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57章

作者:肥鸟先行

“少帅,真的要降吗?”

史朝清咬牙说道:“如今不投降还有别的路吗?天下之大,还有我们安身之所吗?”

身边的亲卫纷纷低下头,现在河东三镇都被大唐光复,安庆绪身死,中原的叛军都被剿灭。

这天下之大,还真的没有他们的立锥之地了。

史朝清说道:“按照唐军的传单,献城投降是大功,足以抵消我等的罪行,如果再不快点,这功劳可要被别人抢了。”

史朝清说完,吩咐手下继续给“皇宫”送酒,然后找了个借口离开了“皇宫”。

到了夜里,帖木儿被亲卫摇醒的时候,他也非常的惊讶。

玩家已经潜入到了相州城中,可是劝降工作进展并不顺利。

前线的军将玩家们,都认为是朝堂制定的投降政策太过于苛刻,以至于没人愿意带头投降。

但是后方朝堂的玩家,又认为除恶务尽,这次是将河东叛军高层一网打尽的好机会,反正史思明败亡也只是时间问题,没必要开出更好的投降条件。

但是在帖木儿知道史朝清打开了相州城门,第一反应是这是史朝清的陷阱。

可是听到史朝清已经背负荆条,无条件的带领城门守军投降之后,帖木儿才确定史朝清是真的要投降。

但是帖木儿的心情却不怎么好,史朝清献城投降,那按照唐军这些日子的宣传,他在叛乱中的罪行将会被功劳抵消。

史朝清可是史思明的儿子,这家伙也算是河东叛军中的首脑人物。

竟然让这家伙立功了!

帖木儿还是披上铠甲,摩拳擦掌的沙陀将领李固则已经带领了沙陀军,杀进了相州城内。

已经喝的伶仃大醉的史思明,在听到了喊杀声后却醒了过来。

他的义子近卫说道:

“义,陛下!唐军进城了!”

史思明立刻酒醒了大半,他立刻问道:

“清儿?清儿怎么样了?”

看到史思明急切的眼神,这名义子亲卫愣住了,好半天才说道:

“城门,城门就是少帅打开的。”

听到这句话,史思明先是震惊,紧接着发出癫狂的笑声:

“投降得好!不愧是我史思明的儿子!我史家一脉是保住了!”

史思明抽出刀,披上衣服走出卧房,只看到整个皇宫都是一片末日的景象。

唐军还没打到伪燕皇宫,皇宫就自己乱了起来。

如今献城的功劳已经没了,那就剩下诛杀逆贼的功劳了。

无论是史思明,还是他麾下有名有姓的将领,这些都是赎罪券啊!

如今这个情况,只要能活下来就行,拿着同僚的脑袋,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放心去吧!汝之妻吾养之!

几个眼尖的看到史思明,立刻拿着武器悄悄围了上来。

不过史思明却提前挥出刀,砍翻了一个试图用他脑袋恕罪的手下。

曾经追随安禄山,带领几十骑就敢冲进胡人大军的河东裨将,发出凶狠的嚎叫。

“史思明在此!要取朕的脑袋,来啊!来啊!”

砰的一声。

李福生吹了吹枪口,将最大一笔经验收入囊中。

摸了摸手中这把陇右仅生产了两把,全手工打造的狙击枪,李福生不禁说道:

“不愧是肯尼迪快乐枪!”

第七百零三章 长安捷报

史思明一死,整个河东军彻底陷入到了自相残杀中。

昔日同僚的项上人头,可能会成为自己减罪的关键。

见到这样的情况,帖木儿再次命令大军放慢点速度,先去占领相州城的武库和军营,最后再去城中的“皇宫”。

等到天亮的时候,皇宫内的喊杀声还没结束,等到郭子仪带着军队走进皇宫,这场吃鸡大赛活下来的将领手中捧着人头,最后向大唐投降。

值得一说的是,史思明一百个义子亲卫,为了争夺史思明的人头大打出手,自相残杀了一夜之后,最后只剩下十人捧着史思明的人头去参见了郭子仪。

持续了近四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这场由安禄山而起,在河东、中原、关中、齐鲁肆虐,彻底打断了盛世的叛乱,最终落下了帷幕。

即使是对结局早有预料,李倓从玩家那边提前知道了消息,心中也难免激动了一下。

终于结束了!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打了九年,这九年的时间内,大唐的盛世彻底被打断,平叛之后帝国的北部一直都处于藩镇割据状态,维持到大唐灭亡。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让大唐彻底失去了陇右与河西,吐蕃和回鹘乘势崛起,吐蕃更是成了大唐此后百年的宿敌。

