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55章

作者:肥鸟先行

张皇后蹙眉,李辅国和自己的联盟没有表面上这么稳固。

新科状元的消息确实重要,可是就算是进士及第最贵重,从进士及第到能影响朝局的重臣,还需要十几年的宦海沉浮。

张皇后哪里等得到十几年二十年,她需要的是立刻能够为自己效力的重臣。

张皇后叹息一声,如今最大的牌还是皇帝。

作为枕边人,张皇后也意识到了皇帝对于太子的不满。

这倒不是太子做错了事情,恰恰相反是太子没做错事情,这才让皇帝不满。

今年皇帝的身体又不如从前了,年轻的时候被上皇打压,殚心竭虑的操持朝局,这都让皇帝的身体不好。

长安奔向灵武的时候,长途的饥饿和劳累,也让李亨的身体更不好了。

最近在凤翔府又痴迷上炼丹,也让原本性格敦厚的皇帝变得喜怒无常。

曾经最坚定的支持给太子权力,不想让儿子重蹈自己覆辙的皇帝,反而是更加理解上皇的心情。

清理掉了最支持太子的宰相韦见素,皇帝对东宫的戒心越来越深。

张皇后也是借着这个机会,才促成了南阳王加封齐王,制造了如今这个局势。

李辅国这个最有权势的宦官,也是张皇后最大的合作伙伴。

不过李辅国主动把这个消息传递给自己,也是说明了他的态度,张皇后安下心来,又喊来侍女:

“让人通知南阳王,哦不齐王这个消息,就说陛下点了陇右王成伟为新科状元。”

两日之后,装着科举考试结果的匣子送到了长安的礼部。

在一众考官的见证下,裴冕这个主考官拆开了匣子。

他拿出朱笔御批,加盖了印玺的考卷,对着众人说道:

“陛下钦点的状元,陇右王成伟!”

“现在誊抄皇榜吧!”

第四百五十六章 放榜

宰相裴冕在尚书省接到了匣子之后,拿出皇帝钦点的状元考卷,对着参加监考的一众官员,和礼部的官员,喊出了皇帝钦点的状元名字。

紧接着,礼部侍郎颜真卿站出来,开始依次将考生的籍贯和名字喊出来。

颜真卿的声音洪亮,咬字清楚,尚书省下的尚书丞亲自提笔,在烫金的红色大纸上写下了进士科及第的考生姓名。

进士科及第用红色烫金的榜单誊抄,明经及第用红色押银的榜单誊抄。

而明算科、明法科、明书科的及第考生姓名,只能誊抄在普通的红纸上。

这也体现了朝廷对于科举各科的重视程度,进士最贵重可见一斑。

尚书省是朝廷名义上最高的行政机关,六部就归属于尚书省之下,在唐初尚书左右仆射,就是宰相职位。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尚书管理六部又担任宰相要职,导致宰相职权过于强大。

于是宰相的职权和尚书省的权力逐渐分离,皇帝用中书省的称号来封赐宰相,也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宰相不再兼任尚书省的职位,而尚书省也逐渐失去了权威,变成了一个空壳子的部门。

六部的职权已经凌驾于尚书省之上,只有在朝廷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尚书省才有礼仪性的工作。

不过科举是国家的大事,尚书省的署官带着红榜,在左骁卫的护送下,来到了国子监之前。

这一次参加考试的士子,几乎全部聚集在国子监门口的广场上。

今天是张榜的日子!寒窗苦读多年,就是为了能够一朝上榜名扬天下!

而且这一次科举和之前的不同,皇帝会在十二月回銮长安之后,在太极宫的大殿上亲自面见考中进士的士子。

而据说这一次考中进士的士子全部会被授官,而不需要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

年轻的士子们激动不已,国子监门口的广场被围的水泄不通。

不过站在国子监门口广场上的,大部分都是寒门的士子。

真正有钱的士子们,已经包下了国子监边上的酒楼,派遣书童小厮在人群中等待张榜,自己则在酒楼上饮酒等待张榜的结果。

而整个广场边上,位置最好的莫过于明月楼。

明月楼上,整个楼上挂满了红色的绸布,顾况和韦应物惊讶的在伙计带领下登上了明月楼。

“王兄!”韦应物见到了“养病”多日的王成伟,惊讶的发现他生龙活虎的站在明月楼上,哪里像是传闻的那样被杖责重伤的样子。

“韦兄,顾兄,请上座!”

韦应物看着桌子上的酒菜,惊讶的问道:“今日的明月楼可是最难订的,王兄?”

韦应物是京畿韦氏的旁支子弟,自小就生活在长安。

明月楼在放榜这一天可是一座难求,那些权门子弟都以能够在明月楼有一个座位来炫耀权势和财富。

王成伟虽然号称出身太原王氏,但是韦应物和顾况都知道他是旁支出身,和真正的太原王氏不能比。

可是王成伟却包下明月楼整整一层,这需要多大的财力?

