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44章

作者:臊眉耷目

袁绍看向曹操:“那下一步呢?”

曹操笑道:“校事府回报,说是雒阳方面,已经派遣了大将黄忠和张任进驻荥阳,这是怕我们往河内移兵啊。”

袁绍揉了揉额头:“那我们呢?该如何应对?”

郭嘉谏言道:“自然是要随了雒阳方面的意,像南面移兵,这样才能显示,雒阳方面的人想的是对的——我们的大军下一步就是要和雒阳的兵马在河内的南北岸交手!”

“张燕也会中计么?”袁绍有些不确定的道:“不见得吧?张燕若是不中计,不出来,咱们这所做的一切,不是全都白费功夫?”

曹操看向荀彧和郭嘉。

“主意是你们出的,你们来回答丞相的问题?”

荀彧和郭嘉彼此对视了一眼。

然后,便见郭嘉冲着荀彧礼貌地伸了伸手。

荀彧言道:“张燕加入黑山多年,虽然代替张牛角成了一方魁首,但却未能展足,在他的心中,也一直是想走出太行,称雄一方的,若是不然,他没有必要等了这么多年才归顺刘琦,如今丞相的兵马南移,匈奴之众也与鲜卑发生了冲突,虽然我们暗中解决了此事,但张燕却并不知情,如今丞相和匈奴的威胁一朝消失,张燕憋了多年的野心定会一朝爆发,无论如何都难以控制!”

说到这,便见荀彧作揖道:“末吏以性命,担保张燕必出太行!”

郭嘉也附和道:“末吏也愿意以性命担保!”

曹操闻言笑道:“如此,这用性命担保的事情,也算上曹某一个吧。”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公孙

就在袁绍与曹操等人密议的时候,审配也在与清河人崔琰讨论邺城如今的朝堂局势。

“唉,咱们河北之士,如今皆不得大将军待见了。”审配一边摇头:“季珪你可知道,那颍川的荀彧和郭嘉,如今都已经被丞相任命进了十三曹,而且还是分别各掌一曹,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崔琰淡淡一笑,也不着急,伸手替审配面前的盏中倒入煮熟的香茗,道:“正南,你这个人就是心气高,办事仓促,还爱急躁……其实你自己也明白,以丞相今时今日的地位,通过重用淮汝人士来平衡我河北诸族的力量,这是必然的结果,不是你也不是我,单独谁有什么想法就可以改变的啊。”

审配的脸色忽青忽白,他端起崔琰递给他的茶盏,道:“我也知道,这是大势所趋,非你我做什么所能改变的,但我这心中就是不舒服,不得劲,唉……季珪,你说朝堂若是今后都重用淮汝士子,咱们河北人今后又该如何自处?”

“什么如何自处?今时今日,丞相为了限制我等势力,不得已而重用淮汝士人,难道今后淮汝士人势大,丞相就不会用我们去限制淮汝人了?有些事情,正南需切记,不可急躁啊。”

审配点了点头,随后左右四下看看,似乎是在看这附近都有什么人。

崔琰看见审配的样子,不由感到好笑。

“正南,这是我的府邸,我这里的人都是可信的,就算是有什么话不小心被人听到,也绝不会散了出去,你尽管放心就是了!”

审配笑呵呵地道:“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随后,便听他低声道:“我这里有个消息,说是丞相似有疾在身,但具体这疾病是重是轻,我还是不清楚的。”

崔琰一直风轻云淡的脸色,此刻突然间有了些变化。

他眯起了眼睛,来回搓弄着双手,语气隐隐间变的有些急促。

“你说丞相有疾在身?这消息可靠么?”

审配叹息道:“当然可靠了,你季珪兄是什么人啊?这么大的事情,我岂能是听到些风言风语就来跟你说?必是有些准信的!”

崔琰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茶盏,面色深沉,左手食指轻轻的敲打着桌案。

少时,却听他开口道:“丞相已经年过半百了,到了知天命之年,现在这情况,丞相若是真有个万一,咱们河北人也还需仔细思量才是,万一出了什么事,也好即使做出些应对准备。”

审配点了点头:“最近,丞相正在调兵遣将,征调各郡的粮草,我怀疑丞相是要有大规模的用兵动作,季珪兄你说这会不会和丞相的病有些关系?”

