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74章

作者:肥鸟先行

唯一让李福海欣慰的,是拜占庭帝国的制图学发展还算不错,阿瓦兹德绘制的东南亚海图还算是能看,通过李福海下载的现代海图相互验证,总算是保持了船行驶在正常的航线上。

唯一让李福海值得欣慰的,是自己的【测绘】和【航海术】技能经验蹭蹭蹭的网上涨,就快要达到精通级了。

相比李福海的忙碌,作为翻译随员上船的李寨,日子就要逍遥很多。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随船的神父讨论拜占庭的情况,然后一起诅咒该死的黑衣大食人。

让李寨意外的是,这个酒糟鼻子的落魄神父,竟然曾经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做过低级神父。

谈论起这座堪称奇迹的建筑物,老神父也露出自豪的表情,他没想到在遥远的东方,竟然也有人听过教堂的大名。

听着老神父说着恢弘的教堂,李寨也跟着激动起来说道:

“就是!这么伟大的教堂怎么能变成清真寺呢!”

老神父愣了一下,惊恐的说道:“什么?”

李寨连忙捂着嘴说道:“口误,口误。”

不过老神父低下头说道:“我在离开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城中曾经流行过一段预言,说圣索菲亚大教堂将会变成清真寺。”

接着老神父叹息一声说道:“如今黑衣大食咄咄逼人,帝国却内乱不断,也许某一天预言真的会应验吧。”

李寨也跟着叹息一声,在现实世界的时间线上,拜占庭帝国最终还是被灭国,圣索菲亚大教堂也被改成了清真寺。

送走了老神父,李寨找到了正在绘制海图的李福海问道:

“海哥,我们还要航行多久啊?”

李福海在海图上写上了刚刚测量的水文数据,对着李寨说道:

“怎么,这么快就无聊了?”

李寨叹息一声说道:“这海上航行也太折磨人了,要不是还有论坛可以灌水,我都要无聊死了。”

李福海合上了航海日志说道:“再过几天就能到真腊了,到时候我们可以靠港下船逛逛了。”

“真腊?”

“真腊是中南半岛的古国,在汉书中就有记载了,不过大唐一般称呼为吉蔑。”

李寨在宝安县的水手口中也听过吉蔑的名字,他立刻说道:“原来是柬埔寨啊!”

李福海说道:“准确的说是柬埔寨老窝一带,我们要靠港停船的是南方的水真腊,也就是如今的老挝一带。”

“本以为抓了小贼,没想到捅了老挝的那个老挝?”

李福海看了一眼李寨,李寨连忙说道:“怎么还分水真腊了?难道还有土真腊了?”

“真腊国在几十年前分裂,北方柬埔寨一带为陆真腊,南方靠海的老挝一带为水真腊。”

李寨又眼睛一亮的问道:“那现在柬埔寨有吴哥窟吗?”

李福海无奈的说道:“你怎么对拜占庭历史这么熟悉,中南半岛的历史却一点都不了解啊?吴哥窟是吴哥王朝时期才建造的啊,如今吴哥王朝还没建立,怎么会有吴哥窟啊。”

李寨又是一阵失望,怎么这些奇观要么已经焚毁了,要么还没建造,难不成最后航行下来只有大金字塔能看?

李福海继续说道:“真腊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考察报告可以得到大量经验的,我已经和阿瓦兹德船长说了,我们可以在真腊多停留几天。”

李寨连忙点头,他之所以参加这次危险的航行,不就是为了经验吗?

不过李寨还是问到:“真腊有什么特产吗?”

李福海说道:“按照阿瓦兹德船长的说法,真腊特产是椰子、沉香和犀角象牙。”

“不过我们不是来购买这些东西的,真腊最重要的是两种经济作物,水稻和甘蔗。”

李寨爱好广泛,他也经常泡在论坛上,对于那些百工玩家所说的神物也是如数家珍,他脱口而出道:“是占城稻吗?”

李福海点点头说道:“就是占城稻,其实占城稻不仅仅是越南占城的稻子,整个中南半岛的稻谷品种都相当不错,真腊也盛产稻谷,这里灌溉条件和气候适宜,一年水稻可以成熟三次甚至四次。”

“另外就是甘蔗了,只要经济发展了,糖这种消费品的利润可是要超过盐的,整个中南半岛都有大量的甘蔗,这可是玉米糖浆问世之前,世界最主要的糖来源,当年鹰国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里的黑奴可都是在种甘蔗的。”

李寨立刻说道:“那还不快点出兵打下来!?”

