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技博物馆 第334章

作者:千越南秋

当然要完成这三步计划过程也相当艰难,需要全球势力的共同努力才行。

好在关于分工这件事,星童早就根据每个地区优势做出了最适合的安排。

首先海外各势力以制造动能武器和行星防卫轨道炮以及星际战舰的配件为主,未来科技负责核心组件,并且还会有此领域的专家前往海外予以技术指导,确保各个组件能按时完工。

至于地下休眠基地则需要全球参与建造。

不管最终能否满足八十亿人,总之是尽可能的提升进度。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制造厂所在地区的能源稳定供应,未来科技还会在海外建设几座聚变电站。

但和国内的聚变电站情况不同,海外这些聚变电站将受星童的控制,如果对方在使用过程中做出违反人类安全联盟法则的事情,将会被直接切断能源。

在面对外部威胁的时候,必须要使用些非常规手段确保稳定,以免影响动能武器和行星防卫轨道炮的制造。

这场会议在足足进行了将近三个小时后才算正式结束,随着各势力代表关闭虚拟舱让意识从会议大厅中脱离,关于针对冥神星的三步计划方案也随之被公布出去。

很多人在人类安全联盟成立时就期待着今天这场会议,想知道徐磊究竟会拿出什么样的方案。

要知道未来科技虽然展现出了星际战舰这种只有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高科技装备,但仅是使用重型轨道炮击碎了一块陨石,虽威力确实惊人,可谁也不敢保证面对冥神星时是何种表现,所以只有详细的具体执行方案出来,搭配着未来科技的实力大家才能真正放心。

于是当三步计划公布后,很快便在全球各大平台网站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尤其大家看到徐磊竟制定了三重保障后,更是觉得安全感十足,彷佛就算冥神星真撞击地星也没不太可怕了。

相关内容评论区随处可见欣喜的言论。

“果然推选徐总担任这个人类安全联盟议员是极其正确的决定,看完这三步计划后,我觉得冥神星已经不需要再担心。”

“我估计到时候单靠动能武器就能改变冥神星的飞行轨道了,剩下的行星防卫轨道炮和地下休眠基地根本用不到,只能等以后有外星人发挥作用了。”

“相信未来科技绝对没错。”

“请问去哪里能报名参加地下休眠基地的建设,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绝不推辞。”

“希望接下来几年大家尽量少沉迷在虚拟世界,多为现实世界的项目建设帮忙才是正事,毕竟等地星真出现什么问题,后悔都来不及。”

“建议未来科技暂时关闭虚拟世界。”

“还有八年时间,不知为何我突然有些期待这天的到来了。”

……

对于网上公众的谈论,徐磊肯定是没有时间特意去查看的,正式确定三步计划后,接下来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执行。

而眼下最需解决的就是动能武器。

在三步计划中动能武器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且加上要提前发射前往木星,剩下的制造时间只会更短。

行星防卫轨道炮是在星际战舰主武器重型轨道炮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只需要把重型轨道炮单独拆卸下来并配置上核聚变反应装置来提供发射能量,所以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困难的地方。

休眠舱则是先前科技博物馆大厅解锁出来的科技展品,其全部的详细技术知识都在他脑海中。

只需借助虚拟世界绘制出图纸便能着手建造。

唯一动能武器需要他不断设计调整参数,是最为麻烦的一件事。

况且直到现在动能武器的建模还没有最终完成,这使得徐磊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急迫感,尤其从会议大厅回来后更盛。

毕竟动能武器肯定是要先进行制造的,若建模迟迟无法完成,那么就会影响后续全部的进度。

到时候时间有限下,所能投入使用的动能武器数量肯定有限。

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动能武器和冥神星发生碰撞后,其力量无法让冥神星的飞行轨道发生转变,如此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于是为了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徐磊从虚拟舱出来的第一件事,便是继续完善动能武器的建模。

“星童,把动能武器的建模调出来,我要尽快将其完善。”

“好的老板。”

看到自家老板从虚拟舱中出来,星童本想先递过去一杯水,可在听到这道指令后,还是连忙回应执行命令。

在上次的建模过程中,徐磊已经对动能武器的主要材料进行了多次尝试,但最终计算模拟出来的数值依旧达不到理想状态,为此徐磊也只能不断调整各项参数,希望能够顺利通过模拟测试。

他相信凭借脑海中关于星际战舰的制造技术,要设计出能改变冥神星飞行轨道的动能武器并没有什么问题。

与此同时就在徐磊废寝忘食完善动能武器的时候,全球各地也开始真正行动了起来。

有了未来科技的技术支持后,海外各地区开始参与星际战舰配件和行星防卫轨道炮的制造,另外聚变电站也将在下月开始建设。

但由于地下休眠基地需要先选择合适的位置,所以工程暂时没有展开。

要确保休眠基地的稳定性,且保证地星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后不受影响,除了基地的位置需要足够深,土层结构也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这需要经过前期的探测确定适合的建造位置后,才能开始进行挖掘。

