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5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辽西外的部落,和大周的关系一直不错,其中的代表就是拱兔部。

对大周强硬的部落,基本上是元朝统治者,退出国内缩回草原的后代。

例如林丹汗,粆花等,都是黄金家族血脉。

他们有野心,想要入主中原,而其余的草原部落,没有这等野心,更多的是想要生存。

草原和农耕不同,统治力薄弱,各部落的自主权都极大。

忠顺王派了使者。

广宁前屯卫边境外的赖蟒等部落头人,宁远卫城外的獐兔、拱兔等部落头人等等。

沿着辽西长城外走了一圈,以大岭山堡,大福堡,大胜堡,大定堡等边堡,开放互市。

因为当初蛮族势大,导致大周和这些部落逐渐失去了联系,现在响应忠顺王的号召。

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重新接受大周的册封,领取大周的封赏,其部落在各地附近的兵堡,按时举行互市。

草原部落提供牲畜的毛皮,牛,羊,马等牲口,大周的商人,则提供盐,布等生活必需品。

双方进行了结盟,共同约定出兵互保。

这些部落虽小,但是合起来却不可小觑,其中的青壮,能募集出上万的蒙古骑兵。

同时开始试探联系喀尔喀五大本部,如果能达到忠顺王的目的,那么只蒙古勇士,就能提供数万骑兵。

蒙古人人皆善骑射,连妇孺幼儿都能跑马拉弓,当然不止数万之数,不过已经能令忠顺王满意。

为了报复金江镇,也是试探,忠顺王招来史鼐。

史鼐从海州回宁远的路上,已经知道必然没有什么好事,他更乐于保持现状。

可惜忠顺王却不愿意,一定要压服金江镇。

史鼐看来,何必呢。

金江军的实力,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朝廷在辽东的军力不如金江镇,也影响不了金江镇。

既然金江镇还愿意听从朝廷,哪怕只是表面上的,也比逼的对方造反要强。

反而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拜见了忠顺王,史鼐被引入座,果然,还未等他喝完杯中的茶,忠顺王就告诉了他的目的。

要催促辽东都司,治理海州城外的百姓,纳入朝廷的统治。

史鼐露出苦笑。

他在海州只有千余兵,而金江军在那一带,有上万精兵,忠顺王想要试探金江镇的底线,却把他架在火上烤。

虽然是让辽东都司出面,但是逼的金江军动手,他能逃得过?

以他和平辽侯的关系,大概是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他可不想当俘虏,影响家族门楣。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史鼐没有明言反对,但是却劝慰道。

忠顺王皱眉。

辽东的百姓,如今绝大部分都投奔了金江镇,他听闻金江镇的官员,安置了数十万百姓在海州。

听到这个消息,不能不让他动心。

整个辽西,包括军兵,也才十余万人口,获得海州的人口,不光能增加辽西的实力,还能削弱金江镇。

唯一的顾虑,就是金江镇谋反。

忠顺王和史鼐想的不一样。

史鼐顾忌自己的利益,想要保持现状,忠顺王却不想养虎为患。

现在的朝廷,和金江镇搅合过密。无法轻易的分割清楚,他倒是要逼迫金江镇彻底表态,是否会抗拒朝廷。

现在的形势,对金江镇有利,又能轻易攻打蛮族,又能从大周国内获得想要的物资。

所以忠顺王想要打破。

如果金江镇真的造反,长痛不如短痛,还不如掀了桌子,他也好靠着朝廷放手施为。

包括之前和蛮族使者谈判,正如蛮族使者所言。

趁着蛮族未被金江军消灭前,看清楚平辽侯的真实面目,以拉拢蛮族,共同对抗金江军才是上策。

史鼐无法抗拒忠顺王,他虽然和唐清安亲厚,但是在国内家大业大,是不可能投靠唐清安的。

带着王命回去海州,联系贾雨村,让贾雨村带着辽东都司的官员,去治理海州成为的百姓,恢复朝廷的制度。

唐清安带着亲卫军,离开了金州,全军至营口,约见数十里外海州城内的史鼐。

“史公,我和贾府的亲事还是史公做媒,难道史公只管一半吗?”

