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431章

作者:肥鸟先行

在门口的候客间等了一会儿,老门房这才说道:“相爷要见你。”

单涛又连忙塞了一片金叶子,他抱着长长的字画匣子,跟在老门房的后面,走进了迷宫一样的李麟府。

唐人喜好奢华,李麟是宗室,本来就非常富有。

当了宰相之后更是扩建府邸,李麟府中有着亭台楼阁,到处都是回廊飞檐。

果然是大唐的气象啊!

和后世将日风充当唐风的电视剧,大唐的房子就是气派!

走了好长时间,这才来到了正厅。

李麟已经换上了便服,此时他正拿着一幅新收的字,一只手拿着放大镜在端详着。

单涛进来之后,高高将手里的匣子举起,李麟却头也不抬的说道:

“本相已经和你们崔大尹说了,能不能入政事堂还是要看陛下的心思,他再讨好巴结我这老头子也没用。”

李麟虽然这么说,但是单涛明白他只是单纯的不想帮忙。

宰相的人选固然决定权在皇帝,但是现任宰相们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

一个全体政事堂宰相们都反对的人选,自然是无法入政事堂的。

同样的,所有宰相们都夸赞的贤才,不入政事堂就显得皇帝冷落贤才了。

不过李麟和崔光远没有交情,而且这一次的宰相位置更迭还伴随着太子和齐王的争斗,李麟并不想要趟这趟浑水。

单涛早就预料到了李麟的态度,这样的老好人自然不会得罪人,但是也不愿意帮助人。

李麟本来的身份是宗室,宗室必须要保证不站队,才不会被皇帝猜忌。

无论是他是不是真的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必须要顶着老好人这个人设才能在政事堂立足。

单涛举起了匣子,对着李麟说道:

“相爷说的话,小人只是个武将听不懂啊。崔大尹只是吩咐我拿来这幅字,只要相爷看完小人就可以回去了。”

字?

李麟酷爱书法字画,听到崔光远的礼物是字画,他也来了兴趣。

罢了罢了,那就看一看吧,崔光远应该也拿不出什么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吧?

这倒不是李麟看不起崔光远,而是他身居高位,什么样的字画没见过。

每年向李麟送礼的人那么多,眼界早就高了。

崔光远的京兆尹虽然是肥差,但是再肥的差事能肥过当朝宰相?

单涛小心的将一副字从匣子里拿出来,将这幅字慢慢拉开。

等到拉开之后,李麟立刻转不开眼了!

他手里的放大镜啪嗒一声落在地上,玻璃碎裂的脆响惊动了门外的护卫,李麟连忙喊道:“本相无事!别进来!”

护卫连忙重新站回到岗位上,李麟哆哆嗦嗦的走到这幅字帖前,对着单涛说道:

“这,这是《丧乱帖》?”

再见多识广的李麟,看到书圣王羲之手书的最著名字帖之一的《丧乱帖》,再也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

不过他还是仔细的检查了一番,果然无论是从纸张还是笔迹,都能看出这是一幅东晋的旧物。

但是上面的文字飞舞,每一个字中都饱含了无奈和悲愤之情,这种情绪都随着字传递到了李麟的脑中。

观摩了半天,李麟这才抬起头问道:“这《丧乱帖》不是藏在大明寺吗?鉴真大法师怎么肯割爱的?”

单涛只是低着头说道:“小人只是来送字画的,李相这些话小人也不懂啊。”

李麟笑着骂了一声说道:“这崔大尹送礼,也不找个懂字画来的,就让你这样的粗人囫囵一送,心也是够大的。”

这时候单涛说道:“既然李相喜欢这幅字,那小人就告退了。”

李麟心中纠结,他虽然不想要帮崔光远,可是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又怎么拒绝书圣真迹的诱惑呢?

更不要说《丧乱帖》是和《兰亭集序》、《快雨时晴帖》并列的天下名帖,是王羲之最厉害的作品。

李麟实在是舍不得这份作品,算了算了,还是收下吧,崔光远就帮着举荐一下吧。

单涛从李麟的府上出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这《丧乱帖》自然是假的,是那位玩家中那个善于伪造字画的倪大友的作品。

倪大友当年能够伪造房琯的字迹,《丧乱帖》这样的名帖,更是他练习了无数次的名家作品。

为了以假乱真,这幅假的《丧乱帖》,所用的纸和墨都是从东晋传下来的。

而这一副丧乱帖,更是倪大友写了一百幅之后最满意的作品。

之所以选择丧乱帖,是因为这幅字帖如今已经不在中原了。

丧乱帖是随着鉴真东渡到了扶桑国,而鉴真东渡的消息还没有在大唐传开。

这是一幅有主人的字帖,而字帖的主人现在也不会出来反驳,自然会最完美的骗局。

这幅字帖也是陇右商人最近带到长安的,而这一次送礼就被用在推动崔光远入政事堂上。

而在家里礼佛的宰相崔涣,收到了一部鉴真大师手书的血经。

律宗的血经,都是用书写者自己的血所书写的,用针头刺破手指,在鲜血凝固之前写在纸上。

抄写一本血经往往需要高僧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而鉴真和尚是如今律宗最德高望重的高僧,他手书的血经自然是最有机会的。

