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59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私情是私情,不能耽误大事。

如果是个不顾大局的人,也不可能让金江镇这么多官员武将,心服口服任其调派。

而王家的能力,以及王家的承担,比起贾家不知强了多少倍。

何况自己当年也出手帮助过平辽侯两回,于公于私,都不弱于贾府。

这回自己主动帮其冒着得罪皇上的风险,连贾府都不敢出面,更要让平辽侯看清楚。

国内的事情,王家比起贾府,才是值得托付的盟友。

有力的为王家女儿,提供最强支持的手段。

正妻又怎样。

贾府两门,除了王家的女儿,哪房没换过正妻?

强强联手。

平辽侯在地方,自己在京城,地位将会牢不可破。

贾政这等愚蠢之物,担忧平辽侯会造反,牵连自己,却不想想,如果真是短视之人,平辽侯早就造反了。

不提王子腾随后如何悄悄去见北静郡王,说服其帮助,让

贾政和贾雨村分别后,满脸的忧愁。

京城戒严,风雨欲来。

史家不愿意投靠平辽侯,也不得罪对方,选择了放弃职位,退守京城。

实则还是心向朝廷。

贾府在国内的基业,比起史家都强,更不会下注平辽侯。

哪怕平辽侯是自家的姑爷,可辽东毕竟是边地,比起全国,也只是边患罢了。

当年瓦剌等如何势大,前明就被围了京师,乃至大周立国之初,也被围过京师。

不也风雨无阻,照样载歌载舞么。

平辽侯如果真要造反,贾府必定和其断绝关系,划清界限。

所以对于陈德言登门的解释,贾政只信了一半,其余一半仍然保留了疑心。

王夫人,王熙凤手里都有人命,包括薛姨妈一家,手里也沾染了人命。

因为忠顺王弹劾平辽侯造反,此事虽有平辽侯的自辩奏疏,但是无法彻底平息。

朝廷碍于形势,选择了缓和对方。

但是明眼人看得出来,当朝廷哪天腾出手来,必定会对付平辽侯。

只一道奏疏,或高升之名,命其归京叙职,就是平辽侯难以化解的难题。

贾政因此而担忧。

他又没人商量,贾珍是他的晚辈,贾赦虽是他大哥,两人这些年之间有些芥蒂。

年龄也老了,又有外放做官时各种受挫的打击,越发的保守起来。

贾府和平辽侯有姻亲,此时不宜出风头,贾政告知王夫人,让姑娘最近不要出门,各家有请帖,就推说姑娘病了。

贾政是老爷,只管外面的事,府里婆媳姑嫂等女眷众多,男人不方便进入,事情当然是女眷来管。

不论是大房,还是二房,都是王家人在管。

王夫人便招来贾探春,告诫了一番。

既然姑娘病了,王夫人又命薛宝钗,代管大观园。

薛宝钗和贾探春,虽然这些年年岁长大,不像小时亲密,可也是从小一起生活。

多年的情分,让薛宝钗不愿意管大观园。

“哎哟,我的女儿。”

薛姨妈见薛宝钗起了固执,终于把在王府,王子腾的目的告知了薛宝钗。

薛宝钗心中隐隐有所猜测,现在见了真章,果然如此,心中羞意不提,更是不愿接手。

“唉。”

薛姨妈叹了口气。

“你从小没了父亲,人走茶凉,金陵的铺子维持不下去,我才带着你们兄妹入京投奔。

这些年你兄长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也是看在眼里的。

虽然你和你母舅接触的少,可是连我都不敢违逆他,你一个小辈,怎么能拒绝他的吩咐呢。

又是你姨母之命,三姑娘病了,让你帮忙照看园子,你难道还能去跟你姨母说你不愿?”

