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92章

作者:肥鸟先行

“系统,给长安的玩家们再加点劲儿!再增加一点奖励!”

崔光远穿着朱紫色的从三品官服,身后跟着单涛捧着一个京兆府的公文匣子,从京兆府骑马入了南衙,一路上打着京兆府的牌子,队伍很快的来到了中书省前。

“京兆尹崔光远,求入政事堂,吾有要务要禀告宰相们!”

政事堂唐初设在门下省,后来中书省权力上升,改设到了中书省内。

宰相的加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说明宰相身具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柄。

值守中书省的校书郎不敢怠慢,立刻走进了中书省,向政事堂诸位宰相禀告。

正在政事堂中批改公文的宰相裴冕抬起头,疑惑问道:“崔大尹求见?”

崔光远调南衙禁军出长安的事情宰相们知道,可是京兆府的口风很紧,宰相们还不知道京兆府已经抓到了人犯,还拿到了口供。

这样的大案子,就靠京兆府查,不可能这么快就有结果吧?

裴冕虽然有些疑惑,但是京兆尹求见,他对着通报的校书郎说道:“请大尹进来。”

裴冕的仪仗留在政事堂前,他带着单涛走进了政事堂。

单涛还是第一次走进大唐的权力中心,他好奇的看着。

中书省一直是权力中枢,因此中书省是按照小型宫殿规格建造的。

中书省四周有高大的城墙,内部还有一支护卫宰相精锐武装。

除了宰相们办公的正厅之外,还有校书郎们办公学习的地方,还有从属于中书省吏员办公的地方。

整个中书省内也是宫宇相连,到处都是值守的卫兵。

果然是盛唐气派啊!

进入政事堂之后,崔光远就眼观鼻鼻观心,大步跟在校书郎身后,不一会儿终于到了宰相们办公的正殿了。

皇帝坐北朝南,宰相们自然不能和皇帝一样。

所以政事堂大殿的北面,放着文圣的雕像,一进殿内就闻到了熏香的味道。

宰相们坐而论道,东西二侧各有一排宰相们的座位。

坐在东面上首的,就是宰相裴冕。

皇帝取消了秉笔宰相的职位,改为宰相们轮流秉笔,所以裴冕没有首席宰相的称号。

不过裴冕依然是政事堂话语权最大的宰相,见到崔光远进来,裴冕放下手中的笔问道:

“崔大府紧急求见,可是为了藩王献礼被劫案?”

崔光远正了正衣冠说道:“正是如此,袭杀越王使团的人犯已经捉拿归案,这是凶犯的证词。”

这么快!

裴冕从校书郎手上接过单涛递过来的证词,看到凶犯黄氏兄弟竟然是神策军的旅帅,眼皮跳了跳。

接着看到幕后主使是神策军北厢军都尉孙果,裴冕的脸色更加难看。

裴冕对着校书郎说道:“请诸位相公都看看。”

证词传到了另外几名宰相的手里,众人看完都脸色惊讶。

事情牵涉到神策军也算是意料之中,但是京兆府能够如此快锁定犯人,拿到罪犯签字画押的证词,还是让宰相们惊讶的。

什么时候京兆府如此高效了!?

等到宰相们都看完了,裴冕这才问道:“证词可靠吗?”

“人犯就在京兆府大牢里押着,有陵水驿城丞之子,神策军多名士兵,和越王使团诸人佐证,案情很清楚。”

程序上没有问题,证词也没有问题,那案子已经坐实了。

裴冕从座位上下来,举着证词说道;“回銮长安以来,陛下不断宠信阉人,扩充神策军员额,让此等恶徒混入神策军,才有今日之事!”

“我要上奏陛下,弹劾神策军兵马使李辅国!”

“附议!”

“附议!”

在场的宰相们纷纷附议,这看的单涛目瞪口呆,这不是抓人?怎么变成弹劾李辅国了?

这倒是崔光远意料之中,他立刻摆开袖子拜道:“光远也会上奏陛下,弹劾神策军不法事!”

没想到一个针对藩王使者的劫杀案件,竟然在崔光远和政事堂几位宰相的推动下,变成了文官对于神策军的进攻号角。

单涛满脑袋疑惑的从政事堂出来,他实在想不通案件怎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找王成伟问问?