反正鉴真也不会出来反驳,而这份血经也是倪大友用猪血伪造鉴真真迹写出来的。

次日宰相裴冕、崔涣、李麟都“不约而同”的向皇帝上书,举荐京兆尹崔光远入政事堂。

宰相候补热门人选崔器更是上书朝廷,表示自己能力差品德不好,请求外任为官,同时向皇帝称赞崔光远这位“朝中大才”。

崔光远的异军突起让朝廷大臣侧目,等到太子和齐王这边反应过来,发现除了出仕伪燕这个污点之外,崔光远竟然一点把柄都没有。

明明身处京兆府尹这样的肥缺,可是崔光远却还住在府衙中,没有在长安另外购置房产。

崔光远治理长安手段圆滑,身段柔软,但是在大是大非上也从不徇私情。

唯一值得攻击的是长安雪灾,可是在年前万年县丞王成伟已经救治了受灾的百姓,这一次雪灾造成的实际损失也不大。

唯一被当做最致命弱点的,投身伪燕这个罪行,也被崔器洗刷了。

而崔器是主审伪燕叛臣的官员,他都给崔光远定性为“朝中大才”,那等于从三法司的角度洗清了崔光远的污点。

齐王大发雷霆,自己好不容易拉拢的御史中丞崔器,竟然因为什么“鬼魂缠身”而要求外放离任长安。

而崔器在审问伪燕犯官的时候,搜集了整整两个大箱子的朝廷中官员的黑材料,也被他付之一炬。

怎么好的东西,给自己多好啊!

齐王发出无能的狂怒,可是他也无法阻止崔器的请求外放。

皇帝只是象征性的慰留了一下崔器,随后就同意了他外任的请求。

同时这场增补宰相的角逐也落下了帷幕。

京兆尹崔光远,大理寺卿李岘成功进入政事堂,中书舍人在白麻的纸上写上了拜相的四六骈文,在崔李二人的府邸前宣读。

两人又乘坐上牛车,前往宫中谢恩。

而此时李炎已经返回了沙州城,随着杜鸿渐要带兵入河西的日期临近,他给武威和张掖的玩家发去命令,好好“招待”一下这位朔方军节度使。

第五百四十三章 杜鸿渐行军

杜鸿渐带领整顿好的一万朔方军,终于踏上了前往河西的路。

旌旗飘飘,但是杜鸿渐的心情却不怎么好。

曾经是西北第一强军的朔方军,如今已经到了连出征的军粮都要河西提供的地步了。

杜鸿渐心中的苦涩难以言表。

当年郭子仪是朔方节度使的时候,杜鸿渐是朔方节度使留后。

他劝说逃难中的皇帝前往朔方,最后在灵武登基。

作为从龙的元勋,朔方军一直都是平叛的主力。

可是征战多年,朔方越打越穷。

当年占据河套,威慑回鹘,被称为帝国双壁之一的朔方军团,连一万人的粮草都凑不齐了。

杜鸿渐也不知道这大唐到底怎么了,盛世的余晖怎么这么快就落下去了?

“大帅,前面就要到大河了,越王殿下在前面准备好了营寨,今天就在那边扎营吧?”

杜鸿渐点点头说道:“那就在这里扎营吧。”

亲卫立刻下去传令,大军中传来“越王千岁”的欢呼声,整个大军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杜鸿渐没由来的感觉有些烦躁,他骑着马,很快就看到了一处工整的营寨。

这是一座标准的唐军在外征战的营寨,木质围栏将营寨围在里面,这能够给大军安全感。

营寨中有一座高高的谷仓,另一面是宽敞的牲口棚。

士兵可以住在简单搭建的营房中,同时在营寨中的空地上还贴心的堆满了取暖的柴火。

士兵们欢呼着,在军官的带领下熟练的进入营寨。

而越王迎接大军的军需官们,早就笑着准备好了胡饼和热汤。

对于这一切,朔方军士兵已经非常熟悉了。

从他们离开灵州城开始,每隔一段路就能遇到这样一个临时的营寨。

营寨中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士兵们可以吃上热腾腾的汤食,还能够有充足的柴火取暖。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临时营寨还间隔很远,要走上四五日才能遇到了一个。

没有营寨的时候,士兵只能蜷缩着在野外露宿,简单的吃些干粮充饥。

但是越靠近河西,这样的营寨越来越多,两三日就能遇到一个舒服的临时营寨。

越王的军需官们,会亲自将食物打到朔方士兵的饭盆里,然后说上一句“越王仁德”。

士兵们在接汤的时候,同样也会说上一句“越王仁德”。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