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141章

作者:倚夜听雨

“但我不赞同在中原,蜀地,江南和西域地区进行分封世袭!”李泰果断道。

“还真是滑头啊!”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失望道,“你也不赞同我!”

“也?”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咀嚼了一下,对李世民问道,“承乾大哥也不赞同吗?”

“前些天我问他时,他也赞同魏征那个田舍郎的话。

真是的,让他跟着那个田舍郎修书,修得把脑袋都修傻了!”李世民很不满意李承乾跟自己不是一条心。

再看看眼前的家伙,好吧,这些家伙都不跟自己这亲爹一条心。

“阿耶,我觉得分封世袭就要分封远一点,太近的地方以后肯定会重现春秋战国故事的!”李泰看着李世民的很是失望的样子,连忙开口道,“我个人是真赞成世袭分封的!”

“嗯?”李世民抬起头看着李泰笑了笑,道,“朕知道你孝顺,但无需你唯心安慰我!”

“不是的!”李泰抓了抓脑袋,说道,“因为我觉得大唐养育百姓是有限的。

等到一定程度,如果不采用分封的办法解决掉部分人口,等人口爆满肯定会出问题的!”

“我大唐疆域万里,只要政治清明,难道还养不活天下的百姓!”李世民不由笑道。

“我们大唐现在的耕地还不到一千万倾。

随着国力恢复,新修水利,开垦新地等等,也许能到达一千四百万顷。

一顷等于一百亩,那就当十四亿亩田好了,而百姓每户有永业田和口分田一百亩。

那就能算出我大唐最多能拥有一千四百万户,每户按照五人来算,理论上来说,我大唐最多能够养七千万人口。”

李泰以尽量简洁的数学去讲述着自己的理论。

而一开始李世民听到了李泰的话,还感觉到好笑,但现在听着听着,李世民脸色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李泰的算术对错另外说,但这种方式李世民是没想到的。

而李泰则继续道:“当然,因为土地兼并,因为征收税负,因为天灾人祸。

我觉得这个数据攀升到六千万人口应该就是我们大唐能够统治的极限了。”

“这个算法有问题!”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神色不由严肃了起来,说道,“在这个过程中,百姓也不都是靠着这田亩生存的,有的人为富人服务,也能获得口粮。”

李泰对李世民道:“但他们所需要的口粮,还是从田地里面出来的啊!

最终决定大唐人口的,也就是看从土地里面弄出来多少的粮食而已。

粮食的总量应该决定了我们大唐人口的上限,这个过程也许会有那样这样的变化。

但说到底,只要粮食不够了,应该就会产生前几年见到的那些难民吧。

所以在青雀看来,等到了大唐的人口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让一部分人口迁出大唐,让他们去寻找大唐之外的世界。

否则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一旦超过六千万人后,实际上大唐会变得恨危险的。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大唐整个的粮食不够吃了!

而且这种不够吃的状态会随着百姓们人口增加,会进一步更加增加隐患。

所以青雀赞成世袭分封!”

李世民听着李泰的话语,脸色不由变了变。

说实话,一直以来李世民虽然希望喜欢分封,但在郡县制贯彻了几百年后,在大统一王朝的局面之下,郡县制已经成为了替代分封制的必然。

所以李世民从没有找到分封制的理论基础,毕竟郡县制维护王朝统治天下第一。

但现在,在李泰的言语中,李世民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在李泰这里获得高举分封制的一个基础理论,这的确是李世民有几分始料未及的。

“你赞成分封,是因为分封的时候,把一部分人口也分封出去!”李世民严肃问道。

“对啊!这不好吗?”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说道,“难道还有其他别的办法?”

李世民又说道,“但是如果采用分封,那些公侯做大,再现春秋战国的景象怎么办?”

“那是因为分封的太近了,分封的远一点就是了!”李泰从容道,

“比如打败了西突厥之后,分封在西域以西,比如横推吐蕃之后分封吐蕃以西南,比如分封南海之南。

只要相互之间别离得太近,应该能够好几百年的安稳吧。

他们存在本身,对西突厥吐蕃之类的地区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也能产生很好的制衡。

总之,别跟大唐太过临近,我觉得分封应该算是种相当不错的手段。”

李世民听着李泰的话,倒像是第一次认识李泰似的,道,“这些谁告诉你的!”

“需要吗?”李泰抓抓脑袋,说道,“不是只要拿着笔去计算一下就能够计算出来了吗?

毕竟人言可以骗人,但是数学不会啊,跟着数学的数据走,再错又能错到哪里去!”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沉默了一会儿,道:

“你今天就先别回越王府了,吃完后给我去太极殿里面等着,我有事情会召见你的!”

“啊额?”李泰微微发愣,但是李世民倒是没有回答李泰,便是转身离去。

李泰倒是把银龙羹给拿了回来,先吃上几口再说。

今天把人口承载极限的概念透露给李世民,自然是为了展现自己的立场啊。

自己能有什么坏心思,不过只是为了自己的李家王朝鞠躬尽瘁而已。

毕竟要是自己不说,李家王朝还不是三百年之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玩完了。

而且知道了不代表能解决啊,毕竟想要解决,还是要绕到自己的身上啊!

