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72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辽民盼我杀蛮。

辽民盼我复仇。

辽民盼我”

那周兵哭泣着唱到。

台下的军士们,同样纷纷落下眼泪。

这些从前线撤回来修整的游击队,谁没有经历过这些事。

都是他们当初经历的。

“可恨我受了伤,辽民收我,如今又受我牵连,遭受此难,我本该一开始就站出来。

可蝼蚁尚且偷生,一时的犹豫,导致了无辜人因我丧命。

可恨我。

我可恨。”

周兵唱完,英勇就义。

戏台上安静了,落了幕。

“不可恨。”

百姓中,有人情不自禁喃喃自语道。

这时候。

有人站在台上,大吼一声。

“杀蛮!”

不等第二声。

“杀蛮。”

台下无数的声音响起。

“杀蛮。”

汇聚成了一条钢铁的洪流,耳边犹如震雷一般,让耳膜发颤。

饿着肚子的百姓们,一直以来都节省力气。

如今,每个人都扯着脖子,哪怕是妇女也一样如此,不管是人群里的老者,还是小孩,都歇斯底里。

没人愿意吝啬力气。

哪怕知道这般的使力气,会让肚子随后更饿,饿的晚上难以入睡。

“杀蛮。”

军士们纷纷举着胳膊,疯狂的呐喊。

“杀蛮!”

十井的天空下,只有一道声音。

连那刚才还挑刺的官员,也情不自禁的起身,虽然矜持的紧闭嘴巴,可手里的拳头捏的泛白。

十井里新金不远。

从金陵来的商人,也跑来看这辽东鼎鼎大名的新戏,极为的期待。

可是看得他直摇头。

啥乱七八糟的。

不武不武。

要唱腔没唱腔,要杂技没杂技,要内涵没内涵。

大失所望。

可是。

在人群里,他被人们的呐喊,人们的疯狂所震撼,内心升起了泼天般的恐惧。

他实在不能理解。

这一场他认为一点看头也没有的辽东戏,怎么能引起辽东百姓这么大的反响。

就是金陵最大的角出场,引起的轰动也远远不能相提并论。

他情不自禁的看向同伴。

同伴们也纷纷错愕。

看来不只是他不懂,他的同伴也都不懂。

随着新戏在各地的轮番上演。

无数的血书涌入了将军府。

这些血书只有一个声音。

请求将军不要裁兵。

他们愿意死在前线。

无数的百姓纷纷祈求参加游击队。

他们不要军饷,不要粮饷。

只要给他们一把武器即可。

几日下来。

先前还没有商讨出决议的武官员们,看到了将军让人拿出了几箩筐的血书。

第一百六十九章 议事

“很感人。”

顾应时说道。

不过他一开口,了解他的人就知道他是何意了,唐清安也明白了顾应时的意思。

果然。

“可是感人不能当饭吃,这股精神值得称赞,但是饿着肚子不是一回事。

现在各地的百姓,缩衣节食,新收拢的百姓,每日两顿稀,还要组织起来干活。

虽然将军划下了底线,绝对不准饿死人。

但是长期的饥饿,同样会死人的,百姓中倒下的数量不用我提,在座的各位都知晓。

我现在都不知道今年怎么撑过去,十万兵,我也舍不得,我恨不得把我的血肉拿去喂他们。

我不是虚言,各位,我是真的这么想的,可我这一身百多斤肉,不顶用啊。”

听到顾应时感情饱满的,又冷血无情的话语,众人都沉默了。

粮食。

这就是一座压在金州,镇江各地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

在座来自辽东各地的生员们,辽民们,军户们,不管前半生是什么的经历。

游击战以来。

前线所发生的事,对谁都是新的,震人耳目的升华。

不管是心向朝廷,还是心向将军的冯胜之,李成贤,赵缑用等武官员。

现在只有一个想法。

如何度过眼前这个难关。

“你说的是现实,但是难道无视军士和百姓们的心愿吗?我是绝对不允许的。”

冯胜之反驳道。

“请你拿出一个解决方法。”

顾应时看向冯胜之。

冯胜之看向一言不发的将军。

“将军,向朝廷请求支援吧,把金州,镇江各地的事迹,如实的告知朝廷。”

“哈哈哈。”

顾应时大笑了起来。

冯胜之冷冷的看向顾应时。

他知道,此人野心越发的大了。

不光是顾应时。

在座的武官员,有一半以上都起了别样的心思,还有部分则在观望。

冯胜之不同意将军有这种野心。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

现在。

冯胜之的意愿更加的强烈。

因为现在金州和朝廷翻脸,绝对不是时机,也对不起奋战的辽民和军士们。

只有金州和朝廷一心,有了朝廷源源不断的物资,才能解决金州的粮食之难。

而解决了金州的粮食的难题,才能让辽民和军士们不至于白白的牺牲。

“金州,乃至新金已经逐渐开放,允许内地的商贾来做生意,冯兄可能忙于公务,没有去地方看看。

这些商贾对于金州新戏只觉得无聊,无趣,虚假。

亲自来了辽东的人都不信,将军写奏疏去朝廷,朝廷能信吗?只会认为将军为了索要物资而编造谎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