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30章

作者:肥鸟先行

张端阳笑着说道:

“这还不简单,自然是因为匪患了。回观察使府吧,让七州刺史和越州刺史一起来见我吧。”

滞留在会稽的七州刺史,听到了张端阳终于肯见他们了,忙不迭的赶到了观察使府。

前文也说了,镇观察使不是常设的职位,而这个职位才刚开始的时候,类似于皇帝派往地方的钦差,所谓观察的意思就是观民情,察地方,是一个根据特殊情况设立的临时职位。

刚开始的时候朝廷一般派御史来担任观察使,御史只有七品八品,而上州刺史是从三品的高品,所以观察使的权柄并不高。

但是随着节度使制度的兴起,观察使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等到这个时期观察使已经算是各州刺史的半个上级了。

不过观察使和州刺史并没有严格的隶属关系,能不能让手下心服口服,那主要还是要看观察使本人的能力。

果然等到张端阳升堂之后,这七位赶来会稽的州刺史,张嘴提的就是“匪盗”的困难。

这其中喊得最凶的,是睦州刺史钱询。

睦州治所还淳县,下面还有桐庐、建德等县,是浙东靠海的一个州。

睦州刺史上来就对着张端阳大倒苦水,抱怨自从朝廷开海之后,睦州的匪盗横行,海盗猖獗。

张端阳耐心的听睦州刺史说完,开口问道:

“睦州靠海,按照朝廷的军制,靠海的州都有一营镇海军,睦州的镇海军呢?”

唐代还没有形成宋代那种重中央禁军而轻视地方军队的传统,睦州这种沿海城市也有专门打击海匪的镇海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也是一股军事力量了。

说到这里,睦州钱刺史更是大倒苦水。

“睦州的镇海军上下都烂透了,这些军士已经不光是庇护海贼,甚至还亲自参与走私,下官曾经多次向朝廷上书,请求移镇本地军防,但是朝廷都没准许。”

另外几个临海的刺史喊道:

“移镇有什么用?我们这里的镇海军不是一样的烂?你以为换过去就能听话?”

“这帮家伙太猖獗了,如今东海上袭击商船的海盗,有不少都是官军伪装的!”

“什么‘不少’?明明有一半的海盗都是这帮家伙!”

躲在屏风后的罗云差点惊掉了下巴,大唐的海防竟然溃败到这个地步?

对此张端阳倒是一点都不意外,他安抚睦州刺史说道:

“浙东海盗猖獗,我在扬州的时候就已经听高节度使说过了,只是没想到官军竟然明目张胆的参与走私。”

睦州钱刺史流泪说道:

“属下御下不严,罪该万死!但是如今睦州沿海饱受海盗滋扰,属下心中有愧百姓,请观察使伸出援手,镇压这些海盗!”

