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52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兵饷按照辽东正营发放,由登州负责供给。

除了这些,这些船也是征集给他调用,这其中是史鼐花了不少力气,才让山东布政司同意征调船夫,漕船等。

对于这个结果,他非常的满意,手下的将领们也很欢喜。

加上这些送来的器物,可以说整个岛上的难民,都恢复了信心,起码不像以前,不知道明日该怎么办。

官员在岛上巡视了一番,唐清安大方的让他看,他现在并没有违规的举动,一切都符合制度。

那官员也知道唐清安身后背景强大,不是自己能轻易得罪的,所以双方都很客气。

等送走了官员,唐清安找来了冯胜之。

“冯兄,我希望五月之前,各岛开垦田亩超过四万亩。”

冯胜之怀疑自己听错了。

半个月的时间,也才开垦了四千亩地,一下子就要一个月的时间翻十倍,这怎么可能办成?

“将军,我先恭喜你,但是我也要提醒你,现在还不到得意的时候。”

冯胜之只能这么认为,对面的年轻人得意忘形了。

跟随着山东的官员离去,难民营的生员离开了一大半,他苦心婆口的才挽留下了十余人。

其中多半都是童生,算上他自己,整个长兴岛只有两个秀才。

他即感念眼前人的救命之恩,也想为辽民献出一份力量,所以对唐清安,并没有所求什么,说话也很直接,希望能叫醒对方。

“冯兄,你误会我了,我岂是因为一点小胜就忘乎所以的人,只不过担忧明年的事情。

我们还没有出辽东湾就收拢了几万难民,等出了辽东湾不知道会收留多少。

我担忧朝廷的供给养活不了十几万人,因此才想要趁着还有机会,多开垦一些良田出来。

如今多花些力气,多开垦多少田,明年就能救活多少人,所以我才提出强人所难的要求。”

冯胜之恍然大悟,眼前的人想的竟然这么长远,倒是自己短视了,到底因为对方是武夫,心里小瞧了别人。

自己才是闹了个笑话。

四万亩。

冯胜之沉下心盘算一番,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一头牛一日正常耕田三亩,三天耕六亩,且要休一天,一个月不到九十亩。

六十头牛,一个月顶多耕田五千亩。

加上从羊官堡,还有各地零星带来的牛,二十余头,可以开垦将近七千亩。

这离将军的要求差距太大了,翻一倍也才一万四千木,剩余的两万余亩他怎么办呢?

“冯兄,人也可以当畜牲使用的,而且耐性比畜牲都要强。”

冯胜之错愕,半天说不出话来。

此言颇为残酷,人的确可以当畜牲使,但是人也会生病,也会死。

见到对方的神色,知道对自己的话有些不满,但是唐清安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辽东不像内地可以一年两种,四万亩田地,一年的收获也不够五万人吃一年,还是人人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

算上老幼妇孺,日常喝粥,大家都勒紧裤腰带,也只能供应七八万人吃一年。

光靠朝廷的供给,就算有贾府的帮助,也不可能实打实的供应他们,所以这些缺口需要自己自救。

除非他不管难民,有多余的粮食,就有多少就给多少,不够的让他们自生自灭,像历史中发生人吃人的事情。

历史上,毛龙出海的根基太薄弱了,两百人四条船,前期发展的太辛苦。

收拢了不计其数的难民,却因为缺粮食,搞得焦头烂额。

十分的精力,八分浪费在了这上面。

好不容易积攒了七八年,才建立了几万大军,刚想有所大作为,又被袁崇焕斩杀了。

几万大军,几十万百姓的辽东镇,随后落入分裂,最后为大清贡献了三个王爵。

人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才能是比不上毛龙的。

只不过站在他的肩膀上,做到提前谋划,避开一些能坑死人的坑。

第六十九章 整军

四万亩新田,土地肥沃,五月播种,九月十月收获,就可以很好的缓解明年的压力。

然后继续开垦其他地方的农田,在继续招收难民,加上朝廷的补给,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今年不把根基打牢,明年就只能把精力放在筹粮上面,后年缺口继续扩大,再反复用尽力气筹粮。

如此这般,就走上了毛龙的老路,陷入了死胡同,只能等待七八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扭转形势。

自己的志向并不满足于毛龙,因为大周的“死穴”并不只是辽东,还有内地的流民。

如今自己有一万七千石从蛮族抢回来的粮食,加上朝中大老支援的几千石粮食。

这就是打了胜仗的好处,以及朝中有人的好处,可以解决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两万四石的粮食,除了壮劳力下田,一日吃一顿干饭一顿稀饭,其余老弱妇孺都吃粥。

坚持五个月,可以养活难民将近五万人。

至于军士,他们的口粮自有朝廷供应,不用和民抢食。

他又不是没有根基的,不怕登州克扣他的粮饷。

这就是自己这两日盘算出来的计划。

冯胜之听完唐清安的想法,即震惊又佩服,且忧虑。

四万亩啊!

