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贾雨村颔首,没有过多的解释,跑官的事情,还是不要传的人尽皆知才好。

见唐清安缄口不言,隐隐猜测对方来王家的目的和自己一样。

寒暄完,唐清安递交了“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的名帖给王府大门前的门子们。

贾雨村走到街角,忍不住回头,正好看到唐清安被人迎进一旁的小门。

此子一介白身,却和贾王薛三家都能扯上关系,不可小觑啊!

唐清安第一次来王家。

前日舅舅来递交贾珍写给王子腾的书信,得到了王子腾的回复,所以唐清安不敢怠慢,连忙来拜见。

下人在前面带路,过了几重门,唐清安低着头不敢到处乱看,以免失了礼数。

在贾府里,还有舅舅的情面可以关照,王家可就不同了,谁认得乌进孝是谁。

在一间偏厅,丫鬟们送上茶水,唐清安一连等了两个时辰,时不时门外有小厮闪过。

不敢多喝茶水,正等的无聊,管家重新进来,满脸的歉意。

“今日拜访老爷的贵人太多,老爷实在见不过来,哥儿又是自家人,所以只能委屈哥儿。

老爷说了,哥儿的事情老爷已经知晓,让我转告哥儿,请哥儿安心,辽东那边老爷自会安排,哥儿等老爷的口信即可。”

唐清安点点头。

毕竟是京营节度使,四大家族事实上的领头人,自己一个白丁,能得到一份承诺已经是份大恩惠。

离开贾府后,唐清安回到宁国府后街,乌进孝和刘承敏问他情况如何,唐清安把白日的事情说了。

只等了五六日,贾珍命人来传唐清安。

东海堡世袭百户!

唐清安很满意。

一则是实权百户,二则离舅舅家不远,容易得到舅舅的关照,可见王家的人,办事很细心体贴。

贾珍并不满意,王子腾没有花心思,一个百户就把自己的人打发了,原本他的想法,至少一个副千户。

“那我兄弟?”唐清安问道。

“王子腾说一个好汉两个帮,既然是你的兄弟,当然在一起做事才好,所以要个试百户,等日后再想办法安排,先安排在你卫里。”

“那可太好了。”

唐清安的目的终于达到,心里的石头落地,轻松了不少。

贾珍看着唐清安,越看越满意。

眼前这人,才干得到父亲的认同,对于父亲的眼光,贾珍从来不怀疑。

少年时,父亲的威望他至今都还记得清楚,别看现在的王子腾风头无两,比起自己父亲当年差的还远着呢。

父亲最重视人才,这些年里,自己结交的人不知多少,被父亲认可的却寥寥无几。

父亲说王子腾必败,此人可以当做自家在辽东的后手,落子以待后效。

贾珍学不到父亲身上那股风轻云淡的随意,巴不得立马见到成效,语重心长的交代。

“你去了辽东之后,要尽快的立功,我这边才好操作,至少成为一名千户才算立足。”

唐清安点点头。

“你计划的以海拒蛮,王子腾也认可,所以把你安排在东海堡,机会给你了,你可得抓住了。”

贾珍絮絮叨叨,恨不得唐清安一到辽东就立功。

“老爷请放心,我去辽东先抓军事,把人练起来,一切具体事务,都会写信告知老爷。”

听到这话,贾珍才彻底满意,放唐清安离去。

唐清安把喜讯告诉了乌进孝和刘承敏。刘承敏没想到,自己这般轻易的就成为试百户了,而大哥竟然成了为实授百户。

卫所废弛,军户逃离,但是官军却富得流油,仍然是普通人羡慕的对象。

乌进孝告诉两人,“在辽东我认得不少人,等到了辽东,我引你们去辽东都司走关系。”

回头让各庄子的人收拾东西,没几日就要启程回辽东。

唐清安展开笔墨,开始写信。

如今要有自己的地盘,原来的很多规划就可以提上日程,为以后的目的夯实基础。

玉米,番薯,棉花,番椒。

番椒是前些年海外商人引进,唐清安在薛家,听说钱塘地区已经很常见。

棉花在元朝就已经大规模种植。

这两者并不需要费心思。

玉米,番薯这两样高产农作物,在美洲经过几千年的培育,已经是成熟的农作物,不需要培育就可以直接推广。

这是唐清安最为看重的。

有这几样大杀器,辽东虽然还是严寒之地,却不是贫瘠之地了,原本的黑土地可以利用起来,变成后世的粮仓。

原本历史中的这个时间段,海上商人番薯之父陈振龙,早已冒死从占领吕的宋西班牙人手中带回此物,然后在福建试种。

所以唐清安准备请薛家商行和金陵冷子兴,打探福建有没有此物。

而玉米,如果没有意外,已经在云南开始种植。

这几件事都不是轻易能办到的,自己目前人微言轻,只能做到这个地步。

不过就算寻到这几样东西,唐清安也不打算立马在辽东种植,不然自己手中发扬起来,引起蛮族重视,那就真是千里送国运了。

两封信写完,神京和金陵来往的商队多,有乌进孝出面,很快就托人送往金陵。

“真有一亩几十石的农物?”

