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64章

作者:臊眉耷目

一听转守为攻这四个字,夏侯渊的表情一下子亮了起来。

但还没等夏侯渊说话,便听程昱直接开口道:“此事不妥,刘备的用兵能力不弱,且会设计,若是这攻城之器乃是他的诱敌之法,那我们若是随意出战,恐极是危险,还是先固守宜禄为佳不然,恐步子孝将军后尘。”

听程昱说起了曹仁,夏侯尚的表情变的有些不太高兴。

“子孝叔死于刘备奸计之下,我们若是不能给他报仇,实在枉为同僚!叔父,你这些年可与子孝叔相厚啊!”

“好了。”夏侯渊抬手挡住了夏侯尚的话:“听程府君的。”

第一千一百章 李家兄弟

夏侯尚被夏侯渊挡住了话头,心中极不服气,他还想出言劝夏侯渊出兵。

“叔父!”

“叫将军!”

“将军骠骑将军派我们来此之前,可是说了,请叔父手刃刘备,为子孝叔报仇雪恨!”

夏侯渊很是澹定地点了点头,道:“不错,此言确实是孟德说的,但孟德也说了,先守而后攻,务必小心谨慎。”

说到这,夏侯渊转头看向程昱,道:“程府君老成持重,深谋远虑,听他的话,断不会错。”

夏侯尚看了看程昱,没有吭声。

老成持重?

他若是老成持重,子孝叔为何还会被刘备杀?子孝叔被杀之时,他的老成持重之言怎么没见到效果?

但对他而言,程昱几乎已经是爷爷辈的了,夏侯尚断然不好对他出言不敬,特别是还当着夏侯渊的面。

“可是,子孝叔的仇,就不报了?”

“子孝的仇,无论如何都要报!”夏侯渊冷着脸道:“但不能急于一时报,而连累三军将士,更是将你我置于险地,这是断然不行的!”

眼见曹仁这般说,夏侯尚也没招了,于是他只能是拱了拱手,不服气的拜辞离去。

但说实话,夏侯渊其实在内心还是赞同夏侯尚的意见的,但他在出兵来宜禄镇守之前,曹操也曾特意吩咐过他,曹仁的仇虽重要,但还是要以战局为主。

而且还特意嘱咐他,要以程昱的意见为先。

这刚刚领兵来此,仗还没等打呢,若是就不听程昱的了,只怕是在曹操面前,夏侯渊也解释不过去。

而另外一边,刘备此刻正在主营的后寨,亲自监督三军将士砍伐树木,制作军械。

而庞统和诸葛亮也一起陪同在他的身边。

刘备站在空地上,看着从营寨外,呼喝着向营内运算树木的士兵们,表情冷澹,似有些心不在焉的。

随后,便见他将头抬起来,看向了县城的方向,双眸中都是期待。

刘备的表情自然是落在了诸葛亮和庞统的眼睛里。

两个人彼此对视了一样,接着都是相视而笑。

“将军心中有事乎?”庞统张嘴问道。

刘备略似惆怅地叹息口气,道:“确实是有事的说实话,我是真希望能够将夏侯渊从宜禄那里边引出来,但二位先生觉得夏侯渊不会出来,是么?”

诸葛亮轻轻地摇摆着羽扇,道:“有了曹仁的前车之鉴,想要再引诱夏侯渊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非要循序渐进不可。”

“不过,他终归是会出来的。”庞统在旁边补充道。

刘备低着头,细思着,突然他似乎又想到了一件什么事情,忙问道:“只是夏侯渊在此与我对峙,而曹操又因为曹仁的事情深恨我,若我是曹操,则定会陆续派人支援夏侯渊!”

诸葛亮笑道:“左将军此言甚是,但却也大可不必忧虑,咱们只需要在此专心对付夏侯渊便可,至于曹操会不会派援军,自然会有陛下替我们操办有陛下在,一切自然好说。”