单涛打开通讯器,联络上了正在担任万年县丞的新科状元王成伟。

听完了单涛的描述,王成伟很快就理清了思路:

“老单,论查案子我拍马也比不上你,但是论揣测朝堂上这些大人物的心思,你是比不上我。”

单涛也点头表示理解,对于这些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他自然是比不过王成伟的。

王成伟说道:“这是文官对宦官的一次进攻,神策军建立以来,就牢牢掌握在太监们的手里,对于这支日益膨胀的天子亲军,宰相们自然是忧虑的。”

“虽然袭杀藩王使者是夺嫡之争,但是动手的是神策军,那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就多了。”

“宰相们也是想让皇帝知道,他这么抬举神策军,今日神策军可以杀藩王的使者,明日就敢杀李唐宗室,后天就敢废立皇帝。”

单涛倒吸一口气说道:“好像确实如此,中晚唐的太监势力好像很大。”

王成伟说道:“何止是大,中晚唐太监随便废立皇帝,弑杀皇帝的事情都干过。”

“而之所以中晚唐的势力如此大,就是因为神策军这支决定朝局的禁军,掌握在太监的手里。”

王成伟紧接着说道:“多谢老单你这个消息,我要去串联御史,和宰相们一起弹劾神策军!”

第四百九十八章 到此为止

李辅国也没有想到,一场朝廷政争竟然来的如此之快,来的如此激烈。

政事堂宰相集体上书,弹劾神策军胡作为非,在长安行不法事,矛头直接指向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神策军兵马使,大宦官李辅国。

就在宰相们上书之后,御史台的诸多年轻御史,包括新科进士顾况和韦应物,也都跟着上书弹劾神策军在长安的各种不法问题。

比如神策军军官在东西二市强行购买军资,低价抢夺百姓的财产。

又或者神策军士兵欺男霸女,在长安城作奸犯科。

这其中最有分量的弹劾,是来自于京兆府的奏折。

越王进献皇帝的正旦贺礼,被神策军两个旅帅劫了,杀了越王的使者,少了越王使者带来的新历书。

而这两个神策军旅帅,在两日内就被京兆府捉拿归案,而且迅速审讯出他们的幕后主使是神策军北厢军都尉孙果。

人证物证,作案人的签字画押,京兆府的这份指控可以说是证据确凿。

一名神策军厢军都尉竟然指使手下袭击皇子进献的礼物,这件事让皇帝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

神策军是天子禁卫,是要负责皇宫安全的。

他们在没有皇帝命令的情况下,竟然敢于私自调拨精锐劫杀皇子进京的使团。

那是不是他们也能冲进皇宫中,废立皇帝呢?

之前御史弹奏神策军不法事,皇帝都不在意。

禁军几万人,自然有人作奸犯科,只要处置了这些家伙就行了。

可是这件事儿性质就不一样了,李亨只觉得全身冰凉。

当日马嵬坡的记忆涌上了心头。

马嵬坡的那个夜晚,上皇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找到了李亨,请求他和禁军一起兵变,逼迫上皇退位。

李亨拒绝了陈玄礼这个要求,可是北衙禁军还是兵变了。

李亨记得父皇被围困在那间破屋子里,绝望的看着四周高喊着:“诛国贼、清君侧”口号的士兵们。

李亨也见到父皇绝望的让高力士勒死他最宠爱的杨贵妃,也亲眼看到了权倾朝野的杨国忠一家被愤怒的士兵活活虐杀。

在这个时候,李亨除了感觉到快意,也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不受控制的禁军是有多么可怕,李亨是亲眼见过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在返回长安之后撤掉北衙禁军,使用自己提拔的神策军在守卫两宫的原因。

可是神策军竟然如此胆大包天,甚至比北衙禁军还要不可靠。

李亨心中涌起了杀意,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

如今大明宫和太极宫的禁军都是神策军,如果自己真的清洗神策军,恐怕马嵬坡的兵变又要重演。

李亨这样的政治动物,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圣人,辅国大将军跪在殿外求见。”

今天御书房是尚书房的鱼朝恩轮值,他对着李亨说道:“大将军已经跪了一个时辰了。”

李亨愤怒的拿起奏折,扔在地上说道:“他还有脸来见朕!朕把神策军交给他,他把神策军搞成什么样了!?”

看到李辅国吃瘪,鱼朝恩心中欢喜。

可是他知道李辅国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更知道李辅国的权势,所以他说道:“陛下息怒!辅国大将军只是用人不察!”

一句用人不察,也是鱼朝恩的险恶用心,对于李亨这位天子来说,他看中的第一位是忠诚,第二就是能力。

李亨吃过太多没能力的亏了!

宰相房琯没能力非要带兵,葬送了大唐精锐,差点让皇帝逃回灵武。

太子李俶没有能力,胡乱指挥在青渠大败,害的皇帝又差点跑路。

一旦让皇帝对李辅国产生没有能力的想法,这才是对李辅国这等近侍的最大打击。

大家都是没根的太监,谁没有忠心啊!

鱼朝恩给李辅国上了眼药之后,李亨最终还是说道:“让李辅国给朕滚进来!”

李辅国进了御书房,立刻痛哭流涕的说道:“臣死罪!请圣人降罪!”

皇帝看着李辅国,厉声问答:“你还知道请罪,朕问你,劫杀藩王进献贺礼的案子,和你有没有关系!”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