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辽东镇都没了,现在的东海营,成为了孤营,北镇还没想起这里,唐清安也不会去北镇。

蔡麻木的进了营。

辽东都司都不在了,他不知道是该喜还是悲。

如果不是派了他来这里负责火药坊,就和同僚们一样遇难了。

“我要把你们火药坊的物资,全部搬来东海营,让士兵们操练起来,不然军心彻底废了。”

“随便吧。”

这一回,蔡很大方。

“呜呜”

“你哭什么?”

“我也不知道。”

蔡心里彷佛被挖空了,自己的家人还在辽阳呢,他们如今怎么样了?

此时,李胜虎进来了,一脸的沉重。

“大人,我想回家一趟。”

唐清安诧异的看过去,此人不是不晓得轻重的人,现在的时机,是告假的时候吗?

“我父亲派了家人来告诉我,他决定响应节度府的号令,去北镇应召,他”

李胜虎哽咽着说不出话了。

万万没有想到,广宁右屯卫里,第一个应召的会是李彪,唐清安内心升起了佩服。

“不行。”

“你走的轻易,你手下的士兵们怎么办?现在军心动荡,正需要你们将官尽心维持。”

听到备御大人的呵斥,李胜虎面露哀色。

父亲去了北镇,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自己本想着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上阵父子兵,当初自己不入营,随着父亲才是,要战死也是父子两死在一块不留遗憾。

“你难道想要丢下你手里的士兵们吗?”

李胜虎点点头,收起了脸上的哀伤,好一会才平静下来。

“放心吧大人,我一定管好我的兵。”

蔡泪眼婆娑的看着李胜虎的背影,哭的越发的伤心了,自己活了一把年纪,临了成了孤寡人了。

唐清安心烦意乱,让人去把火药坊的火药拉来,命令所有将官,每日严格训练,全军做到二十息内四发的水准。

一息就是一呼一吸,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加吸合十八次左右,十息肯定足够一分钟。

也就是两分钟达到四发,这水平还超过了戚家军。

唐清安并不是瞎指挥,戚家军当年,可做不到他如今训练的程度,有火药敞开了供应。

韩彬带着人,到了东海营外抓人,指挥使接到节度府的指令,无奈亲自带队去北镇。

“辽阳到底怎么丢失的?”

“唉。”

韩彬叹了口气。

“根子还是出在沉阳上面。

辽东经略收到沉阳的求救信,得知两位总兵战死,城里无兵可守,第一时间就派了军队去支援沉阳。

大军紧赶慢赶,刚过了浑河,沉阳城就在眼前,却发现还是迟了一步,沉阳城里,竟然都是蛮族。

大军急行军,队伍拉的老长,首尾不能呼应,如今退也不及,进也不及。

蛮族趁势进攻,各部皆逃散。

只有两支军队原地抵抗,一支是浙兵,一支是川兵。

“我辈不能救沉,在此三年何为。”

从浙江调来的余部将领,愤怒的喊道,和敢战之士川兵,在河边与蛮族决一死战,先打败蛮族八旗的白旗,又打败黄旗。

斩杀落蛮族落马者两三千人。

但是孤军难持,两部又隔得远,被蛮族分而围之,不能做到呼应对方。

在蛮族第三轮攻势,两部饥疲无后继,遂被冲杀,残留下来的人退守桥南。

蛮族团团追围,全军上下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

除了逃回来一些骑兵,其余逃散的步兵,都被赶上来的蛮族轻易剿灭。

第五日,蛮族围攻辽阳。

整个辽阳城守兵才一万人,虽然顽强的抵抗,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终究寡不敌众,辽阳陷落。

十余万大军,朝廷调集全国的兵力,收刮了上千万两的辽饷,三年多的心血。

唐清安无言。

大周虽然立国才短短百年,已经落到了原时空和明末一样的困局。

轻叹一声,该自己出发了。

第五十八章 保龄侯史鼐

“不知道陈兄是死是活。”

听到韩彬的担忧,唐清安只能期待对方吉人自有天相,更或者死了才是最好的结局。

因为以他的职位,他还活着的情况,则意味着投降了蛮族。

韩彬离开了,把营外的人都带走了。

唐清安则带着人去了白石滩。

后屯卫的千百户们,除了进入东海营的,其余人都去了北镇,留在白石滩的渔船,唐清安可以做主了。

现在没人顾得上他,他没有遮掩,把所以有的渔船都开到了码头,刘承敏则在码头等待。

码头上有两艘沙船,是王子腾送来的。

沙船是明代一种主要用于长江以北海域的平底海船,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大规摸建造使用了。

这种船在中国北方水深较浅,风浪不大的沿岸海域行驶时,稳定性比较好。

也适合在风浪不大、水流平缓的内河湖泊中使用。

不过由于是平底,沙船不适合在福建、广东的深海和大风浪环境从事远洋航行。

明朝统治者正是看到了沙船的这个弱点,才将不适合远洋航行的平底沙船,作为沿海船舶的统一样式推广建造,来达到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与外国交往的目的。

这个政策,一样被大周继承。

“水营就交给你了。”

刘承敏点点头,神色凝重,高兴不起来。

他是东海堡的试百户,现在管着东海堡的军户,带着不到五十人,早已经上了沙船操练了些时日。

现在加上大哥带来的几十艘大小渔船,勉强能形成像样的水营。

“人手不够。”

“你不是想自己募兵么,自己去招募吧。”

唐清安松了口,此一时彼一时,形势不一样了,马上他就要出海,到时没有人可以制。

原来营外的一百多人,唐清安看不上,相信二弟也看不上,都是胆怯的懦夫。

不过,船还是不够。

唐清安打量了眼前的船队。

毛龙带了两百人,乘坐四艘沙船北上,而自己计划带八百人,几十艘船北上。

船不少,但是沙船不够。

新的辽东经略,会是他吗?

唐清安望向了西方。

西方的京城同样也慌了,朝堂大震,九门昼闭,施行戒严。

辽东失地的直接责任人,辽东经略已经自杀了,他身后的支持者,众臣余光看向太上皇。

太上皇黑着脸,一言不发。

御台上有两个龙椅,太上皇坐在皇上的身后,皇上坐在台阶下一级,比太上皇要低。

“如今诸公可有议策?”

太上皇不开口,皇上开口了。

朝臣们没人出来说话。

朝中,哪些人是太上皇的人,那些已经投靠了皇上呢?

有人看向忠顺亲王,有人看向忠靖侯史鼎。

忠顺亲王,自始至终都向着皇上,早就下了注。他旁边的忠靖侯史鼎,则是半路突然投靠。

“国事艰难,正是上下一心之时,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皇上声音渐冷。

勋贵们不开言,大臣们也不开言。

一千多万两银子打了水漂,又一次十几万大军的覆没,朝廷如今连抚恤银都拿不出来。

能怎么办?

兵没有,钱没有,粮没有,兵甲没有

就算有天纵之才,十二万分的本事,又如何施展出来?

忠顺亲王突然站了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