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9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一级藩王,世袭罔替。

二级亲王,世袭递降,七世而终

三级公爵,世袭递降,六世而终。

四级侯爵,世袭递降,四世而终

五级伯爵,世袭递降,三世而终

六级平爵,终生制。

分封四大藩王,世袭罔替。

东藩王唐晏乾,领地九州国,亲卫军九卫五万人。

北藩王唐晏椴,领地西伯利亚,亲卫军五卫三万人。

西藩王唐晏桕,领地西疆,亲卫军五卫三万人。

南藩王唐晏楝,领地新吕宋,亲卫军两卫一万人。

公爵:武震孟、朱秀、彭大海,刘承敏,贾赦,王子腾等

侯爵:李伯升、李胜虎、沉有容、严中正、李伯升,史鼐等

伯爵:陈凯武、花眼、李二,李长松等。

子弟以通过武科为准,才能允许后代承袭爵位,世袭递降。

平爵为普通官吏,百姓,商人,工匠,中低级军官获得的爵位:丁胜安、杜松、罗什、徐宁、李文、毛荣,万三,葛世峰等。

……

文官以六级大学士为终身荣誉。

依次为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子弟以通过恩科为准,才能允许后代承袭荣誉,世袭递降。

设立文参议院,武参议院。

文武爵以及民爵为参议院,参与国事。

定内阁总理一人,副总理两人,内阁成员六人,合计九人,总领全国政务。

军司升格为军机战略司,原军队管理权下放兵部,兵部定策权上交军机战略司。

撤裁锦衣军,由兵部设军情司,贾鉴担任大使。

成立国家情报处,直属内阁。

军学校改名军官学校,简称军校。

除了保留原来金州校址,另外新设北京陆军军校,南京陆军军校,广州陆军军校,天津海军军校,福建海军军校。

招募学生来源为军人子弟,除了战功或者牺牲军人的后代免考入学,其他军人子弟要通过学前考核。

学期为八年全期制,和三年短期制,毕业考核通过才能获得军中安置,根据考试排名分派职位。

并且对表现不合格的实习军官,军队有权退还学校。

另外就是军中普通士兵,立功后要获得提拔的军人,学期分为半年制,两年制。

……

其他三大藩王先在地方设立藩王府,建立藩王亲卫军。

唯独唐晏乾告别了母亲,带着刚完婚的朝鲜公主,两夫妻匆匆回到了九州国。

因为勋贵的功田都设立在了日本。

合计一百数十万亩的功田。

日后新贵族的功田,都会封在藩王的领地,及时对藩王的督促,也是为百姓们减轻负担。

功田由地方官府管理,安排人耕种和收获,按照爵位的制定,奉送功粮。

战事。

最开始发生于吕宋。

南海舰队抵达吕宋,督促吕宋西班牙人投降,否则将会迎来不留情面的屠杀。

面对绝对的实力差距,西班牙总督选择了不抵抗。

基于此。

两万余海军和陆战队登陆吕宋。

在数千名海外汉人军团的协助下,向当地汉人下发武器,报复性屠杀当地土着。

三个月的时间。

整个吕宋的部落被屠戮殆尽。

第六个月,发现新的土地。

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由唐清安根据唐代记载,亲自赐名麻那里。

麻那里纳入南藩领地。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东王的野望

“东藩要人口,南藩也要人口,现在连北藩和西藩也要人口,看来国内的百姓越来越受欢迎啊。”

唐清安坐在案台后,看着手里的奏疏,突然间觉得有些有趣。

一只温柔的手搭在唐清安的肩膀上,轻轻的揉捏。

只穿着肚兜的王熙凤,满眼迷离的趴在唐清安后背,紧紧的贴着唐清安。

感受到背后的软意,唐清安忍不住抚摸白葱花似的手指。

什么羞耻,王熙凤都抛之脑后。

眼前是全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而且孔武有力,最为盛气凌人的王熙凤,为自己能迷倒皇帝而感到兴奋。

唐清安伸出左手摸索,右手拿奏疏。王熙凤则出动靠上去,方便唐清安的动作。

名不正言不顺,但这种滋味的确更诱人。

“疼。”

不知不觉间,唐清安下手重了点,王熙凤娇滴滴的在唐清安耳边哈气。

“凤丫头。”唐清安忍不住转过头。

“好大大。”

王熙凤顺势依到唐清安的怀中。

“奴好看吗?”

掀开自己的肚兜,王熙凤红唇轻轻微张。

……

“从今日起,紫禁城不再招收太监。”

“原皇城太监,安置到庄田养老。”

“解散十二监,四司。”

“设立皇家内务府。”

“设立皇家秘书处。”

“设立皇家事务府。”

“设立女官。”

“设立女执事。”

“设立女总管。”

“皇子皇孙到北京军官学校读书。”

“建立皇家卫队。”

“建立皇家亲军。”

“施行一夫一妻制度,废除纳妾。”

……

唐清安现在有十几个子女,以后就是十几支。

如果这样都能断绝血脉,那就顺应天命吧。

几百年后。

皇权也该消失了。

同时。

一夫一妻制度,还能消减贵族的繁衍。

至于普通百姓。

他们本来就是一夫一妻。

“关于移民人口到藩国,是有利于国内民生经济的。”

文华殿。

内阁关于是否移民人口藩国之事,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说来说去。

还是担心藩王的实力国强,会对国内造成威胁。

如果是前前明朝的朱棣事例倒无所谓,就怕像晋朝的八王之乱,败坏了国家。

“藩国与国内相隔数千里,地广人稀,如果这都能对国内造成威胁,说明国内制度不堪。”

唐清安不置可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