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41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官员俭朴,做事认真,武官内敛,满身锋芒,士兵自信,百姓有笑脸。”

“说得好。”

冯紫英佩服道。

柳湘莲一名破落子弟,能在京城勋贵子弟中获得认可,就是因为此人常一言令人醒悟。

就刚才的一句话,冯紫英虽然看到了金江镇和国内的不同,却无法像柳湘莲如此准确的形容出来。

从武兵民出发,一下子就可以全部囊括。

柳湘莲也在感叹。

他在陕西时,认同陈德言这个人,加上金江镇的名气,因此同意为金江镇做事。

可是他这回第一次入金州,一路所见所闻,令他幡然醒悟。

大周国内官员奢华,出行铺张,武官跋扈,寻欢作乐,士兵猪狗不如,百姓神情麻木。

两地天翻地覆的差别,就是普通人都看得出来。

所以第一次见到平辽侯,他就恭敬的行大礼而拜之,完全以平辽侯的属下自居。

他能认出金江镇是新气象,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对比,就能分出高下。

寻常的百姓,如果也能像他见过这么多市面,也谁能判断出来的。

“你日后准备如何立足?”

听到好友的关心,柳湘莲也在思考。

以平辽侯所言,不日自己将会进入金江镇上层的视线,所以对于自己来说。

如何把陕西的民乱,说的既详细又明了,获得金江镇高层赞许,需要自己多花些心思。

只要能在金江镇高层中留下好印象,才容易立足。

“先看着吧。”

闻言,冯紫英点点头。

他知道柳湘莲的才能,而且这事自己也插不上手。

过了三日。

柳湘莲大汗淋淋的练完剑,刚洗漱一番,寻来一名吏员,告知平辽侯召见。

冯紫英去了军营,他也没有怯场,镇定的随那人而去。

金江镇节度府。

已经和平辽侯府分开。

前者是公衙,后者是唐清安居所。

在金江镇节度府。

大厅的内室,林如海正教着唐晏乾写字。

三四岁的孩子最喜动,林如海知道读书的苦,费劲了心思,才让平辽候公子喜欢了他的课。

他的女儿已经到了金州,受到平辽候夫人的喜爱,隔三差五请到平辽侯府,甚至留宿。

平辽候夫人如此苦心,既然这般,他愿意领对方的情,当以此回报。

以要为唐晏乾养气度为由,请唐清安酌情允许唐晏乾,参加一些不重要的会议。

唐清安知道眼界的重要性,没有拒绝林如海。

因此外间的金江镇武,知道里间有公子学课,偶尔还会走进去考察下功课,夸耀一番。

三四岁的唐晏乾,不同于一般的孩子,因为唐清安不讲究父严子孝这一套。

孩子顽皮是因为他不懂后果,大人用打骂是最懒惰的方式,因为他不想费心思。

三四岁的孩子做错了事,例如用玩具打电视,吼他骂他甚至打他,他并不明为什么打电视,然后自己也会被打。

他只有满心的无措,内心只能畏惧,害怕。

畏惧被骂,畏惧被打,又不知道做哪些事会被打被骂,只能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怯弱。

到最后不敢承担责任,畏惧责任。

自己都不想费心思,选择用省力的打骂,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效果,可见最后如何。

因此在教育孩子之事上,唐清安付出的是时间和耐心,把自己的空闲时间花在孩子身上。

以身作则,花时间让孩子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因为做了后果会如何。

时间是借口。

孩子从早上上学,到下午放学,晚上写作业,比大部分大人上班的时间要更多,更难受。

孩子能打童工,大人不一定还能吃得了上学的苦。

所以三四岁的唐晏乾,即活泼,又懂得分寸。

面对众多大人,没有唯唯诺诺,也没有乖张不可理喻,却又保留了孩子的天性。

如此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孩童,令众人啧啧称奇。

“平辽侯长子是神童。”

此言论不经意间传开。

唐清安得知后,不以为意,他知道这种风气不好,可是他还能故意把孩子教傻不成吗?

柳湘莲进来后,见到有人从里间出来,并不知道里间别有乾坤,只以为几人在里间谈事。

这行人中,冯胜之认真的看向柳湘莲。

将军认为陕西民乱会拖垮大周,在这些人中已经不是秘密。

冯胜之至今不敢相信将军的言论,一地民乱,能导致大周不存,因此对于眼前的人。

这位源源不断为金州带来陕西民情的当事人,他有很多话要问。

“民活不下去,不只是陕西,周边的百姓同样如此,朝廷又不赈灾,且人祸大于天灾。

这场民乱如何能平?用什么去平?

而且我眼中,天灾是小事,人祸才是大事,天灾去了,人祸不解决,同样无法根治民乱。

三饷并不多,诸公眼里认为三饷导致民乱,可我不敢认同,就算免了三饷。

人祸是三饷的十倍,百倍,更有人欲难填,不改变人祸,民同样也会活不下去。”

面对冯胜之的疑惑,柳湘莲即客气,又锋芒毕露的回答。

“朝廷还有数百万军户,可以抽调源源不断的士兵,还有各地的民兵乡兵。

民赤手空拳,如何能是朝廷的对手。”

冯胜之读过书。

正因为读过书,知道不管哪个朝代,民乱都是常年有的,各地犹如葫芦,按下这头那头飘起。

“所以冯公眼里还是没有看清楚这场民乱,明则是天灾导致,实则是人祸,人祸不除,则民乱不止。

历朝历代民乱不可计数,皆被官兵而平,可如今陕西的民乱是不一样的,因为人祸已经到了不可救治的地步。

就算朝廷杀了百万民,以人祸而言,会有更多的百万乱民涌出来。

人祸不止,大盗不绝!”

第二百八十七章 金江起英国落

言语是沟通的桥梁,内在的表现。

柳湘莲一句人祸不止,大盗不绝。令大厅里的人都认可了,不但说服了金江镇武头脑,连冯胜之都哑口无言。

同样,也为他带来了尊重。

这名年轻人,是有才能的。

“对于陕西民乱之事,诸位可还有疑虑?”

见众人没有继续追问柳湘莲,唐清安一脸的笑容。

他说陕西民乱事大,有些人听的进去,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威望,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可明年的大战至关重要,需要上下一心。

柳湘莲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所以唐清安很满意此人。

“平辽侯明智,能通过书,判断出数千里之远的大事,正因为是平辽侯所吩咐,我才格外关注陕西。

因此对陕西之事,打探的非常细致,不然我也不敢信。”

柳湘莲年纪轻轻,拍马屁的手段却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的刻意,不让人心厌。

对于柳湘莲,唐清安是抱有厚望的。

如今金江镇的机密奔走,京城有陈德言,金州有贾鉴,朝鲜有陶杰,此三人才能不弱于柳湘莲。

或者可以说,此三人的才能和经验,都要强过柳湘莲。

但是柳湘莲有一项本事是众人不能比的。

他能能武,出身勋贵,一首的好剑术。

以此人的家族门楣,交际手段,全面眼光,娴熟武艺等等方面的能力。

适合做金江镇在日本的机密奔走。

不过此事还不能急,如今当务之急是解决蛮族,不然任何计划都施行不了。

而且柳湘莲需要更多的资历和经验,同时立更多的功劳,才能获得金江镇的信任,担负起此大任。

“国内民情,对于目前的金江镇至关重要,因此委任你为金江镇的机密奔走。

协同京城的陈德言,还有金陵的唐展望,你们三人互相配合,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唐清安笑道。

陈德言是平辽侯的结拜三弟,唐展望是平辽侯的亲二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