睦州刺史说得慷慨激昂,但是张端阳却冷眼看着他。

其实从浙东玩家的情报,张端阳已经知道了浙东八州的情况。

靠海的几个州在朝廷开了海贸之后,本地豪强和水师卫所,几乎都参与到了走私贸易中。

甚至可以说这些赶来求援的州刺史,自己也说不上多干净。

之所以他们听说张端阳带来私兵,就赶忙到会稽求见,他们误以为带了五千私兵的张端阳是得到了朝廷的秘密旨意,是来清查浙东走私的案子的。

这些州刺史,有的为了能够洗脱自己的嫌疑,有的是真的忧心治下海盗问题,有的是害怕影响前途,所以才齐聚在会稽。

而睦州就是整个浙东八州海盗最猖獗的地区,睦州治所还淳县几乎成了一个走私基地,从镇海军到各级的官吏,本地所有的豪强大族,几乎都参与了走私的活动。

走私活动这么猖獗,最大的原因自然是丰厚的利润了。

江东地区本来就是丝绸的产地,而浙东从大唐开始,也陆续有官窑和民窑开始烧制陶瓷器,这些都是出口的硬通货。

扬州的丝绸贸易都要通过市舶司定价,价格高不说还要上市税,不少懂行的外国商人,就在睦州外海停船,然后从睦州购买走私的丝绸。

这些丝绸的定价远不如扬州高,但是不用上税,质量上也不如扬州丝绸高,所以依然可以赚不少钱。

除了丝绸之外,瓷器、茶叶、药材,也都是走私的项目,还有从扬州购买的陇右特产,香皂、油灯、火柴这些,也受到外国商人的欢迎。

而珠宝、香料这些外国商品,同样也会在睦州卸下来,以更低的价格卖到东南各地。

高适之所以对张端阳这个浙东观察使这么重视,也是因为浙东猖獗的走私影响到了扬州的收入。

除了走私之外,袭击商船的海盗也影响了东南的安定,如今在睦州也形成了处理被劫商船货物的地下销赃线,整个东南地区被抢劫的商品都会汇入到这个地下黑市,变成普通商品销售出去。

睦州这么搞,得利的都是本地士绅,但是对于钱询来说可就是灭顶之灾了。

钱询又不是本地人士,走私、海盗、黑市这些行业他没有亲信可以参与,就算是受贿也拿不到多少钱。

一旦睦州事发,那么他这个州刺史责任最大,丢官罢职都是轻的,弄不好还要下狱治罪。

可钱询也清楚,自己根本没能力阻止睦州上下走私,还淳民风彪悍,弄不好激发起民变自己肯定也惨了。

所以听到张端阳带领五千私兵去了会稽,钱询是最激动的,他也是最先跑到会稽求援的。

第六百七十四章 长安乱

睦州刺史钱询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张端阳同意带领自己的“私兵”,去还淳县平定海盗。

钱询大喜过望,立刻表示睦州会承担大军出动的费用,一应抄没得赃物全部都归张端阳的私军所有,保证不会让张端阳吃亏。

钱询和张端阳这边达成了协议,其他的几个州刺史也急了。

他们的辖区内或多或少都有海盗或者路匪的问题,也纷纷提出同样的条件,请求张端阳前去剿匪。

张端阳自然全部应了下来,这下子几名州刺史对待张端阳的态度恭敬无比。

这原本州刺史们都对朝廷给自己头顶上派出张端阳这个观察使不满,可是现在张端阳手上有兵,同意帮助他们剿匪,而且从到任以来从来没有插手州里事务的想法。

这下子各州刺史肯定对他非常的恭敬,恨不得将他当做菩萨供起来了。

张端阳则安静的等待自己的五千私兵到位,每天就是巡视新营房的建设,没有插手各州政务的意思,就等着要带着私兵去海边剿灭海匪。

浙东的局势正在悄然变化,朝廷那边的战局稳中向好。

朝廷从各地招募的军队,终于在华阴集合完毕,郭子仪麾下大军达到了四十万人,已经超过了史思明手中的军队。

在军队人数多了之后,郭子仪再次发动攻击,和退守相州的史思明再次大战了一场。

这次大战过后,史思明虽然守住了相州,但是损兵折将。

史思明只能将军队撤往城市,不再继续和郭子仪在野外决战。

相州的局势再次变化,郭子仪这次吸取教训,不再像上次那样只攻打大城市。

而是一座村镇一座县城的清理勾结河东的残党,深入到了山中剿匪,相州那些支持史思明的本地势力大为惊恐,要么逃入山中要么向唐军投降,相州终于安定了下来。

平叛终于看到了曙光,李亨再次犒赏前线大军,这次朝廷可以说是将家底都掏空了。

同时李亨向郭子仪写信,此战一定要剿灭史思明主力!

另外朝廷也向王玄智写信,让范阳和平卢的唐军也要出动,攻击在史思明的老巢太原。

李亨最近的心情相当的不错,只要史思明覆灭,那么已经折腾了大唐三年多的安禄山史思明之乱终于能够平定了。

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平定叛乱,那么史书上对自己的评价一定会超过父皇!

