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1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我是大周的将军,不可能枉顾朝廷,擅自派兵远击海外,这会让我极为的被动,此其一也。

大军渡船万里,所需要的粮饷消耗,你们海外之民不懂其中的厉害。此其二也。

金州水师只是水师,战船也是沙船,不适合远洋,更没有打过海战,冒然出击万里,有全军覆灭之险,此其三也。

我身后还有蛮族虎视眈眈,就算以上三点皆不考虑,也无法抽出军力,此其四也。”

唐清安认真的向此人解释道。

贾琏在一旁并不多言。

内心里认为唐兄弟还是脾气太好,对此人太过温和,反而容易会让人小瞧。

人性就是如此。

畏威不畏德。

李听到唐清安细致的答复,却并没有像贾琏所认为的那般,倒是更加的认可了眼前的人。

他也和金州将军一般,年纪轻轻的,获得不少人的认可,并不是狂妄之辈。

不兴怒,不倨傲,不妄言。

以他对大周官员的了解,金州将军对海外的态度是独一份。

“将军高德,不以我小人之言而降罪,我非常感激。在澳门时,琏爷所言,将军愿意卖兵器火器我等,是否如此?”

“可以。”

“请问将军能卖多少?价格几何?”

“大弗朗机炮,四十两一门,小弗朗机炮,二十两一门,鸟铳二两一杆。

铅子每斛银一钱,火药五钱一斤。”

听完将军的话,李沉思起来。

“五千杆鸟铳,一百门大佛朗机炮,三百门小弗朗机炮,铅子十万斤,火药十万斤,合计八万两银子,我们愿意出。”

听到李的狮子大张口,唐清安没有生气。

这些军火武器,他卖的并不贵,在制作成本上只翻了两三翻而已。

如果真是对外发卖,翻个五六七八翻,甚至翻个十余翻才是正理,犹如澳门卖给他红夷大炮。

成本才百余两银子,卖给他每门一千两白银。

这笔银子他当时出不起,是朝廷出的。

他之所以向李报价低,看在同族的份上,力所能及的支援他们,可他要求的数量太多了。

不是他不想卖,是他没有这么多。

他如今的军队里,对兵仗缺口都大的很。

“一千杆鸟铳,二十门大佛朗机炮,六十门小弗朗机炮,铅子两万斛,火药两万五千斤,就做两三万两银子的生意吧。”

不等李开口,唐清安笑道。

“如今我的军队也缺少武器,就这些东西,还是挤出来给你们的,这两三万两银子,我并不看在眼里。”

李听到将军这般说,知道事不可为,虽然不多也比没有强。

“那是否每年都会有的卖?”

“可以。”

随着各军械所的产能逐渐的提高,每年会越来越多。

“金州的形势你也看到了,你们的形势我也知道,我等都是同根同源,当相互扶持。

粮食上的事,你们能运来多少,就运来多少,你们想要的大周的商品,我也能为你们提供。

不但让你们多赚取利益,还能恢复以往的商道。”

几番话下来,李彻底对金州将军服气。

这话旁人听不懂,他们做海商的如何听不懂。

不就是因为大周封锁国内,只做朝贡贸易,导致他们得不到大周的商品。

为什么他们最讨厌各国的使船,经常会抢劫这些各国的使船。

周朝只怪他们放肆,却不理解他们的难处。

这些个使船能带回大周的商品,相当于做垄断的生意,不但影响海外之民的商道,又抢占他们的生意。

以前海外之民还有巴亚巴,爪哇等地的香料,可以向东南亚各国的暹罗,安南,真腊等国家获取利润。

等这几地被西方人占据后,他们就失去了除了大周的商品外,其余最高利润的香料来源。

现在西方人占据了吕宋,澳门,台湾,海贸最大利润的两头,大周商品,还有香料都落入了西方人的手里。

他们完全无法应对,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老家的生意被挤兑的破产。

各个都只能做些零碎的生意,而远洋贸易风险又高,每年都能听到船毁人亡的消息。

没有了大周商品和香料这两者的支撑,东南亚汉人商人已经支撑不下去。

“可是听说将军并没有限制西方的商人到济州岛贸易?”