看完唐清安写的信,刘承敏实在想不到一亩几十石的收获会是什么场景。

第十三章 得意

唐清安听到刘承敏的疑问,笑了。

一亩几十石的产量,放在明朝或者这个时空,的确是天方夜谭无人相信。

历史上陈振龙带回了番薯,多番求见福建知府,用尽了关系仍然被扫之门外。

番薯耐旱易活,生熟皆可食,六益八利,功同五谷,哪怕到后世现代化之前,一直都是农民的主食。

特别是在干旱的年景,更成为农民的救命之物。

这等利器,西班牙人当然不会短视,所以看管的非常严格,在吕宋几十年都没有流传出去。

番薯在美洲种植了几千年,经过无数代的培育,已经非常完美,又被西班牙人在吕宋种植了几十年,已经非常成熟。

直到大明朝万历后期,商人陈振龙冒死,把薯藤绞入船上的吸水绳中,才成功带回了国内。

番薯最厉害的,是不与主粮争地。

不过这么多好处,可惜陈振龙人微言轻,介绍的番薯产量又太过离奇无人相信,只能在自家院里种植。

又因为只带回几株薯藤。等种植开来,还没传出福建,大明已经亡国,最后便宜了清朝。

至于玉米。

穿越前,玉米之乡在哪里?不就是辽东吗,纬度上正是种植玉米的黄金带。

这就是时代信息带来的优势,这就是他的势。

几封书信。

一封寄给了弟弟们报平安,一封寄给了薛家的公子,一封寄给了薛家的二老爷,一封寄给了冷子兴。

薛蟠在金陵呼朋唤友,早就忘记了唐清安,下人告诉他,唐清安托人送了他书信,正和朋友约了出去玩,很快抛之脑后。

二老爷薛岩收到唐清安的书信,信里言辞毕恭毕敬,感谢薛家多年的恩情,告知已经成为东海堡实授的世袭百户。

看到信中唐清安说,在宁国府贾珍老爷很看重他,自己的百户之职,还是出于王家王老爷之手。

伙计们得知唐清安竟然成为了百户,在他们眼里已经是不小的军官了,羡慕他有个厉害的舅舅。

薛岩招来唐展望,唐承志两兄弟,露出温和的笑容。

“你们可收到你们大兄的书信?”

“回老爷,大兄的信我们已经看了,信里大兄让我们勤劳做事,不得偷懒,要把薛家的恩德记在心里。”

唐展望出头回道,一番话说得条理通明,神色自若,薛岩在其身上感到其兄之风采。

“你今年多大了?”

“十六岁了。”

“明日起就到柜上做事,让掌柜亲自带你。”

唐展望没有想到会突然被提拔,大喜过望连忙感谢。薛岩笑道,“回头跟你们大兄写信,让他在辽东好好办差,不需忧心家里的事。”

唐展望唐承志两兄弟欢欢喜喜的应承,晚上就回去写信。

同时,冷子兴也收到唐清安的信件,为他高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已经行走在道路上。

不过信中拜托自己的几件事,却是让他没有头绪,正在思量时,下人惊恐的跑了进来。

“金陵应天府太爷遣了差人,命老爷去见。”

冷子兴目瞪口呆,难道有人告了他的状,要和他打官司?

从后房出来,连忙向公差赔笑,询问应天府太爷找自己是何事,有什么不妥。

差人嚷道,“官司并没有,只不过太爷说要见你,赶紧跟我走吧。”

不等冷子兴多言,一帮人上来推拥他去,冷子兴无奈,只能交代了慌张的家人一番,跟着差人们离开家中,一路上忐忑不已。

神情恍忽中跟着人进了府衙,又过了小门去了后堂,竟然见到熟面孔,笑而不语的望着自己。

“兄”冷子兴正要开口,看清贾雨村身上的官服,立马醒悟过来,跪下磕头满脸笑容。

“老爷如今高升了?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贾雨村亲自上前扶起冷子兴,笑道,“不是你前番的指点,我如何能这般轻易补了实缺,还要感谢你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