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0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武震孟手中的军队,来源复杂,攻打咸镜北道,属于从低地往高地打。

此种攻势,自古以来费时费力。

哪怕军队战斗力要强,仍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且军心并不稳定,极容易小败而大溃。

李成贤支持武震孟的想法。

当下。

获得的地盘,不但无法为金州带来利益,反而需要金州消耗积蓄,不是长久之策。

而咸镜北道本就难攻,攻之不但消耗巨大的物资,拿下后更是要投入。

唯有困绝对方,以守代攻,方为上策。

大军的作战计划,从头到尾是军司和将军共同商议出,谢友成深知将军的想法。

李成贤提出的困难,谢友成和将军早就心有预料。

拿下咸镜道,短时间之内,不但不能壮大金江镇,反而会消耗金江镇的元气。

如果几年内不能扭转形势,会落入前明收复安南时,得之又失的困境。

徒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正如将军所言。

朝鲜内乱,是天赐良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沉阳的形势复杂,镇江的形势,目前来看,有过之而无不及。

镇江只有一千兵,而且是新合军。

整个辽东东南,随着大军入朝作战,是兵力最雄厚,也是最微妙,最危险的时候。

稍有不慎,则万事皆空。

朝鲜的局面,赫图阿拉城的局面,咸镜道的局面。

思来想去。

谢友成决定支持武震孟和李成贤的计策。让他们尽快稳定局势,并且谋划平安道。

~~~~~~

吉州城派了很多人,去联络甲山,山水,并且从端川,得知金江军攻打了咸兴。

确认了金江镇的野心,不再犹豫,通知了镜城。

「因为咸兴无兵,张府尹和李节度他们,提前南下,在龙兴江布置了防线。」

李氏家族子弟李坚惟悄悄来到吉州,把各地的形势,完整的告知了吉州牧。

朝鲜全国,最大的氏族是金氏。

金忠善最大的恩主,应该是权栗,得他的极力支持,才获得了朝鲜上下的信任。

最后在朝鲜抵抗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得赐姓名,其中赐姓金,可见金氏在朝鲜的影响力。

融入了金氏,也可以看得出,朝鲜国内,原本对金忠善的重视。

不过金氏氏族历经数百年,分支巨大,虽然顶着一个姓,不代表是一个阵营,犹如朝鲜的国姓李。

咸镜道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家族是李氏,压下了金氏。

致仕归乡的李胜基,翘楚子弟李任仁,李坚惟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各地虽然戒严,有些人却让人能畅

通无阻。

无论是咸兴府,还是吉州府,前者是李任仁去通风报信,后者就是李坚惟。

而李胜基却留在了咸兴,被李成贤亲自去请他出面,帮忙稳定人心,他也一口答应。

咸兴城至今毫无波澜,连带着长津,三水各地也没有大的反抗,李胜基的出面,占了很大的成分。

李坚惟离开了吉州,一路隐姓埋名,悄悄回到了咸兴。

城中不但多了很多士兵,也多了不少金州的官吏,带着原本城里的公差,维持着旧例。

被金州请出山的李胜基,暂行咸兴府的府尹职责,稳定官府班子,让各事继续如常。

除了口音的不同,行为上的区别,仿佛还是原来的咸兴府,乡野的百姓们,麻木且辛劳的在田地里耕种。

从府衙离开,回到了府中。

李府外的田亩,一眼望去的地方,皆是其家的土地。土地不但宽广,且连成片。

土地上是穿着满是补丁人们,还有赤着胳膊的老汉,人人干枯瘦弱,眼色昏暗。

