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86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刘兴祚把朝鲜国王的态度,告知了陶杰,陶杰面色没有意外。

“我这番劳碌,跑遍了朝鲜大半个国家,不也是为了朝鲜国主的王位稳定么。

他不但应该领情,更应该感恩戴德。”

刘兴祚听到陶杰的话,虽然语气傲慢,却没有觉得他大言不惭,竟然点点头,认可了对方。

他负责王宫,陶杰负责全朝鲜。

两人互通有无,都对朝鲜国内的局势,有情形的认知。

“如果不是陶公的辛苦,恐怕朝鲜早就已经发生了叛乱,哪里有如此的平和呢。”

陶杰知道刘兴祚不是拍自己的马屁。

虽然对方是反正的将领,但深的将军的喜爱和信任,不需要畏惧自己。

可见连刘兴祚,也认为朝鲜国势极为不稳。

“平安道的李适,旁边有我们镇江牵制,估计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倒是全罗道的沈器远,需要提防此人。”

陶杰说道。

刘兴祚纳闷了。

“全罗道有卢顺义,全罗道右边的庆州道有高金权,柳以全二人,他们三部高达七千兵。

难道牵制不住沈器远一人吗?”

陶杰摇了摇头。

沈器远是一个人才,也是朝鲜国内众多势力推出来的人,没有了他,还会有旁人。

他不是一个人。

听到陶杰的解释,刘兴祚皱起了眉头。

按照他的意思,杀了以绝后患,而陶杰认为,杀了对方没有用,反而导致在野的人,行动更加的隐秘。

两人议论一番,只能得出结论,盯死此人。

沈器远在全州动也不动。

不光是陶杰的人在暗中盯着他,还有老西派,少西派,都派了人盯着他。

可是千防万防。

防不住众多的党派,特别是遭到西派全力围剿的北派,纷纷主动联络沈器远。

扩充的实力之快,令人看不过来。

影响力不只是全罗道,乃至京畿的广州南汉山城等,大量的中下级军官,皆暗中投靠了他。

沈器远虽然失败,从而离开了汉城。

孤身到了地方,远离了政治中心,失去了权柄,但是在地方上,沈器远获得了更大的天空。

~~~~~~

军司右司马王宣,节度府推官林如海,参将李伯升,带领随从吏员,率先抵达朝鲜。

在将军未抵达前,和汉城的勋臣接触。

他们的到来,预示平辽侯也快到了。

不久。

金江军调动两营六千兵,一骑兵营两千骑。

在总兵刘承敏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经过平安道,黄海道,抵达朝鲜汉城。

在陶杰的引荐下,朝鲜的勋臣们,包括金瑬等重臣,都见过了金江镇的官员。

“金江镇与我国,乃一衣带水的近邻,更是联姻的至交盟友。”

金瑬向林如海说道。

林如海也满脸的笑容。

他前番陪同长公子入朝,就和众人有过接触,这回身负重任,双方越发的亲密。

“对于双方联合作战,攻打蛮族,以绝双方大患,是义不容辞之事,必定会让平辽侯满意。”

“金大使,将军曾经说过,你是朝鲜国的定海神针,有你们这等老臣在,朝鲜必定兴盛。

而正因伱们这帮老臣在,将军深信,我们双方的友谊,世代长存,永不改变。”

因为金瑬多次出使过大周,被国内人称为圣使,也是他最大的资历,所以林如海叫他金大使,没有叫他的官名。

听到林如海的话,金瑬越发的笑不拢嘴。

仿佛前番进宫,向朝鲜国主提议的人并不是他似的。

对比其家族和金江镇的友谊,能保证家族门楣不倒,那么百姓的困苦,又算的了什么。

百姓就是野草,拔不尽烧不尽,当春风吹过,永远会新长出一茬,无穷无尽供养朝鲜国。

正如当年倭寇入朝,勋臣们为了保存家族,消息灵通跑的贼快,只有留下的百姓们,才自主的抵抗倭寇。

倭寇退去后,这些百姓组成的义军,又被卷土重来的勋臣们,收拾的干净。

如果不是平辽侯的出现,多次配合金江军的朝鲜三部义军,早就破烂不堪。

又如原时空后金入朝。

朝鲜的勋臣们,同样为了保存家族,保住权利,投降了后金,唯独百姓的反抗,才保留了朝鲜。

前番金瑬因为百姓的逃离,出于自己利益受损,才出面上疏朝鲜国主。

现在有了林如海这番话,又有了平辽侯入朝的威势,那么百姓逃离,自己受到的些许损害也不算什么了。

利益阶层的软弱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将军未抵达之前,林如海等人的作用,就是借助将军的威望,和朝鲜的勋臣们协商妥当诸事。

军司王宣,询问金瑬,李贵二人,关于到汉城进行大练兵的朝鲜军士,将会有多少。

“此事准备与王司马确认,应该以多少数为好?”

李贵问道。

王宣笑着回复。

“以五千为准,且需要调卢顺义部,高金权部,柳以全部至少两千人。”

李贵闻言,心中盘算起来。

如此下来,汉城外,金江军的势力,碾压朝鲜军。

“那就调三部两千吧。”

不等李贵开口,金瑬拍板道。

李贵见金瑬已经答应,也只能吞下心中的想法。

汉城外。

汉江旁。

竖起了金江军大营,还有朝鲜军营地。

金江军营骑步,加上不久拱卫将军入朝的亲卫营,合计一万兵,朝鲜军营中,卫所兵三千,三部义军两千。

两营共一万五千兵,其中一万三千兵会进行大练兵,然后在汉城王宫广场前阅兵。

汉城中,宫廷卫军有两千余兵,驻守汉城的金江军士兵,有近三千兵。

也就是说,加上三部义军,直接,间接受唐清安控制的军力,高达一万五千军。

其余才是三千朝鲜卫所军,两千朝鲜宫廷卫军,只五千兵力。

虽然身在异国,实则无大异。

随着金江镇文武将领,还有精锐士兵的入朝,朝鲜国王笑着迎接,仿佛没有丝毫的不满。

根据快船的传报,将军所乘的船队第二日就会抵达。

第二日。

汉江的码头上。

早已被刘兴祚带领的士兵们静街,闲杂人等都扫之一空。

汉城的金瑬,李贵,申景禛,管饷使郑斗源,体察使张晚之,管饷使南以雄,平安监司李尚吉,义州府尹李莞驰……

以及卫所军队的将领,还有金江镇的文武官员,皆在此迎接等候。

终于。

一艘船驶入汉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随后,越来越多的船只出现。

一队队亲卫营的士兵,从踏板上登上朝鲜的土地,穿戴精良的铠甲,持锋利的武器,矗立在两旁。

林如海,陶杰,刘兴祚,金瑬,李贵等,皆赶上前去恭迎。

唐清安笑容满面的走下踏板,看向许多人的面孔。

“恭迎上朝平辽侯。”

“诸位客气了。”

“金大使,李院君,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唐清安主动向两名老熟人打招呼。

当年他还是金州总兵,刚收复镇江的时候,眼前的两人就亲赴镇江,争取自己的支持,以推翻前朝国主李珲的政权。

两人心中同样感叹。

当年的上朝将军,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辽东王,而且朝鲜国内,受到其影响也越来越大,连他们二人,都无法抗拒。

朝鲜在籍人口六百万,隐户也估摸有两三百万的国家。

论起规模来,丝毫不弱于金江镇,且要远高于金江镇。

而此人不费力气,就能在朝鲜国内搅动风云。

一层一层的紧箍套下来,只其在朝鲜的势力,已能左右的了朝鲜的政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