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66章

作者:肥鸟先行

但是沈郎中只是冷冷的说道:“这是朝廷的规矩,纲粮是朝廷的,难道还要韦大郎教朝廷怎么卖吗?”

这么一顶帽子扣下来,韦见深不敢说话了。

不过这个沈郎中平日里和这些粮商多有交往,也吃了他们不少的好处,也怕韦见深他们鱼死网破。

看到韦见深吃瘪,沈郎中说道:“你们不能想想办法,吃下这个月的纲粮吗?”

韦见深欲哭无泪,若是以前,三十二家凑凑,说不定也能凑出钱,一口气买下一个月的粮食。

可是现在大家的钱都砸在存粮上,一时之间根本凑不齐这些钱。

看出了韦见深的窘迫,沈郎中说道:

“其实,如果诸位不趁手的话,可以去借。”

“借?”

“对啊,我听户部的同僚说,陇右今年在兰州打仗,也耗费了不少粮草,今年这个天气你们也是知道的,北方雪灾也影响了春耕,要我说这几日的粮食,应该是那边紧急凑过来的。”

韦见深眼睛一亮,户部消息灵通,和吐蕃打仗和雪灾的事情韦见深也知道,这么一说,陇右商人们急于抛售粮食的行为,反倒像虚张声势?

也对啊,越王又要打吐蕃,又要进长安,陇右那地方能有多少的粮食啊。

这些陇右商人低价卖粮食,倒像是越王邀买人心的作秀。

想明白了这点,韦见深低头问道:“沈郎中,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紧接着,韦见深将一枚金饼塞进了对方手中。

作为户部官员,沈郎中很快就掂量了金饼的重量。

他满意的说道:“我可以帮诸位拖一天时间。”

韦见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足够了!”

从码头回去,韦见深将和沈郎中的谈话告诉众人,现场沉默了。

韦见深说道:“这次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买下这批粮食,一个月内送进长安的纲粮都是我们的了!”

“只要高价卖上几天,这几日的钱就都赚回来了。”

“要是能够卖上一个月,大不了日后不做粮食生意,这辈子也够了!”

韦见深的话让不少粮食商人蠢蠢欲动。

前几日高价卖粮,很多人已经回本了,如果能这么做一个月,那是多么可怕的暴利啊!

一个月的纲粮,对一家粮商是天文数字,可是对三十二家粮商来说,四处借借也能凑齐。

而且这些粮商都背靠大族,实在不行找到长安城内放印子钱(高利贷)的,也能够凑齐这笔钱。

见到大家意动,韦见深立刻和众人签订下攻守同盟,然后连夜开始凑钱。

韦见深自然去求见了自家族长,又奉上了不少孝敬之后,韦见深从韦氏一族的公库中支取了一笔钱。

韦见深又将自己在长安的产业抵给几个放印子钱的商人,临时凑了一大笔钱。

其他粮商也是如此,或者从亲朋好友处借钱,或者从市面上借钱,总算凑齐了一个月榷买纲粮需要的钱。

沈郎中果然守信,押了一天没有进行榷卖,等到众粮商将钱送到,立刻把户部的契书递给众人。

韦见深连忙招呼自己的伙计卸粮食,沈郎中拿起契书说道:

“韦大郎,你今日送来的算是定金,若是这个月送的粮食多了,你还要继续补足钱。”

“若是少了呢?”

“少了自然是户部退钱给你了。”

沈郎中又是叹了一口气:“你也是知道的,如今广通渠水浅,多有泥沙淤积,漕运不畅,能和预计的那样送来粮食就不错了,恐怕多不得的。”

