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483章

作者:肥鸟先行

窦参吓得差点昏倒,他连忙跟着报信的太监来到门口,果然看到一排衣着鲜亮的神策军将东宫团团围住。

这下全完了!

窦参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此时,皇帝对假钱大案的处理意见已经送到政事堂,几位宰相一点不犹豫,迅速加盖了政事堂的大印,这份圣旨就具有了法律效应。

紧接着翰林学士立刻润色圣旨,迅速送到中书门下宣旨,并且抄送到各个部门。

太子李俶、齐王李系,御下不严,分别圈禁在东宫和齐王府中,相关涉案人员,无论是东宫署官和齐王府官员,全部送交三法司会审!

另外三家勋贵,两名大臣全部停职,也移送三法司会审。

对于这个结果,朝廷上下都是预料到的,但是下面的圣命就让人大吃一惊了。

皇帝下旨将东宫卫率归并到神策军中,彻底剥离了东宫的军事力量。

而齐王则取消了他开府建牙的资格,将齐王卫队也并入神策军中。

同时对东宫詹事等一众东宫官员全部贬谪出京,就连身为宰相的崔涣,也因为兼任了一个太子少师的职位,而被皇帝罚俸半年。

就在这个时候,大臣们赫然发现,如今手上还有兵权的皇子,只剩下越王一个了!

甚至皇帝还命令宗室大臣李麟直接接管了东宫的署官任命之权,彻底架空了东宫的权利。

难道这是要易储?

朝堂上的风向随之一变!

可是还没等到墙头草有什么动作,三法司对于东宫和齐王府署官的审讯结果出来了。

东宫参军窦参,假借太子的名义私铸假钱,被判罚流放三千里,长流岭南宝安县。

齐王府也供出了一名齐王府管事,同样是流三千里,长流岭南宝安县。

京兆尹同时还在这两人的供词下,导致了三座私铸假钱的工坊被京兆府捣毁,缴获了尚未铸造的开元通宝千万枚,以及新铸造的假钱百万枚。

而本次最倒霉的莫过于户部,从尚书到侍郎,再到度支郎铸钱大使第五琦,都因为御下不严,导致钱范外流而被罚俸半年。

而对于这一次的有功人员,王成伟从万年县丞升为万年县令,虽然官职只升了半品,但是成为一方主官,那就代表了他真正成为了万年县的官老爷。

有功的大理寺司直单涛升任大理寺判官,虽然大理寺卿韦涉对他恨之入骨,但这是朝廷的命令,韦涉也只能忍着恶心褒奖了单涛几句。

不过在分配工作的时候,韦涉也故意将最麻烦的地方上死刑的复核工作交给了单涛。

这项工作经常需要出京,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做,正好交给单涛去干。

一番动作后,东宫和齐王府还是解除了封锁,在留后院中,张乐言叹息说道:

“看来皇帝不想要废太子啊。”

商博点头说道:“这不是当然的嘛?真要废太子,也会遭遇太子势力的反扑,现在洛阳还被围困,大唐经不起内乱了。”

张乐言叹息说道:“只可惜这么好的机会,而且窦参那家伙也只判了流放。”

商博说道:“判处窦参流放,这是给太子面子,也是给群臣一个警示,到此为止了。”

张乐言叹息一声:“只可惜这么好的机会。”

商博笑着说道:“若不是局势如此,这件事都不会这么处理,恐怕雷声大雨点下就放下了。正是因为伪燕围困洛阳,所以朝廷才要给百姓一个说法,才会追究牵连这么广,要不然这样的案子最多就是点到为止,找几个小官顶罪结束。”

周世叹息说道:“这唐律就和擦屁股的纸一样,这等大罪也能随意减刑的?而且窦参这个小小的东宫参军,能有这么多钱?”

商博却比两人要乐观的多,他说道:“我们能看出来,难道天下军民看不出来?而且这一次东宫被褫夺了兵权,已经是大胜利,看,任务奖励来了!”

