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404章

作者:肥鸟先行

怪不得王成伟这厮经常来京兆府汇报工作,没想到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已经偷家了?

崔光远恨不得把自己怀里的汤婆子砸了!

但是想到自家女儿耽误的婚事,崔光远忍着怒火收下了两个汤婆子,骑着马向大明宫而去。

凌晨的朱雀大街热闹非凡,和昨天进宫夜宴一样挤得密不透风。

骑着马的王成伟,总算是明白了为何越是靠近皇宫的坊,房子的价格越高。

光是这个大朝会的通勤时间,就值这个价格了!

作为最苦逼的低级官员,王成伟骑着马跨过半个长安城,好不容易来到了皇宫前的待漏院。

唐时最准确的计时方法是水漏,也就是一种古代计时水钟,也叫做漏钟。

待是等待的意思,漏就是漏钟的意思,待漏院就是等待上朝的地方。

为了防止官员上朝拥挤,李隆基在位的时候在大明宫外建立了待漏院。

待漏院就是一个小广场,可以从内门直接进入大明宫。

待漏院内还有一排小屋子,里面燃烧着炭火,这是宰相们等待上朝的地方。

已经站在待漏院中的崔光远,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进入排屋等待上朝的宰相苗晋卿,宰相礼绝百僚,说的就是宰相的待遇在所有官员之上。

不过崔光远知道自己这辈子不出意外,是没机会宣麻拜相了。

虽然他的资历和品级都不缺了,但是投降伪燕的政治污点,就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政事堂。

如今能够继续在京兆府,也是因为如今长安刚刚归附,局势还不够稳定,所以皇帝才留着他稳定朝局。

可是大唐历来就很少有能够做久的京兆尹,崔光远已经做了很多年了,等到皇帝有了更好的人选,肯定会替换他的。

崔光远最好的出路,就是外放上州的刺史,可是见惯了长安的繁华,又怎么能够忍受离开长安呢。

崔光远用眼神搜寻,很快看到了一个身穿绿袍的青年官员,正在和其他两个年轻官员聊天。

崔光远走过去,从袖子里掏出汤婆子,瞪了王成伟一眼说道:“拿去!”

说完之后,崔光远就快步离开。

王成伟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韦应物看到汤婆子上精美的刺绣,立刻明白这个女儿家的东西。

他笑着对王成伟说道:“朝中都说状元公要做崔大尹的东床快婿,看来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啊?”

王成伟明白了这个汤婆子的来历,他收起汤婆子岔开话题说道:“今日大朝会顾兄可是要手下留情啊!”

顾况和韦应物都是出任御史,顾况任职的是御史台御史,今日是大朝会,殿中侍御史忙不过来,就让一部分性格方正的御史台御史充当殿中御史,负责维持殿外低级官员班列的秩序。

顾况性格刚正不阿,也被御史中丞点名,负责维持殿外文官班列的秩序。

王成伟也会站在这个班列上,所以这才求顾况放过。

顾况板着脸说道:“正旦大朝会乃是朝廷大典,状元公如果失仪,况自然要秉公办事!”

王成伟苦着脸,他暗暗诅咒,玩个游戏还要开大会,狗策划也太折磨了。

这时候一个太监进了待漏院说道:“大朝会吉时已到,诸臣工班列入宫!”

第五百一十二章 公主的礼物

宰相们首先从待漏院进入了大明宫,剩余的大臣们也跟着宰相,排成整齐的班列进宫。

含元殿是大明宫内最大的殿宇,但是也不可能容纳所有的在长安的官员。

只有从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进入含元殿内,参加正旦大朝会。

剩余的官员,比如王成伟这样的七品官员,就站在含元殿宫殿屋檐的走廊中,参加含元殿的大典。

正旦大朝会也会邀请各朝贡国使者,各藩镇留后使入殿,所以在王成伟站在屋檐下后,商博带着韦远走进了含元殿。

另外一边,众多官员好奇的看着含元殿外广场之上搭起的台子,昨天的傩舞已经结束了,为何在含元殿外还要搭这个舞台?

此时的舞台被布盖着,看不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好奇的年轻官员刚刚伸出了脑袋,就被巡视的御史咳嗽一声吓得缩回头去。

等到商博走进了含元殿,此时大殿之上已经满眼都是朱紫色官袍的官员了。

御阶之下,站着皇帝的几位成年皇子,在大殿一侧支起了珠帘,后面坐着公主和外命妇们。

商博作为越王使者,只能站在最后一排使者中。

商博这些节度使的留后使还算是正常,那些小的朝贡国使者们都穿自己国家的民族服饰,甚至还有袒胸的野人装扮。

等所有官员都站定了之后,李辅国走到御阶下喊道:“吉时已到!陛下上朝!”

只看到当今大唐的九五之尊,皇帝李亨从大殿进来,沿着御阶缓缓走向龙椅。

李亨戴着十二道旒的皇帝冠冕,身穿正式场合才穿的龙袍,高高坐在御座上,看着眼前的群臣。

李辅国再次喊道:“群臣,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宰相们的带领下,群臣向皇帝口诵万岁,正式行了一个参拜大礼。

唐代礼法没有发展到明清那么森严,平日里宰相和皇帝议事的时候都是不用跪拜的。

但是正旦大朝会是一年一度的重要大典,宰相也要行参拜大礼,这浩浩荡荡的跪下官员,让李亨觉得每一寸毛孔都舒展开了。

也难怪上皇最喜欢这些大典,坐在御座上接受群臣的参拜,果然是世界上最爽的事情了!