刘备修筑兵械,准备攻打夏侯渊所在的宜禄,而曹操派遣了李进在后方呼应夏侯渊。

但正如诸葛亮所言,曹操的动作瞒不过卫士署,刘琦当机立断,派遣关羽和李典一左一右,去替刘备挡住侧翼的来军。

而曹操知晓了情况,为了能够突破刘琦的阻拦,又让昔日的泰山贼臧霸率其本部兵马前往协助李进。

当年的臧霸在开阳自成一方势力,并勾结尹礼,吴敦,昌豨等人,组成了名震山东的泰山贼,在徐州形成了一股编外势力。

曹操和袁绍全据徐州之后,派人招降臧霸,面对袁,曹两大枭雄,臧霸不可能如同陶谦主政时期的那般自成一系,只要他能看清楚局势,自然便得归顺。

就身份来说,袁绍对臧霸不怎么看重,觉得他上不得台面,但曹操高瞻远瞩,他知道泰山诸寇的利用价值极大,他极力劝说,让袁绍给了臧霸讨逆中郎将的职位,让其众依旧屯扎于开阳,用以为援。

而这一次曹操南下,就借用了臧霸一系的力量。

但刘琦那边也从江夏和南郡重新征调了大批的军力,再加上荆蛮方面提供给了刘琦两万蛮兵,所以如今就整体实力而言,刘琦依旧是高于曹操。

这份优势,也体现在两人各自分出去的兵马身上。

臧霸仔细地探听清楚了关羽和李典两路兵马的数量,以及他们兵将的装备后,心中不由胆寒。

且不论兵卒素质,单论披甲士兵的数量,关羽和李典这两支兵将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批甲率。

他们的军队中,几乎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人已经有铁甲可穿,但是臧霸和李进的军队中,能穿上皮甲的士兵,就已经算是装备精良了。

就冶炼铁器方面,中原的技术并不落后,但南阳的冶炼技术在整个大汉都是排名第一的,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拥有铁器的数量以及冶炼手段。

整个中华大地,铁矿的数量不少,在这个时代能够用来打造铸兵的好铁也有,但问题是这个是时代的勘探技术有限,好铁是挖掘不出来的。

因而这就造成了铁器的奇缺。

偏偏刘琦发掘了益州的攀枝花铁矿,给自己辖境内的铁器大量的增产。

当然了,不是什么铁都适合炼铁器,汉代的采掘技术,也不是什么样的铁床都能够开采,但即使如此,攀枝花铁矿在这个时代适合开采的铁矿石,也足以让刘琦的辖境形成一个质的飞跃。

再加上刘琦异常重视工业建设,整个大汉朝怕是都没有像是刘琦一个这样给予工匠和技术人员优秀待遇的皇帝了。

时间一长,刘琦治下的工业发展,自然就不是北方能够相提并论的。

臧霸心知要正面与对方作战,就算是胜利了,恐怕代价也很大,他派人力劝李进,暂时不要轻举妄动,要审时度势,找出破绽之后再与对方周旋。

李进本来也是这样想的,但他没有想到,当年那个被他瞧不起的小弟弟李典,居然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人给他送来。

而这封信的内容,可以说是让李进异常恼怒。

那是一封劝降信。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中原第一豪

李进坐在大帐内,看着自己面前放着的那份展开的简牍,脸上的表情忽明忽暗,他一双铜铃大的眼睛此刻瞪得浑圆,眼白中隐隐地布满了血丝,双拳紧握,指关节隐隐发白,甚至还发出来嘎吱嘎吱的响声。

李进的下方,坐着的乃是一众随同他从乘氏县中一同出来的精英阶层。

说是精英阶层,其实都是李氏一族的本家人。

包括李进的兄长李叔节、李进的从父李乾、还有李乾的儿子李整,都是李氏一族中的代表性人物。

别看这些人现在都聚集在李进所在的方圆不到三丈的大帐内,一个挨着一个地挤在这,可是在兖州,乃至于在中原,在场的这些人每一个怕都是不输于一方郡守的重量级人物。

别的不说,李氏家族在中原经过数代经营,势力已经达到了顶峰,乘氏县以西,到定陶,向南到成武,向东到山阳郡的梁丘,几乎这一片所有的土地在百多年来都已经被李氏家族兼并,不说李氏家族手中有多少徒户,光是他们养的门客和食客,就已经达到了五千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就连乘氏以西的菏泽,本当隶属于少府统管的皇帝私产,在近些年来也已经被李氏派人设下了关卡,往来的渔船、垂钓之人、汲水灌溉的农夫,都要将租赁湖泽的税钱,交付给李氏家族。