李福海摇头说道:“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是不是现在,大唐岭南开发都不够,广西还是大片原始森林呢,甘蔗和占城稻可以先移植到岭南栽种,如今是温暖期,岭南的天气也炎热,适宜甘蔗的生长。”

“后面宋朝将占城稻种植到江淮还能一年两熟,以如今岭南的气候一年三熟绝对没有问题,只要能把这两个产业搞起来,我们岭南就弯道超车,超越其他地区!”

第七百二十四章 航海业和生物替代

“张观察使,末将已经将海东岛上的海盗剿灭,前来复命。”

一名中年的披甲将领,手持张端阳的军令,恭敬的交还给了张端阳。

张端阳接过了军令,笑着说道:“韩滉将军果然神速,三日前立军令状,今日就尽了全功!”

这个中年将领,是原荆门军兵马使韩滉,他在安庆绪攻打江淮的时候,得到朝廷的征调,从荆州顺着长江而下,前往扬州支援高适。

在荆门军抵达了扬州之后,安庆绪已经死了,本来韩滉准备返回荆州的,却又得到了朝廷的命令。

浙东海盗匪患严重,朝廷将韩滉调往浙东,在张端阳麾下效力剿匪。

于是韩滉只好又带着手下军队,前往浙东拜会张端阳这位浙东观察使。

张端阳对韩滉相当重用,韩滉也不负众望,在张端阳麾下一众将领中脱颖而出,荆门水师很快成了一支让周围海盗走私犯闻风丧胆的海军。

“太冲,上次我求的那幅五牛图?”

韩滉露出无奈的表情说道:“观察使,这段日子我都在海上打仗,这五牛图。”

“不碍事不碍事,如今浙东海患已经不再猖獗,你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画也不迟!”

韩滉在浙东过得很舒服。

上司张端阳对他非常重用,他在浙东屡立军功,如今已经积累功劳,不日就能升迁了。

荆门军中的后勤都是他的好友徐节在操持,徐节做事稳妥公正,士卒都非常拥戴他,从来没有发生过后勤短缺的问题。

同僚都非常配合,每次海战都能执行战略,在浙东上下一心,也没人拖后腿。

而韩滉在浙东打水战,对于水战他似乎非常有天分,很快就总结了一套海战的战法,而上司张端阳也鼓励他将战法记录下来,说是要将他的战法推进到长安新建立的军事学院,作为所有大唐水师将领进修的教材。

据说长安的越王都记住了韩滉这个名字,这位屡次科举不第的中年人,却在战场上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不过让韩滉稍有些郁闷的是,无论是上司张端阳还是同僚,都纷纷向自己求画。

画画不过是韩滉业余的兴趣,到了舟山之后不是练兵就是打仗,哪里有时间作画。

张端阳是自己的上司,实在不好再拖延,韩滉决定今天回军营之后就好好的画,争取早点将五牛图画出来。

淡淡的海风吹拂到韩滉的脸上,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普陀岛,韩滉更是觉得张端阳选择的海军基地位置要害。

张端阳浙东剿海盗,他带领自己的私兵没有前往匪盗最严重的还淳县,而是带领私兵在明州出海,直接在舟山群岛东部的普陀山上建立了军港。

不过这个时候的普陀山还不是观音道场,真正的普陀寺是在晚唐咸通年,扶桑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扶桑,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

