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65章

作者:臊眉耷目

滴答,滴答。

一颗颗如珍珠般的泪珠落在了织机上。

而伴随着垂落眼泪的,是蔡觅欣慰和幸福的笑容。

第九百三十三章 陛下万寿无疆

兖州,濮阳。

许攸和曹操多年不见,此番他作为使者来见曹操,两人久别重逢,自当豪饮一番。

两个人一边畅谈年轻的时候在雒阳做的那些荒唐事,一边感慨如今的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一晃, 他们已经是人到中年,虽也算是事业有成,却也是都站在了风口浪尖。

从古至今,中年男人,最喜欢的就是跟朋友回忆过去,饶是曹操和许攸这样阶层的人也不例外。

回忆完了之后,许攸遂对曹操道:“孟德,袁公提出的意见,你是否需要考虑考虑?”

曹操长叹口气,道:“事到如今,曹某又有什么选择呢?除了与本初一块辅佐新君,与刘伯瑜相抗,曹某已别无生路。”

许攸笑道:“如此最好,如此最好,这样一来,许某回了邺城,就能向袁公交差了。”

曹操伸手拍了拍许攸的手,道:“子远啊,你先别着急回河北,不如随我一同前往东海,去寻东海王,如何?”

“寻东海王?”许攸闻言一愣。

曹操点了点头,道:“既然要扶持他当皇帝, 毫无疑问,东海王登基之后, 这第一扶国功臣, 自然是本初无疑。”

说到这,却见曹操用手指先是指了指许攸,然后又点了点自己:“那你我呢?”

许攸闻言一下子愣住了。

半晌之后,却听许攸试探性地问道:“孟德的意思是?”

曹操哈哈一笑,低声道:“我的意思,你还不知道?朝廷新立,大敕功勋之臣,这从龙功臣难道你不想当?别的不说,以子远你的才华,位列九卿应是绰绰有余吧。”

许攸长叹口气:“河北英杰众多,我又是一个外来人,哪里会抢到什么好位置?”

曹操言道:“正因如此,咱们才得早做筹谋才是……在东海王见到本初之前,咱们先去迎他,跟新天子混个脸熟,表个忠心,今后在朝中也好有你我的立足之地啊。”

许攸这个人不但智计广远,同时也是個有野心的人。

而且他性格中的弱点, 曹操非常清楚, 贪钱贪权, 异常的贪!

许攸的眼珠子来回打转,最后冲着曹操一拱手,道:“那我就先不着急回去,陪孟德往徐州走一遭。”

“如此最好。”

两人又痛饮了好一会,许攸酒醉后才被曹操派人送回去休息了。

许攸走后不久,曹操派人将郭嘉和戏忠二人找了来。

两人听完曹操的叙述之后,戏忠不由奇道:“主公让许攸随同一起去东海迎接新帝,其意为何?”

曹操捋着须子,满面笑容。

随后他看向郭嘉,道:“奉孝可知某之深意?”

郭嘉长长作揖,对曹操道:“依郭某猜度,新天子登基之后,我等与袁绍两家合为一处,共同扶保新帝,然袁绍军实力远胜我军,新帝登基拟定官职,敕封诸贤,必然要侧重于袁绍,这一点上我方诸人定然吃亏,为此当以许攸为突破口,今后尽量拉拢一些袁绍麾下非河北本地士族的官员,在关键时刻可以用为援……毕竟,这朝堂之上争权的残酷,相比于两军阵前,也是不遑多让。”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奉孝知我也。”

郭嘉又拱手,道:“另外,依郭某之意,主公应向袁绍谏言,请他派人往江东,与孙坚修好,请孙坚能够支持新帝,孙坚如今虽然已经遭到了刘琦的打击,然若是我们的新朝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则于天下战略而言,可以对刘琦形成包围之势。”

戏忠在旁言道:“只是如今刘琦已经捉拿了孙策和周瑜为人质,孙坚又与公孙瓒纠缠不休,只怕碍于其子,孙坚也未必能够轻易会与我们站在一边吧?”

郭嘉微笑道:“孙坚乃是枭雄之辈,心狠手辣,若是逼的急了,猛虎亦会食子,这些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就看我们如何运筹了?况且就算是孙坚不肯明面上站到我们这一边,只要他不站在刘琦的那一边,对我们而言便是足够,这南北战略便足矣形成。”

曹操捋着须子,细思良久之后,道:“这事,还得让袁本初去做,我只需将意见禀报给他即刻,袁本初乃是心高气傲之辈,我若越俎代庖,必遭他愤恨,呵呵,他那个人,最好面子,只要你表面上服他,对他来说,什么事都可以容忍的。”

