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97章

作者:肥鸟先行

同时史思明已经准备归顺大唐了,王玄智也会得到了大唐朝廷的册封,成为名正言顺的平卢节度使。

能够接到河东和大唐的双料册封,虽然王玄智也不相信史思明是真心的要投降大唐,但是这下子他这个平卢镇节度使的位置算是名正言顺了。

出使范阳的玩家庞举,一下子成了王玄智身边的红人。

王玄智也论功行赏,首先让侯希逸担任了平卢军节度使留后,犒劳了这位和他一起叛乱的平卢军将领。

接着参加反叛徐归道父子的将领都各有封赏,立下大功的庞举一下子成了节度使府的判官,参知平卢军节度使府的军政要务。

庞举是个能写能算的,又多次给王玄智进策,帮助他治理民政,很快就得到了王玄智的信任,甚至将营州的民政都交给了他。

不过今天王玄智匆忙的召见庞举,一见面王玄智就拉着庞举的手说道:“庞君助我!”

王玄智虽然是个武夫,但也是会收买人心的,要不然在推翻徐归道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多人追随他。

他杀了徐归道父子之后,在平卢也是休养生息,拿出徐归道父子的钱财赏赐士卒,如今平卢倒也过的安稳。

庞举还是第一次见到王玄智如此的失态,等到王玄智拉着他坐下后,这位新任平卢军节度使焦急的说道:

“过几日就是发放炭钱的时候了,可是如今府库已经空了,那可要如何是好?”

原来是为了钱的时候,庞举这下子明白了王玄智为何如此发愁。

河东军镇的士兵,除了每个月的定俸之外,每次打仗前后还有赏钱。

比如发给叛乱士兵的赏钱,就是奖赏他们追随王玄智叛乱的钱。

除了这些钱之外,每年夏冬二季,还有冰钱和炭钱。

顾名思义,炭钱就是发给士兵过冬卖炭的钱,而冰钱就是发给士兵防暑降温的补助。

这两笔钱从安禄山担任三镇节度使的时候就开始发放,算是北方三镇的特殊福利。

王玄智在之前发赏钱的时候,已经把查抄的徐归道父子的财富都发光了。

等到今日侯希逸来说要发炭钱,王玄智这才发愁起来,连忙召见了足智多谋的庞举。

原来是钱的问题。

庞举松了一口气,如果是钱的问题那就好办。

不过庞举没有一下子答应下来,而是对王玄智说道:

“节帅,属下有一个办法,不知道能不能成,请节帅多宽限几天。”

王玄智也是走投无路了,他是靠着政变起家的,而且两次政变,本来就是根基不稳。

卢龙镇的士兵桀骜,也是靠着封赏才笼络了人心。

今年的北方大雪,若是再发不出炭钱,恐怕这些士兵真的要闹起来了。

听到庞举说有办法,王玄智立刻说道:“庞君若是能助我渡过此劫,立刻升你为节度使府长史!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本帅一定满足你!”

庞举没有坐地起价,而是说道:“等到事成之后节帅再赏也不迟,举这就出城,想办法给节帅搞定这炭钱的难事!”

庞举立刻讨要了公文,离开了营州城。

王玄智求助了庞举,心中还是不踏实,又想尽办法变卖了节度使府值钱的家当,依然没能凑齐平卢军的炭钱。

新节度使发不出炭钱的传闻,也在平陆镇的军营里传播开来,王玄智派出亲信安抚,可是流言依然愈演愈烈。

王玄智甚至都让家眷收拾好东西,要是平卢军真的闹起来,他就立刻带领家眷南下。

庞举离开营州城后,立刻联络上屯兵在通辽城内的方国寿和尉迟信。

尉迟信听到了庞举的汇报之后,只感觉哭笑不得。

王玄智这个杀了两任节度使的猛人,竟然因为发不起炭钱恐惧成了这个样子。

方国寿说道:“中晚唐时期,因为发不起赏钱或者拖欠薪水被士兵杀死的节度使数不胜数,其实割据北方的藩镇无法平定,根本上是因为这种制度有利于藩镇各方的利益。”

尉迟信治军严格,陇右是通过提升军人地位和社会保障,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的。

在陇右军队初创的时候,就明确禁止了军队私下劫掠和讨要赏钱的行为。

尉迟信实在不明白大唐藩镇这种节度使害怕士兵的诡异状况。

方国寿说道:“因为维持藩镇割据,这些割据地区的赋税不需要交给朝廷,节度使除了自己享乐之外,还要惠及手下的军官士兵,才能维持这种藩镇割据的状态。”

“节度使贿赂士兵,士兵拥立节度使,这种政治默契是中晚唐藩镇能够顽强存在的契约基础。”

“到了晚唐,甚至朝廷要调用这些藩镇,只要给钱就能打仗办事,比朝廷自己养的神策军还管用。”

“藩镇制度不仅仅是地方对中央的下克上,也是基层军官士兵对节度使的下克上,节度使也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高危的职业。”

方国寿说道:“这一次平卢军的财政危机,是我们介入平卢镇的好机会!”

尉迟信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但是我们要用什么身份来介入呢?总不能说钱是越王借给王玄智的吧?”

方国寿笑着说道:“尉迟你忘记了,在北方还有一个海东盛国在呢。”

“方老的意思是,以渤海国的身份向王玄智放贷?”

