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2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陈松心痒无法,终于有人提及,才大笑道,“这是金州的唐将军送来的鱼,说是此海鱼无刺,只用醋浇,端的是鲜嫩细腻。”

金州的唐将军。

几个字众人就晓得是说的谁了,实在是此人如今名气太大,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听说连小民中都出了歌谣传颂。

“陈兄原来和那唐将军也有关系?”

“唐将军原来是右屯卫的百户,我又是出生在右屯卫,所以一早就认识。”

众人恍然。

“如今送了些鲜鱼我家,一则我在京城无亲人,二则鲜鱼不能久放,各位兄长如不嫌弃,我回头纷送一二。”

“好。”

众人连连点头,东西虽然不贵,却到底比较新,回头送长官一些,也能卖个好。

“这唐将军倒是崛起的快。”

“是极,不过此人到底是大才,力挽狂澜的鼎力人士,不然辽左已然全陷蛮族手中。”

“金州虽然只是辽左一隅,却能令蛮族如鲠在喉,如此这般,到底也是牵扯了一二,为北镇分担。”

几人虽然只是进士,却在各部观政,总览全局,眼光远不是常人能及。

所以皆言之有物,一番评价下来,离事实不差八九。

“陈兄,你既然和此人有关系,理应多照应些。”

陆仲恒的话,令陈松愣了愣。

见众人都望向自己,陆仲恒笑着解释说道。

“此人的确有才,能立功,且立大功,在其身上,多少人都分润了一二分功劳。

旁的不论,就说那山东参政苏观,只靠着支持那将军,奏疏中谈了几分功劳,加上朝中有人推泼助澜,已经确定要升为了山东右布政使。”

众人闻言,纷纷眼热。

一地布政使,哪怕是右布政使,已经是从二品官,这份品级,他们这些人里,估计一辈子都很难熬上来。

他们中,唯有陆仲恒,不出意外能升到这个品级,不过也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希望的,就是陈松,如果仕途顺畅,有人提拔之下,也有几分机会。

其余人则不可能,除非立下大功,越级提拔。

陈松经过陆仲恒的点拨,到底有些醒悟。

几人说笑间。

薛姨妈见到了陈德言。

这一回,薛姨妈直接放了陈德言进屋,没有在廊外说话。

陈德言磕了头,起来后见到薛姨妈,见她气色比在金陵更好,可见其来京的选择,并没有出错。

“那安哥儿走也就罢了,还把你也带走了,我可是不舍了好久。”

薛姨妈惋惜的说道。

陈德言闻言,并没有放在心里,不过是客套话罢了。

第九十章 太上皇出招

陈德言这趟入京,要跑很多家,薛家只是其中一个,而且还不是主要的,所以停留了片刻,就主动告辞。

薛姨妈让人送走了陈德言,里间的宝钗才走了出来。

“母亲怎么显得不高兴。”

“唉。”

薛姨妈面露愁容。

“咱们家到底是落了势,虽然靠着你几位姑舅姨舅的门子,生意强了些许,终归无利于权。

咱们这等人家,紧要的就是权,生意再好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物件,以前你父亲还在的时候,靠着宫中关系,到底让人不敢小瞧。

这几年下来,你哥哥又是个只顾玩闹的,丝毫不见上进,又那陈娃子,靠着义兄的势,却是连我们家都不怎么放在眼里了。”

薛宝钗向来是个精明有眼光的,三言两语就明白了母亲的忧愁所在,笑着宽慰。

“哥哥如今还未成家,终归是孩子脾性,母亲为他寻个好人儿,有了家室也可督促一二,不定就改了性子,开始上进了。

而且清安兄弟不论如何,到底还想着咱们家,却是母亲多虑了。”

“唉,但愿如此吧。”

知子莫若母,薛姨妈实在是没有信心。

“我知道唐清安是好的,只不过到底人分三六九等,原先唐清安入京,第一个却是见得我,如今才是他兄弟入京,已然把我们落在了后面,我才有此番感叹。”

