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93章

作者:臊眉耷目

审配之所以如此配合,实在是因为,其实他现在也觉得若是能够休战,对于己方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辖境内需要安排的事情太多了,在审配看来,河北现在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继续与刘琦不断的进行战争。

第九百七十七章 人 质

审配的使者很快来到了前线的袁绍军阵前。

使者向袁绍呈递上了审配的亲笔书信,请袁绍早做决断。

袁绍捋顺着胡须,坐在主位上,一脸沉默地看着手中的书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少时,便见他抬起头来,看向使者道:“正南之意,若何?”

使者很是恭敬地回复袁绍道:“回禀丞相,大司农的意思,是请丞相能够顺水推舟,暂时与刘琦言和,好生安定时局,休养生息,毕竟我们新立的朝廷在名义上并不能与雒阳朝廷相比,眼下境内时局依旧不稳,况且尸乡一战,我军损失惨重,不宜再大兴征伐了。”

袁绍不满地道:“问题是,这一次并非袁某去打他雒阳,而是那刘伯瑜派人来打袁某人的!”

使者呵呵一笑,道:“大司农之意,刘伯瑜此番率兵东向,不过是为了能够借机诛除朝中破坏他新政的人,如今刘琦在雒阳屠杀过万,虽是安定时局,但出这么大事,其辖境内不可能依旧安定,所以他一定会率兵回返雒阳稳定局势……此时议和,对我们两方都有好处。”

袁绍闻言不由沉默了。

少时,便听他缓缓开口道:“你且下去休息,待吾与诸公商议之后,再做定论。”

“诺。”

那使者下去之后,袁绍便派人将逄纪,许攸,辛评,辛毗等人找来,共同研究当下之局。

众人听了袁绍的阐述之后,皆觉得此时此刻,还是与刘琦议和,更符合眼下的时局利益。

最终,袁绍决定听从他们的意见,与刘琦议和,暂且歇兵。

使者返回邺城,向审配陈明了袁绍的意思。

审配立刻派人,以天子的角度,遣使者前往刘琦的大营,答应与对方进行和谈。

既然是议和,特别是这种两军不分胜负的议和,那自然不是简简单单的互相派个人过去知会一声就算完了,一定是要进行公开讨论,并签订条约,方才作数。

刘琦方面告知邺城天子的使者,他们对于这次议和,有两个条件,一是议论的地点要由刘琦一方决定,第二点是对方要派足够有分量的人物来与己方和谈。

使者返回邺城,将此事告知了审配,而审配自然也通知了前线的袁绍。

袁绍心中大为不满。

这许多年来,都是别人因为顾忌他的势力迁就他,可如今这刘伯瑜居然让自己派人到他指定的地点去议和,还要派出分量足够的人物,这摆明了是要压自己一头。

袁绍本来是要发怒的,但许攸劝他眼下还是以时局为重,莫要因一时之气而毁掉和谈。

河北需要休养生息,河南也需要休养生息。

经过了许攸等人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谏后,袁绍终于平息了胸中的怒火。

“去与刘琦和谈,当用谁人?”

许攸拱手道:“依照许某愚见,此番去与刘琦和谈的人,不应仅仅指派我军中人前往,应也邀上曹孟德一方派人同行,毕竟事关天下走势,曹操又是丞相的左膀右臂,不宜怠慢,此时拉上他,定是有益无害。”

许攸的话深得袁绍赞同。

于是,议定的是袁曹双方各派两名使者和两名武将通往。

……

两方和谈的地点定在了中牟县,袁绍一方派遣了许攸,逄纪,张郃和徐晃领军拱卫,外加曹军的荀彧和程昱,由夏侯渊和曹洪领军拱卫。

刘琦的兵马后撤百里,将中牟县让位出来在两军的正中,而议和就是定在了中牟县之中。

袁军的议和团来到了中牟县之后,雒阳一方的议和团也随之来到了此地。

雒阳方面派来的议和使者是荀谌,荀攸,徐庶和蒯越,同时由吕布,赵云,徐荣,张辽四员大将率兵来辅。

双方在见了面之后,先是针对疆界,然后关于战争后的赔偿,以及各自的政治地位展开了激烈的辩驳。

谈判这种事情,是个细致活,一般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谈完的,因为这当中牵扯的利益特别复杂,特别是边界利益,一般都是双方最为激烈的争论焦点。

经过了整整半个月的激烈角逐,两方才在边界,赔偿等一些方面上达成了初步共识,至于双方在政治方面……则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只能暂且搁置。

毕竟正统地位事关两股势力今后的发展与前途,谁也不会让步的。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雒阳方面,向邺城提出了一个要求。

雒阳方面要求袁绍送一个人质过来,而且必须是袁氏一族的正统子嗣,由此表示对方和谈的诚意。

当他们向雒阳一方表示反对的时候,雒阳方面却表示,他们也会同样送出一名宗室作为人质送往河北,而这名人质就是当今天子的亲弟弟,刘表的二儿子刘琮。

而此时,刘琦已经在向中牟县驶来的途中了。

逄纪和许攸一听对方提出这个消息,当时就懵了。

这不是欺负人么?!