崔琰笑道:“不管有没有关系,正南还是多加小心些才是,对了,正南应该去跟夫人谏言,若丞相此番不亲自出征也罢,若是亲自出征,务必让三公子随行,而你本人则是留守在邺城,监视陛下……夫人在府中总领袁氏亲眷,如此内外相和,方可万无一失。”

审配轻轻地喝了一口茶,眯着眼睛思虑了半晌,道:“好,既如此,此事便由我前去和夫人商议,今后还有什么事需要注意的,季珪多替我……不,是替咱们河北人关注着。”

……

鲜卑,匈奴,乌桓……还有袁绍和雒阳的动作相继传到了张燕那里。

在得到了河北的消息之后,张燕有些不淡定了。

黑山军的势力和人力毋庸置疑,但着许多年来却一直只能是潜身缩首,不能占据大郡,张燕和一众黑山渠帅也没有办法拓展自己的势力,因而导致他们虽然手底下有兵有将,却一直没有能够割据一方,享受真正的一方霸主级别的待遇。

现如今,压在张燕等人身上的两把刀暂时消失了。

一柄是匈奴,一柄是袁绍,这一北一东两大阻力的消失,让张燕的心中开始迸发出了久违的野心。

他急忙召集一众黑山军渠帅,商讨出黑山攻略郡县。

其实张燕心中对于此事有些没底,让黑山军的一众渠帅支持自己出去攻略郡县,不知道这是否符合这些渠帅新心中的利益。

毕竟,他们当中还是有很多人安于现状,做一个山大王就满足的。

但事实证明,张燕有些小瞧了他手下这些渠帅们的志气。

一听张燕有心出太行,在并州攻略郡县,黑山军的渠帅们一个比一个高兴,他们高声欢呼着,口中大声积极响应着,更有甚者现在就要回去调拨兵将。

纵然是一方渠帅,但整日窝在太行山里面,那过的也是苦日子。

一时间,整个黑山军可谓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

南郡,江陵。

“罪将公孙瓒,拜见陛下!”

公孙瓒终于来到了江陵,并跪倒在了刘琦的面前。

正上方,坐着刘琦,而他的旁边矗立着刘备。

刘琦原先不曾见过公孙瓒,此刻见了他倒也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刘备却完全不一样。

当年的公孙瓒,意气风发,腰背挺直,身宽体键,相貌亦是极为英武,说话声音如同洪钟,大多数的男人在他的面前,都会自惭形秽。

若说大汉朝的天下,单以长相而论,谁最像是这个天下的男主角,那想必也就只有袁绍,公孙瓒,袁术,刘表四个人最像。

其余的,诸如曹操,刘备,孙权之流,全都是妥妥的妖魔鬼怪,一看就是大反派之流。

但是现如今,公孙瓒却已经失去了昔日英武的外形了。

他的气质萎顿,满面蜡黄,后背也有些驼了,说起话来有气无力的,跟他当年刚刚入仕时的大嗓门相比截然不同。

刘琦只是大概看了公孙瓒面容一会,就断定他一定是沉迷酒色,自甘堕落。

可怜一代名将,北地枭雄,竟落得个这般下场。

“蓟侯起来吧。”刘琦冲着公孙瓒道。

但公孙瓒却是跪倒在地上没有起身。

刘琦转头看了看刘备,对他示意。

刘备明白刘琦的意思。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遂迈步上前,伸手将公孙瓒从地上搀扶了起来。

“兄长,陛下让你起来呢……”