等到群臣参拜完毕,李亨开口说道:“上皇前些日子感了风寒,虽然御医诊断已经好了,但是身体疲乏的很,所以今日大朝会上皇就不列席了。”

上皇不出席大朝会也是意料之中的,自从回銮长安之后,上皇除了去祭拜了一下儿子永王的墓地外,就没有出过兴庆宫。

上皇几乎退出了长安所有的政治活动,这也让很多大臣松了一口气。

毕竟天无二日,大唐实在经不起折腾了。

没有上皇在场,礼法上也没有麻烦,礼部的官员也都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皇帝以一份四六骈文的诏书,总结了至德二载朝廷大事。

从灵武迁往凤翔府,一路上平定叛乱,最终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在场的众臣们也感慨万分,陛下继位才两年,如今河东请降,天下几乎平定,这也算得上是一位中兴之主了。

只不过皇帝的这份骈文诏书只读了一半,就交给李辅国朗读了,群臣中出现短暂的骚动,大家都在担忧皇帝的身体状况。

毕竟李亨在登基之前就以身体孱弱闻名,而平乱又耗费了太大的心力,这几个月皇帝身体不好的消息已经传遍了。

这方面商博还是有第一手消息的,根据延光公主所说,皇帝这段日子的头疼严重了很多,甚至严重到无法处理政务的地步。

皇帝只能将诏书交给李辅国朗读,自己再让张皇后执笔写下意见,再次发给群臣。

最严重的是一次皇帝在和宰相们开会的时候晕倒,虽然事后太医诊断没大碍,但是宰相们连续在皇宫轮值了一周,足可见宰相们对于皇帝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忧。

等到李辅国宣读完了诏书,李亨这才睁开眼睛。

总结完毕,接下来就是这一次正旦大朝会的重头戏了,向皇帝献礼的环节。

今年的正旦大朝会更是意义非凡,这是唐军高歌猛进收复两京后,皇帝第一次在含元殿举行的正旦大朝会。

这时候大家的目光的放在了太子和齐王身上。

按照顺序,首先是外藩的朝贡国向皇帝献礼,接下来是百官公卿献礼,最后才是诸皇子献上贺礼。

就在回鹘使臣刚刚踏出来的时候,就听到珠帘后一声女声说道:

“父皇,臣女有奏。”

众人看向珠帘,原来是延光公主对着皇帝说道。

延光公主说道:“臣女排练了一曲歌舞,想要进献给父皇,请父皇允许臣女第一个献礼。”

正旦大朝会向皇帝进献乐舞,这也是正常的事情,延光公主是皇帝的女儿,献上这样的礼物也是无可厚非的。

李亨心情也不错,女儿能有这份孝心他很满足了,听说延光公主在回銮长安前就在排练这支乐舞,更让李亨觉得女儿用心了。

“准奏!”

皇帝下旨,李辅国站在御阶上喊道:“准延光公主进献歌舞!”

站在大殿门口的太监接着喊道:“准延光公主进献歌舞!”

太监们依次传话,声音在含元殿外的广场上回荡不绝,把守宫门的神策军军官接到了旨意,打开宫门,余潇潇和苏暖带着乐舞团走进了含元殿外的广场上。

小太监们冲进了广场,将覆盖在舞台上的布抽走,穆公公打开摄像头,光是这个揭开盖布的动作太监们就排演了不下十遍,论演出的整齐划一,就连后世老谋子都要在大唐甘拜下风。

站在大殿之外的王成伟,看到了藏在盖布之下的乐器,一座如同小山一样的铜管组成的装置出现在含元殿外的广场上,年轻的官员们疑惑的看着这个装置,这是什么?这难道是乐器吗?

王成伟看着这台铜管组成的奇怪装置,心中不禁感慨还是玩家会玩啊。

当苏暖提出用钢琴代替钟罄的想法,很快就被玩家们否定了。

编钟和罄的音色丰富,又怎么是一架钢琴可以取代的?

而且这年代又没有扩音装置,在含元殿外的广场上弹奏钢琴,声音根本传不到含元殿内。

难道真的要找演奏钟罄的乐工吗?

这时候,路航提出了自己的新建议。

路航就是在陇右开办乐器行的玩家,苏暖琵琶行内的钢琴,就是路航设计安装的。

路航的建议是,既然钢琴不行,那就在含元殿外广场上造一台管风琴!

作为一名乐器爱好者,如果说什么乐器是现实中最难接触到,也最难制造的,那肯定是管风琴。

大部分的乐器,只要你有一定动手能力,懂得一点乐理知识,都能造出一个差不多的。

但是管风琴不同,这玩意儿首先需要地方。

作为宗教乐器,早期的管风琴都是镶嵌在教堂中的。

整个教堂都是管风琴的共鸣腔!

别的乐器是在室内演奏,管风琴干脆就是一座建筑!

路航作为一名痴迷的乐器爱好者,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DIY一座管风琴。

不过在现实世界,这个梦想大概是永远无法实现了。

毕竟现实中一台管风琴的价值都是上千万的,更不要说能够放下管风琴的建筑和土地的价值了。

可是路航没想到,在游戏中自己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苏暖将这个计划上报给公主,延光公主拿出积蓄,支持了路航在大唐制造管风琴的计划。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