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5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别说像海船那样装载十几门,甚至二三十门火炮,就连两门火炮都难。

现在金江军的火炮,不是前明的大号火铳,两者的后坐力有天壤之别。

不能像明初那样,一艘河船能装好几门火器。

炮弹只有一发落入了流民军的阵地,其余的都打到了空地上。

“轰隆隆。”

第二轮齐射。

第三轮齐射。

……

两百余名守兵的流民军,工事不但被摧毁,伤亡也不轻。

“狗兵的炮火太犀利,只怕兄弟们挡不住。”

老黑杆惊怒。

忠顺王兵败,其中就有大周的新军,里面也有新式火炮,但被新王带去了湖广,准备与程之信作战。

而且论使用火炮的娴熟,谁又比得过金江军。

金江军还是金州军的时候,就开始大量装备鸟铳弗朗机。

“再打下去兄弟们要死完了,点子扎手,扯呼吧。”

兄弟们劝道。

老黑杆摇了摇头。

他不是不想跑,而是不能跑。

今时不同往日。

流民军好不容易在河南站住脚跟,有了今日的威望,他能跑,但后果太严重了。

流窜作战,老黑杆已经不想要在跑了。

正如开封城上万民老弱,他们跑不动。

被官兵追,跑了二十年的老黑杆,同样不想跑。

啥时候是个头啊。

老黑杆老了。

而且为了新王,他不能跑。

“流民军战斗力不弱。”

后方。

李伯升放下单筒望远镜,发出了感叹。

镜片。

金州的工匠已经能打磨出来。

很快就有了凹凸镜。

单筒望远镜也就随之而出,成为了军中的装备,深受水师们的喜爱。

比起陆地上。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望远镜的作用更大。

“根据情报,对面的是流民军的老贼,这番的表现,才是理所应当。”

在参将李伯升的身边,营总李成才,赵赫等人等待参将的命令。

“如果龙在前麾下都是这等敢死战之兵,恐怕以后会很麻烦。”

李伯升内心忧虑。

李成才,赵赫都是金江军的老将领。

二十余岁就跟随将军打仗,至今都已人过中年。

流民军的老一代跑不动了,希望安宁。

而金江军老中青代代接力。

留下来的老一代将领,不但能跑,还系统的学习了军事知识,补足了理论,增加了格局。

例如中青代的将领,以五虎将为代表。

已经当上了营总,带领一营人马作战。

再过几年十余年,这些人就会是游击,分守,参将,可以独领一方大军作战。

还有更年轻的一代,搞出了所谓的十狼将。

十狼将都是军学堂的毕业生。

打仗极其凶残。

不但不把自己的性命当回事,反而以牺牲为荣。

有时候。

李成才与赵赫两人闲时喝酒的时候,都会觉得纳闷。

读书越多,不应该更是文质彬彬么。

军学堂怎么尽是培养出虎狼之人。

劳什子十狼将的打法,令李成才与赵赫都觉得不可思议,自觉受不了。

还提出士兵不带盔甲,更加方便作战。

刺刀成列,抵近敌人二十步再开火,哪怕前进的途中,迎着敌人的炮火也毫不动摇。

前头列兵死了,后头列兵补上。

军官死了,老兵补上。

全军唯有高呼,前进前进,再前进!

这种残酷的打法。

闻着悚然。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李成才和赵赫两人,常常感怀,他们不觉得自己能竞争过新一代的年轻人。

他们更加不怕死,也不怕苦,以上战场为荣。

军纪为命。

对自己严苛到变态。

荣誉刻到了骨髓。

非心中有信念,是做不到的。

他们的信念。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出自汉朝先民的口号,被军学校翻了出来,并且刻到石碑上,竖立在广场上。

所有经过军学校的人,都能看到巨大的石碑,上面凋刻的大字。

军校。

已经是金江镇超凡的势力。

而将军又极为尊重先生。

在将军的敬重下,有军学校的先生,竟然敢跑到将军面前,坚持保下军学生。

连将军都无奈退让。

就是前年年底,在蓬来闹出事的两百军校出身的士兵。

……

“朱秀已经围困开封。”

捷报一封又一封。

金州已然习惯。

没有人认为金江军会失败。

无他。

十年平蛮,十年发展。

二十年之功。

就是金州的自信。

“山东还有没有隐患?”

唐清安关心道。

黄河口只有上千流民军驻守,而朱秀带领十万大军,这种小事牵扯不到唐清安的注意力。

朝廷原本用来防备金州的三大营,不费一兵一卒就归顺了金州,还有山东境内各地的驻防兵,让金州白得数万兵。

以及归顺的北镇军,辽西军。

金江军准备了十万兵,入关后,反而轻易增加到了十六万兵。

相比军事,唐清安更在乎地方上的治理。

原本准备的二十五万石赈灾的粮食,却因为兵力的急速扩张,军司力排众议,从顾道初手里截留了十万石。

理由是以备不时之需。

军中补给虽够,却需要留下多余的粮食,以应对意料之外的突发情况。

林如海又要治理内政,又要兼顾山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