此时在岛上只有几个修炼野狐禅的隐士,张端阳将这些人送回陆地上。

张端阳对着普陀山拱拱手,心中默念:“抢了菩萨的道场,菩萨不要见怪”,然后就在普陀岛上大兴土木,建造码头和房屋。

普陀山在舟山群岛的东面,扼守了进出群岛的门户,张端阳在普陀岛上驻军后,就派出水师不断的清剿附近岛屿上的海盗。

浙东的海盗,基本上都盘踞在舟山群岛附近,这里岛屿纵横,距离陆地又近。

甚至在浙东的沿海地区,一些百姓平日里在海边捕鱼,有了活儿就乘船出海,在舟山群岛集合摇身一变成为海盗,劫掠过往的船只。

又因为舟山群岛复杂的岛屿情况,这里也成了走私者的乐园,在张端阳到达之前,在普陀岛上就有明目张胆的黑市,贩售海盗劫掠的商品和走私的商品。

不过等到张端阳到了普陀岛之后,派遣军舰巡航,切断了海上匪盗和陆地百姓的联系。

然后张端阳以普陀岛为据点,不断的征讨附近的岛屿,将舟山附近几个大的海盗据点全部剿灭。

韩滉剿灭的是附近最后一个大规模的海盗据点,如今浙东海域的海盗匪患已经逐渐平息,只有一部分海盗被驱赶出了近海,逃往外海求生。

在解决完了海盗的问题,浙东各个大族瑟瑟发抖,这一次浙东的海盗和他们多有勾结,张端阳手中有兵,这些大族都惧怕他秋后算账。

韩滉带领手下士兵回去休息,玩家徐节走进张端阳的营房,汇报在舟山造船的情况。

“观察使,明州的船厂已经造起来了,整个浙东的造船匠都被安排进去造船了。”

徐节是陇右十七子之一,考中科举之后被分配到了荆门为官,也和韩滉成了好友。

上一次随着韩滉一起从荆门出发,前往扬州,最后来到了张端阳手下。

徐节的管理能力很强,张端阳就将造船和后勤的事情全部交给了他,他每一件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这一次能够剿灭海盗,徐节也出了大功劳。

于是张端阳将徐节提拔为观察使府内的功曹,专门负责营造事项,前几日明州(宁波)的船厂竣工,徐节去视察刚刚回来,就立刻向张端阳禀告。

浙东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地方,而宁波这一代更是得天独厚,舟山渔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渔场,张端阳刚刚行船进舟山的时候,就能看到船下密密麻麻的海鱼巡游。

浙东百姓善于操舟,能够在风浪中捕鱼,这也是全大唐众所周知的事情。

不过这时候大唐的百姓还是更喜欢吃淡水鱼,更重要是在没有冷链技术的时代,海中的鱼类无法运输到内陆地区。

明州百姓只能将海鱼晒成咸鱼,卖到内陆地区去,不过也卖不出太高的价格。

所以虽然明州靠海,但是不算是富庶,百姓在海上操舟捕鱼,风险也非常大,这里的百姓过的也很苦。

徐节忍不住说道:“这舟山的渔业资源这么丰富,浙东守着这样的宝库却不珍惜。”

张端阳放下手中的账本说道:“没有冷冻保险的技术,这些海产品也无法运输到内陆去,沿海城市就算是再爱吃海鲜,能吃得了多少啊。”

徐节也点点头,张端阳说得确实没错,这些日子他吃海鲜都要吃吐了,也亏得游戏中的身体不会得痛风,如果现实中自己这么吃,早就痛风发作入院了。

“不过靠着海洋,食物倒是不愁了,如今海盗已经剿灭的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是将航运贸易搞起来。”

徐节叹息一声说道:“浙东本来就有造船的传统,造船的木料不缺,我在明州一个造船厂找到了很多风干多年的大料,足够建造出海航行的海船了。不过现在缺的不仅仅是木料,要造出能够经久耐用的大船,风帆绞索这些配套产品,浙东可没办法自己制造。”

张端阳皱眉说道:“这些东西大行城有吧?能不能买一点回来?”

大行城是玩家发展的第一个造船业基地,汇聚了整个辽东所有的造船工匠,后来苏行又从新罗北道搜罗了新罗的造船匠人和木材储备,如今大行城造船厂建造的快船,在整个北方都非常畅销。

据说大行城的订单,都已经派到了半年之后了。

徐节摇头说道:“不行啊,我也联系过大行城,那边说自己造船都不够用,根本没有多余的卖给我们。”

风帆和缆绳,已经是这个时代造船业的尖端科技了,特别是一面耐用的风帆,需要各种工坊合作配合才能生产出来。

张端阳再一次的感觉到了人才不够,如今整个大唐从平叛转移到发展经济中来,百工玩家成了最抢手的资源。

“去论坛发帖,提高待遇,我们可以给地给人手给资源,我就不信在浙东建不起风帆工坊来!”

徐节点点头,准备在论坛发帖招募能够在浙东开设工坊的玩家。

徐节又说道:“观察使,陇右那边有百工玩家联系我,问我们能不能弄到鲸油或者海豹油?”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