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16章

作者:肥鸟先行

吐蕃大军连粮草和辎重都来不及带走,等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只留下大片空荡荡的营寨,兰州的危局就这样解了?

兰州太守苏通只觉得自己做了一场梦,号称二十万的吐蕃大军就这样撤退了?

但是看到金城城外的吐蕃俘虏,苏通又知道这不是做梦了,这是确确实实的大胜。

不过苏通还没来得及高兴,只看到这名河西唐军的将领直接带领大军入城,迅速接管了金城的府库和粮仓,苏通就知道不对劲了。

紧接着这位河西大将参见了苏通,薛虎开口说道:

“请苏太守再向朝廷写一封求援信,说明吐蕃二十万大军叩边的消息,向朝廷求援。”

苏通身后的苏无畏立刻说道:“薛将军,吐蕃不是退兵了吗?金城之围不是解了吗?这时候不是应该向朝廷报捷吗?”

苏通是官场老油条了,他立刻呵斥儿子道:“住嘴!”

接着苏通对薛虎说道:“这是越王殿下的意思?”

薛虎没有回答,但是苏通立刻说道:“老朽这就向朝廷写信求援。”

苏通立刻写好了加急求援的文书,又盖上了兰州刺史的大印,命令手下用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薛虎笑吟吟的说道:“我家殿下最欣赏苏太守这样识时务的人了,这兰州的民政还要请苏太守费心。”

苏通却说道:“苏某老迈,等朝廷的旨意到了自会退位让贤,不过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苏通指着儿子,薛虎立刻说道:“越王最善待功臣,令公子可入越王幕府。”

“善。”

薛虎离开刺史府,苏无畏瞠目结舌的对父亲说道:

“父亲,为何让我去越王幕府?”

苏通叹息了一声说道:“你没有读书的才能,这些年为父将你带在身边,让你学习吏事,终究还是错了,你连做官的才能都没有。”

苏无畏也已经四十多岁了,儿子都快要成年了,他被老父亲这么说自然不服气。

苏通说道:“你可知为何金城之围解了,越王还要维护向朝廷求援?”

苏无畏也疑惑的问道:“儿子刚刚还想问,到底为何要这样?”

苏通说道:“因为只有吐蕃大军压境,越王才能名正言顺的掌控兰州,刚刚那封信就是要让朝廷的旨意,调河西军入兰州。”

“这是为何?”

“只有这样的旨意,朝廷在会让越王名正言顺的入住兰州。”

苏无畏捂住了嘴,仿佛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大秘密。

“父亲,难道越王想要?”

苏通叹息说道:“身在越王这个位置上,不进则退,麾下有如此神兵利器和百战之师,生怀利器杀心自起,就算是越王不想上,他的手下也要捧他上去。”

“我兰州是河西与关中的通道,南部勾连蜀中,越王岂能不夺。”

苏无畏却惊叫起来说道:“越王要夺嫡,父亲还让我去他麾下效力?万一夺嫡失败,我苏家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苏通叹息一声说道:“你我父子都已经在局中了,难道还有选择的余地?”

“为父这封信,若是越王成事了,足以给苏家三代富贵,你入了越王幕府,什么都不要做就行。”

此时,在金城被围之前,兰州渡河而击的求援文书,已经送到了长安城。

第六百五十六章 节制陇上

尚结赞屁滚尿流的逃回了弥敢城,薛虎并没有直接追上高原,而是一边在金城等待后方援军和物资,一边在山口修建哨塔,监视高原上吐蕃大军的动向。

虽然兰州局势已经安定下来,但是兰州太守苏通的求援信,一封一封的送往长安。

兰州是边州重镇,苏通的求援文书送到兵部后,兵部通政司官员不敢怠慢,立刻送到了政事堂。

正在为长安钱法发愁的宰相们,见到这份军情之后,都惊的从塌上站起来。

大唐的宰相是真宰相,并不是后世皇帝的秘书板子,每一个宰相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

分管兵部的是宰相苗晋卿,当看到兰州急报后,苗晋卿立刻站起来说道:“我要进宫!”

吐蕃叩边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之前吐蕃进攻河西,朝廷也只是让河西自守。

但是兰州不同,兰州的位置太重要,若是吐蕃占据兰州,就能切断河西灵州和关中的联系,还能时刻威胁关中。

大唐可以失去陇右,甚至可以失去河西,但是绝对不能失去兰州。

如果兰州落入吐蕃之手,那么关中的大唐朝廷就腹背受敌,东西都没有了战略纵深,那皇帝要迁去哪里?

迁去蜀中还是迁去江东?

要知道历史上偏安南方的朝廷,等于主动放弃北方,再也没有统一全国的希望了。

兰州必须要救!

