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后的日常 第850章

作者:指数涵

“说定了婚期就准备,提前怀,结婚的时候不显怀就行!”赵老师回答。

赵老师一边说话的功夫,一边拿着小宝的小手,在那里逗他。

如果叶修和李想在这里的话,两人大概会有些不好意思。

赵老师和李想妈妈,抱着孩子的样子,显得特别特别的开心。

推己及人,如果她们抱的是自己的孙子,大概会更开心。

“刚好准备过来找你取取经来着,以后我们也得带孩子呢!”赵老师说道。

韩姨一愣。

“嗐!这有什么取不取经的?就当唠嗑,刚开始不习惯的话,这个事情确实挺费劲的,习惯了以后,就没啥了。”韩姨摆摆手。

李想妈妈说道:“主要是现在带孩子,不像我们以前那时候那样,现在太精细了。”

韩姨点点头,现在带孩子,确实和她们以前不一样,她们那时候带孩子,带的很是草率。

那个年轻的时候,她们本身事情就比较多,家里面又穷,压力又大。

能把孩子带大,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就没有条件去考虑那么多。

现在不一样,光是奶粉就是几十上百个品牌,婴儿纸尿裤也是一大堆品牌,还有孩子穿的衣服,还有孩子洗澡,还有各种各样的疫苗,比以前多出来不知道多少。

以前是一边带孩子,一边干活儿,现在是带孩子以后,基本上就不可能干什么活。

这一点,韩姨是最有发言权的。每次带孩子的时候,她连饭都不方便做。

“没有这小家伙的时候,可劲想要大孙,有了大孙以后,累的很!”韩姨感慨。

赵老师和李想妈妈是很羡慕她的,她们也想过这种很累的日子。

就是得等。

起码也得明年了。

“我会和你们说说心得吧!”然后韩姨就和她们说了很多,关于带孩子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心得。

要怎么样了解孩子的习惯,要怎么样哄孩子,才能让他睡得更快,一般孩子哭了,是因为什么样的问题?

她一边说一边想,把大大小小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带娃的心得,通通说给赵老师和李想妈妈听。

韩姨一边说,李想妈妈和赵老师偶尔也问一句。

“小叶和想想条件好,大不了请几个保姆嘛!那都是专业的,比我懂得多!”韩姨说道。

以叶修和李想的条件,带娃这个事情,就不是什么有难度的事情,大不了到时候直接找个保姆。

一个不够找两个,两个不够找五个,不可能连一个娃都照顾不明白。

“外人不放心!”

“还是我们自己来吧!”

韩姨笑着看了看李想妈妈和赵老师:“非要找罪受!”

赵老师和李想妈妈都觉得,孩子还是自己亲手带比较好,保姆也可以找,但是找保姆,是为了把她们自己教会,而不是让保姆带孩子。

自己带出来的孩子,才和自己亲。

“你们准备一起带啊?”韩姨问道。

赵老师点点头:“叶修把房子装修完,和想想结婚以后,我们大概就搬过去照顾他们,主要是照顾想想!我做饭也不行,得她出马才行!”

赵老师指了指旁边的李想妈妈。

“姑爷买的房子,是挨着的,到时候需要帮忙的话,肯定是要过去的,至于到孩子,你不说累嘛,我们两个人带,总归没有那么累!”李想妈妈笑着回答。

真正有孩子了以后,当外婆了以后,她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顾虑的想法的。

叶修和李想,一直在试图打消他们的所有顾虑和想法,到现在为止,还是初见成效的。

“小叶这孩子很好,有出息!”韩姨感慨。

她和李想妈妈,算是好闺蜜,基本上属于,无话不谈的那种关系。

她也好几次惊讶于叶修的大手笔,脑子里多少是有点疑问的,到底有多少钱,才经得起他这样子造?

