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272章

作者:肥鸟先行

经历过饥荒的人,只有见到地里的粮食才安心吧。

等到麦穗都晒干了,芸娘的母亲说道:

“村子里新建了一座磨坊,我明天把麦子运过去碾压成面粉,你去大集上买点肉和菜,明天我们吃饺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饺子这种面食在陇右流行起来。

凡是到了过节或者全家团圆的时候,都要全家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芸娘在酒泉工作,难得回来一趟自然要吃一顿好的。

次日,芸娘的母亲向隔壁借来了牛车,拉着家里的麦子前往村子里刚建造的磨坊。

磨坊就建造在河边,通过水流的力量驱动,这也是上一任里长留给村子的礼物。

最近磨坊一天二十四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将金灿灿的麦穗碾压成白花花的面粉。

但是水流不息,总要比以往用磨盘效率高了不少。

芸娘的母亲等到下午,终于将自家的粮食送进了磨坊中。

而芸娘则带着小侄子,来到了驿下里热闹的集市中。

驿下里靠着官道休息区,建造起巨大的市集。

如今这个市集不仅仅是过往客商都会驻足的集市,也是附近村落赶集的地方。

和芸娘离开驿下里的时候想比,这个集市又扩大了不少。

因为陇右的商路越来越繁盛,集市的生意比以前还要好。

芸娘牵着小侄子的手,先来到了贩卖猪肉的店铺前。

这几日是秋收的日子,不少和芸娘一样在府城县城工作的人都告假回家抢收粮食。

所以来市集上购买猪肉的人也多了起来,不过今天老板早有准备,多杀了一头猪。

等到芸娘的时候,才发现肉铺的老板也是驿下里的熟人。

“芸娘,你从酒泉城回来了啊!”

老板热情的给芸娘挑了一块最好的肉,然后说道:

“老里长怎么样?身体还好吧?”

老里长自然就是曾牧了,无论怎么换里长,驿下里的百姓都记得带他们走上富裕道路的曾牧。

没有曾牧,就是官道休息区,也没有这座集市。

宜禾里一百三十多口的生计,全都是靠着官道休息区发展出来的。

吃井不忘挖井人,对于曾牧这位高升的老里长,村民们自然都关心他的健康。

芸娘连忙说道:“曾知州身体好着呢。”

“那就好那就好!这块肉给你。”

肉铺老板将肉剁成了馅,用纸包起来后递给了芸娘。

肉铺老板又好心的说道:“芸娘,吃饺子不买点醋吗?前面那边有个高昌来的商人,他那儿有醋卖,蘸饺子吃最好了!”

醋?

芸娘这才想起来,在酒泉的时候制药工坊聚餐,吃饺子的时候王坊主也给她尝过这种东西。

没想到驿下里竟然也有醋了,芸娘带着小侄子,来到了卖醋的摊位前。

摊主是个高昌来的胡人商人,一罐罐香醋用陶罐封好,价格和米酒的价格差不多。

摊主说这是高昌一家大型醋坊生产出来的香醋,都是酿造了好几个月才得到这样纯正的米醋。

芸娘闻了一下,果然和自己在酒泉吃的醋味道一样,就爽快的买下了一罐醋。

让小侄子提着猪肉,芸娘捧着醋罐子,热闹的集市上总有不少吸引少女和小孩目光的摊位。

回去的路上,芸娘又给嫂子买了一支好看的簪子,给小侄子买了一盒枣仁馅的甜点。

回去后芸娘又帮着母亲把面粉搬进了仓库,这下子帮着村子里工坊代账的嫂子也下工回家了。

芸娘的母亲已经发好了面,芸娘也炒好了馅料,全家坐在桌子前开始包起了饺子。

安定的陇右里,有不少和芸娘一样的家庭。

这一次的丰收,也兑现了建宁王的承诺,让百姓真正的过上了好日子。

这股金黄色的麦浪轻轻的抖动,陇右各地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

穿梭在陇右的商人们,将仓库里的粮食运送到了张掖和武威。

瓜州大水峡附近的铁器工坊锻造出来的武器铠甲,也都随着商队向张掖和武威运输。

而随着大迂回战略实施,大量的玩家也开始向张掖和武威集合,河西多了不少佩戴武器的军将玩家们。

而在八月最后一天,建宁王来到了沙州城外的炮场。

第三百七十二章 试射,律法

沙州城外的炮场,原本是个废弃的采石场。

这座采石场是一座山头,山下面已经被挖空了,再挖掘会有塌方的危险。

李炎进了沙州城之后,就废弃了这座采石场。

后来被崔若韵要了去,成为火炮试验场。

这一次崔若韵向都督府报告,要试验新式的火炮,李炎看到了这个报告,主动提出要来观摩试射。

站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李炎拿着望远镜,看着不远处的炮台。

崔若韵拿着号令旗,等到炮手那边举手示意,校对好了炮口位置后,崔若韵挥舞了手里的号令旗。

引线点燃,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轰鸣,五门试验的大炮一齐发射。

只是这一次的炮射,炮口只是冒出白烟,没有和之前一样冒出火光。

崔若韵向李炎解释道:

