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57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无功而返的鞥绺布,把他的担忧告诉了奥巴。

但是奥巴没有办法。

他的威望不足,无法指使

历史上。

老奴远征林丹汗,命他率部汇合,结果科尔沁草原,众多的台吉没有响应他的征召。

虽然如此,老奴仍然在其背后支持他,有蛮族的压制,让不满他的台吉不敢跳出来。

形势变化莫测。

他很快选择了和金江镇结盟,但是却不足压制其他的台吉。

当初。

他自立为巴图鲁汗,并不被台吉们支持,因为会为科尔沁带来战争,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喀尔喀草原的察哈尔本部,视线转移到了科尔沁身上。

此举,让喀尔喀的台吉们做梦都会笑醒,外部环境陡然宽松了许多。

鞥绺布是奥巴的亲信,知道大汗的忧虑。

“是否让我出兵,惩戒不听话的部落们?”

奥巴摇了摇头。

此举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加深中立势力对自己的不满。

他是个聪明人。

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因此当年他的叔叔明安,指定了他为大首领。

他不适合出手,但是有人适合出手。

正当他想着怎么联系平辽侯的时候,贾鉴到了草原。

他举行了浓重的欢迎仪式。

篝火上。

草原勇士们和金江军的骑手们,把酒言欢,比拼谁更能喝酒,年轻的姑娘们看着新的面孔,围绕着他们载歌载舞。

汉族人口庞大,但也有同姓不通婚的习俗。

草原人虽不少,可草原辽阔,部落里很难有新的陌生人。

奥巴拍着贾鉴的肩膀,笑着说了一番。

贾鉴闻言。

没有第一时间答应。

奥巴的要求,看上去有利于金江镇,但是会把草原上内部的仇恨,转移到金江镇上,未来的损失远大于当前的得利。

不过他也不能拒绝。

支持奥巴,是符合金江镇的需求的。

第四百四十一章 辽东变金陵

唐清安和林如海喝茶,商议如何请动国内的一位人才。

这个人才。

可以把辽东变废为宝。

是的。

在朝廷很多大老的眼中,以及人们旧有的印象中,辽东是一块苦寒之地。

是流放罪人的地方。

将军想要从国内,请一位善于水利的技术官员,到辽东负责整个境内的水利工程。

听到将军的计划,林如海满眼的震惊。

地方上小打小闹,以地表水或者地下水,延伸的沟渠,比起修一条贯穿辽东的沟渠。

其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两者的难度天差地别。

辽东能收拢数百万人口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林如海来之前的想象。

现在听将军的计划。

未来的辽东,加上奴儿干司,要达到收拢上千人的规模,如此大志向,实在是令林如海无言。

「这?」

林如海不知如何开口。

修这种沟渠,真不是闹着玩的。

当年秦国修渠,秦国熬过去了,所以胜利了,但是如果没有熬过去,那可就是万劫不复。

辽东有这个实力吗?

甚至辽东和奴儿干司,能养活上千万人吗?

至于从国内移民,能不能移民到千万的规模,林如海倒是不怎么担忧。

国内隐户多。

朝廷多年没有清查人口,仍然用的开国之初的黄册,沿用至今没有变化。

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生死线上挣扎的贫民不可计数,源源不断。

「别说奴儿干司,只是辽东一地,就能养活一千几百万的人,我极其肯定。」

唐清安当然有这份信心。

见将军的神色,林如海犹豫了。

将军的谋略,非常人所及,他也不敢轻易的否定。但是他也深深的怀疑。

是不是因为连年的胜利,将军产生骄傲之心?毕竟将军三十未到。

辽东一地,就能养活一千数百万人,实在是超过林如海的想象,他无法想出辽东怎么养活这许多人。

作为饱读史书的读书人,他当然也清楚。

辽东自古以来,在战国时期,就有史册记载为产粮之地。

能养活数百万人,林如海没有意外,但也认为是辽东的极限,而将军说一千几百万人。

林如海心中只能更倾向,年轻的将军,终归是年轻人,他得意忘形了。

看见林如海的忧色,唐清安知道对方的疑问。

这就是眼界的问题。

有辽东脱离中原数百年之久的原因,哪怕前明新立,收复了辽东,但开国之初人口不足,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加上辽东势力多,属于边地,战乱不歇,官府也无力,或者受军事威胁无法组织开垦。

废除州县后,施行卫所制,以各兵堡小规模的军屯为主。

后期政治昏暗,地方民不聊生,更不可能兴修水利。

原因很多。

总之。

大周国内,对辽东的认知不足,保持了旧有的印象。

但是唐清安却清楚。

未来,在生产力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只靠百姓们自发的闯关东,辽东加上奴儿干司,人口就达到了三千万。

是数千年的历史上,汉民族最大的人口迁移之一。

这片土地的富庶,还没有在人前露出他,该有的闪光点。

包括辽东土地上的辽东人。

他们也保持旧有的印象,无法认清楚辽东

的土地上,蕴含了巨大的能量。

「我让各地官府,统计辽东境内河流,根据统计,超大流域的河流有十七条,大型流域的河流有三十一条。

中等流域面积的河流,高达三百四十四条。

主要河流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鸭绿江,大洋河……」

唐清安报出了他的数据。

林如海又被震撼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丰富到奢侈的地表水。

就是未来闯关东的百姓们,能不靠官府的力量,就能自给自足养活一千几百万人口的根本原因。

林如海心中的疑惑消减,提出了他另外一层担忧。

「可是修建如此规模的沟渠,只怕会耗尽金江镇的元气,甚至会让金江镇陷入困顿之境。

万一有个不好,例如国内采取强硬的手段,只怕到时的金江镇,会无力应对。」

唐清安点点头。

林如海是大才,论自身的才干,唐清安的资质是远不如林如海的。

对方的担忧,才是稳重的人该有的谨慎。

但是唐清安不同,他是跃过河面,看清了各条支流河道后景象的鱼,知道该做出什么选择。

大明因为土木堡之变,可能一个小小的蝴蝶翅膀,影响了于谦,让其被保守派打败,导致了大明的败亡。

最后兴起的是大周。

但是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变化,无法影响自然。

如今仍然是小冰河时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