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179章

作者:倚夜听雨

“原来如此,张玄素点点头,越王能够想出这么一种技术却是厉害!”张玄素说道。

“这种技术实际上在南方倒是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很少有用到北方的水道上!”

马周指了指闸坝不远处的石碑,道,“所以越王提出设想后,有些懂得南方技术的大匠,便设计了出来,这里还立了一块石碑。

第一个实现这闸坝的大匠,以后便是能够承包此处的闸坝,进行日常维护。

他的名字,也就刻在这闸坝上了!”

张玄素点点头,倒是一副长了见识的样子,便跟着马周继续的查看整个工程。

很快的,张玄素发现这里的异族百姓的数量好像有些多了,他们虽然也穿着统一的徭役服饰,不过却是统一玄色。

张玄素很好奇的对着马周说道,“这里好像有很多异族?”

“他们正在接受劳动改造!”马周说道,“让他们在这里劳动,一边接受汉语与文字,一边洗刷他们在草原上的习惯。基本上这些人字未必认全了,但汉话已经会说几句了。”

“说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异族人?”张玄素听到马周的话,好奇道,

“把他们的活交给我们的百姓来做徭役不好吗?”

“应该怎么说呢?”马周思索了一下,说道,“整个郑白渠的工程中,我们官员负责整体规划。

接下来便是徭役和大匠,他们负责把我们提出来的规划拆分成具体项目去一一完成。

然后一些轻松的,重复活则是交给我们当地百姓以及临时工,让他们赚点小钱。

再接下来就是这些异族人了,他们会负责最苦最累的工作,甚至有很多有生命危险。

比如有时候需要他们摸到水里去打桩,有些容易塌方的地方需要他们去加固。

这些任务交给异族人去做,总比牺牲我们本地的百姓好!

比如现在冬天的郑白渠工程在推进,如果交给普通百姓的话,那就太残忍了。

但把这些事情交给这些异族来处,至少我们的百姓不用担心受伤。”

“这些天在这里工作的主要都是异族人吗?”张玄素听到这话,倒也松了一口气,“哪来这么多异族人?”

“越王委托鸿胪寺向在长安的突厥贵人们购买的。”马周倒没隐瞒。

因为这件事情在大唐又不犯法,大唐也是有蓄奴与牙行的,这些都是合法的买卖。

基本上只要别虐待这些人,哪怕出了意外死了,实际上朝廷也是不管的。

“用异族来替代百姓进行劳役吗?”张玄素听到马周的话,倒是摸了摸胡子。

说实话,这种事情对大唐来说不算是罕见,但真把这些异族运用到各种的基础设施上,那是真没见到这么的操作过。

一时之间,张玄素也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是的!”马周此刻点头道,“不过,我们也没虐待这些异族人。

至少他们吃穿都跟我们徭役一样,顶多他们没有工钱,

因为逼他们学会了汉话,明白了汉字,才懂得我们的粮票价值,去购买他们想要的事物。

不过这过程中,他们需要自赎,也就是至少要给越王赚到十吊钱,他们才会被放行。

这钱在每次发粮票或者炭票的时候,直接便抽取了一部分,进行分期付款。”

“这样的话,他们大约多久能够还清债务?完成自赎?”张玄素好奇的问道。

“差不多五年吧,不过省吃俭用的话,差不多三年就够了,如果表现良好,成为了异族本身的管理者,那说不定一年就够了!”马周相当清楚,对张玄素道。

“只是一年吗?这时间是不是太短了!”张玄素皱起眉头!

“真等自由了,他们就会发现,在长安这地方,他们人生地不熟的又能去哪里。

也就只有继续在郑白渠这里做工,或者去高陵找工作才是最稳妥的。

至于其他地方,说实话,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已经没家了。

这里才是他们的家!”马周唏嘘说道。

张玄素一愣,却也明白了马周的意思。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是被他们部落的贵人通过了鸿胪寺卖过来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属于被他们族人抛弃掉的人,他们早就已经无家可归了。

现在哪怕李泰给了他们自由,但他们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吗?

没有,他们什么都没有了!

毕竟人活着是需要理由的,毫无目的的活下去是不现实的。

现在这些东突厥的遗民也就只有在高陵这里抱紧越王大腿,抱紧华夏文化,让自己融入到华夏文化中,却才能寻找到新的活下去的理由。

第一百五十九章 棉布

“圣人,这些事便是这几日臣在郑白渠的所见所闻,臣怕有所疏漏,已经写成奏章,并附有每日随记。

如今高陵百姓闻工则喜,是越王之勋,郑白之役勤勉协力,是马周之能,异族黎民勤于王事,是圣人之德!