韦见深连忙点头,广通渠就是长安和洛阳之间的运河,这条运河从隋文帝开凿以来,就经常的淤塞。

实际上从江东送到洛阳的漕运还算是顺畅的。

从洛阳到长安这段广通渠才是关键,经常会被泥沙淤塞。

隋唐的惯例,是如果关中发生饥荒,那么皇帝就会带领百官从长安搬到洛阳办公。

这事情在武则天时期和上皇时期都发生过,韦见深作为粮商,自然知道广通渠淤塞会影响长安粮价。

自安禄山起兵以来,广通渠几年没清淤,更是经常淤塞。

确实和沈郎中所言,这个月能送来预计的粮食就不错了。

韦见深连忙点头,看完了契书之后,立刻签字画押。

三十二家粮商全部签字画押完毕,码头上迅速忙碌起来,韦见深又雇佣了不少力夫,将这些粮食送入自家粮库中。

第三日,陇右的粮食还在进城,但是车队已经没有前几日那样的长龙了。

韦见深等粮商们依然在明月楼宴饮,《长安日报》上刊登出户部将一个月纲粮榷卖给粮商消息,长安百姓哗然,纷纷痛骂户部勾结粮商。

第四日,陇右的运粮商队又少了些,百姓开始排队买粮。

第五日,粮商的粮店挂出的价格比平时翻了五倍,有些没抢到陇右低价粮食的百姓只能低着头进去买粮。

第六日,又是一批纲粮船抵达码头,但是这次比上次多了一倍,沈郎中解释这是之前淤塞的纲船,下一批就会少了。

第七日,陇右的低价粮食供应减少,粮商的粮店门口开始排期长队,价格又变成了平日的六倍。

第九日,粮商们再次在明月楼聚会,挂牌价格为平日十倍,韦见深觥筹交错,大醉而归。

第十日到了,当粮商们登上明月楼,伙计冲进来报告!

大事不妙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 眼看他楼塌了

第十日,粮商们再次登上明月楼,伙计纷纷来报。

码头的纲船一艘接一艘,这次一下子运来了以往一个月才能送到的纲粮!

而陇右的商队再次开始大规模进城,低价粮食再次敞开供应全长安!

韦见深差点一个踉跄跌倒。

可是糟糕的事情来了,户部的差役手持之前粮商和沈郎中签订的契书,说今日已经运到的纲粮,已经超过了之前定金所购的粮食,需要三十二家粮商再次补齐购粮款!

韦见深咬咬牙,将前几日赚的钱掏出来,补足了户部需要的购粮款,打发了差役之后,众人再也没有宴饮的心情了,纷纷从明月楼散去。

韦见深有些心神不宁,从明月楼归来他又去找沈郎中打听消息,可是他家人说沈郎中被户部派出去巡视漕运公干未归,韦见深只能悻悻离去。

韦见深总觉得有些不祥的预感,他没有宠幸姬妾,而是在书房和衣睡去,到了后半夜果然被管家摇醒了。

“大爷,不好了!”

“何事慌张!?”

“码头,码头又来纲船了,比昨天还要多!”

韦见深脑袋嗡嗡的响,他连忙冲出房间,连鞋子都没来及穿。

等到他来到码头,看到一艘接着一艘的纲船,脚下一软差点昏倒在地。

其他粮商也得到了消息,纷纷来到了码头之上。

他们看到纲船靠岸,白花花的粮食从船上卸下来。

要是前几日,这些粮食是和黄金一样珍贵的宝物。

但是今天,这些粮食就是催命的符。

一个身穿官袍的年轻官员,将韦见深等商人召见到面前。

“在下翰林学士江伦,奉殿下诏令联络户部事,你们是长安粮商吧?”

众人点头,江伦拿出之前的契书说道:

“这份契书还记得吧?你们已经补齐了前几日的购粮钱,但是今天的粮食也到了,请尽快补齐吧。”

众人两眼一黑,韦见深连忙问道:

“江翰林,不知道今日运来了多少粮食?”

江伦淡淡的说道:“这几日广通渠涨水,漕运通畅,加上洛阳战事结束,多余的军粮也送到长安救市,这些粮食恐怕要比前几日加起来的都多。”

完了!全完了!

韦见深彻底昏了过去。

江伦冷冷的说道:“契书上写的明明白白,三日内凑不齐购粮钱的,之前的购粮钱全部没收,前几日买的粮食全部退回给户部!”

“若是凑不齐,诸位就等着抄家吧。”

说完这些,江伦带着属下离开,只留下这些粮商在风中发抖。

众人互相看了看,又看了看昏倒在地的韦见深,大家一言不发,纷纷各自离开。

韦见深的管家掐了半天的人中,总算是让韦见深苏醒过来。

韦见深一醒过来,立刻抓着管家说道:“吩咐所有铺子,低价卖粮!”

“大爷,多低的价格?”

“多低?最低!要比全长安任何一家店铺都低!”

契书上是各自认购份额的,只要交齐了自己份额的缺口,户部就不能动手抄家。

如今韦见深把能借的钱都借了,想要补齐缺口,只有把手里的粮食卖了。

可是要卖粮食,自然要比别人便宜,要知道剩余三十一家粮商,可都是和韦见深一样的处境。

所以韦见深一醒来,就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了!

第十一日,长安百姓突然发现,几乎所有粮店都打出了低价的招牌。

前几日还在十倍价格卖粮食的粮店,已经改成了五倍,三倍,两倍。

而京兆韦氏的商铺,直接按照钱乱之前的价格出售粮食!

百姓还没来得及去排队,只看到长安东、西、南四个门大开,长长的陇右车队带着粮食,冲进了长安城!

而《长安日报》的头条,就只有两个大字——“半价”。

那些在韦氏粮店门口排队的百姓一哄而散,纷纷冲向了陇右商人的车队。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