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279章

作者:肥鸟先行

张天伦说道:“河西的气候适合种植大豆,大豆的用处可多了,豆渣用来喂牲口也是最好的,虽然比不上玉米高产,但是也是不错的饲料作物了。”

“现在河西的养殖发展的不错,明年大豆还有更多的需求。”

虽然李泌并不能完全理解张天伦跳脱的思路,但是听到畜牧业之后,李泌皱起眉头问道:

“民以食为天,不种主粮光种吃不饱的大豆?我们汉人可不是食肉的胡人,而且胡人少汉人多,河西这么多人口,靠吃肉能养活吗?”

李泌的态度变得严肃起来。

李泌的眼光依然是在传统儒家的框架下,在他看来,汉人吃粮胡人吃肉的习惯是上天决定的。

土地里的粮食养活人口,牛羊的肉只是补充,却不能当做主粮。

李泌的想法是,这是建宁王为了上层食肉,而故意剥削百姓种植大豆饲养牛羊的。

这下子李泌对建宁王的印象更差了,这样的皇子难道是大唐的幸运吗?

张天伦却说道:“我大唐子民也有吃肉蛋奶的权力,虽然现在河西的畜牧业只能做补充,但是现在已经有的乡里开始尝试规模化养殖了,现在河西的小学已经开始给学生提供牛奶了。”

“规模化养殖是什么?小学又是什么?”

张天伦说道:“规模化养殖就是尽可能养殖更多的牲口家禽,我听说武威城边上的一座养鸡场,一座养鸡场上养了上千只鸡。”

“光是那一个养鸡场,每天就能给武威城供应几千只鸡蛋。”

“至于小学,那是建宁王殿下在整个陇右推行的政策,凡是州府和县城,都已经开办了小学,教育孩子识字。”

李泌倒吸一口气,在每个州府县城都建设学校,建宁王好大的手笔啊!

唐初的时候,太宗皇帝也曾经想过建设学校。

可是最后算下来成本太高,就连州学都没能建成几座。

最后只能在长安搞了一座太学。

到了高宗时期,又在东都洛阳建造了一座太学。

没想到建宁王在陇右搞成了小学,就算只是教授百姓读书识字,那也是能够得到后世读书人赞叹的功劳了。

李泌对建宁王的好感又回升了一些。

已经歇息了一段时间,随着车把式开始催促两人上车了。

张天伦和李泌登上马车,这时候一个小孩跑到马车边上问道:

“报纸报纸,最新的报纸,两位要买报纸吗?”

张天伦从口袋里掏出两枚铜钱,递给小孩说道:“来一份报纸吧。”

小孩子迅速将报纸塞进张天伦的手里,接着又从怀里掏出两个鸡蛋说道:

“新鲜的鸡蛋,刚煮熟的,您要吗?”

没想到这小孩还挺会做生意,张天伦问道:“多少钱一颗?”

“五枚铜钱!”

张天伦从口袋里掏出十枚铜钱,递给小孩说道:“拿两颗鸡蛋吧。”

“好嘞!”

报童用前几天的旧报纸包住两枚鸡蛋,递给了马车上的张天伦。

车把式吆喝了一声,然后挥舞马鞭,马车继续踏上了前往武威城的路。

“报纸是什么东西?”张天伦也没想到这位秘书监竟然是个好奇宝宝,自从踏入河西之后,就一直问个不停。

张天伦将报纸递给李泌说道:

“就是刊登新闻的报纸,这好像是凉州自己办的报纸,叫做《凉州日报》。”

李泌接过了报纸,粗糙的报纸虽然是用最差的纸张印的,但是报纸的铅块字方方正正,能够闻到一股油墨的香气。

虽然报纸上的字和正常的汉字有些不同,都是简化了一些偏旁部首的简体字。

但基本上联系上下文,李泌也能够看懂大概的意思。

头版上刊登的都是官府的新闻,这些公文都是用半白话写成的,阅读起来倒是没什么问题。

只不过这个新闻所说的事情,李泌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张掖武威铁路已经动工,武威段进展顺利》

铁路是什么东西?武威段进展顺利又是什么意思?

看样子是武威在修建的什么大工程。

李泌接着翻过去,后面几页就是各种市井的小道消息,连载小说了。

今天连载的是一部武侠小说,虽然没有前文,但是李泌对于这段故事依然拍案叫绝。

小说中的功法,还有习武者的真气之说,倒是和李泌修道的罡气精气之说差不多。

而且其中主角所修炼的《降龙十八掌》,似乎又和佛家有些渊源。

那小说里天下武林的魁首少林寺,就在洛阳附近。

史书上说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都城洛阳东南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李泌年少云游天下的时候,也曾经在少林寺中和和尚讨论佛法,不知道他们会什么武功啊?

李泌倒是对这篇武侠小说虚构的“大宋王朝”更感兴趣,这作者为何要虚构一个如此孱弱的王朝?我堂堂华夏子民,也能孱弱至此?

