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3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投桃报李。

谢有成认可了贾鉴的计策。

见众人达成了一致,唐清安终于一锤定音。

“告诉朱秀,十万金江军交给他。”

刘承敏有开拓草原之功,武震孟有收复奴儿干,开拓朝鲜之功,彭大海有收复琉球,征服日本之功。

几人的威信威望一时无两,因此唐清安决定把前期的战事交给朱秀统帅。

即是对朱秀才能的信任,也是弥补他几年来,甘愿默默无闻的补偿。

和多年前的十万大军不同。

以前的金江军,根基是游击区出来的队长为基石。

现在的金江军,一部分是原来的队长,还有一部分,是在金江军从军多年,大量提拔起来的军校生为队长。

多年前,唐清安还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拉拢军队军心,维护自身的威望。

那么现在,唐清安已经可以稳坐后方,居中调度,把精力投入更多的事情。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是万无一失的。

流民军一路走来,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但是朱秀。

同样是十几年来,从数百万辽民中走出来的将帅。

是非东海堡系将领出身的军中第一人。

把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朱秀,唐清安心中妥当,不会担忧有战败的风险。

如果前线在朱秀的指挥下,金江军还能战败。

唐清安不认为自己能改变形势。

众人没有反驳。

十万大军的指挥权虽然归于朱秀,但是不代表朱秀说的算。

“告诉刘承敏,让他和你一起拜访北镇。”

刘承敏的妻子,是锦乡侯府家的小姐。

有他出面,就是对锦乡侯府最大的保障。

什么空头承诺,都比不上刘承敏。

他是平辽侯的结拜义弟,金江军第一节制使,这要是还不能说服锦乡侯府,金江镇也没有更好的条件了。

“我写几封亲笔信给刘英,赵雍二人,是他们重新面对现实的时候了。”

当年,忠顺王还未抵达辽西。

辽西军人心惶惶,不少的将领私下联系金江镇,准备投靠金江镇。

忠顺王抵达辽西没几个月,就稳定了人心。

众人与金江镇的联系,逐渐的中断,可见忠顺王的才能,只可惜。

唐清安摇了摇头。

“让他们二人看清楚形势,不要自误,我也算是半个辽西人,算的上是老乡,值得信任,不会亏待他们。”

将军虽然不是辽东人,但是从辽东发家。

最开始就是辽西东海堡的百户。

所以将军说自己算半个辽西人,也没有什么错,站得住脚。

辽人守辽土之前。

在辽东服役的营军,大多数来自于内地的精兵。

而辽金元时。

辽东的汉人早已屠戮光。

现在辽东的汉人,都是前明开始从关内移居此地。

论祖上的根源,不少人家还保留了家谱,有迹可循。

真要是攀关系,谁也能绕个弯攀起来。

唐清安就算没来过辽西任职,从父族也可以攀起。

犹如历史上的毛文龙。

祖籍山西,现籍浙江,长大后投靠搬迁至沈阳的伯父,从而在辽东落军籍担任军官。

第五百四十一章 保国公唐清安

“忠顺王早死几年就好了。”

北镇的城墙上。

节度使李长松,望着辽西的方向,竟然说出了这种话。

而他身旁的亲信们,面色不变,也没有人反驳。

托忠顺王的福。

北镇至今也才只有八千兵,实际上的兵力,对外宣称有两万人马。

以北镇的地利重要性,是不应该只有八千兵的。

而为何只有这么点。

不是朝廷不重视,是忠顺王不信任李长松,怀疑他和平辽侯有勾结,特别是锦乡侯府家的小姐嫁给了刘承敏。

导致多年以来。

本应该输送给北镇的兵饷兵员,皆被忠顺王扣留,投入到了辽西军中。

论怨恨。

人人皆知,北镇节制使最痛恨忠顺王。

如今忠顺王已死。

李长松头上的大山消失,就算军中有二心的人,当下也得巴结节制使。

“大好形势被忠顺王耽误,那几万精兵,竟然凭白送给了贼寇,不但害了咱们北镇,也害了国家。”

几万精兵啊,可不是新兵。

多年来辽西山东两地的心血,谁不眼馋?

有了这几万精兵,就能拉起来十余万保持战斗力的大军。

金江镇在扩军,瞒得了朝廷,瞒不过相邻的北镇。

不也是用几万精兵,扩充到十万之数。

李长松在城头召集亲信,是有意之举。

听着亲信们的表态,以掌握他们心中的偏向,才好为接下来的话做铺垫。

“山海关抽调兵力入关,辽西军有计划撤回山海关,咱们该怎么办呢?”

李长松问道。

刚才还畅所欲言的将领们,立刻安静了,整个墙头,只闻风声。

远处的几面旗帜,在风中摆动。

敏感的人闭口不言,不敏感的人,见同伴神情严肃,也不敢多嘴,猜测到底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开封是河南枢纽腹心,南北咽喉也。”

见众人不愿开口,李长松主动说道。

正如刘承敏所言,自己要认清楚形势,遍观天下,朝廷还有几分胜算?

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偏安一隅,独守南方。

“开封不守是无河南,河南不保是无中原,中原不保则河北之咽喉断,而天下之大势甚可忧危也。”

贼军中有明眼人,知道开封的重要性。

不然贼军为何数次执意攻打开封城,数败而不气馁,不拿下开封誓不罢休的态势。

刚打败了忠顺王,就一口气反攻开封,不给开封留下丝毫缓气的机会。

只一句话,很多人看出了节度使的心意。

有的人松了口气,有的人眉头紧皱不发一言。

“中原为天下腹心,开封又中原腹心,新贼耽耽窥犯为谋甚狡。虽幸固守无意,然属邑丘墟,则开封亦块然孤城。倘一旦沦陷,天下事尚忍言哉!”

李长松的幕僚,语气自信满满。

按照他的说法,既然开封如此的重要,关乎国家危亡,那岂不是已被贼寇夺下开封的朝廷,覆灭是迟早的事?

很多将领内心松动了。

平辽侯是汉人。

又是朝廷的侯爷。

论名器,论实力,论仁义,平辽侯当仁不让是首选之人。

至于想要借助北镇自立。

没人有这份想法。

北镇至今人口未兴,兵力也才八千,无法自给自足,前有辽西军,后有金江军。

被前后夹击的北镇军,还是实力最微弱的一方。

天时地利人和,北镇军一样不占。

“开封是河南最后的据点,既然被贼军所得,千里中州的易手,是必然之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