第六百一十三章 范阳人心

长安城中,所有参与到这个案子的玩家都得到了丰厚的奖励。

特别是王成伟,他的官吏职业等级一下提升到二十级,直接进入玩家第一梯队。

就在长安玩家欢庆任务完成的时候,辽东。

玩家对于平卢这个称呼依然不习惯,在光复了整个平卢后,就将这里改为辽东。

随着春季的到来,辽东的冰雪终于开始融化了,大唐的气候要比现代还要温暖不少,随着玩家官吏深入到乡村,如今整个辽东都在开始准备春耕了。

尉迟信这些军汉根本不懂得处理民政,庞举又赖在大行城忙着筑城,所以秦川只能干起了吐谷浑的老本行,一道道命令从破败的营州城发向了各地。

秦川也是坐镇过一方的,辽东这点政务对他来说就是小意思,他每天只需要半天时间就能处理好政务,然后就开始拉着人在营州城附近打猎。

营州百姓一开始觉得这个这位秦川老爷有些不务正业,可是营州城的秩序飞快的恢复起来。

王府银行开设了店铺,开始向百姓发放青苗贷。

虽然是无息贷款,但是青苗贷也有附带的要求。

比如不得将种子变卖,不得在青苗的时候将粮食卖做牧草。

不可以种植豆类这种短期就能成熟的作物,必须要种植麦或者稻。

而面对如今辽东人少地多的情况,秦川也微微一笑,这和当年吐谷浑的情况差不多,这不是有现成的答案可以抄吗?

集体农庄?

县里的官吏来到了村子里,开始宣传集体农庄这种东西。

县衙可以出一部分钱,补贴农庄购买牛和农具,村子里的百姓自愿加入农庄,农庄则按照每天的劳动分配粮食。

原本玩家们还在担心,百姓不愿意加入农庄。

可没想到辽东的百姓踊跃加入,倒是出乎玩家的意料。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百姓在活不下去的时候,自然会愿意加入到集体中。

集体农庄有饭吃,大家一起干活,在这个年头加入农庄就能活下去,那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

而辽东的平坦的土地,也确实适合集体农庄这种集体化的种植模式,这一次春耕的时候不少农庄都搭建起来。

各个村子里都打出了“生产自救”的口号,在经历了长期的混乱之后,辽东的百姓更加明白一个安稳种田的环境是多么来之不易。

而秦川这位看起来不靠谱的城主,也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将营州城内的地痞流氓抓了个干净,将他们全部打包送到大行城去修码头后,营州的治安好了不少,营州百姓也对这位城主的印象大为改观。

紧接着营州开始平整道路,秦川又命令人开始修葺灌溉设施,这时候他虽然还是每天只办公半天,但是营州百姓已经觉得他是百年难遇的好官了。

就在辽东正在慢慢恢复生机的时候,尉迟信穿了一身猎户的装束,骑着马出榆关,一马平川向南开始探查榆关以南的境况。

张广德也带着一顶皮帽子,他们一行人装成售卖山货的猎户,沿着管道向涿郡而去。

偷偷拿起望远镜,尉迟信站在山丘上看去,只看到华北平原一马平川,前方不远处就是唐山城。

张广德拿着望远镜,看着地图说道:“原来唐山在唐代就叫这个名字了啊?这里就有城市了啊?”

尉迟信看着不远处的城市,只看到这座城市四四方方,依靠着周围的山丘而建,城中守备森严,应该是驻有大军。

尉迟信说道:“当年唐太宗北征高句丽,就是驻跸在唐山指挥的,这里是从华北前往东北最重要的通道,也是我们北下的第一个障碍。”

张广德重重的哦了一声,他看着唐山城的城墙说道:“这城墙一炮肯定轰不下来,肯定要两炮!好城墙啊!”

尉迟信白了张广德一眼,从玩了大唐风云这个游戏之后,张广德似乎患上了职业病,无论看到什么城墙,都会想着要几炮才能轰开。

尉迟信看着唐山城墙说道:“这唐山至少有一万驻军,打下来虽然容易,这些俘虏怎么办?”

