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50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战争。

永远都在。

不论何时。

内部的,外部的。

和平宝贵,唯本身具有组织战争的能力强大,才能求得和平,求得讲道理的机会。

经历过后世熏陶,以及信息大爆炸,遍观世界的历史,就能看战争的本质。

在中军之中,平辽侯唐清安,从穿越到大周时,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武力的手段。

千年前的古人,就懂得连横合纵,唐清安当然也懂。

朝鲜国弱。

和金江镇结盟,获得保护,让其国内有了和平,百姓有环境修生养息。

犹如琉球国,其国弱,当初未获得保护,才有如今被萨摩藩侵吞欺负之形势。

受到保护的藩国,其百姓仍然困苦,却不是金江镇之责,是其国内两班腐朽的原因。

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外部的原因,更不是盟友的原因。

所以。

作为从金江镇盟友上获得好处的藩国,当然要付出对等的义务,派出军队帮助作战,以及提供物资云云。

“到了攻城作战时,盟友军队会加入的。”

唐清安笑道。

既然如此,谢友成,徐辉两人再无忧虑。

藩国的军队,是可以用来协助攻城的。

镇江。

朝鲜各军远远不断开赴抵达,由陈凯武带领两千金江军士兵,接纳联军。

根据上回朝鲜军的良好表现,军司认为藩国的军队,可以独挡一面了。

承担更多的作用,而不只是沦为民夫的用途。

老熟人权申旭,提前至镇江,与陈凯武共同调度诸事。

由朝鲜国内,提供的远远不断的物资补给,在民夫的运送下,堆积如山,库不能入。

先抵达镇江的是林之远,其军中黑九一部,带一千零二十九名卫所军,一百匹马。

从早上开始,分批渡过鸭绿江,直到下午,才陆续进入镇江境内。

进入镇江军的朝鲜卫所军,号令严明,对地方秋毫不犯。

第二日。

大山一部,带五百零六名卫所军,七百匹马,渡过鸭绿江,进入镇江。

数年来的战事。

每一回参加作战,大山来到镇江时,此地就会发生新的变化。

田亩越来越多,房舍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多,棚户区越来越少,人们脸上的菜色越来越少。

作为外来者,大山的感触,比起辽民都要深。

“好多咱们朝鲜的妇女。”

大山手下的士兵,露出羡慕的表情。

行军的途中,道路的两旁,时不时的会出现村落,村落中在周围田地中的百姓。

不少的妇女,还穿着从国内带来的衣裳,一眼就能认出。

卫所士兵穷困,很难娶上媳妇,军中老光棍很多。

农业的时代和工业时代不同,百姓在养老一事上,需要靠着自己的儿子。

军户很多人老无所依,晚年生活困苦。

看到上朝年复一年的越发繁华,这些年年入朝作战的卫所军士兵们,谁都心中殷羡。

“咱们连媳妇都讨不上,这么多闺女却嫁到镇江,难怪咱们越来越难娶媳妇。”

有士兵恨恨不平的埋怨。

大山冷冷的看过去,见到将领的眼神,那士兵不敢继续说话,低着头忐忑前行。

大山的妹妹,嫁给了金江军中的一名把总。

他本也是卫所军普通军户,因为作战奋勇,被金江军将领看重,推举给了林之远。

林之远提拔起来,渐渐有了今日的地位。

在卫所军中,和他一样的将领并不少,例如他的好朋友黑九。

两人的老家相隔很远,原本是陌生人,在多年的战事中,处成了朋友。

两人不光勇猛,也心细胆大,知道他们出头的机会,只有靠着金江镇。

不然两班勋臣之下,没有外力的帮助,普通人得不到出头的机会。

藩国军中的势力,大致三部最亲近金江镇。

一部是驻守镇江多年的五千卫所军,一部就是义军,还有一部是战争中表现良好的士兵,靠着金江镇提拔为将领。

最后一部,主要是借着林之远,或权申旭的手,由他们二人提拔起来的。

想来不可思议。

朝鲜目前名义上,仍然还是大周的藩国,但论影响力和控制力,金江镇无出其右。

第三日,抵达五千余。

第四日,抵达八千余。

……

最后。

只剩下最南端的三部义军,因为行军距离过远,还未抵达。

三部义军。

不光是陈凯武当做自己人,哪怕金江镇上下,大部分也视作他们为自己人,没有太多的防备。

如此的信任,是三部义军,多年的奋战,立下众多的战功,从而赢来的。

所以。

陈凯武找到权申旭,提议大军提前出发,大军前进缓慢,三部义军可以随后赶到。

如此安排,避免浪费时间。

权申旭没有反对。

不日。

两千金江军,三万余朝鲜军,提前出发。

还有一万余的朝鲜军,以三部义军为主,等齐聚后,由高金权等人,带领出发。

当卢顺义等人,抵达镇江时,已经收到陈凯武的军令,告知了其要做的事情。

金江镇的民生发展,在朝鲜士兵的眼中,并不是新事物,都看得清楚仔细。

“陈参将信任我们,我们也不能辜负他的信任,当立刻出发,以免延误战事。”

卢顺义向高金权,柳以全二人说道。

他们三部在朝鲜最南,经过长途行军,士兵皆感到疲惫,理应修整一日。

而为了不耽搁战事。

决定把在镇江休整,改为在连山关休整。

高金权,柳以全没有反对。

金江镇的出现,以及其在朝鲜国内的影响力,让太多人的处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两班勋臣,含括了朝鲜国内方方面面,哪怕是义军也是如此。

他们这三部义军,原来都不是最强大的。

壬辰倭乱之时。

众多百姓组成的义军,其首领仍然大多都是两班阶层出身,例如最出名的天降红衣将军。

天降红衣将军郭再右,同样是两班阶层出身,不过身份不高,在地方算是乡绅。

其余的义军,首领金沔、郑仁弘等等,都算是乡绅,两班阶层的末尾。

大周军队的帮助下,打退倭寇后,这些两班阶层的首领,大多拍拍屁股去朝廷做官,提高家族的门楣。

其部的义军士兵,也大多解散,重新沦为普通百姓,没有得到回报。

至于卢顺义等,他们的祖父,完全是百姓出身。

则被朝廷安排到最边疆的地方,常年无视且遭打压,已经到了临危的地步。

如果不是金江镇的出现,几部已消亡。

他们祖上为国作战,却受到不公的待遇,几代人接连被猜忌,被两班勋臣排挤,不受朝廷的接纳。

自从跟随了金江镇,兵强马壮年年扩军,成为了国内不可轻视的力量。

金江镇也逐年的强盛,越来越深不可测。

如果今年平定蛮族,光复整个辽东,金江镇将更加的强大,对自己国家影响力也越深。

孰轻孰重。

三人心中早有定论。

在三人的调动下,没有多久,镇江城内,剩下的朝鲜军,全部被他们带上出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