王成伟一个陇右来的读书人,竟然这么有钱?

王成伟笑着说道:“王某也是运气好而已,明月楼的老板急需要沙洲烧,王某只不过牵了个线搭了个桥,老板就将这一层包给我们陇右会馆了。”

自从建宁王向皇帝进贡沙洲烧,皇帝又在宴会上赐酒百官之后,沙洲烧的名号就打起来。

如今随着不少官员返回长安,沙洲烧的名号也随之进入长安。

可是沙洲烧只有陇右商会才卖,明月楼的老板想要这种高档的酒,正好被王成伟听到。

王成伟帮着明月楼和陇右行会签订了销售协议,老板自然非常感激,在张榜的当天将一层楼都包给了陇右的士子们。

这其中的过程,王成伟自然不会对韦应物和顾况说,他只是邀请两人入席。

王成伟只是笑着邀请两人入座,不过顾况却有些坐立不安。

王成伟投来询问的眼神,顾况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们二人都没有伴读书童,这明月楼虽然舒服,可是坐在这里等着张榜结果还是太煎熬了,王兄的好意我们心灵了,可是还是觉得站在张榜处前更自在些。”

说完这些,顾况还是看着远处的杆子,张榜在即,就算是顾况这样休养不错的士子,也难掩心中的焦虑。

王成伟笑着说道:“顾兄你不要着急,坐在明月楼上,不也能看到吗?”

“王兄说笑了吧,明月楼虽然是最靠近皇榜的酒楼,可是距离张榜的旗杆也有百步远,就算是神射手也看不清皇榜上的字吧?”

王成伟笑着拿出两个铜制的圆筒,他递给顾况和韦应物说道:“两位兄台用这个东西看看。”

韦应物拿起这个圆筒,用眼睛对着玻璃孔,他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看出了远处的景象!

韦应物连忙调整方向,他清晰的看到了张贴皇榜的旗杆,连旗杆上的绳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顾况想的更加深一点,他惊呼道:“王兄,这是千里眼吗?”

王成伟只是笑了笑,顾况爱不释手的把玩说道:“此等神器,如果用在行军打仗上,那岂不是胜过千军?”

这下子韦应物也惊醒过来,能够在远处观察战场局势的“千里眼”,难道不是克敌制胜的神器吗?

这王成伟竟然拥有如此的神器?

王成伟笑着说道:“这下子两位可就安心了,就在明月楼上喝酒吃菜,等到张榜的时候用手中的望远镜来看就行了。”

原来这东西叫做望远镜。

顾况和韦应物爱不释手的把玩,可是却不明白普通的铜壳和两个玻璃镜,为何就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时候,人群中骚动起来。

“张榜了!”

尚书省的官员带着红榜,终于来到了国子监门口的广场之上。

年轻士子们纷纷翘首以盼,就连顾况也拿起了手中的望远镜。

左骁卫的士兵清出一条道路,尚书省的官员拿着红榜,走到了挂红榜的杆子前。

一名左骁卫的中郎将走上前,声音洪亮的说道:

“封陛下旨意,尚书台张贴至德二载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明字科红榜!”

紧接着,在中郎将的见证下,尚书台的官员拆开封条,将红榜挂在了杆子的绳索上,拉动滑轮将红榜拉了上去。

王成伟不由得感慨一下,大唐真的是气氛拉满。

整个广场上陷入了狂热的气氛,尚书省的这名官员一挥手,首先是明字、明法、明算三科的红榜落下。

“我中了!”

“中了!”

广场上传来欢呼声,这三科虽然远不如进士科贵重,但是录取的人多,而且如今长安各个衙门的缺额严重,这也算是一条入仕的渠道。

陇右的玩家考生中,也有四人是报考的这三科,如今四人全部上榜,大家纷纷向他们表达庆贺。

紧接着,站在红榜前的中郎将又说道:“明经科,放榜!”

明经科的押银红榜落下,这下子整个广场的气氛火热起来。

明经虽然不如进士科,但是大唐很多名臣都是明经科入仕的,官制宰相的也不在少数。

能考中明经科,总能得授中县的县令,这也是父母官百里侯了。

这一次明经科录取了足足六十人,长长的榜单落下,在前排的小厮纷纷抬起头,查看上面有没有自家主人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

明月楼上,一名参加明经科考试的玩家,用望远镜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我也中了!”

“哈哈,我也中了!”

“我中了!哈哈哈哈!”

“中了,中了!”

“恭喜恭喜,哈哈,我也中了!虽然是最后一名!”

韦应物和顾况惊讶的对视一眼,陇右竟然有六名士子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