第一百二十四章 萦绕的紧迫感

“这么晚的天了,还不能出皇宫吗?”

李泰让人做了一份金乳酥,又送上来一些干果,倒在太极殿隔壁百无聊赖的吃着,时刻等待李世民的传召。

吃得有点撑了,李泰大声道,“茶见底了,来茶水!”

很快便有内侍给李泰上茶,李泰看看已经完全下山了的昏暗天空,不由沉默。

李泰叹了一口气,心中嘀咕:“阿耶,你到底干什么啊,可以不可以给我个话啊!”

太阳虽然已经落山,但太极殿中却灯火通明,李世民坐在王座上,目光死死盯着房玄龄。

房玄龄此刻却也无比的繁忙,不仅是房玄龄,刚刚坐稳民部尚书的窦静,此刻周围也围绕着数名小吏,甚至其中还有数十位算学博士。

随着众人仿佛陀螺似的运转,最终得出了一个数据,并且将其交付到房玄龄手中。

房玄龄的脸色变了变,对李世民恭敬道,“还是不到一千八百万户!”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还是不能到一千八百万户吗?看起来,分封制才是正确的啊!”

此刻,在场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大臣脸上更是面如死灰,甚至有几分绝望。

说实话,李世民在李泰那里得到一种新思路后,自然不会跟着李泰那样用一大堆我估摸大概可能之类的数据,而是直接让房玄龄与窦静拿出手上的数据去仔细计算。

目的就是要计算一下,整个大唐理论上能够承受多少百姓。

当然,这些文臣们以前从没想到过用这种办法去计算,李世民一开始提出来他们只是感觉到非常新鲜,但房玄龄在测算了一次后,脸色就变色了。

之后,李世民一次又一次的计算,并不断加入不同变量,但最终的结果却越来越少。

哪怕是年年丰收,官员舍己为人,皇帝励精图治勤,百姓我为人人,但以现在华夏的耕地面积所能够生产出来的粮食,在最佳情况下,也只是到达理论上到达一千八百万户。

李世民是经历过乱世的,清楚的知道,当人数真的到达了一千八百万户后,再不断诞生的人口,那嗷嗷待哺的嘴巴,足以让百姓奋不顾身的对朝廷发动反击。

更不要说,就算李世民也无法保证,经过几百年时间,大唐王朝还能不能做到政治清明。

一时之间,李世民就感觉到一股绳子,套在了自己脖子上,然后不断收紧。

从自己大唐成立的开始,自己居然就看到大唐必然毁灭的一天,这多让人绝望。

“青雀……你给朕出了好大一个难题!”李世民有种想把李泰吊起来打的冲动!

正在吃着茶点的李泰突然呛到,咳咳咳的咳嗽几声,内侍连忙上来拍李泰的背!

“圣人,不知道这个思路是谁给您的!”房玄龄对李世民恭敬道,“既然此人先一步提出如此思维,那肯定会比仓促之间的我等考虑得更加全面,不如一起来参详!”

“去把隔壁的青雀给叫过来!”李世民沉声道。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脸色变了变,又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毕竟这年头能用这种思维的也就只是那从小就与众人思维迥异的越王了。

只不过,众人也没想到,就在众人相互争论着世袭时,李泰居然会直接丢出了个分封。

一个经过大汉发展,早就应该丢到历史堆中的分封,而且李泰还找到了理论依据。

毕竟文章会骗人,但几次三番计算核算下来的数字,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不会骗人啊!

但他们转过头来想,除了分封能解决掉人口过多问题,其他方法他们是真想不到。

至少以这时代人对生产力的认识,真找不到除分封以外的办法。

李泰则来到太极殿中,却见到整个大殿的气氛相当凝重,自己还没来得及说话,在场官吏把目光全部都放到了自己身上。

这种被文武百官行注目礼的感觉可不是很好,毕竟多多少少有几分千夫所指的味道。

“青雀,朕让人又重新计算了几次,在理论上,我大唐的人口能够承载一千八百万户,倒比你预估得多得多了!”李世民从容对李泰道。

“一千八百万户?换算一下就是九千万人?”李泰听到这话不由愣了愣。

这个数据倒比李泰预估的多得多了,不是说盛唐也就只有六千万人口吗?

难道其他的已经成为了佃户已经被隐瞒下来了,还是说对于唐朝来说,不种田的都不算是平民所以不计算在内?

又或者是这一千八百万户只是一个梦里面的数据,现实中根本就到达不了这种程度。

李泰一边听着李世民的话,心中想要吐槽,但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吐槽。

不过,李世民看着李泰继续道:“青雀,你既然早就觉察到了我大唐人口的培养上限,那你对可有什么想法!”

“首先,自然就是分封了!把多余的人口分封出去。”李泰坦然道,

“至少在这世界还有可耕种土地的情况下,那这算是最简单也最方便的办法。

不说让大唐长治久安,神朝永铸,但至少每次分封能把多余矛盾与人口转移出去。

这算是不是办法的办法,至少能让大唐不断的续命。”

“分封之事,还请越王且先莫论!”房玄龄站出来道,“越王可有别得法子!”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