不过这段时间李亨对于自己父皇越来越不满,上次在花萼楼上搭建戏台演出之后,上皇似乎有了表演的瘾,接着又在花萼楼上演出好几场,引来长安百姓的围观。

上皇演出的曲目多是历史上帝王将相的爱恨情仇故事,其中最被长安百姓津津乐道的是《霸王别姬》这个折子戏。

这是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在被十面埋伏之后,和自己的爱人虞姬依依惜别的故事。

从《霸王别姬》上演之后,长安城内又开始传颂起上皇和杨玉环的故事,纷纷赞颂他们的爱情。

从东厂得到这个消息的李亨狠狠的啐了一口。

对于自己的父皇,李亨的感情自然是复杂的,毕竟李隆基是自己的父亲,虽然对自己算不上多好,但是毕竟册立自己为太子,而且自己的皇位也是从父皇手里得到的。

但是对于杨玉环和杨国忠这对兄妹,李亨可是恨之入骨。

杨国忠成为帝国宰相之后,一直都在针对李亨这个太子,甚至差点让父皇废了自己。

而杨玉环祸乱后宫,每次父皇为杨玉环一掷千金,甚至用军队送加急边情的驿站给杨玉环送荔枝。

在长安陷落之后,就连禁军都对这两人不满到了极点,认为杨玉环是祸国殃民的妖妃。

怎么才过了这么点时间,长安百姓又开始传颂他们的“爱情”了?

李亨对于上皇的不满在继续累加,而随着安史之乱平定看到曙光,李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之前那个肯于听取大臣意见,从善如流的皇帝不见了。

在相州反攻之前,李亨还是愿意听从自己宰相们的意见的,遇到问题也愿意掉头。

但是自从相州反攻之后,李亨就不太听得进去谏言了。

首先是新钱法的问题,在长安实行新钱法后,如此糟糕的情况下,李亨依然决定要将新钱法推广到全国。

这时候就制定了新钱法的户部度支郎第五琦都上书朝廷,应该等到长安物价稳定,再将乾元重宝推向全国。

但是在汴州的太子李俶上书,说自己在汴州推广新钱“效果绝佳”,商贾百姓无不支持朝廷新钱法。

李亨直接下令,要求扬州、成都、荆州、泉州等几个重要的城市,都要开始使用乾元重宝。

李亨也一改之前温和的施政措施,要求长安百姓必须要用乾元重宝结算,同时禁止使用开元通宝和其他旧朝货币。

这条政策一出,长安的乾元重宝在黑市的价格再次下跌,百姓反而纷纷将乾元重宝换成其他的钱币。

而长安的粮食价格再次上涨,宰相们也向皇帝上书,请求不要这么急切的推行新钱。

但是这次李亨一点都没有采纳宰相们的建议,坚定要求在全国推行新钱。

工部的铸币工坊日夜不停,将开元通宝熔炼成乾元重宝。

李亨这次也下了死命令,就连送到郭子仪那边奖励士兵的钱都换成了乾元重宝,更是严令京兆尹和京兆各县,一定要严查不用乾元重宝交易的商家。

这次长安县的县令崔望,是执行皇帝命令最坚决的人。

崔望接到了朝廷的诏令之后,立刻行动了起来。

长安县更进一步,干脆直接宣布在长安县内使用开元通宝非法。

长安县的衙役们直接冲到长安县的商铺中,遇到开元通宝就抢走,甚至有的衙役和吏员冲入各里坊的富人家中,上门就开始查抄开元通宝。

这下子整个长安县,之前因为唐军大胜的欢喜情绪一扫而空,如今整个长安县都愁云惨淡,家家户户都紧闭房门,生怕被衙役们抄了家。

而长安县令崔望则将衙役们上交的开元通宝全部装进箱子里,然后从朱雀大街上敲锣打鼓的送到户部。

李亨听说了长安县上缴了百万钱到户部,心情更是舒畅无比,又下旨褒奖了崔望。

这下子长安其他县更是有样学样,也开始和崔望一样开始查抄民间的开元通宝。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