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427章

作者:肥鸟先行

延光公主说道:“我知道你是为了太子和齐王的提议来的,但是让陇右军入关,难道不是对你们越王也是有利的吗?”

李唐皇室的女子,对于政治都是有敏锐力的。

商博说道:“商博这次来,倒不是要反对这个计划,而是陇右如今要防御吐蕃和回鹘,不宜调遣太多的军队入关啊。”

这下子延光公主明白了商博的意思,她点头说道:“父皇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这一切都要看相州的战事发展了。”

商博明白了公主的意思了,朝廷要征调多少陇右兵,看的是相州战事的结果。

如果能守住洛阳,保证两京的安全,那么皇帝就不会急着征调太多的陇右军队入关。

可如果洛阳没能守住,贼兵卷土重来,那么皇帝说不定会下令调回陇右所有的精锐。

商博叹息一声,还是公主看的透彻,就如同公主所说的那样,这一切都要看洛阳的战事了。

洛阳城前,郭子仪带领十万大军屯兵在河阴县,虽然唐军人数不少,但是此时军中人心浮动,各种兵败的消息满天飞。

郭子仪只能巡视军营,不断发表演说安定军心,这才将浮动的军心压了下来。

返回帅帐,郭子仪眉头紧锁,他也没想到短短一个月,伪燕安庆绪竟然能够卷土重来,打的唐军没有还手之力。

郭子仪充满忧虑的看着洛阳城,张巡的东路军只有五万人守洛阳,另外三万人则被南霁云和张端阳带着去打青州了。

如今唐军在洛阳附近只有十五万人,而且很多都是刚刚整编训练的士兵。

虽然洛阳附近的唐军可以用河运来补充粮草,但是如今是冬季枯水期,河水浅且窄,漕运的船只经常需要人力拉纤才能行驶,粮草补给也很困难。

郭子仪看着地图,他更加忧虑的是河东的局势。

之前朝廷派遣宰相与河东谈判,史思明父子投降大唐,大唐授予了他们父子太原和范阳的旌节。

但是郭子仪和史家父子打了多年的交道,他很清楚史思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思明这样的野心家,如果唐军一直胜利,他就会乖乖的蛰伏起来,就和安禄山没有叛乱之前那样,替大唐守住北疆。

可是安庆绪一旦叛乱,史思明看到机会,说不定又会反复横跳到安庆绪这么一方。

河南道北部的安庆绪虽然看起来势大,闹得轰轰烈烈的,实际上在郭子仪看来并不成气候。

真正对大唐是巨大威胁的,是河东的部队。

一旦史思明再次叛乱,和安庆绪合流攻打洛阳,那洛阳可就危险了。

郭子仪将这个糟糕的想法驱逐出脑海中,如今他能够做的就是加固洛阳周围的防线,抵挡住安庆绪的进攻。

而此时走到了半路的南霁云,也接到了相州战败的消息。

南霁云连忙找来张端阳问道:

“相州唐军大败,李光弼大帅仅只身逃出相州,已经在洛阳上书戴罪了,如今安庆绪席卷河南道北部,张将军,我们这青州还打不打了?”

张端阳斩钉截铁的说道:“打!当然要打!还要速战速决!”

南霁云问道:“可是张留守那边?张留守那边只有五万大军了,我们不是应该带兵返回洛阳,协助张留守守卫洛阳城吗?”

张留守就是东都留守张巡了,南霁云担忧的问道。

张端阳说道:“洛阳有张留守的五万军,又有郭元帅的十万军,十五万人如果都守不住洛阳,多了我们三万人一样守不住。”

“贼兵仓促起事,想要攻打洛阳并不容易,但是官军连连战败,如今士气低迷,急需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

“相反青州贼这边,因为安庆绪大胜,这些贼人都从太行山中出来了,正是我军一举击破青州贼兵的最好机会!”

听到了张端阳的分析,南霁云也明白了过来,他立刻喊来麾下军官说道:

“如今本将军欲速破青州贼,谁可为先锋?”

诸军官面面相觑,都有些畏惧贼兵不敢上前。

南霁云披上披风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诸君随本将冲锋!”

说完这些,南霁云一马当先,带领三万大军急行一日进入青州。

修整一日州,南霁云身先士卒冲入青州贼兵大营,刚刚下太行山的青州贼兵被打的溃不成军!

张端阳立刻带领剩余的后军追亡逐北,青州贼兵彻底被歼灭,唐军大胜!

第五百三十八章 河南道乱作一团!

河南再次乱了,安庆绪卷土重来的消息传到了太原府。

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史思明,几乎是和大唐皇帝同时得到了消息。

闭目养神的史思明听到了手下的汇报,一下子从躺椅上跳起来。

看到了详细的战败,史思明也和大唐皇帝一样傻了眼。

谁也没想到,被认为是丧家之犬的安庆绪,转眼又搞出这么多大的阵仗来。

很快史思明的小儿子史朝清大步走进了院子,对着史思明说道:

“父帅!安庆绪又闹起来了,我们要怎么办?”