不过在这个时空,安史之乱在李倓和玩家的影响下,并没有造成这么巨大的破坏。

陇右与河西依然在大唐手上,就连西域也和大唐恢复了联系。

河东三镇被大迂回战略攻破,以如今在河东实行的政策,就再也没有藩镇割据的基础。

中原地区虽然被破坏,但是并没有和历史上那样打九年,漕运也没有被破坏。

可以说在玩家的努力下,这一次安史之乱的破坏远比历史上小。

郭子仪上表朝廷,整顿接收史思明的叛军,按照檄文要求,史朝清这个立下献城大功劳的,也被抓起来先行问罪。

史思明军中的高级军官全部被抓,用囚车送往长安,他们的罪行将要由朝廷决定。

郭子仪向长安派出报捷的使者,快马加鞭的奔向长安。

九月九,今日是重阳节,在如今重阳节还不是官方认定的节日,但是百姓已经有登高祈福的庆祝活动了。

城内的茱萸也脱销,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者山上插上茱萸,将茱萸佩戴在身上,来祛除风邪,祈祷一年的健康安乐。

重阳虽然朝廷各衙门不放假,但是百姓还是自发庆祝,长安也打开城门,方便百姓出城登山。

就在长安城门拥堵,大家都等着出城登山的时候,一匹快马从朱雀大街的明德门飞驰而入。

百姓都惊讶的看着这匹快马,要知道朱雀大街的正门可是只有很少时间才开放的,这骑士竟然在朱雀大街正中疾驰,这可是皇帝登基和新科进士夸街才能走的御道。

不过很快百姓们就知道为什么这名骑士能走御道了。

只听到骑士高喊道:“河东大捷!史思明授首!”

这个爆炸的消息从朱雀大街一直传到了南衙,以惊人的速度在长安城内扩散开来。

南衙正在办公的官员们,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公务,将目光集中到了兵部衙门。

报捷的士兵冲进兵部,兵部立刻出来一名侍郎,将马上的报捷使者扶下来休息。

这个报捷使者已经奔驰了一夜,他虽然精神亢奋,但是全靠着身体强撑着。

兵部侍郎立刻让使者拿出报捷的文书,在核对程序没有问题后,这名兵部侍郎立刻走进兵部正堂,向兵部尚书呈上了报捷文书。

果然是郭子仪亲笔所写的报捷文书,确定了报捷文书的真实性之后,兵部尚书亲自接见了报捷的使者,又让他手持报捷文书前往政事堂报告消息。

这是前线过来的使者,政事堂的诸位宰相们肯定还有更多的话要问。

紧接着使者进入政事堂,在诸位宰相的询问下,使者大概描述了前线的情况,又将木头匣子中的史思明首级奉上。

在场的宰相中,有不少人都是见过史思明的,见到匣子中的人头也是不胜唏嘘。

宰相们确认无误,就命令这名使者继续入太极宫,向皇宫中的越王殿下报捷。

等到使者入宫,刚刚还不苟言笑的宰相们,终于发出了笑声。

这天下终于安定了!

这段日子夙兴夜寐的筹划,前线海量物资的补给,在付出了巨大牺牲代价下,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

宰相们互相道贺,终于结束了!

报捷的使者继续入太极宫,越王对于平叛胜利的消息有些冷漠,不过依然赏赐了使者大量的金银,然后命令一名宦官带领使者向大明宫的皇帝李亨,以及居住在兴庆宫的上皇李隆基报捷。

紧接着越王拿出已经准备好的诏令,让穆荣送到政事堂。

长安欢庆三天,三天内解除宵禁允许百姓自发庆祝。

贼首史思明的头颅要悬挂在长安城墙上,让所有人都知道叛逆的下场。

朝廷派出使者前往前线,向前线大军送去朝廷的封赏,同时决定由宰相带队,前往前线给将士们叙功。

最后这个差事落在了深孚众望的崔光远身上,在上一次政治投机之后,崔光远在政事堂中的地位上升,如今仅次于李泌和裴冕之下。

叙功不仅仅是去安抚军队,更是要考察军官的功劳,这可是事关战后赏赐的大事。

崔光远能够接到这个任务也是喜出望外,他立刻从政事堂拱手告别,收拾行李奔赴前线。

越王下诏书,武将的功劳由参谋处和兵部合议,最后送到政事堂再议定。

在平叛期间文官的功劳,则交给吏部和御史台去议定。

这些事情又繁琐又复杂,但是偏偏又重要无比。

天下安定了,大家都是功臣了,但是也要争一个高下。

谁的功劳更大,这也决定了往后谁的地位更高。

不过让百官疑惑的是,越王似乎并不关心这件事,而是放心的交给属下去办。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长安百官绝对不会认为越王是懒惰,或者认为他年轻没有经验。

从中书舍人入六部开始,长安的官员都知道越王是一位极擅长抓要害的上位者。

越王并不像他的父皇李亨那样事事躬亲,他喜欢将事情分给专门的部门去做,但是他总能够抓住要害,几乎没人能够在他眼皮底下玩小动作。

看起来越王事事不插手,偏偏他又什么都清楚,这段时间百官可以说是战战兢兢。

要知道这位越王殿下和他的父皇不同,李亨在做太子的时候就被上皇压制,东宫都没几个可用的人才,灵武登基全靠的李泌筹谋,登基后的宰相班子也基本上延续的上皇留下的大臣。

这不是李亨宽厚,不愿意撤换这些大臣,而是李亨手上根本没有人才可以用的。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