史鼐听到唐清安笑呵呵的话,心中哀叹一声,可把他愁死了。

唐清安的父母双亡,家族凋零,正经的长辈只有乌进孝,可乌进孝是贾府的家生子,不可能出面替他置办婚事。

原来是史鼐出面,提唐清安做媒。

现在唐清安,还是请原主出面,帮助他置办婚姻大事。

第三百七十一章 母舅的威逼

史鼐写信给史鼎,他在辽东比在京城都难熬,想要递交辞呈,史鼎得知后,思考了一夜。

辽东的形势越来越复杂,谁也无法看清未来的走势。

不久。

史鼐的辞呈递交到了朝廷,史鼎也亲见皇帝,痛哭流涕大哥年老体衰,无力支撑辽东的局面。

未亲政前,此人就支持了自己,而这两年里,自己却冷落了对方。

看在史鼎的情面上,皇帝准许了史鼐的辞呈。

史鼐的退却,实际上就是帮助了金江镇。

史鼐和贾雨村,是朝廷安插在金江镇的一文一武,如果两人按照忠顺王的要求,强夺海州之民。

的确会让金江镇陷入被动,抵抗和退让都不利于金江镇。

退让了海州之民,忠顺王接下来继续如此又该怎么办呢?还是原来的困顿。

金江镇和忠顺王在辽东的争夺,为了双方的利益,政治手段远远大于军事手段。

真到了动用军队的时候,是最后一步。

金江镇还能从国内获得源源不断的好处,委实不易和朝廷翻脸。

史湘云告别了薛宝钗,探春等姐妹,又辞别了贾宝玉,被史府的人接了回去。

天真浪漫的史湘云,还有小儿的胜负欲。

幼年时,她是最受贾母宠的,包括林黛玉睡在贾母的屋子,原来是史湘云住的。

常和林黛玉争,后来林黛玉去了金州,她也渐渐长大,懂了一些女儿该知道的事。

家里人都说探春姐姐有了好姻缘,她也想要个好姻缘。

小时候,贾府众姐妹,因为祖母喜爱贾宝玉,还有王夫人的因素,所以都让着贾宝玉。

受到这层影响,史湘云也喜欢缠着贾宝玉玩,谁知道,不知道从何时起,就逐渐变了。

林黛玉,薛宝钗疏远贾宝玉不提,探春自持身份,也和宝玉保持距离。

几人的带动下,姐妹们都不怎么和贾宝玉玩了,乃至这几年,越发的客气。

众婆子把衣物送进来,史湘云的丫鬟们,把需要添换的衣裳都拿了出来。

前府的老爷们。

史鼎和史鼐两人,商议金江镇会不会造反。

数年前,史鼐出面为唐清安做媒贾府,今年要是再出面,日后金江镇真的造反,那史鼐就很难逃脱干系。

“只怕各府之间,都盼着金江镇长存。”

史鼎笑道。

他认为史鼐担忧太过。

太上皇当政时期,屡次打压勋贵,几番挫折下,连贾府都和军中划清界限。

虽然有贾敬的原因,也可见太上皇之手段。

前些年又大肆放纵勋贵,结果没两年,皇帝亲政,又开始打压勋贵,贬斥不提,甚至抄家。

勋贵们成为皇权下的木偶,肆意揉搓。

太上皇的威望和手段,勋贵们无法抗拒,皇帝占据名器,勋贵也无法抗拒。

现在有了个异军突起的平辽侯,吸引了多少的火力,勋贵们难道没有旁的心思吗?

真要是金江镇被朝廷压服,勋贵们的日子会更难过。

“贾府都不惧,我们怕什么。”

史鼎的话,令史鼐下了决心。

“倒是咱们家姑娘的亲事怎么办?”

史鼐虽然不够坚定,但是打定了主意,心里也轻松了起来,开始关心史湘云。

前些年被太上皇打压的时期,各勋贵都开始向文官靠拢,史府也想要挑一个科举出身的乘龙快婿。

也试探接触了一些人,包括陈也俊,卫若兰等有才华的公子。

现在风气又不一样。

金江镇的突起,带动了勋贵的武心。

贾府直接和金江镇的平辽侯联姻,锦乡侯府也和金江镇的总兵联姻,乃至极远之地的粤海将军。

“唉,咱们出手晚了。”

史鼎叹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