不提薛宝钗宽慰母亲,且说陈德言。

离开了贾府,去了史府,再去了王家,陈德言领着人们,又去了锦乡侯府。

北镇节度使李达祖,就是锦乡侯府的老爷。

辽东原来是东安王府负责此地,不过才维持了十几二十年,大周先皇就召回各王。

最后只保留了云南的南安王。

因为云南土司太多,离朝廷太远,力量投入有限,实在不适撤裁藩王,才得以保留其属地,也是大周目前唯一的有属地的藩王。

其余像西平王,北静王等皆归京听用。

锦乡侯府的二老爷,亲自出来见了陈德言,夸赞了一番,送了好些个回礼。

最后又交代了家中主妇一番。

于是,贾府的王夫人,接到了锦乡侯府贵妇派人送来的帖子,请她带上三姑娘去玩。

探春早已梳洗完,到了王夫人处,两人坐着轿子去赴宴。

这番待遇,王熙凤都有点羡慕了,笑着对贾母她们说道,“探春这般年龄,就开始为夫家走动,可是难为她了。”

贾母看着探春出门,彷佛回到了几十年前,不禁感叹。

“我们这些婆媳,不就是男人们在前面撑起家业,我们在后方维系么,三丫头虽小,却是个极有成见的,不过你作为嫂子的,也要多提点一二才是。”

王熙凤笑着道,“老祖宗到底不心疼三丫头,自己一身的本事不舍得教,指使我这个假钟馗,可见一二。”

薛宝钗不和众人说闹,在角落里拉起秦可卿,以免她感到失落。

林黛玉碰了碰贾宝玉,使了个眼色。

贾宝玉受到父亲的警告,万是不敢再招惹秦可卿,虽然心里倾慕不已,也只敢远观。

顺着黛玉的眼色,看了过去,只不过是宝钗和秦可卿两人聊天,并没有什么出奇。

“你不怕你宝姐姐也跟了去。”

不等贾宝玉答话,一旁的迎春笑着道,“你这颦儿满嘴胡话,要是让宝钗听到了,仔细她来闹你。”

“我却不怕她。”

“什么怕不怕的?”

薛宝钗听到了动静,走过来询问。

林黛玉却不说话了,而迎春只是看着黛玉掩嘴而笑,见状,薛宝钗就明白,肯定是林黛玉在编排自己。

“好你个颦丫头,我才离开几步,你又拿了什么话来玩我,且看我饶不饶你。”

说完就上去挠痒林黛玉,林黛玉最怕痒,吓得起身躲在宝玉身后,宝玉被姑娘们围着,内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王夫人和探春同坐一辆马车,进了门有小厮等着,丫鬟们扶持二人上了轿子,小厮们才抬了起来。

到了一处拱门,小厮们才退开了,锦乡侯府的婆媳姑娘们,得知贾府人到了,皆出来相迎。

众人寒暄一番,进了内室,桌子上皆是稀奇的果品,还有好多珍贵的盒子里,装了几十种零嘴。

“探春姑娘看看有没有喜欢的,品尝一二。”

锦乡侯府的老太太已经去了,如今当家的是大太太,也就是李达祖的夫人。

探春看了眼王夫人,王夫人则笑着看着她,“三丫头随便一些,都是世交的长辈,不用太过拘礼。”

探春接过一旁丫鬟递过的夹子,夹了一个吃了,就放下不动了。

见状,二太太笑着说道,“姑娘们去里间玩吧,不然有我们这些长辈在,也都不自在,反倒是拘束了你们。”

如此,锦乡侯府的小姐们就牵着探春出去。

“我们原来并没什么稀罕物,不过借花献佛,却又想到遇到正主。”大夫人笑道。

王夫人知道说的是唐清安送入京的鲜鱼,每家百来斤,虽然不多,只不过一路运来实属不易,极为费心思,属于礼轻鹅毛重。

如此这般的态度,也不枉各家一番栽培。

“听说你们家老爷,在辽东和唐清安有些不愉快,可是有什么误会?唐清安到底是小辈,需要我家出面劝说一二吗?”

大夫人闻言,笑着道。

“都是些爷们的事,并无什么大碍,我家老爷写信回来,信中却是好一番夸赞唐将军。”

“如此再好不过。”

二夫人亲自递了茶过来,王夫人起身接过。

“本来还想请老太太一同来,只不过现在天气热了,怕惊动了老太太的安,才没有敢送帖子到她老人家。”

听到二夫人的话,王夫人也笑着说道。

“我家老太太,的确是不怎么出门的,一般事情都不敢怎么惊动她,只是她老人家又是极爱热闹的,经常数落我们管她。”

“唉。”

“我们家老太太身子不好,仙去多年,让我们这些媳妇没有福分孝敬。”

几人言语间,吃了茶,用了食,见天色已晚,王夫人才带着探春出门归去。

锦乡侯府的人竟然还准备了两份厚礼,一份送给贾探春,一份送给秦可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