对于史思明投降大唐,史朝清等一众少壮派是不满的。

在他们看来,连祖宗陵庙和长安洛阳都丢了的李唐皇室,是纯纯的废物点心。

要不是安庆绪这个弑父篡位的废物无能,忌惮史思明的威望,将史思明调回河东,这大唐江山早就被打下来了。

父亲投降大唐,史家父子也只拿到了两个节度使的旌节,在史朝清这样的少壮派看来,是史思明太过于懦弱了。

安庆绪一闹起来,史朝清得到消息立刻来找史思明,就是想要让史思明也起兵响应安庆绪,再次挥师南下攻打大唐二京!

史思明举起手说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现在不是时候。”

史朝清忍不住说道:“父帅!现在不就是最好的时机吗?趁着大唐洛阳防御空虚,我们会和安庆绪的大军一同南下,再次攻占洛阳!”

史思明说道:“不行,我们刚刚向大唐投降,如今河东人心不齐,还不是起兵的时候!”

“那什么时候是起兵的时候?”

史思明的脸上露出老狐狸一样的笑容,他看着这个毛躁的小儿子,也起了点拨对方的想法,于是说道:

“等两点。”

“安庆绪仓促起兵,如今刚刚过完冬,相州还没春耕,就算是春耕了粮食这会儿也收不上来,燕军肯定缺粮。”

“安庆绪必然会向为父求粮,先给他一些粮草,让他和唐军消耗着,这才是上策。”

“其二,安庆绪叛乱,大唐朝廷肯定要应对,只要等大唐朝廷下令让河东军出动平叛,那时候我们就可以煽动军心,再次南下!”

史朝清这下子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河东思定,史思明接受大唐的招安,就是因为河东军队也不想继续无休无止的打下去了。

安禄山叛乱,带走了河东三镇的所有青壮精锐,也抽干了河东三镇的财富。

史思明能够坐稳太原节度使,就是因为他顺应了军心和民心。

如果这个时候再次叛乱,不仅仅河东百姓不支持他,就连太原的军队也有可能不支持他。

但是等到大唐下令河东军平叛的时候,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反正要打仗,与其被大唐朝廷当刀,还不如重新反了丫的!

史朝清再次感慨姜还是老的辣,既然父帅不是要当大唐的狗,那么史朝清也就放心了。

看着小儿子离开院子,史思明叹息了一声。

这个小儿子无论是心性和才能,其实都不如长子史朝义。

可是年老偏爱幼子,有时候小儿子这份无知,反而不会让史思明感觉到威胁。

相反每次看到年富力强的长子,史思明总会涌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怒气来。

和史思明预料的一样,大唐朝廷也为了东宫和齐王的平叛方略吵得不可开交。

作为使者劝服了史思明归降的宰相崔圆言辞激烈的上书,认为史思明是刚刚投降,现在就让河东去平定安庆绪的叛乱,这等于是逼着史思明再次造反。

很显然,手握劝降史思明功劳的崔圆,在政治上和史思明捆绑住了。

如果史思明再次叛乱,对于崔圆的政治生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他就必须要辞掉相位了。

整个大唐朝廷,最不希望史思明叛乱的,就是这位宰相了。

崔圆很清楚,河东并不是真心归附大唐,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投降。

如今大唐朝廷下令河东去打安庆绪,这不是把别人当傻子吗?

这么明显的驱狼吞虎,史思明这老狐狸能上钩吗。

而宰相裴冕则强烈反对调集陇右军入关,他上书说吐蕃攻打西川来来势汹汹,河东陇右可能也会遭受进攻,此时不应该调集陇右大军入关。

两条建议,排列组合出四个结果。

这四种方案在皇帝耳边吵个不停,看的李亨是心烦意乱。

同样是当皇帝,朕怎么就当的这么难!

好不容易打回了长安,刚刚过了一个新年,前线怎么就败坏城这个样子了?

想到父皇做皇帝的时候,安禄山要赤裸上身跳胡舞给逗乐父皇。

这皇帝比皇帝真的是气死人啊!

但是朝廷这么吵下去,恐怕是连日常工作都没办法维持了。

皇帝只好亲自下旨,中止了这场朝堂大争论。

如今陇右入关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皇帝下令让越王在陇右整顿军队,随时听从朝廷调令。

接着下令在关中再次执行三丁抽一丁的募兵政策,同时洛阳都畿,淮北等地也募兵,送给郭子仪和张巡守住洛阳城。

皇帝下令赦免了相州大败主将李光弼的罪过,命令他再次领兵戴罪立功。

而史思明这边,皇帝还是下旨,让河东出兵进攻安贼,协助唐军平定叛乱。

圣旨一下,宰相崔圆立刻向朝廷请辞相位。

皇帝走了形式,连续慰留了崔圆三次,然后下旨让崔圆出任岭南东道经略观察使。

政事堂再次少了一名宰相,不少官员心都热了起来。

自从韦见素罢相之后,崔圆也跟着罢相。

政事堂只剩下了五名宰相,很多人都看到了政事堂空缺的位子。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