许攸和逄纪不敢擅专,急忙派人飞马回去向袁绍禀报。

同时,消息也很快被有心之人传到了河北邺城。

……

前线谈判的消息也很快就传到雒阳,刘表在得知刘琦要拿刘琮换袁绍人质之后,异常惊恐,急忙命人去前线向劉琦讨要说法。

劉琦似乎早有预料,他親自给刘表回信,让父亲尽管安心。

他告知刘表,自己不过是在试探袁绍的虚实,用刘琮当人质的事情不过是说说而已,就算是到了最后,袁绍当真会派人送袁家子过来为人质,自己也会找出理由反悔,将这事搅黄。

刘琦的真正目地,是想看一看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究竟会牺牲谁来当人质!仅此而已。

消息传回了袁绍的本阵答应之后,袁绍大为震怒,当即否定了这个建议。

他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确——姓刘的爱谈不谈,要人质……门都没有!让他滚!

前线负责和谈的许攸等人向雒阳方面转达了这个意思,当然袁绍的脏话他们没有传达。

但雒阳方面的态度很坚决,人质是必须要进行交换的,若是不交换人质,那就证明袁绍没有和谈的诚意,而且己方已经选定了人质的人选,且身份不低,还是天子的亲弟弟,现在雒阳方面又没有要对方送皇亲过来,只是要袁家一个子嗣,为何不给?

難道对邺城的伪朝而言,一个袁家子要比汉室皇亲还要值钱不成?

袁家子当然比皇亲值钱,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说。

一时间,谈判僵持了下来。

而谈判的进程,邺城方面也已经掌握了消息。

按照审配分析,此时此刻,没有后台背景的二公子袁熙,似乎是最适合被当做人质送往雒阳。

但就在这个时候,袁绍的后妻刘夫人又站出来兴风作浪了。

她单独找了审配,希望能够用前线的袁谭,代替袁熙送往雒阳作为人质。

第九百七十八章 我怕掉你家坑里

丞相府内,审配按照平日里的正常流程,来向府内的相府仓曹提供本月邺城库府的收入支出以及结余数量,双方核对无误,各自签押。

随后,审配就被刘氏召到了正厅。

刘氏将她的诉求向审配诉说了一遍。

审配听了之后,眉头深深皱起,心中开始来回琢磨此事的可行性。

刘氏见审配听完自己的意见后不吭声,急道:“正南先生,在丞相麾下的诸公之中,您是最疼爱三郎的,也是最看好他的,三郎日后若能够继承袁氏基业,定当以上师之礼以待先生,绝无反悔。”

审配的表情不见喜怒:“多谢夫人与公子厚爱,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一旦被丞相发现我等所为,处置配倒是罢了,若是对三公子不利,那就得不偿失了。”

刘夫人并没有因为审配的劝说而打退堂鼓。

“正南先生,那大郎虽无亲母在堂,但毕竟要比三郎年长好几岁,而且他常年行于军中,在军中声望甚高,而丞相至今也没有废长立幼之意,纵然日后有了此意,可袁谭在军中的根基已成,定会对尚儿形成威胁,若不早点处置,久后恐祸患无穷。”

顿了顿,又听刘氏继续说道:“袁谭若掌大权,颍汝之士皆起,到那时候,朝堂之内,焉有冀州公卿之位?”

这句话算是正好打在审配七寸之上。

他沉默半晌之后,方道:“夫人,此事容我细思,若能办成,配自当不遗余力。”

虽然没有答应刘氏,但审配话中已经明显有了松动。

刘氏知道,审配若是将话唠到这个份上,那这件事基本就是成了。

……

不久之后,从河北方面传到袁绍军中一个流言,就是在邺城方面,以大公子袁谭和三公子袁尚两个人为中心,河北朝堂已经形成了两股对峙势力。

在这两股势力中,军中之人大部分都支持袁谭,而冀州本土士族豪门则是普遍支持袁尚。

特别是前番袁尚和其母刘氏,被皇帝刘袛敕封之后,声势达到了一个顶点,而身为长公子的袁谭,则非常顾忌袁尚与其母刘氏,因而开始更加卖力的在军中拉帮结伙,暗中收买人心。

毫无疑问,这个消息是审配暗中派人放出来的。

他为什么要放这个消息?这不是将刘氏和袁尚以及袁谭的矛盾摆在明面上了么?

审配之所以要这么做,是有他的考量的。

说句实话,袁绍并不是一个蠢夫,相反的,他比大多数人都要聪明,同时也非常的英明。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他有一些方面确实不如曹操,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差距的绝不会非常巨大。

审配觉得,袁谭和刘氏、袁尚母子之间存在的利益矛盾……袁绍身为一家之主,不可能看不出来,也不可能心中没数。

只是目下,袁绍并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一是他不想,二是他觉得事情还在他的可控范围内。

但如果,自己散布流言,超出了袁绍的心理预期范围,那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经过一番衡量与思考,审配得出了一个最终的答桉。

无论是就整体大局而言。

无论是就袁绍个人的喜恶而言。

无论是从安抚河北诸势力的角度而言。

无论是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权而言……

袁绍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牺牲袁谭。

因为对于袁绍而言,一个没有娘家帮衬的长子,绝对没有一个受到河北诸家拥戴的幼子重要。

经过前番在河北的一番腥风血雨,现在的袁绍需要重新安定河北众家之心,所以他一定会侧重于河北诸家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