老汉,老孺,男人,女人,小孩神色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皆属于李家的奴仆或佃户。

自由民从这里消失了。

李坚惟坐在轿子中,戴着斗笠,从后门入府,听见了杂房传出来的声音。

随从们面露尴尬,李坚惟升起了愤怒。

「是谁?」

「是二少爷。」

「是他?」

听到不是下人,李坚惟才收起了愤怒,好奇的问道,:「他和谁在里面?」

「林家的。」

李坚惟鄙视的摇了摇头,前院那么多丫鬟,竟然和庖厨的婆娘厮混,实在有失体统。

不再理会,径直往正院而去。

「叔爷。」

被人迎到书房,看到屋里的人影,李坚惟连忙叫道。

「回来就好。」

李胜基欣慰的点点头。

虽然他们李家遍地亲朋好友,门生故旧,只是兵荒马乱,又不敢让金江军发现,危险总是有的。

「南面的形势,我已经如实告知了镜城都护府,他们想要出兵收复咸镜道,请我南下联系张府尹,李节度,南北夹击金江军。」

「叔父,我应该怎么做?」

七十余岁的李胜基,穿着来自上朝金陵的丝绸,书房里悬挂了不少上朝的名画。

福建的茶盘茶器茶叶,云贵制作的围棋子,还有江淮的笔帽,石磨,景德镇的瓷器,大竖瓶等。

也有西方的穿衣镜,比人都要高,万里之遥运输过来,能保持如此的完整,殊为不易。

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下精兵

咸镜道虽然属于朝鲜太祖李成桂的龙兴之地,但是纳入朝鲜疆域最晚。

土地贫瘠,文教不兴,农业不发达,很多人仍以狩猎,采参为生活手段。

又因为朝鲜太祖和太宗的矛盾,咸镜道受此牵连,颇受朝鲜内地的地域歧视。

百姓过得困苦,人心不满。

百年前。

李瑈发动宫廷政变,自己登上了朝鲜的君王之位。李瑈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他在朝鲜境内大肆修建佛寺、编写经书,许多土地都被他赐给了佛寺。

咸镜道最受其苦,被他颁布提前交纳未来数年的赋税命令。

不但要交纳比其他地方多的租税、徭役,还要承担起修筑工事、防御边界的任务。

不光是百姓痛恨,就连地方的大户也颇为不满。

如此持续十几年后,咸镜道地方的豪强李氏族人,李施爱发动叛乱,占领了吉州。

这场叛乱最后被朝鲜平定,但对咸镜道更为苛刻,一直到被后世日寇吞并时,咸镜道仍受到打压。

如此的背景下,所以李胜基的心中很矛盾。

因为对汉城的不满,他受邀协助金江镇维持地方时,痛快的出面,让咸兴顺利的保留在了金江镇的手中。

但是作为迁移此地数百年的两班阶层,他又希望朝鲜能夺回此地。

和后世日寇占领朝鲜时的情形一样,除了咸镜道的两班阶层,是反抗程度最低的地区。

很多咸镜道的百姓,甚至支持日寇占领咸镜道,希望能获免除各种不公的政策,获得新的生活。

李胜基心中矛盾,一边出面帮助金江镇,一边悄悄向吉州和永兴通风报信。

作为咸镜道顶尖的地方豪强,不论他的何种行动,还没有被金江镇发现。

武震孟留下赵胜,率领五千金江兵和蛮族兵,一千朝鲜兵,驻守预原郡,防备龙兴江的朝鲜军。

自己则率领大军回到咸兴府,开始收复东路的洪原,北青,利原,端川四城。

洪原无兵,一击而下。

北青是大城,但是城中没有多少士兵,匆忙招募的数千青壮,面对攻城的敌军,一哄而散。

半日就被拿下。

然后就是利原。

利原和洪原一样是小城,但是城中抵抗坚定,数百蛮兵竟然被打了回来。

「小小的利原城竟然拿不下!」

进得帐中,就听到了武帅的不满,在众将的视线下,负责组织攻城的蛮将阿敦低着头。

「当年的蛮族可不是如此,难道还有二心不成?」武震孟斥责道。

宽和二道,兼容并用。

武震孟是声名赫赫的总兵大将,蒙古人可能打交道的不多,蛮族可是经历了一代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