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27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龙在前流窜了十余年,有敏锐的洞察力,于是带领残部返回开封的方向。

双方犹如猫抓老鼠,兜兜转转之间,竟然又回到了开封城一带。

可惜。

忠顺王布置严密,虽然错信了程之信,半个月的时间下来,又很快补足了漏洞。

各军合围龙在前于朱仙镇。

朱仙镇已成了流民军的绝地,无路可逃。

明明胜利在望,忠顺王的面色却越来越难看,图门受忠顺王之命,消失在了大营。

「如果你们要投降,还是那句老话,割下咱的头颅,当做你们买命钱。」

新王笑道。

仿佛真的不在乎自己的脑袋。

投机的贼寇,能跑的早就跑了。

十几年来的忐忑,为龙在前创造了很多磨难,但也为他打造了一支坚定的军队。

绝地之中,无人选择投降。

反而爆发了死志。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爷爷还赚了。」

「这辈子跟着新王走到今日,已经没有遗憾,死得其所。」

于是。

小小的朱仙镇,官兵竟然攻不下来。

一波波的攻势,皆被流民军打退。

那股同归于尽的打法,连官兵们也胆寒,士气滑落,无人愿意攻城,形成了对持。

「反正已经包围了贼军,他们手里能有多少粮食,不投降那就饿死他们。」

「对啊,没必要浪费士兵们的性命。」

刘明先不愿意再战。

李坚也不愿意。

忠顺王看着远处的朱仙镇,城头飘扬的旗帜,大大的「新」字,看上去那般的刺眼。

最近很多事情,为了不影响军心,只藏在他的心中。

登莱的事情,让京城慌乱。

下达的旨意杂乱无章,让南方派兵北上,让他带兵拱卫京城。

又担忧乱军,再下旨让他先消灭乱军,然后撤师回京。

旨意下的匆忙。

如今的形势,京城局面一日坏过一日。

粮资

未备。

没有统一的调度,南方军失去了秩序,有的第一时间抵达了京城,还有得连境内都未走出。

忠顺王害怕。

金江军早不动晚不动,偏偏这个时候动。

以他对唐清安的了解,对方不是这么急躁的人。

金江军真的反了吗?

他不知道。

其实真要是金江军作乱,就这种杂乱无章的态势,多少急匆匆赶来的南方军,也只是羊入虎口。

因为金江军可以轻易的以多攻少,保持绝对的实力。

哪怕浙江兵,福建兵也不行。

不是他们战斗力不行,是朝廷的组织力不行,发挥不出原本该有的作用。

打仗又不是打架。

打仗更需要组织,哪一方组织的越完善,充分的发挥优势,谁的胜率越高。

金江军到底形势如何,京城探不清楚,也不敢去赌。

但是。

忙急忙慌来救驾的南方军,遇到了没有粮食吃的窘况。

大周国土太广阔。

不像草原的生态,只需要带着足够的牛羊,「粮食」自己能跟着军队走。

走到哪打到哪里。

农耕文明犹如生产线,不能缺少其中一环。

需要充分的组织力,才能为大军供应粮食。

而大周当下的国情,生产力本就没有绝对优势,组织力又如半废一般。

所以北方的军队只能在北方打仗,例如九边,甘肃,青海,东北。

南方的军队,只能在南方打仗。

例如沿海抗倭,广东平乱民,打安南,打缅甸,前后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军作战。

除非有难以解决的敌人,才会调动全国的精兵。

例如辽东萨尔浒之战。

大量南方的精兵,千里迢迢行军到东北,第一时间寻机与蛮族决战,因为耽搁不起。

为了减少客军长途运粮的消耗,促使本地兵与客兵联合,对敌速战速决。

否则呆的越久,对本地越不利。

因为只靠一地,是供应不起大军作战的,而十馀万大军以及无数的民夫,内地运粮到东北,大周积弊众多,同样承担不起。

所以。

年前的形势,本应该供应给忠顺王大军的军粮,犹如胡椒撒面般,供应给了十馀万南方军。

原本为三万兵,和运送粮食的民夫准备的粮食,是够他们吃的。

但是不够十馀万兵和民夫的吃食。

最后的结果就是忠顺王军中无粮吃,十馀万护卫京畿的南方军也没粮食可以吃。

大家都吃不饱肚子。

后果就是部分南方兵一哄而散,部分南方兵看见形势不对,退了回去,还有部分南方兵从民间抢粮。

这个怪谁呢。

真不好说。

怪南方兵?总不能说饿死自己吧?

北方的流民,为了不饿死,起义反抗朝廷,南方的兵也是老百姓,同样不愿意眼睁睁饿死。

怪朝廷?

朝廷也很无辜。

金江军作乱,难道因为没有准备,就不调兵护卫京畿,眼看着亡国不做任何动作?

怪金江军?

金江军真没有造反。

这就叫做天时。

按照古人的说法,又称之为国运。

忠顺王是急死的。

三万带出来的精兵,压着十馀万的乱军打。

民军终归是民军,总体上还是战备稀缺,不如

忠顺王从辽西军,三大营挑选出的精兵。

只要再给忠顺王两个月。

任你是龙在前,还是田永命,都得死在他手里。

上天向他开了个玩笑。

部下们不愿意打,忠顺王不敢告诉他们实情。

缺粮。

先从友军缺起。

刘明先,李坚等将领,先是通报了一番,过了几日在次向忠顺王告急。

内忧外患,忠顺王要求继续攻击朱仙镇。

拿下朱仙镇就放粮。

人们还以为是忠顺王对他们前番态度不满,无可奈何督促军队重新攻城。

但现在朱仙镇的数万流民军,是上千万流民中最硬的骨头。

要打败他们,那就要杀死他们。

哪怕官兵火器厉害,朱仙镇城墙残品不堪,坍塌无数,可攻城中,还是杀敌一千自损六百。

一日又一日。

粮荒终于引起了恐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