今日的秉笔宰相是裴冕,虽然皇帝实行了轮流秉笔的制度,取消了名义上的首席宰相。

但是裴冕入阁时间最长,功劳最高,所以在政事堂的发言比其他宰相更重一些。

裴冕说道:“元辅,冷静!如今长安因为钱法正乱着,要是兰州军情传开,长安怎么办?宰相入宫不合惯例,还是先将这份军情送入宫中吧。”

苗晋卿也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妥,他低着头重新坐下。

大唐的宰相制度,除非是独相,要不然宰相是不能单独面见皇帝的。

这并不是朝廷的明文规定,而是一种长期的政治惯例。

而皇帝也不会单独召见某一位宰相,只会和整个宰相班子议事。

这套制度是为了防止某一个宰相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也是为了防止皇帝勾结宰相控制朝政。

皇帝勾结宰相说的有些难听,但是大唐的最高权力,是需要皇帝和宰相共同确认,才具有效用的。

具体的执行就是皇帝草拟的圣旨,如果得不到宰相的确认,那就是不具有权威性的中旨。

政事堂可以封驳圣旨(退回皇帝的旨意),也可以拒绝在圣旨上用印(不认同皇帝旨意),这些手段都能让皇帝的圣旨无效化。

这套制度也有一个漏洞,如果宰相完全听从皇帝的命令,那皇帝就可以用自己的意志下达圣旨了。

比如上皇时期的奸相李林甫,在张说担任首席宰相的时候,李林甫也入政事堂担任宰相。

每次召对的时候,李林甫都会说自己有脚疾,故意在其他宰相之后才离开延英殿。

而等其他宰相离开之后,李林甫就会向皇帝禀告自己宰相同僚的私密事,向皇帝进谗言。

皇帝的一些不合理的旨意,也会趁着张说不在的时候发到政事堂,李林甫就会立刻确认圣旨颁发下去。

安禄山之乱后,皇权被严重削弱,上皇那种近臣担任独相的制度已经被废除,相权也越来越大。

作为相权的一份子,每一个宰相都有维护相权的义务,所以苗晋卿在冷静下来之后,也按照裴冕的办法,让太监将军情送入宫中。

李亨接到军情之后也大为惶恐,立刻打开延英殿,召见诸位宰相开会。

李亨也做了几年皇帝,但是这次吐蕃入侵的消息还是让他颇为慌乱,等宰相们入延英殿后,李亨立刻问道:

“诸位爱卿,兰州求援,且为之奈何?”

负责兵部的苗晋卿首先说道:“启禀陛下,陇上是关中门户,不可不救,朝廷应先授兰州太守苏通临战专断之权,许他在兰州自募团结兵抵挡吐蕃。”

皇帝立刻点头说道:“许!”

苗晋卿继续说道:“请陛下立刻调兵入兰州,支援金城,只要守住了金城,就能拖住吐蕃军队。”

皇帝苦恼的说道:“可是如今关中军队都送去了潼关,从何处调兵?”

裴冕深吸了一口气,他其实比其他宰相更早知道了吐蕃入侵的消息。

昨天陇右都督府留后使商博,连夜拜见了裴冕,向他通告了兰州军情。

商博带来了很多礼物,他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让裴冕建议皇帝,掉河西军驰援兰州。

可是裴冕还没说话,崔光远就先一步说道:

“陛下,之前陛下钧旨,让灵州节度使杜鸿渐入河西协防吐蕃,如今吐蕃从兰州入寇,可以让河西军驰援兰州。”

裴冕深深的看了一眼崔光远,这是崔光远自己想的,还是也得到了越王的授意?

应该是越王授意,崔光远入阁本来就有越王的推动,裴冕也是参与了的。

崔光远自然是从王成伟那边得到的消息,对于王成伟这小子,崔光远是又爱又气。

自己的宝贝女儿和王成伟不清不楚,王成伟这小子没有婚配,又是状元出身,如今已经官至万年县令,本来是东床快婿的上选。

可这家伙始终不上门提亲,但是似乎又和自己女儿关系很好。

崔光远虽然不待见王成伟,但是他也知道王成伟是越王的人,这次的军情也是他从王成伟那边提前得知的。

而崔光远也是知道越王野心的,于是有了这次政治投机。

李亨仿佛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说道:

“对!让杜鸿渐入兰州,支援金城!”

崔光远继续说道:

“陛下,这次对吐蕃乃是国战,杜鸿渐虽然是灵州节度使,但是要抵挡吐蕃需要西北各镇通力合作,杜鸿渐怕是镇不住。”

李亨问道:“爱卿的意思是?”

“请陛下让越王担任西北防御使,全面主持西北防务。”

“越王?”

李亨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个儿子,自从派去陇右之后,帝国北疆一直很安定。

让杜鸿渐统管西北,李亨确实也不太放心,反正也不是要让越王上前线,只要让他在坐镇后方组织后勤就行了。

李亨环视一圈问道:“诸爱卿以为如何?”

裴冕第一个站出来说道:“臣以为崔相的建言妥当,西北确实需要一位宗亲坐镇。”

其余的宰相也拿不出更好的方案,如今太子和齐王都在地方,让越王主持西北防务也没什么问题。

更何况吐蕃来势汹汹,也不知道越王能不能挡住。

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如果越王挡不住,再想其他办法,如今的大唐朝廷,也没有余力去支援兰州了。

看到其余宰相都没有异议,李亨立刻对鱼朝恩说道:“让翰林学士拟旨,命越王为西北防御大使,负责西北防务。”

“另外让灵州节度使杜鸿渐为主将,立刻支援金城!”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