张广德直接说道:“这还不简单,庞举不是说在北面发现了铜山了?让他们去挖铜就好了,这年头挖出来的铜就是钱啊。”

尉迟信摇头说道:“这里是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这些兵都是范阳当地的兵,要是这么搞,怕是当地百姓都要恨死我们了。”

张广德愣了一下,从这一路上接触的村落来看,范阳这地方确实对大唐充满了怨气,而当地百姓竟然是非常支持安禄山的,至今在很多小村子里,都能看到安禄山的牌位。

这一切都让尉迟信和张广德非常意外,他们深入在唐山附近的村子里考察了一番,这才明白为什么方国寿曾经说过的观点,“安史之乱其实是大唐内部矛盾。”

尉迟信发现,唐山周围的村子里的百姓,竟然都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甚至两个相邻的村庄,都说着完全不同的方言。

尉迟信饶有兴致的向百姓询问,最后得到的回答是,这些村庄的百姓,都是从河南道乃至于关中逃难来范阳的,他们以故乡为聚落生活在一起,所以还能说着家乡的方言。

尉迟信不由的惊讶起来,以大唐的交通情况,从关中到范阳,这可是很长的一段路,他简直无法想象,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来到范阳的。

尉迟信找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就是第一批来到这个村子的关中流民,这个老者讲述了一段让尉迟信从没听过的开元盛世。

就在那个大唐最盛世的时代,关中竟然发生了大饥荒。

在上皇在花萼交辉楼宴请群臣,长安百姓云集在花萼楼前观赏十几米高的花灯的时候,距离长安不到百里的关中,百姓已经彻底活不下去了。

大量的土地都被权贵和豪强占据,关中百姓真的没有立锥之地了。

就连去给那些权贵家里当佃户,都已经内卷到了一定程度,有残疾和老弱的连给人家做佃户的资格都没有。

就算是做了佃户,也是和奴隶一样的待遇,那些种不动田或者交不上田租的,下场会更加凄惨,关中已经到了卖儿鬻女的地步。

天子脚下起了流民,可是上皇只是派兵镇压,甚至一点赈灾的意思都没有。

后来流民越闹越大,上皇这才颁布了一条命令,放宽对流民的户籍限制,允许他们去河东和荆楚地区开荒。

这个村子里的老者,就是当中从关中徒步走到了唐山的,他一家八口人,等走到唐山后就剩下他自己和儿子两人,其他人都死在了这场迁徙途中。

说道这里,这名老者依然会流下眼泪,尉迟信和张广德听到这里都闭口不言。

从关中到唐山,这还是没有任何食物和交通工具的流民,老者能够抵达唐山都是一场奇迹了。

等到了唐山,安禄山给流民分配了土地,河东的税赋和大唐一样,但是没有那么多的苛捐杂税。

而老者的儿子也当了兵,在安禄山的军队中吃上了俸禄,还赶上了一场小规模的战役,立了一些军功。

后来儿子娶妻生子,对老者来说在唐山简直是蜜罐一样的日子,唯一的缺点就是唐山的冬季要比家乡更冷一些。

本来老者以为自己能够在唐山安享晚年了,但是上皇的宰相杨国忠不断逼迫安节度,逼着安节度造了反。

老者还记得给儿子收拾行囊的那一夜,儿子对着自己磕头,发誓要追随安大帅夺回自己家在关中的土地,带着父亲和妻子衣锦还乡。

这是老者最后一次见到儿子。

唐山附近的村子里,大部分都有着和老者同样的故事,他们或者来自关中,或者来自河南,或者来自山东,都是在当地被豪强地主逼迫的生活不下去的流民,历经千险才来到的河北。

在这里他们从安禄山手上授田,娶妻生子,想一个人一样活了下来。

所以安禄山振臂一呼,十几万大军随他南下。

也是因为这个,在史思明决定再次叛唐的时候,这些百姓也再次响应。

张广德也沉默了,范阳和辽东的情况是安全不同的。

范阳是安禄山经营了几十年的地方,范阳的百姓对大唐是完全没有任何归属感,就算是安禄山已经死了,他们的丈夫、儿子、父亲随着安禄山战死了,但是他们依然支持自己的兄弟、儿子再随着史思明上战场。

张广德叹息一声,他也没想到大唐在河北民心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尉迟信说道:“攻打唐山城容易,但是收复唐山人心难啊,我们玩家这点人,可打不起治安战。”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