“整个难民中,自带家资的不到一百户,绝大多数都需要我们养活,冯兄,你要什么给什么,所有人都由你使唤,我只有一个要求,务必一个月内开垦四万亩新田。”

冯胜之咬了咬牙,只能勉强答应。

在后世,长行岛只西山一地,就退耕还林一万三千亩林地,自己要在所有岛屿上,开垦四万亩地,并不是随意报的数字。

送走了冯胜之,唐清安招来刚升官的各将,以及新提拔的队长们。

现在东海营只一千兵,如今要扩张到四千,同样也要募兵。

岛上两万多难民要开垦田亩,兵源不够。

大大小小近一百艘船只,要重新分队出发,营中也要重新编制。

谁的能力强,在羊官堡已经体现出来了。

“我命令。”

众将纷纷起立。

“五兵设伍,伍长一名,二伍设什,三什设队,三队设哨,五哨一把总。”

山东的官员离开了,唐清安可以放手施为。

这个编制,是明后期摸索出来的,比较合理的营兵制度。

营兵制不同于卫所制,各地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编制,按照需要所设立。

刘承敏,李胜虎,陈凯武现在升为了千总,按照广宁的习惯,可以管理一千人。

但是唐清安认为他们的才能还不足以统帅千人,打一个羊官堡,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李胜虎的队伍就能走散,可见一斑。

而李胜虎的队伍,还是最守规矩的。

以前东海营,一队十伍,队和伍之间缺少下层武官,官兵素质低下,化不高,做不到如臂使指。

唐清安分析了一番,加上有成熟的营兵制可以参考,因此做出了这个决定。

在自己的队伍中,加了大量的低级武官,让指挥更加的流畅,还可以培养更多的武官,最后扩大上升途径,想要升官的士兵们能增强信心。

“设标兵营,正兵营,奇兵营,援兵营,游兵营”

标兵营,既有标准之意,唐清安准备留给自己亲统之,奇兵营则收拢军中精锐,归刘承敏统帅,乃出奇制胜之意。

唐清安原先想到奇兵营,啃的都是硬仗,本想让李胜虎担任,但是和二弟商量了一番,他态度坚决,遂放弃了这个想法。

正兵营由李胜虎领之,援兵营由陈凯武领之。

游兵营,则交给了武震孟暂代。

此人是东海营十队长之一,虽然平日不堪,但是在羊官堡一战中,奋勇当前值得期待。

“你现在的官职只是把总,我还是让你带领游兵营,还望多加努力,不负我的期待。”

“将军放心,卑职一定不让您失望。”

最后成立了水师营,由原来的队长李二,和山东船队来的船老大苟儿,两人一正一副,划出十艘沙船训练水师。

唐清安并没有轻视大海,实在是辽东这一片,海上的确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敌人。

朝鲜,日本两国,和大周一样,都在闭关锁国呢,至于蛮族,可以直接无视。

士兵打乱旧有的编制,自行推举伍长,什长,队长。只有到了哨官这一级别,才需要唐清安提拔。

军中所有士兵,奖励一个月的兵饷,伍长奖励一个半月,什长和队长,皆奖励两个月。

其余哨官以上,皆奖励一个月兵饷,只此一项,花掉了银子将近三千两。

钱赏了,官也升了,若还有人不满意,暗自鼓噪要瓜分羊官堡几万两银子的话,唐清安不会手软。

他们是兵,不是匪,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秤分金银,这种风气唐清安不会允许。

整个长行岛,从原先的死气沉沉,突然像活了过来,所有人都有事情做。

连小孩子都组织了起来,去山里拾捡柴火,收集果物,运气好还能掏个鸟窝,抓个兔子野鸡什么的。

最忙的就是冯胜之。

忙的要疯了。

其余的岛他已经顾不上了,长兴岛就已经够他忙的了,唐清安只能请其他生员去兼起来。

人才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