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46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大到薛蝌心里没底。

自己会不会被派去乞列迷城?以王宣的性子,此事不是没有可能,恐怕自己真的会成为野人了。

……

镇江。

此时的镇江很忙碌。

第二军镇的驻地,原来暂时为镇江,现在已经开始搬离,经过长达半年的争议。

到底是驻扎在平安道,或者咸镜道,还是从奴儿干司寻一块合适的土地。

最后还是决定,定在了平安道。

平安道远离奴儿干司腹地,不利于开发奴儿干司,但是平安道富庶,容易养人。

而且咸镜道和平安道,还有不少的朝鲜人口,也需要防备,或者也可以说,更容易控制朝鲜。

其实不光是第二军镇,包括沉阳的第一军镇,也在往辽河套迁移,在草原外筑城。

镇江衙门里头,已经烧起了地龙,值班的差吏,又临时增烧了一铜盆的炭火,让班房里一片温暖。

李成贤聚精会神的看着公文,大门突然被推开,走进来一片冷气的男子。

“今年的天气格外冷,平安道的道路上,已经结了冰。”

稽查使王宣,径直走到火盆前,伸出后烤火,也不敢离的太近。

一旁的年轻文书,热情的泡了一杯热茶,恭敬的递给了王宣。王宣谢过对方,喝了几口热茶,才缓过气来。

“还没吃吧。”

李成贤关心的问道。

火房的厨子们,烧了几样的点心,王宣点点头,拿起一块,他早已饥肠辘辘,顾不得又冷又硬。

“煮点粥喝吧。”

李成贤拦住文书,自己亲自忙活了起来。

把烧着的茶壶取下,换上一口铜锅,用小米粥熬,然后还添了一把红枣。

小米粥好吃,王宣胃口大口,“再给我一碗。”一点也不客气。

李成贤点点头,又舀了一碗,笑眯眯的看着王宣。

“小米粥就要趁热吃,但是也得注意,别把自己烫着了……”

“你这是有话要跟我交代?”

王宣笑道。

他们军镇的事情多,而且不好做。

内地的人不知情由,只以为他们在外头当坐地虎,不知道他们实际上的难处。

就说他们第二军镇。

地盘大,势力杂,人手少,犹如刀尖上跳舞。

平安道,朝鲜的两班势力大。

咸镜道,朝鲜的军户势力大。

奴儿干司,千把号人撒入其中,就像是沙滩上的一颗沙硕般不顶事。

就算如此多困难,他们第二军镇要负责的事情却极多,维持的事情也极多。

更不提还要兼顾朝鲜。

所以从上到下养成了习惯,能简单做的事情,绝对不复杂化。

“我听说你要把薛蝌调去乞列迷城,此事我先拦住了。”

听到李成贤的话,王宣没有生气。

倒不是因为李成贤资历比自己强,而是两人多年在金州做官,深知对方的脾性,不是自私自利的人。

“奴儿干司太大,乞列迷城不过是奴儿干司东西方向的中间地带,却已经是我们目前能抵达的最远地区。”

王宣自顾自的说道。

“所以需要人手去管理,去种地,去打猎,别人可以去,薛蝌为什么不能去呢?”

李成贤笑着不说话。

两人都是老伙计,没必要藏着掖着。

果然。

见到李成贤的模样,王宣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的确对薛蝌不满。

不光是对薛蝌,最近几年,对涌入金州的国内官员,王宣都感到不满意。

包括秦钟等等。

在王宣看来,这些人只会争权夺利,根本就没有为辽东吃过苦,不会珍惜当下的来之不易。

“薛蝌还是不错的。”李成贤评价道。

当时武震孟带领大军入朝,薛蝌是随军官员,不管是劝服朝鲜降官,还是维护地方,都出了大力,获得了不少的功劳。

李成贤把事情讲了一遍,王宣却不为所动。

“做的再好,功利性太强,迟早引来祸事。当下金州只是让调去奴儿干司,我见其并无悔意。”

王宣边说,嘴角露出轻视的笑容。

“他们这些人,仗着关系,心里没有畏惧心,不就是觉得自己有凭仗吗。

对付这种人,只要在我手里,我就把他的凭仗击碎,倒是要看看,有没有畏惧心。”

对于王宣的想法,李成贤不做评价,但是他得劝一劝对方。

“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任何事情需要有度,你取消了他的主官,发配为看仓库已经足够。继续苛刻他,只怕过犹不及。”

既然李成贤态度坚决,王宣也不好强求,把原来的计划作罢,算是放了薛蝌一马。

虽然如此,王宣还是气不过。

认为肯定是有人找关系,找到了李成贤的头上。

心中暗自打定主意,只要他在第二军镇一天,薛蝌就看仓库一日,别想有其他的念想。

~~~~~~

“你身上的病好了吗。”

探春关心的看向贾环。

自从贾环去了军学校,就是她也很少能见到弟弟了。

军学堂是封闭式管理,除了平辽侯府两位公子的特殊性,其余人都没有特权。

今天难得学堂放假,探春安耐不住,终于关心起这位亲弟弟。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对兄弟不在乎呢。

“早就好了,一点事也没有。”

贾环笑道,声音爽朗。

比起以前的阴柔,现在的贾环,更添了一丝阳刚之气,探春也看出来自家兄弟的变化。

心里忍不住欣慰,自己小心的把弟弟弄来金州,到底对他是好事,没有耽搁他。

有娘家人的支持,和没有娘家人的支持,作为女子的底气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是可惜,我在学堂也就只能读几年书了,以前错过了太多的时光。”

贾环惋惜的说道。

听到弟弟能有如此想法,贾探春越发的高兴,反而劝道贾环。

“我倒不这么认为。”

“在京城你学的,还有你三叔教的,也是旁人学不到的,何必小瞧自己呢。”

贾环连连点头,只觉得家姐说得有道理。

“彩霞丫鬟,已经从京城出发了,不日即将抵达金州。我准备留在我的身边,你要专心读书,不要为杂事分心。”

探春提醒道,边担忧的看着弟弟的神情。

她不是瞧不起彩霞丫鬟的出身,而是觉得弟弟年龄还小,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这上头。

正是学本事的年龄。

学习苦,本来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更需要用尽毅力,如何能分心呢。

贾环没有生气,反而松了一口气。

他只是希望彩霞有个好结果,至于真的安排在自己身边,他反而不好意思。

毕竟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也不希望别人误会自己。

“可惜,母亲她为什么不来?”

目前,贾环心里遗憾的只有母亲的事情了。

他现在不愿意离开金州,以后都不愿意回贾府,如果母亲能来金州,那就再也没有遗憾。

听到弟弟的惋惜,探春没有说话。

对于母亲出人意料的选择,探春隐隐觉得是为了自己。

自己是平辽侯夫人,是朝廷命妇。

但是自己出身低微,是妾室所出的庶女。

这个世道如此。

大多数的人们在乎。

所以赵姨娘不愿意来金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