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3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他的儿子在那么重要的场合被冯紫英打了,好不容易培养出的勇武之名,犹如这瓷碗一样破碎了满地。

“听说那无君无父之人,派了人去你府上。”

仇都尉点点头。

“左右不过那些个透着卖好的意思罢了。”

“哼,他以为他在金州立了些功劳,仗着这些功劳,就敢如此的张狂,如此的倨傲,这等小人!”

忠顺王眯起了眼睛。

“一个金州总兵倒是好对付,左右不过一封调令的事情,只不过此人的跟脚是贾府,贾府可不好应对,不解决此人的跟脚,很难动此人。”

听到仇都尉的话,忠顺王越发的愤怒。

贾府的姻亲王子腾,在陕西山西同样是他的绊脚石。

“到处都在悄然的传,说太上皇有废立之意,可是真的?”仇都尉试探的问道。

忠顺王皱起眉头。

“太上皇老了。”

良久,忠顺王短短的回了一句。

仇都尉没有继续多言。

大瑞润丰年。

今年,京城的大雪格外的大。

金州也下了雪。

将军不在,秦可卿和金州家卷们,派人送了三千斤羊肉,三千斤猪肉,一千斤鸡鸭鹅肉,三百斤兔肉等物资到了旅顺学,军学堂,金州学,军学堂,王丰肃的孤儿所。

王丰肃去了镇江,因此秦可卿不放心那些孤儿,趁着下雪前,亲自领着家卷们,去看望了那些金州的孤儿们。

孤儿所的管事们,专门清扫了房间,让这些夫人们落脚。

等妇人们坐着车轿进来,管事们不等军士驱赶,早就躲了起来。

秦可卿隔着帘子,看到金州的孤儿们,冬日里还穿着单薄,回去后又连忙调了几百套棉衣送来。

一场雪下来,将军夫人之贤德,传遍了金州,老百姓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将军夫人。

唐晏乾。

海清河晏,朗朗乾坤。

金州城里,守将刘承敏得知金州家卷们的动静,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又想到大哥为长子取的名字。

“大哥对外算无遗策,对内却画尽失理。”

“将军年龄虽轻,爱子极切,左右不过是家事罢了。”

平湖岛军械所工科主事蔡,回来了金州,听闻刘承敏的忧虑,一脸的笑意。

他的老小皆陷落在辽阳,至今想到自己的幼子,都会极为的心痛,因此反而并不以为意。

“鸟铳,平湖岛已经可以制造了,弗朗机也可以,但是红夷大炮,却还需要些时日。”

刘承敏探究的看过去。

“锻造有些难度,不过多花费些时间摸索,应该无碍。”

第一百三十九章 坚韧

“姓名,家口,籍贯担保人。”

为了防止蛮族的间谍,所有的难民都会登记入册,拖家带口,有宗族村庄的,可以互相担保的。

每个村的会安排到一起,虽然宗族抱团不好管理,但是在这个时代,却也是离不开宗族的。

两相比较下来,宗族反而比散成一滩的人更容易治理。

唐清安穿越前,看过不少介绍明代宗族的书籍,因此知道,在封建社会,宗族是有利于统治稳定的。

第一场大雪下下来之前,这些百姓以宗族,原来村落为组织,编成里甲送到十井,由当地分巡道接收。

十井的人口足够了,再继续送到下一个长山,长山人够了,再送到北井。

对于分巡道道官而言,这么安排有利有弊。

弊处就是需要用本就不多的积余,来安顿这些难民,利处则是熬过今年,更多的人口,能开垦更多的田亩,也更容易出成绩。

至于报虚假信息的,则不论缘由,全部送入矿山挖矿。

目前镇江的行政能力,是无力去探查究竟,因此也就一刀切了。

还有就是孤身一人的,报的村落名册上没有登记的,则会交由李成贤接收,安置去朝鲜各海岛上开垦农田。

如此这般,就算有人是蛮族派来的,心怀不轨的奸细,也翻不起风浪了。

所以哪怕唐清安的地盘翻了数番,蛮族对镇江信息的打探,仍然一无所获。

而至于来做生意,为金州带来所需要物资的商人,不管是金陵的,还是其余地方的,统统在金州后方的旅顺港口下船。

哪怕冷子兴的商队,也一样停留在旅顺。

顾应时哈着气,跑进来屋子里,径直走到壁炉前,伸着手跳着脚烤着火。

哪怕屋子里本来就比外面暖和,他还是感觉冷的刺骨。

“这一年比一年冷,去年还没有这么冷,今年我才出门几步路,人就冻的不行。”

外间都是办事的官员书吏,看到顾应时进来,有上前为他取下外套的,有送来热茶的,有端来凳子的。

“是啊,将军曾经说过,以后还会更冷。”

“将军有诸葛之能,能观天时。”

“哈哈。”

众人笑了一番,顾应时才走向里间,里面是将军处理公务的地方。

这里原是此地一大户人家的院子,主人早已不知所踪,院子就被征用了。

和隔壁的显得不够用的府衙打通,连成了一体。

改造了一番,修建了几处壁炉,才让偌大的房子开始保暖。

按照将军的要求,里间也开了小门,不过常年封闭。

“你在外面说什么呢?”

唐清安见到顾应时,放下笔后,看着他笑道。

“外面的人夸将军有诸葛之能,能观测天时,预测气候。”

“胡说八道。”

唐清安笑骂一声,才关心的问道正事,“有多少?”

“不下六万。”

听到这么多人,唐清安笑不出来了,顾应时也笑不出来。

谁也没有想到,下了一场雪,把躲在长白山脉的难民都逼了出来。

长白山脉里寒冷是次要的,没有食物才是难题。

以打为生可不容易。

户都困顿,何况这些原本种地的百姓。

对这些从蛮族手里逃出来的,也不信任官府的难民,唐清安能理解,并没有因为他们的不信任,而放任不管。

镇江原来的物资是够的,可一下子涌入了六万余人,物资就远远不够了。

各地无法应对这些人,都送往了镇江,镇江也无力应对。

“金州沿海只有几处较钱的浅滩才会有海冰,于船只行驶无碍,但这里却不同了,到处都是海冰,船只无法通行。”

顾应时叹了口气。

结冰的海面,冰薄厚不一,前面的能踏马,后面的就一脚落空掉入海里,这可开不得玩笑,掉入冰海中,九死一生。

“从金州调来物资是指望不上了,而且这种天气,人在外面会冻死人的。”

唐清安神情严肃的起身,眉头紧皱,来回踱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厚厚的大雪。

零下几十度。

这就是无形的刀,杀人不见血。

“一场硬仗啊!”

唐清安叹道。

听到将军的话,顾应时知道将军定下了主意。

“这些人要自救,我们也要帮助他们自救!”

“朝鲜?”

顾应时提醒道。

“朝鲜粮,衣,煤炭都要去求援,这是其一,把这些人尽量安置到百姓家中。

我估计房舍还是不够,组织他们搭建房屋,取暖的柴火也要采集,集中住,集中取暖。”

随着将军的命下,整个镇江都动了起来。

朝鲜国主得知镇江的困顿,同意了镇江请求的援助,但是需要镇江来自取,朝鲜不负责运输。

这种天气,人在外面会冻死人的。

李倧没有这个威信,能办成这件事。

三天没下雪,太阳虽然没有出来,比之前的气候要好了许多,镇江组织的运输队伍,刚要出发,天空的鹅毛大雪就落下了。

“出发。”

命令没有改变,照常下发。

由百姓和军士组成的庞大的运输队,艰难的推着车,在雪地里前进,一头头骡倒下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