这可不是抢地方县署的财政,这是赤裸裸地抢夺京中少府的财政。

虽然自大汉朝成立,地方望族和普通的强民,也有跟皇帝争利的现象存在,但像是这样,直接将收纳赋税的权力从少府手中直接抢夺过来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特别是菏泽的地域极大,比一个甚至两个县城的总面积还要大得多。

(根据大汉律法,刨除农耕用地之外,山林湖泽的土地所有权,全都归属大汉皇帝,如果想要在山中打猎,在湖中钓鱼等等,缴纳的赋税都由少府直接收取,但这种赋税普遍性地收不全,因为私自在山林打猎和在湖中打鱼的人太多,管理不过来。)

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近些年来大汉皇权的势力愈衰。

就这种情况来看,身为中原实际势力最强大的李家,在地方确实是如同皇室一般的存在。

即使是曹操,在对待李氏家族,也不完全当他们是下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暂时是将李氏家族当作了他统治兖州的重要合作伙伴。

而身为目下李家掌舵人的李进,他的心气可想而知。

李进本来就是李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而且这个人极为霸道。

他霸道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的出身,另外一方面,是他的勇武。

个人武力极勇,同时又有地位的人,一般心气都是极高的。

李进的长相和李典不同,他身材魁梧,满面刚须倒竖,身材高大得犹如巨熊一般,膀大腰圆的样子,几乎与典韦、许褚不相上下。

李进看着桌案上的书信,表情不愉,而一旁他的兄弟和他的长辈,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大气都不敢喘。

没有人敢去惹这个煞星,去年的时候,李进进山涉猎,遇到一只花豹叼走了他的猎物,他连日追赶,最终追上花豹之后,竟然丢弃了兵器与那豹子肉搏……最后用拳头将豹子活活打死,还将其生撕烤熟,吃了个干干净净。

手撕大豹子的勇猛豪杰,哪是一般人能够比的?

“啪!”

终于,在沉默了好一阵之后,性格暴躁的李进终于爆发了。

他猛然站起身,一脚踢翻了桌案,然后怒气冲冲地对着帐外大吼:“李曼成算什么东西?李家的一介腐儒小儿而已!也敢劝我投降?且言辞之中,大有讥讽之意!吾誓灭之!”

李乾见李进激动得不行,急忙道:“进先,你且稍安勿躁,不要冲动……其实曼成也是一番好心,他也是为李氏家族着想,毕竟他侍奉的皇帝,在名义上比河北的皇帝更正,而且实力更强……”

“叔父如何替那小贼说起话来了?他当初带领本宗出走乘氏之时,我等不拦他,已经对他仁至义尽,如今他一朝得势,反倒是出口轻慢之言,完全不顾及同宗之情!如何忍得?”

说到这,李进似乎还有些不解气,他猛然抬起脚,重重地又给了面前的桌案一下子,直接将那桌案踢出了一个窟窿。

李乾见李进这般愤怒,咧了咧嘴也不吭声了。

而李进的兄长李叔节则是从地上捡起了那份简牍,仔细看了一会,方道:“进先,曼成之言虽有些轻慢,但实话实说,当年从父归逝,咱们两脉对他一脉的人,确实有些凉薄,他愤而出走,也是因为这个,如今他在南朝得势,官拜两千石,可谓得势,回来找咱们麻烦,倒也是正常的。”

李进猛然一转头,道:“兄长说的这是什么话?从父先去,他李典年幼,这偌大的一个家族宗支,他如何能支撑得起来?咱们若是不接手过来,难道让他李曼成全都带走,便宜了外人?”

李叔节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但李整却在他的身后伸手拉了拉他,示意他不要多言。

李叔节长叹口气,不在言语了。

李进暴怒之下,李家众人怕是谁也劝不得他。

按道理来说,这一次与刘琦作战,李进本来不想尽全力,只是想以家族为先,寻机而动,但是如今李典的书信送了来,为了他自己这个家公的颜面,李进想不跟刘琦军决一死战,只怕是都不行了。

“李典派来送信的使者呢?”

李整忙拱手道:“兄长,使者还在帐篷外等候。”

“不用让他等了,直接砍了,给李典送回去复命!”

“啊?”

李乾一听这话,急了:“进先,两国交锋,不斩来使,此为礼节。”

“都是大汉子民,一国之争,何来两国?”

“那也不能杀了啊,这不是无端激怒对方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