己再想办法扶持李泰好了。

毕竟李泰一直以来在李世民面前所展现出来的,都是那种谋而后动,沉稳而进取的角色。

这样的情况下,李泰既选择了盐业作为他在幽州立足的财源,那自己也很想看看李泰能展现出到底怎么样的能力来。

“把这两份文件送到皇后,以及长乐公主的住处。”

李世民看着李泰送给自己的信件,对身边的内侍道,

“至于另外的几份,全部送到高陵县令杜楚客的手里!”

“遵命!”王德听到李世民的话,倒也没任何迟疑的马上回答道。

而王德刚刚的退开不久,唐俭很快过来,开口道:

“圣人,倭国遣唐使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等上奏回国,是否顺路安排人手与他们同去,也好册封倭国,若能与之交好,说不定能够通过倭国掣肘高句丽,限制其发展!”

“嗯!”李世民听到唐俭的话,李世民点头道,

“让高表仁作为遣日使者,礼送倭国遣唐使回国。

承认倭国为我大唐藩属,允许倭国每年朝贡,建立双方的良好关系。”

“臣遵命!”唐俭听到李世民的话,恭敬对李世民行礼。

这时候的唐俭正准备退出,李世民却道,“你让高表仁去倭国时,乘坐渤海水师的道路。

另外去见见燕王在幽州生活如何,让他写个奏章,通过鸿胪寺递过来!”

“遵命!”唐俭倒没想到李世民会说这话,不由行礼却又开口说道,

“圣人既已提到燕王,那是不是要派遣使者出使高句丽,商量通商的事宜?”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