哪怕母亲说的再多,薛宝钗也猜到了王夫人的用意。

一则因为前番贾环的举动,导致贾宝玉受伤,心中有口气,二则就和贾母命探春管理大观园,学习管家的经验一个道理。

可在正如她母亲所言,自己一个女儿家,难道还能抗拒长辈之命不成。

薛宝钗的性子虽然温和,实则坚定,不惧人言,正是王家女子的性格。

红楼原文中,突然被指婚宝玉,而贾府上下谁不知道宝玉对黛玉之情。

即已如此,薛宝钗坦然的面对,做起事来任然丝毫不乱,再一次受到夸赞。

现在,姨母竟已命她管大观园,哪怕日后自己会越发尴尬,难以面对探春。

当薛宝钗走出来的时候,又是那副和颜悦色,毫无忸怩作态。

她做不到探春对

其余不提。

大观园和外面的矛盾,薛宝钗是清楚的。

二房的长媳是李纨,本应是她来管家,孝敬长辈,看顾闺中的小姑子。

但是年轻居丧,所以都交给了王熙凤。

对于大观园的事,她向来不会插手过深,又有王熙凤的帮助,比起探春,薛宝钗虽然是亲戚,下人们仍然不敢冒犯。

打理了一段事务后,她不愿因为些许小事,引起更多的麻烦,等众婆子再次见了薛宝钗,薛宝钗笑道。

“探丫头病了,需要调养,太太却让我来帮忙打理园子,可是我看来,大可不必。”

众婆子笑着询问为何。

这些婆子受到了探春的恩惠,哪怕探春严厉,却皆无怨言,不过薛宝钗不是旁人。

她的手段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间,众婆子就皆听她言,无人敢暗中懈怠。

“你们都是府里的老人,见过的市面比我多,哪里需要我来管,只这两年,园子里的事就做的很好。

所以我看呀,太太还不如不提,倒是提了,显得我多大功似的,却是占了你们的便宜。”

薛宝钗笑着说道。

谁不喜欢听好话,薛宝钗的话,令众婆子皆笑开了。

“虽是如此,必定还有要有人出面的。”

有婆子说话语气大了,薛宝钗也不以为意。

“我看只有一件事。”

众人连忙询问。

薛宝钗这才明言。

园子里每每有纷争,都是和外面的执事媳妇们的交接,或者是账房的事。

“无非一年几百两的事,以我来看,就连取租的钱也免了吧,一年辛苦到头,你们往外头多孝敬一些,从此两便岂不是更美。”

众婆子见得了这个好处,哪里还有不愿意的,各自兴奋。

家大业大规矩大。

薛宝钗认为合理,但是百年的家族,其中事务比杂。

为了区区几百两银子,不够爷们外头喝一场酒的,却把府里闹得人心不稳,岂不是因小失大。

大观园里的婆子们,和外头账房的矛盾,当然不只是几百两银子的算计。

院子里的事物出产,开销等等,不过探春已经做到了极处,账房们也不敢出头反对,现在却是要给个台阶下。

几百两银子,婆子们得了好处,外头的账房也得了好处,皆无话可言。

大观园秋爽斋。

拱门的藤蔓正泛青,丫鬟们剪着垂下来的多余的枝条,保持整洁不阻碍人。

赵姨娘进来了,丫鬟们纷纷问候赵姨娘。

得知女儿受到冷落,赵姨娘偷偷来看她。

“赵姨娘来了。”

听到外间传来了话,探春忙起身去迎。

前些时日宝玉受伤,探春就感到王夫人开始冷落自己,又有今番之事。

探春早就想着功成身退,不大如何管院子,借此机会索性不理,倒是落个清净。

自己将要嫁人,家里也呆不了许久,反倒没有忧虑,唯独担忧生母和弟弟。

探春的担忧并不是凭空而来。

红楼原文中,彩霞疏远宝玉,亲近贾环。

被王熙凤出手,逼迫嫁给了容貌丑陋,更是酗酒赌博的人,可见日后的悲惨。

彩霞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鬟,本不应该如此,王熙凤敢不在乎王夫人的感受?

除非是受到王夫人的授意。

探春远嫁后,贾母去世,王夫人上面没了约束,赵姨娘立马就死了。

癔症而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