林试探的问道。

如果将军只跟他们做生意,那才是最好的事情了。

“济州岛,对所有国家来做生意,遵守法纪的商船,都一视同仁,不会区别对待。”

唐清安笑着说道。

“大周的商品,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想要的,利润最丰厚的,只怕济州岛的货物不够供应。

但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

能运来粮食的商船,有多少粮食,即可以换取同等价值的大周商品,优先于其他贸易。”

李眼睛一亮,明白了将军的意思。

这一回,他再也没了多余的想法。

送了李离开,贾琏才一脸的担忧。

“安兄,这么支持他们,会不会养虎为患?你别看此人现在一脸的恭敬,这些海外商人可都不是善茬。”

“不支持他们,恐怕没几年,他们就要烟消云散了。”

贾琏没听懂唐清安的话。

唐清安也没有继续对他解释。

他如今力所能及的支援,不过是让他们缓口气罢了,想要对付那些西方有国家背书的商人,海外之民没有统一的首领,是无法应对的。

第一百九十九章 妾室

长白山脉是欧亚大陆的东缘最高山系。

最高峰是朝鲜国内的将军峰,大周境内的是白云峰,在大周现在失去的奴儿干司境内。

还未被俄国占据的远东地区,奴儿干司,辽左,朝鲜半岛诸多余脉的总称。

大山里的各色野果,蘑孤,野物不可计数。

经过了漫长的冬季和春季,在秋收前,由官府召集的具有狩经验的辽民们,纷纷踏入大山里。

这是一场盛大的游活动。

进山的人满脸的期盼,山外的人也憧憬万分。

所得的干果,野菜,野物等食物,会分给辽民,而各色毛皮,则会被官府所留下。

随着将军收复各地数年,组织百姓生产,不光是麻棉,辽东的柞蚕也开始大规模养殖起来。

不同于南方的蚕,柞蚕必须养在山上,每日都要在山上巡视,驱赶吃柞蚕的鸟虫之类。

四月末伺候蚕蛾破壳产籽,五月初将蚕籽运到蚕户家中。

棉布,麻布,丝绸都在生产。

随着金州,镇江,长白山东岸的民匠越来越多,百姓家中的农具也越来越多。

如耙、耕梨,掐刀,镰刀,碌碡,簸箕,箩筐,纺车等等。

李获得了将军的许可,准许在金州一带走动,交代他赶在傍晚城门关闭前回城。

一路所见,都是这番的景象。

各地的衙门里的官吏各司其职,事情虽然极多极杂,却井然有序,逐步的推进。

百姓困顿,官员俭朴,生活艰难,人心激昂。

“我看贵地官员为何不同于内地的官员?”

李好奇的看向李成贤。

不提他在海外听到人们提起的大周,前番和贾琏长途跋涉数千里,对国内越发的了解。

就如国内的官员出行,哪怕只是一条街也要坐轿子,而这里的官员,路短则步行,路长则骑马骡。

只这一点,效率就大大的超过了国内。

李成贤明年要负责济州岛开市,所以对这名来探路的海商,表现的很热情。

通过李成贤不鄙视他们的行为举止,李对济州岛开市已然十分期待。

而且听到此人将是济州岛的主官,因此越发的殷勤。

两人结伴而行。

一路上李成贤不耻下问,追问海上事宜的细事,而李则毫不保留的回答。

李成贤拿李的解释,映照自己所收集信息,脑海里的思路也越发的开朗起来。

海贸。

的确如将军所言,大有可为。

未来军队的军饷,粮饷,万一哪天朝廷真的无力承担,则只能指望出在这海贸上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