“在外面瞎混,几年不管,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情况,还是他自己说的!”赵老师叹气。

刚开始的时候,赵老师一直还担心叶修工作的顺利,还想着现在年轻人,一年确实花销也挺大。

可能存不下什么钱,她甚至还担心,叶修每个月能不能养活自己。

结果还白担心了那么久,叶修不光能养活自己,还能活的很潇洒。

甚至,他赚一个月的钱,自己两口子当老师,几年都不一定能赚到。

“孩子出息,这是好事,压力小!”韩姨很感触。

大概过完年以后,孩子就一直是她带了,儿子,儿媳妇都要去工作,老公也要工作,一家人都考虑着,怎么样多赚点钱。

只有经济上的压力少了以后,生活上的压力,才没有那么大。

虽然说大部分人都和他们家差不多,都是一样的生活模式,韩姨还是觉得年轻的时候再努力一些,现在应该也轻松不少。

“日子都是这样过的,我们年轻的时候,比现在条件可差远了,还不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了。”李想妈妈看着怀里逐渐睡着的小宝,小心翼翼的抱着他。

现在的日子就算是多苦,也很难有她们年轻时候,过得日子那么苦。

那是真的,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那倒是,现在小松他爹还能支持他们一些,我们那时候,可没有人支持我们!”韩姨对某些事情还忿忿不平,哪怕是过了几十年。

李想妈妈把睡着的小宝抱着,慢慢递给韩姨,被韩姨放在垫着毯子的沙发上,又给孩子盖上小被子。

这一切她都做得很小心,生怕把孩子弄醒了似的。

“总算是睡着了!这小东西晚上老是熬夜,我们就得陪着他熬!”

韩姨看着白天睡觉,晚上熬夜的孙子,感慨着,不知道孙子是不是遗传儿子的习惯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

“大一些就好了!你都盼了这么多年了!”李想妈妈笑着说。

“准备要二胎吗?”赵老师问。

韩姨叹气。

“要啊!”她感觉自己带娃都要带好几年。

儿子和儿媳妇早就已经商量好了,等到小宝稍微大一些,他们就准备要二胎。

说什么,家里面有两个孩子的话,会热闹一些,独生子女的话容易宠溺。

反正两口子说话一套一套的。

特别是儿媳妇,本身就是律师,她还是个农村老太太,怎么可能说得过她?

生就生吧!

孩子多一两个,也不是什么坏事,反正韩姨是准备豁出去了,他们就算是生三个,她也给他们带。

“那挺好的,我们家孩子的意见是多生几个,到时候还是得一起带一个人带不过来!”赵老师说道。

李想妈妈点点头:“都准备多要几个,这是好事,我们是没办法!”

她们在家里聊天的时候,远处的李想,打了好几个喷嚏。

第461章 钓鱼佬精神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

步入中年以后,糟心事儿变得越来越多,开心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少,一起变少手的,还有其他东西。

比如钱包和头发越来越少,老婆脾气越来越大,孩子工作越来越忙,自己年龄越来越大。

经济情况好一点,日子过得还轻松一些,要是经济条件不好,一把年纪,还得努力赚钱。

再不该奋斗的年纪,只能选择拼命奋斗。

一年365天,333天都在工作。

上有老,下有小,压力一大把。

工资涨不起来,钱包涨不起来,物价低不下来。

日子稀里糊涂的,又过了这么多年,回头看一下,大概过的不是很好,但是也不是很坏。

说不出几件让自己骄傲的事情,也没做过几件对不起良心的事情。

从结婚以后,开始逐渐接受自己的平庸,并且承认自己的平庸。

每天早出晚归也好,每年外出也好,不管是隔着几公里,还是几千公里,都是为了那碎银几两。

忙忙碌碌,忙忙碌碌,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慢慢地,就这样熬着熬着。

孩子也长大了,你准备成家了,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

逐渐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或许会多不少娱乐活动。

喝酒也好,钓鱼也好,打牌也好,总归是找到了一个自己玩得起,也喜欢的事情。

平凡人的平凡日子。

水库边。

李想爸爸一只手拿着鱼竿,另一只手拿着鱼线,杆子一挥,把鱼线甩出去老远。

“老叶,漂亮不?”

叶老师:“……”

李想爸爸每次甩杆的时候,确实甩的都挺标准。

但是不妨碍,他到现在为止什么都没有钓起来,烂拖鞋都没有钓到。

叶老师估算的话,这已经是他第30多次甩杆了,结果鱼钩上还是空空如也。

他每次把鱼竿提起来的时候,不要说钓到鱼,连鱼饵都没有了。

“漂亮是漂亮,用你们的话说就是花里胡哨,啥也不是!”叶老师点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