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4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唐清安说道。

冯胜之和官员们纷纷看向将军。

“不管如何,如果足够就更好,不足够的话,到明年播种之前,我要两地田亩超过两百万亩。”

众人这才有些为难。

“做得到吗?”

唐清安没有逼迫过甚,而是语气温和的向众人商议道。

冯胜之笑道。

“应该是做得到的,本来想要轻松些,说不定明年还能超额完成计划,不过将军到底眼尖,不给我们多立功的机会。”

“哈哈。”

听到冯胜之的话,唐清安笑了起来。

指了指众人。

“你们都是一地之长,还找我要功,我哪里有功给你们,大家都为辽民多做点事罢了。”

形势一片大好,不管是武将,哪怕是官也心情愉悦。

就按照三百万亩田来算,就算未来把田分了出去,只收田税,一年也可以收六十余万石粮食。

还有商贸运来的数十万石粮食,一年将近百万石的粮食,以及上百万石的渔获,海贸上百万两的银子。

不提盐铁专卖的利润,即以上这些,足以养活十余万大军以及官府,更不提盐铁各项之利。

官员们为金江镇的未来可期而欢喜。

唐清安也在高兴。

他高兴的是哪怕未来国内巨变,将无力供应他,他也能放心自己不会陷入破产的边缘。

那么。

只要接下来打败老奴。

五年平辽,就算没有了北镇只有自己,唐清安也有信心。

将军乐,官乐,将士也乐。

随着一日破栾谷关,数百里来各地望风而降,军士的士气达到了顶峰。

连国内援军都开始敢请战了。

而这段时日吃饱喝足的朝鲜援军,也不在像以前那般,军兵一脸的麻木,脸色开始有了人色。

跟随朱秀攻打得利赢城的朝鲜义军三部,更不用提,士气不比上国国内的援军差。

前番打得利赢城,朱秀没有客气,使唤朝鲜义军三部,导致他们伤亡不小。

本来还有些担忧,等和大军会和后,将军直接从朝鲜军中,选拔了较为精壮的人充入了他们的部队。

不但补充了他们原来的人数,还都有所加强。

统帅权府使没有拒绝,反而配合上国将军,朝鲜其余各部将领,虽然有怨言,也不敢反对。

驻守镇江的五千朝鲜军,统帅是林之远,朝鲜大太监林忠的侄子。

他对自己定位十分清楚,就如陶杰对他所言,他就是来混资历的,混名望的。

陶杰说的不客气,他却没有不开心。

虽然陶杰向来没有好脸色,但是多次为他出谋划策,让他极其的佩服。

林之远不管五千原驻守镇江的朝鲜军。

陈凯武也没有客气。

直接派了不少金江军将领到朝鲜军中,指挥五千朝鲜军。

这并没有引起五千朝鲜军的反感。

上国派将领指挥朝鲜军,是历来的传统,当初抵御倭寇时,连训练朝鲜新兵,也是上国将领担任的。

军中修整完毕。

第二日。

九万金江军,一万朝鲜三部义军,五千原驻守镇江朝鲜军,一万八千国内援兵。

剩余的两万朝鲜军,沦为了杂兵,和民夫帮助金江军运送粮草和各项物资。

十二万三千兵,其中骑兵六千。

浩浩荡荡的向盖州前进。

先到了榆林铺。

榆林铺前番见到金江军的骑兵,早已归降。

大军在榆林铺驻扎。

榆林铺到盖州,只需要半日。

大军未战。

金江军骑兵,和蛮族骑兵,已经散开了几十里地,杀成了一片,到处都是骑兵之间的交锋。

这里是平原的地带,正是骑兵展威的时机。

蛮族虽然也会骑马,但是大多数是深山老林里的户,论弓箭不比蒙古人差。

但是论起骑术来,总体上就远不如蒙古人了。

蒙古人骑术精湛。

但是右翼蒙古和左翼蒙古不一样。

左翼蒙古早就和大周互市,后期大致上是和平相处,因此左翼蒙古对比右翼蒙古要富裕。

右翼蒙古和大周一直处于交战状态,蛮族未崛起前,是被严厉封锁物资的。

从大明到大周,两三百年里,右翼蒙古只剩下了穷字。

这也是蛮族屡次能打败右翼蒙古的原因之一。

右翼蒙古的兵甲不全,大多只穿着破烂的袍子,弓失连铁箭头都不齐,有些蒙古骑兵沦到了用骨箭。

骑术中,蒙古骑兵最厉害,但是兵甲武器都太差,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

兵甲,蛮族骑兵和金江骑兵不相上下。

武器,蛮族骑兵用弓箭,金江骑兵大多用三眼铳,少数用弓箭,至于短兵器都差不多。

蒙古骑兵和蛮族骑兵合起来,金江骑兵输多赢少。

第二百二十一章 换子

“金江节度使,要一路打穿复州,盖州,威胁到海州,才能逼回围困北镇的皇台吉大军。

海州是蛮族大军的物资聚集地,因此蛮族是绝对不敢有失的。

而为了让皇台吉顺利夺下北镇,蛮族老奴亲自做守海州,现在亲率军队到盖州。

金江镇大军在榆林铺,两地大军行军相隔只要半日。”

华殿里,左军都督大司马,详细的介绍目前最新的形势,辽东军卫规制于左军都督府。

太上皇,皇上都在华殿。

还有内阁阁老,兵部尚书等。

“根据金江节度使所言,我部有兵力十二万,蛮族兵力有五万余,如果北镇十一万蛮兵不回撤,那么金江镇就有获胜的希望。

如果围困北镇的皇台吉率领十一万大军回撤,那么北镇就解围了,而金江节度使会提前撤军。”

听到大司马这番话,年轻的皇帝忍不住性子,立马追问起来。

“那皇台吉回撤了没有?”

大司马听到皇上的垂询,一脸的恭敬。

“皇台吉并没有放弃围攻北镇。”

听到皇台吉并没有撤兵的消息,皇帝的脸上,露出了担忧。

太上皇眼睛微闭,却把大司马和皇帝的神色都看在眼里,内心冷笑一声。

他最近收到新的消息。

山西那边的商贾,和蛮族走私通商,违禁输送物资到蛮族,以换取人参皮毛等货物。

而边关竟然屡禁不止。

那说明这其中有大势力参与。

辽东那边又是谁帮忙的呢?或者说放任的呢。

这其中太多值得商榷的事情。

皇帝到底是心虑北镇得失,还是旁的事?

璠皓和刘一儒等人,则担忧北镇还能坚持多久。

北镇有七万兵。

这七万兵不同于金州的供应,朝廷这些年都是足额的供应,去年才开始力有未逮。

但是不论如何,北镇的供应,是远超于对金州的供应的。

三个月前北镇被围。

锦州按兵不动,他们也不敢过分催促锦州。

因此希望都落在了金州上。

登来原来要运送北镇的物资,都发往到了金州的旅顺,可金州总兵仍然一动不动。

朝廷不敢丢失北镇。

在京城勋贵和一些御史的谏言中,终于颁布了金州总兵,提拔他为节度使,赐尚方宝剑,建立金江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