话还没等说完,便见刘备与公孙瓒的目光对上了。

刘备见状愣了一下。

公孙瓒的眼眸中满满的都是悲情。

公孙瓒默默地瞅着他,突然之间,便见他又一低头,将脸埋在手掌心中。

紧接着,便听厅堂内传来了公孙瓒巨大的哭泣声。

“呜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

这一嗓子,算是将刘琦和刘备彻底哭蒙了。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拜会师尊

公孙瓒这一哭,算是将刘备和刘琦彻底的弄不会了,实在是没有想到,一个如此牛逼的北地枭雄,居然当着两个人的面痛哭起来,这面子也是不要了。

而且看其模样,绝对不是假哭,而是完完全全的真哭,还是特别伤心欲绝的那种。

刘琦站起身,亦是走到了公孙瓒的面前,道:“蓟候的遭遇,朕也多少知晓一二,可叹公乃是当世豪杰,北地枭雄,昔日纵横燕代,所向无敌,为我大汉立下赫赫战功,如今竟然是活的这般憋屈,实在是让人伤感……来,先喝口水吧。”

公孙瓒鼻涕一把泪一把鼻涕,他伸手接过了刘琦递送过来的酒爵,但因为哭的厉害,却没有喝下去。

少时,待公孙瓒哭的差不多了,他才仰头一饮而尽,然后对着刘琦作揖道:“陛下恕罪,臣并非是故意在陛下面前做妇人姿态,惹陛下厌烦,只是这些年以来,臣路途不顺,背井离乡,又痛失长子,公孙一族的脸面让我给丢尽了,好不容易能够投诚到陛下麾下,今日一见陛下,一见玄德,这心中的痛楚,就不知不觉涌了上来了……唉,臣这心每日都如同刀割的一样难受啊。”

刘琦和刘备对望了一眼,各自无奈。

若说公孙瓒可怜,那也确实不假,但问题是他其实也并不值得可怜,因为很多事情他当初是有的选择的,只是不过他自己作妖,手中好好的一把牌打个稀巴烂,这又怪得了谁呢。

刘琦安慰他道:“蓟候不必伤心,过去的事情终究已经过去了,咱们今后还得向前看,有朕在,定能帮助你恢复往日昌隆。”

公孙瓒急忙点头道:“多谢陛下……臣原先不懂事,做事只凭己意,全然不顾旁人,这些年算是吃尽了苦头,今后愿意跟在陛下身边,为陛下尽忠效力。”

刘琦笑道:“蓟候能有此心,朕心甚慰,朕意让你去一趟河北,与张燕会和,你们两个人在并州,替朕掐住袁绍的咽喉,待朕南巡归去之时,咱们再讨论兴兵一统之事,只要天下大定,朕答应你,一定让你永镇辽西!”

公孙瓒闻言急忙拱手道:“承蒙陛下如此厚待,赞愿效犬马之劳。”

说罢,转身就奔着厅外走去。

刘备见状吓了一大跳,他急忙冲着公孙瓒喊道:“伯珪兄,你这是去哪?”

“某承蒙陛下大恩,无以为报,这就立刻率领手下残卒赶往河北,为陛下效力前线疆场!”

刘备闻言不由苦笑:“兄长你也太急了!这一路上关卡众多,没有陛下的圣旨和符传,你如何能轻易到得了河北?再说了,这陛下刚跟你见面多久,你好歹留下待两日,跟陛下交交心才是啊!”

公孙瓒是个急脾气:“可是……军情紧急!”

刘琦闻言笑道:“爱卿放心,眼下河北前线还并无战事,你留在这跟朕待一两日,也不是什么问题。”

公孙瓒见刘琦如此说,遂道:“陛下想要留臣在此,那臣就留下侍奉陛下,等陛下何时厌烦臣了,臣在去河北不迟!”

刘琦:“……”

少时,公孙瓒被刘琦的侍从领下去更衣了。

公孙瓒方走,刘琦就问刘备道:“你这个同窗之友,是不是有些太心直口快了?什么叫朕会厌烦他?”

刘备的表情倒是很郑重。

“陛下,我这位兄长的话,却非谦虚,实在是他经历的多了,有了些自知之明,其实依照臣来看,我这兄长的为人在边郡倒也是罢了,但在中原之地,确实不为人所喜,陛下与他相处几日后便知晓了……说不定陛下还真的会讨厌他。”

刘琦闻言哈哈大笑。

少时,他停止了笑容,道:“叔父也是边郡出身,如何为人就这般友善,直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刘备有些不好意思:“还请陛下切莫嘲笑于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