臣认为越王与水使马周未曾苛责高陵百姓。”

张玄素回来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李世民,这话说的李世民那是心花怒放。

李世民很是得意的摸了摸胡子,能让张玄素说出这般言语,显然青雀这次做得相当不错。

毕竟张玄素可是朝廷里面有名的硬骨头,让他这么舔,自己很开心啊。

在一旁的房玄龄很是惊讶的看着张玄素,虽然仿佛第一次认识到他似的。

不过张玄素的话,继续道,“臣觉得,越王通过劳动让异族融合的方式很不错。

我们可以以此为模板,把一部分徭役任务转移到这些异族身上。

只有当他们服役一定年数,使得他们说汉话,懂汉礼后,再让他们入我大唐国籍。

如此,一得教化异族,充实我大唐人口。二则可以减轻我大唐百姓的繁重徭役。

如今看来,这劳动改造的效果的确很不错!”

“哦?”李世民听到了张玄素的话,不由向房玄龄看过去。

“……”房玄龄道,“此事倒有两个难点。

第一个是缺钱,郑国渠那批异族能顺利归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越王舍得砸钱。

现在郑白渠那边每三天一次肉食,每六天一双棉手套,更不要说粮食与棉服了。

如果数量大了,对大唐国力来说,消耗实在太大。

至于第二点,则是现在规模还小,又有苏定方率领部队看守,异族难以起恶心。

但若规模变大,必然会有人滋扰地方,那又需要派遣多少的差役甚至将士管理。

这些都需要做好准备,但这样,又会对大唐的财政造成压力。”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已经执政这么多年,李世民也明白,基本上只要财政到位,大唐没什么解决不了的行政问题。

如果有,那就请加钱!

“这么一个好政策,因为没钱就放弃吗?”张玄素倒是略带着几分可惜的说道。

“倒也不是没有办法!”房玄龄思索了一下轻轻道。

“哦,且说说?”听到房玄龄这般的话语,李世民好奇的对房玄龄询问。

房玄龄说道:“越王敛财之能可谓无中生有。

在臣看来越王是否能比肩甘罗臣并不知晓,但高陵一地现在的确限制了越王的发挥。

臣觉得,也许给越王一州之地,说不定能够让更多异族成为我大唐百姓。”

“高陵一地限制住了青雀吗!”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却也认可了房玄龄的判断。

说实话,这种事情对其他人可能很难理解,但对李世民来说,这种事情实在太好理解了。

就好像是自己带兵时能指挥得了十万军团,但现实却是自己只能带个五千兵也一样。

在李世民看来,李泰是自己的亲儿子,就是自己年轻时候的翻版,只不过把自己的内政能力稍微加强了一点点。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已经在思考了,也进入了呆若木鸡的状态,没有再多嘴,更不会提出幽州这两个字。

因为这时候继续说下去,那就会被人以为自己要故意踢李泰去幽州。

但实际上,在李世民思考给李泰安排一州时,幽州几乎成为了必然选择。

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李泰的劳动改造的方式有效,说明了李泰能够处理少数民族的矛盾。

这种人去边疆地区去发挥自己的力量,这不是给李泰搭建舞台嘛。

其次,对比起其他地方,李泰在幽州那边砸入了一个幽州学府分校,有着当初制定的各种计划,可以说李泰虽然现在人在高陵,但在幽州可不是毫无根基的。

李泰过去不是从头开始,而是有着自己的执政基础,不会被架空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李泰的年龄了,李泰的年龄决定了李泰去任何没有根基的地方就必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把权利收回到自己的手上,但在幽州的话,几乎已经铺平了一切。

所以李世民把李泰外放,幽州这地方就算不是第一选择,也绝对是在备选中。

另外的其他的选择,应该是洛阳,成都和余杭,这些都有可能。

毕竟李世民是很喜欢李泰的,会不会把李泰留在身边,房玄龄不敢保证,但想让越王过的好一点,李世民肯定愿意。

所以这种影响,最好一点一点释放,最终让李世民选定地点。

唯一让房玄龄松一口气的是,李泰仿佛也真的在为去幽州做准备。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会不知不觉之间加重了让李泰前去的幽州的砝码。

而对李世民来说,当初李泰展现了愿意去幽州的态度,接着又展现出自己能处理异族与汉族间矛盾的能力。

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也开始思索,李泰是不是真合适去幽州。

当然,这思索也只是一闪而逝,再怎么样都是自己的亲儿子,把他丢到幽州去,别说自己不舍得,就算是长孙皇后也不舍得啊。

“另外臣在高陵发现一种棉服,质地轻柔,极其保暖,是冬衣中的佳品,比较起越王之前发明出来的羽绒服,要更加轻柔些!”张玄素继续道。

“是白叠子制出来的棉服吧!”李世民想到了李泰的在日记上提到过的棉服,道,

“越王在几年前给长乐送过一件亲手种植的白垫子花制作成的棉服。

后来为了增加产量,便是在源州,胜州等地方进行了种植,如今想来是收获了不少。”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