不过让人惊喜感动的是,在没有强制的前提下各地都有很多人自愿报名参加建设,这使得压力大大缓解,对建设出能容纳全球人类休眠的基地数量也更加有信心。

谁让眼下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有限,加上还需坚守在生产制造岗位保证城市的生活需求,根本无法参与基地的建设。

这使得能依靠的还是人类自身。

好在徐磊这边还算顺利,全身心投入下短短几天时间,他最新设计的动能武器便成功通过了模拟测试,可以正式开始制造。

第315章 太空动能武器

“总算是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只需要九台这种太空动能武器,便能对冥神星完成撞击迫使其改变自身飞行轨道。”

2030年5月2日,周四。

滨江市。

龙湖高科技园区。

总部大楼某房间内徐磊很是满意的打量着面前的三维虚拟模型,自语般低声感慨。

言语中满是对此模型的称赞。

在这一周时间内,徐磊除了吃饭休息基本都在优化动能武器的模型。

可以说付出了较大的心血。

就连研究所那边都暂时交给了李承哲负责。

至于公司业务上需要和全球进行对接复杂事宜,则依靠着陈诗禾和星童。

总之各方面都非常平稳,没有发生需要让徐磊操心的事情。

正因如此徐磊才能静下心来优化太空动能武器。

毕竟他刚在人类安全联盟上提出针对冥神星灾难的三步计划方案,眼下正是开始实施的重要阶段,他这个议员理应时刻出现在公众视线内才对。

这样才能让公众始终保持着信心,愿意为完成这些世界级的项目做出自己的努力。

也就是未来科技内有着足够多的各种人才,所以哪怕徐磊不出面,也照样能维持住态势的稳定。

起码这点徐磊是非常放心的。

否则就算他待在房间中优化动能武器,照样能随时给星童下达指令。

要知道有星童在,外界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无法逃过他的眼睛。

视线投射到虚拟模型上,能看到这是台太空动能武器的结构非常简单。

是的。

非常简单。

如果和神舟号星际战舰相比的话,那么这台太空动能武器最多算是小孩子玩具。

除了有着一个质量非常巨大的金属主体外,最显眼的便是那提供动力的核聚变动力引擎推进器。

除此之外再没什么核心组件。

其实对于太空动能武器的设想,在初版的时候确实比较复杂,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组件,简直就是在按照星际战舰的规格来。

因为就拿神舟号来说,要是用它在动力全开的情况下撞击冥神星,是能起到和动能武器相同效果的。

就是成本稍微大了些。

但在这几天时间的潜心研究中,徐磊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

所谓动能武器,就像是飞驰而来的大卡车。

主要突出一个撞字。

最核心的无非是主体足够坚硬,和装置推进器动力的强弱。

只要能满足这两点,太空动能武器必然能展现出强大的威力。

有了这种全新的理念,徐磊索性把先前的建模直接推翻重来,最终以坚硬的金属物质作为武器主体,并还要确保它有着足够大的质量。

加上使用在星际战舰上的核聚变动力引擎作为动能武器的推进器,简直就是强强联合如虎添翼。

当然最终的模拟测试结果也让他非常满意。

足以应用到冥神星的撞击任务中。

再说冥神星的飞行轨道是固定的,最多是在行星引力的作用下加快速度,这和导弹攻击移动目标不同。

只要计算好双方的距离和速度,提前让太空动能武器发射,那么最终双方必然会在木星轨道附近相遇。

根本不需要太多乱七八糟的装置。

冥神星凭借自己的飞行速度或许能摆脱木星引力,避免沦为木星卫星的命运,可只要遭到撞击导致它轨道和速度发生改变,很容易就会被木星捕获。

届时后面两种方案都不需要派上用场,便能解决掉这场人类文明危机。

最关键的是,越简单的装置制造起来也就越快。

如此可以保证在接下来有限的时间内,可以保证制造出足够的太空动能武器。

不过这台太空动能武器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那就是它的金属主体质量实在太大,超出了太空电梯轿厢的承载范围。

本来太空动能武器的制造应该和星际战舰差不多,在地星完成组件的制造后,通过太空电梯运输到近地太空港进行拼接组装。

但既然超出太空电梯的承载重量,又没法用传统的方法运输,那就只剩下了一条路可以选。

即把制造厂搬到太空。

其实神舟号圆满成功后,徐磊已经决定对近地太空港进行新一轮的扩建改造,让其具备造舰厂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升战舰的制造效率。

上一篇: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