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18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因此通过这些子弟的口,传的军中都在用。

敢说不给将军面子的人,这种话都能当众说出来,果然不愧是前些年能做出那等事的人。

“在我这里,只有遵守军令,心中有袍泽的人,你们这等有关系的子弟。

想要在我这里,通过士兵的性命来立功向上爬,你们尽可以试试看。”

李如靖稳得住。

听闻此人的言论,心里也不再奇怪。

难怪此人来营口替代李胜虎将军,短短的时日,军中军心极强,威望甚重。

葛世峰也被骂醒。

因为只想着报仇,他倒是杀的猛,可是手下士兵同样伤亡惨重,已经打残了。

把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郑刚暗自点了点头。

军校立校几年了。

一代不如一代。

他们教官常如此评价。

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原来军校的学生,都从困苦,血泪中走来,吃的苦,忍的委屈,哪怕有刺头,同样也是出众的。

如今的军校。

刺头越来越多,却变了味。

是真刺头了。

就像刚才他用了心思的大骂,换成现在军校的学生,绝对不会像眼前几人。

同样的不敢反抗,却不会认真的沉思。

原来军校的刺头。

是有才的。

如今军校的刺头。

是顽劣子弟。

变了形势,现在军校的听话努力学习的学生,才是有才的。

可是比起最初几代的一些刺头,又少了坚韧和灵活。

总之。

郑刚对眼前几人,其实还真的很满意。

虽然如此,他面不改色,没有因为几人的服气就改口,同样大骂了半日。

把众人骂得,吓得面色苍白,才饶了他们。

营口战事渐停,动静不大却激烈的战事,士兵伤亡不少,且人人精疲力尽。

唐清安收到郑刚的军报,只能按下了。

批示。

自己把控。

郑刚收到将军的回复,也不在顾虑,完全照自己的心意来办。

骚扰海州。

不能以凭白浪费军士为代价。

在他看来,为朝廷如此的损兵,完全不值当。

锦州。

真的要靠自己了。

唐清安也得知了京城如今的形势,有些看不懂。

按照红楼的描述。

锦州应该是没有失去的,不然自己舅舅为贾府打理的庄子可就保不住了。

这也是唐清安,结合现实,参考红楼推断的大势。

他早就认为北镇保不住。

因为红楼中,他舅舅今年年底入京,为贾府送租子,贾珍埋怨租子少。

乌进孝回只有七八处庄子。

而贾府在辽东的庄子原来有三个地方,沉辽一片,自己入辽东前就被卖了。

然后就是北镇旁大小黑山。

最后则是宁远附近的庄子。

宁远附近的宁国府的庄子,也就是七八处。

所以北镇在红楼中,肯定是已经陷落了的,因此唐清安一开始,也认为北镇是保不住。

可是他到底搅动了很大的局面,锦州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变动,导致陷落。

他有些拿不准。

看起来诸事都符合,例如史鼐两回外放,第一回外放就是无功而回,正好贴合他赴辽东。

又正好符合他前番被召回京城。

如果没有变,他还有第二回外放。

这些轨迹,仍然都符合红楼原中的事宜,那么锦州就应该不会陷落。

可是自己到底也参与其中,不可能没有变化,如此复杂的形势,有些令他分不清。

也不敢把希望都放到这些上面。

毕竟形势不一样了。

看不透锦州的未来,令唐清安有些烦闷。

到了他这等地步,委实不该如此,不过这些年习惯了如此,一时有些不适应。

皇帝肯定是夺权了。

怎么夺权的他不知道,所以太上皇是不是死了,他也不敢肯定。

但是应该没有。

红楼中只写了太妃死,可没写太上皇死,而且也没有描述京城政变等。

这同样令唐清安搞不懂。

如果太上皇没死,以他的本事,如何会被人夺权呢。

这几年。

唐清安对于太上皇的内斗方面的谋略一道,还是极为佩服的。

林如海早就应该死了。

因为自己的关系,早早的派去了神医,以此逃过了一劫,没有想到还有一层劫难。

唐清安也搞不懂。

林如海最后的结局。

营口方面积蓄了半个月,又开始陆续动兵了。

还没收到郑刚的军报,先收到了贾府送来林如海的求救。

“此人的确有才。”

唐清安把书信交给了贾鉴。

贾鉴扫了两眼,明白了其用意。

“国家流放罪官,一处是海南,一处则是辽东,此人倒是能断尾求生。”

贾鉴称赞道。

如今的局面,此人如果还想求免罪,那不但不能免罪,反而一定会死。

但是把关系提前都用来操作流放之事上,保住性命倒是不难办成。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看穿并且能主动放下,也是有些魄力。

“既如此,你帮我写封奏疏,让他来,都是贾府的姑爷嘛。”

唐清安笑道。

一番操作下来。

林如海全家被抄,流放辽东。

林黛玉作为其女,理当一同流放,可毕竟有贾母在,保住林黛玉还是可以办到的。

林黛玉哭哭啼啼。

“祖母,放我去辽东吧,我想要亲自照顾父亲。”

第二百七十二章 随她去

贾府大观园内,一处种了芭蕉和梧桐的院落。

这里和旁处不同。

其他小姐,甚至宝玉住的地方,布置的精致,小巧玲珑,各式名贵不熟的家具,器物,都是极具心思。

唯独此院落,陈设典雅,华丽中透着大方。

这就是探春所住,一应布置都是她的安排,四面出廊,流角飞檐,临沁芳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