方国寿点头说道:“谁借钱,对王玄智都没有区别,他需要借钱渡过难关,我们需要通过这笔钱渗透进平卢镇,这不是双赢的事情吗?”

尉迟信哈哈笑道:“确实,赢麻了,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第五百零四章 灞桥送别

王玄智的焦虑没有持续太久,不过几天的时间,营州城外就出现了一支满载了货物的商队。

王玄智看到了商队中的庞举,连忙命令手下打开城门,将商队迎接进来。

王玄智拉着庞举问答:“庞君,这些商队是哪里来的?”

一边说着,王玄智一边露出贪婪的目光。

庞举真的是我的福星!

王玄智越看庞举越是顺眼。

庞举凑在王玄智耳边说道:“大帅,这是渤海国的商队。”

渤海国!

王玄智看向商队成员古怪的打扮,恍然大悟。

渤海国是海东盛国,曾经平卢镇有很多商船和渤海国贸易,在安东都护府沿海的港口上,停满了来自渤海的商船。

不过随着安禄山逐渐露出反意,多次勒索渤海国的商人之后,渤海国的商船就绝迹了。

安禄山在起兵之前,曾经也打过渤海国的主意。

但是渤海国距离三镇隔着雪原,北上坐船也会遇到冰冻的大海,渤海国也因此躲过了一劫。

要不是今天亲眼见到商队,王玄智都快要忘记自己北面还有这样一个繁华的商业国家。

王玄智立刻拉着庞举说道:“庞君,你是怎么联系上这些渤海国商人的?他们怎么来的如此之快?”

这时候庞举说出了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说辞:“大帅,其实在新罗国,一直都有渤海国的商队。”

王玄智恍然大悟,新罗距离平卢镇很近,是大唐忠诚的藩属国,甚至对外都自号大唐新罗国。

新罗盘踞在半岛,和更北方的渤海国有贸易往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在安禄山叛乱之前,河东三镇和新罗的关系不错,甚至还经常联合新罗打击突厥、鲜卑、契丹等北方胡人。

不过自从安禄山叛乱之后,新罗和河东三镇就断了往来。

不过新罗距离营州城距离也不远,这庞举是如何从新罗国拉来渤海商人的?

庞举说道:“新罗和渤海国贸易,主要是在新罗收购粮食和毛皮,运送到大唐贩卖。”

“其实节帅有所不知,这北方的胡人,和渤海新罗的商人都多有往来,要不然他们手里的皮货卖给谁呢?”

“下官在北面戍边的时候,恰好认识了一支渤海国的商队,这一次出城果然找到了他们的集市,于是假借节帅的名义将他们请了过来。”

王玄智大喜过望,连忙问道:“可是如今营州也没什么东西可以和渤海人贸易了啊,要不然今日就宰了这些商人,就能解了本帅的燃眉之急了!”

果然是一群土匪啊!

庞举在心中暗暗吐槽,这安禄山手下这些将领在中原不得人心也是正常的,这帮家伙从来就知道打打杀杀,或者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抢劫,根本没有任何经营的想法。

庞举可不能让王玄智杀了这些假扮的渤海商人,他说道:“大帅若只是想过了冬天,那就杀了这些渤海商人,只不过来年开春要怎么办,大帅可有准备?”

王玄智明白自己说错话了,他连忙笑着说道:“刚刚不过是戏言,可是如今军中缺炭钱,这些商人能乖乖的帮助本帅吗?”

庞举说道:“当然能,这渤海商人是来投资的!”

“投资?”

王玄智疑惑的看着庞举,不明白投资是什么意思。

庞举说道:“大帅可知道吕不韦的故事?”

王玄智是个大老粗,在安禄山统领的三镇中,也向来没有读书的氛围。

他摇了摇头说道:“不知。”

庞举吃了瘪问道:“这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的一名商人,他投资了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帮助他成为秦国的国君,而吕不韦也因此当上了秦国的国相。”

庞举说道:“所谓投资,就是在对方落魄的时候伸出援手,等待日后更多的回报。”

王玄智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能够策划两次政变,也说明他是个聪明人。

他很快明白了庞举的意思:“庞君的意思,这一次渤海商人就是来投资我的?”

总算是说通了,庞举微笑着说道:“正是如此。”

王玄智问道:“那渤海商人要做我节度使府的长史?那可不行,我平卢镇的官位,又怎么能让渤海国人的来做!”

庞举说道:“渤海人不要做官,他们是商人,自然是看中在平卢镇做生意了。”

庞举劝说道:“大帅,您坐拥平卢镇,渤海国的人是想要在平卢镇做买卖。”

原来如此,如果只是想要来平卢镇做买卖,王玄智当然不会阻止。

但是王玄智又疑惑起来,渤海人足足带来了十车的货物,下这么大的代价就是为了在平卢做生意?这什么生意才能赚到这十车货物啊?

庞举说道:“大帅怕是不知道,这些渤海人可是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这海东之地可是苦寒贫瘠之地,渤海人能够如此富庶,就是靠着他们会做生意。”

王玄智点点头,这个他倒是有所耳闻,渤海国建国的时候不过是蕞尔小国,就是靠着海洋贸易成为北方富庶的大国。

王玄智不再疑惑,迅速将这些渤海人引接进了节度使府。

渤海国的商队头领是一名儒雅的中年人,他有一个汉人名字叫做方国寿,汉语竟然非常的流利。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