“我改进了击发药的配方,现在炸药的燃烧效率更高了,炸膛的概率也更低了。”

李炎点点头问道:“就是说我们的大炮能射的更远,发射得更加频繁了?”

崔若韵笑着点头,她又说道:“还不止这些,殿下您看。”

就在两人说话的这会儿,炮弹落在了废弃采石场的山上。

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剧烈的爆炸过后,炮弹在石壁上爆炸开。

一大片山石被炸落下来,李炎也惊讶的站起来。

威力竟然这么巨大?

崔若韵说道:“除了击发药的提升,炮弹也做了革新。”

“改进后的榴弹内部填充了炸药,经过几百次测试,现在已经能够较为准确的设定炮弹爆炸的延时。”

“爆炸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填充火药的榴弹要比实弹威力大的多,对于士兵的杀伤力也要比实行弹大的多。”

李炎身后的参谋部玩家都激动起来,在他们看到,用火药发射实行铁球,那还是明清时代的火炮水准。

真正让炮兵成为主力兵种,还是要靠能爆炸的榴弹。

能够爆炸的榴弹,真正让炮兵成为战场上的死神,也让炮兵的攻城和守城能力进一步提高。

不过李炎拿着望远镜,看着四门大炮炮弹的落点,向崔若韵问道:

“怎么炮弹的落点差的这么远?”

崔若韵也直言不讳的说道:“殿下英明,因为我们现在制造空心炮弹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填压弹药也需要纯手工,导致炮弹的重心不稳定。”

李炎身后的徐俊立刻明白了崔若韵的意思:“也就是说牺牲了炮弹的准度?炮弹落点的位置无法控制?”

崔若韵点点头说道:“在更好的弹壳制造工艺未出现之前,精度确实没办法保证了。”

李炎身后的参谋们都皱起眉头,其实这也是火炮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炮兵大规模应用的初期阶段,都是先进行一轮炮兵轰炸之后再让步兵冲锋的。

就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炮弹无法保证精准的落点,如果火炮协同步兵作战,就有可能炮弹落到自己阵地里。

后世军迷们吹捧的步炮协同,也是完全工业化后,能生产标准火炮和标准化炮弹,才研究出来的战术。

军事战术的发展,也要适应军事技术的发展,双方都是相互交替发展的。

不过李炎对此倒是相当的乐观,榴弹炮已经比实心炮进步一大截了,就算是精度不够,威慑力也是足够大的。

李炎嘉奖了崔若韵一番,趁着手头上宽裕,又给崔若韵一大笔研究经费。

从炮场回来,李炎又接到了周毫请求面见的请求。

真是忙碌命啊。

李炎从没有想过,身为普通人的自己穿越后,竟然有这么多事情要忙。

明明手下已经“贤臣良将云集”,可是每日要他拍板的事情还是这么多。

周毫是学法律的,如今是整个都督府法曹的司曹,也是李炎委任的陇右都督府法院的大法官。

大唐的政体承自隋朝,而隋朝的部分体制是承接北周的。

但是大唐律法却吸收的是北周死对头北齐的法治精神。

历史的吊轨之处就在于,连续出了很多神经病杀人狂君主的北齐,其《北齐律》竟然是历代律法中最主张“慎刑”的。

安史之乱前,所有死刑的犯人都要将案情上呈大理寺,大理寺卿要写下大理寺的判词上呈皇帝,交给皇帝勾决。

如今天下大乱,在凤翔府的皇帝忙着收复长安和洛阳,天下也被贼兵和匪盗断绝,如果还用过这个办法,恐怕各地监狱里都要关满了死刑待决的犯人了。

所以皇帝下令,如今案子可以交给节度使或者各州刺史自决,砍了犯人后,只需要再上报大理寺备案就行。

周毫手里的这一桩杀人案的判决,就送到了李炎手里。

司法权力自然也是最高权力之一,这样的案子判决自然要慎重。

李炎拿着判决文书,一页一页的看了起来。

不过越是看,李炎的眉头越是皱起来。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