第三百七十九章 吐蕃奴隶

李泌继续翻开报纸,后面几个版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广告了。

一开始的时候,也只有玩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原住民们看到刊登广告后效果不错,也纷纷效法跟进。

有人来投广告,编辑部自然是非常的开心。

这个《凉州日报》也属于“文抄公之家”工会的产业,算是个自负盈亏的半官方机构。

刺史府会给前面几个版面补贴,但是要增加报社的规模,提高报社的收益,也只能靠广告收入了。

一张报纸上分成了很多豆腐块大小的版面,这上面的各种广告让李泌大开眼界。

看到大量工坊招工的消息,李泌向张天伦问道:

“河西这么缺人吗?”

张天伦点头说道:“缺啊,最近刺史府招募人手铺设木轨铁路,好多工坊都招不满人手。”

“要我说,就应该让那些吐蕃奴隶干活,听说现在吐谷浑那边的工坊可红火了。”

李泌敏锐的问道:“为什么不让吐蕃奴隶干活?这些吐蕃奴隶是从哪里来的?”

张天伦这才说道:“还不是这些大人们,又当又立,非要不肯在陇右搞奴隶贸易。河西大战不是抓了不少吐蕃战俘吗?非要不肯让他们下矿山,只让他们去牧场劳动改造。”

“河西的牧场能要这么多人吗?现在那些工坊主们都群情激奋呢,这么好的劳动不用,大家还怎么赚钱啊!”

“要我说,这些吐蕃奴隶都是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应该送到矿山里挖矿到死。”

“但是那些上面的人说,如今是异族,以后是可以团结的,说搞奴隶贸易是将祸患留给子孙。”

张天伦说道:“呸,他们这些民族政策,才是留祸患给子孙呢。”

李泌听到张天伦的话暗暗思考,吐蕃奴隶,那河西之战是真的了?而且陇右还胜利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抓这么多吐蕃奴隶。

李泌试探性的问道:“现在河西有多少吐蕃奴隶?”

“两三万呢,这帮人还要吃饭,白养着这么多人吃干饭,也不知道刺史府那帮人是怎么想的。”

李泌倒吸一口气,他是知道吐蕃情况的大臣,吐蕃东道真正可战的士兵也不过是五六万人,如果真的抓了两三万的吐蕃奴隶,那么河西之战就是真的大胜了。

如此大捷,建宁王为何不报捷呢?

李泌有些疑惑,他继续问道:“后来这些奴隶怎么办了?”

张天伦露出笑容说道:“后来还是秦川大大想了一个办法,不是说河西不能用奴隶吗?吐谷浑是羁縻地区,没有这个限制。”

“河西的几个刺史府也发现,自己养不起这么多的吐蕃战俘了,就顺水推舟搞了一个战俘返乡的政策。将一些吐蕃战俘送回到吐谷浑去。”

李泌也是聪明透顶的人,他立刻说道:“然后那些工坊主们就跑到吐谷浑开工坊,然后购买这些吐蕃奴隶干活是吧?”

张天伦点头说道:“是啊是啊,我听说五个堪舆师,在吐谷浑合伙开了一家煤矿,一下子买了两千多个吐蕃奴隶,每天大把大把的赚钱啊。”

李泌默默的将这些见闻记在心里,他决定在河西多逛逛,看一看建宁王的家底。

就在张天伦和李泌进城的时候,河西三郡的知州正在远程会议。

酒泉的曾牧,张掖的崔涛和武威的薛虎,这就是玩家所说的河西三巨头。

李炎没有任命河西节度使,所以如今河西的事务都是这三人坐下来一起商议的。

三巨头已经用远程会议的方式开了很多次会了,每次遇到河西需要统筹的问题,就会用这种方式解决。

今天提议召开会议的是崔涛,他直接说道:

“大家都忙,我还是直接开始正题吧,今天的议题是如何处置吐蕃的俘虏。”

河西三镇中,接受河西俘虏最多的就是张掖了,其次就是武威,酒泉的俘虏最少。

所以崔涛直接开始话题说道:“秦川这小子把俘虏要过去,说是要在吐谷浑改造俘虏,实际上把这些俘虏当做奴隶卖给了商人玩家!”

“现在送回吐谷浑的一万吐蕃俘虏被他卖了!现在他还在向我们要俘虏,我要向建宁王弹劾他!”

曾牧和薛虎互相对视了一眼,坚持不进行奴隶贸易的崔涛,但是养这么多的俘虏,张掖的财政确实承担不起。

后来秦川找上门来,说在吐谷浑建造了好了战俘营地,让张掖送还一些俘虏返回吐谷浑。

崔涛立刻答应下来,将一万名吐蕃俘虏送到了吐谷浑。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秦川前脚接收了这些战俘,后脚就卖给了涌入吐谷浑的工坊主们。

这一万吐蕃战俘一瞬间卖的干干净净,吐谷浑事务司一下子赚到了大笔钱,还开了大量的工坊。

这下子张掖本地的商人玩家们坐不住了。

之前这些商人玩家们都看中了这些吐蕃俘虏,多次向刺史府提议要求拍卖这些奴隶。

河西大战结束后,崔涛从战俘中挑选了一万劳动力,给河西修建建筑平整道路,却始终不肯将剩余的吐蕃战俘当做奴隶拍卖。

他嚷嚷着奴隶贸易是万恶之源,我们大唐是先进生产力,不能搞落后的奴隶制。

又喊着奴隶制是毒药,以后会制约工业化生产,坚决不肯搞奴隶贸易。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