……

就这样,各方势力针对建立新朝都开始了行动。

公元197年正月,刘琦在雒阳三请三辞之后,终于因‘违背’不了众臣的意愿,无奈之下只得答应继承天子大位。

在这期间,关于登基所用的高台已经修筑完毕,由太史令率部,推演吉日吉时,行登基之礼。

三月初十,雒阳已进春深,祭拜天地的当日,天空晴朗无云,阳光挥洒大地,清风吹动,将整个登基高台上下竖立的旗帜,吹的猎猎作响。

刘琦换上了大汉天子装束,从德阳殿出发,携带着所有雒阳的文武群臣,沿着雒阳的中心街道乘车,背北向南,先行去往雒阳郊外的宗庙祭拜高祖皇帝,光武皇帝,先帝刘协的英灵。

刘琦继位的消息,早就传遍了雒阳城,出行祭拜这天,荆州军方面总共动了八万将士,将城内城外,通往太庙,以及通往祭坛这一路上,都布置了大量的兵力。

事关新天子登基,毫无疑问会有许多百姓出来围观,这中间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因为登基的仪式一旦出现负面情况,传遍天下,那对于新朝建立的根基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仪式很复杂,但对于刘琦本人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因为所有的流程他事先自然是清楚的,而且他全程不要说什么话,只需要按照规律礼仪,和他身后随行的荀攸,刘晔的提醒,照做就是了。

今日的刘琦,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一个提线木偶。

在去往太庙祭奠先祖的路上,雒阳街道两旁的百姓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但由于这里早就布置了大量的兵力,所以他们只是在士兵的后面踮脚观看,却不能离近分毫。

而人群之中,也到处都是卫士署的探子,在时时刻刻的监视着这些围观的百姓。

当刘琦的车撵走过的途中,人群中,时不时就会听到有人高声呼喝:

“陛下万寿无疆!”

“陛下万寿无疆!”

第九百三十四章 快刀斩乱麻

这句陛下万寿无疆,自然不会是普通的老百姓们自发的喊出来的。

卫士署的卫士们这些天深入民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纠结人众,在刘琦登基的那一天,不断的让百姓在人群中自发的呼喊出这句话。

从后世穿越回来的刘琦,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 气势和声势是一定要造的。

不论是不是人为的,都要造,造的多了,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汉朝的百姓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云亦云,什么事都喜欢随大流。

这也不是汉朝百姓的特点, 而是大部分人类的特点。

听着身边一群人兴奋地高呼‘陛下万寿无疆’,旁边很多百姓也就不自觉的跟着喊了起来。

刘琦本身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英雄, 他击败了董卓,又替司隶的百姓挡住了袁绍南下的铁蹄,司隶的百姓大部分人都非常尊敬他,就算是不尊敬他的人,也绝不会反感他。

因此,替刘琦摇旗呐喊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情。

当然,刘琦的车撵行驶到哪里,按照那些军兵们的喝斥,周围的百姓们还是要跪倒在地迎接的。

跪在地上,也阻挡不了那山呼海啸的呼喊声。

听着那些呼喊声,坐在车撵上的刘琦感觉神清气爽,下意识的露出微笑,想要举手冲着周遭的百姓们挥手示意。

“陛下不可妄动, 当行之端庄!”荀攸在后面沉声提醒他。

刘琦的笑容在瞬息间就有些凝固了。

他只能是又板起面孔,目光瞅向前方, 目不斜视,做出一副威武的帝王之相。

随后,一众人等去太庙祭奠先祖,这些流程全都有人指引刘琦照做, 一步一步的,小心翼翼,尽量不要露出一丁点的错误。

祭奠先祖完毕,一众人又赶往东郊区,祭拜天地,让刘琦承继帝王之位。

高台之上,所有的公卿臣子猛将都停留在下方,望着刘琦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上高台。

刘琦登上高台之后,自有人宣读继位书,個中内容无外乎称赞刘琦德行,万民归心,天命所归云云。

随后,刘琦正式从符宝郎手中接过玉玺,转身面对台下千万人。

然后,便见他高高的举起了手中的玉玺。

“万岁!”

“万岁!

“万岁!”

无数的士兵高举兵械,整齐的大声呼喝着。

随后,刘琦又在一行人的拥簇下, 带领着一众文武以及数万雄师, 向雒阳转换,从原路返回,直奔德阳殿而去。

来到德阳殿,一众文武列于大殿之中,高阶之下,齐齐拜倒,口称陛下。

刘琦下诏,改元建兴,并重新安排文武众臣职位。

首先,自然是要尊刘表为太上皇帝,敕封蔡氏女觅为皇后,总领后宫诸事。

刘虞为太傅,为诸臣之首,刘琦当以师礼待之。

荀攸为司徒。

张允取代杨彪为大司马。

刘晔为御史大夫。

九卿之首的太常之位,由蒯越任之。

光禄勋为刘修,替刘琦掌管帝之侍从。

徐庶为卫尉,掌刘琦警卫,同时兼管卫士署。

赵岐依旧为太仆。

廷尉署更名大理,大理寺卿为满宠,掌国之刑狱。

大鸿胪为蔡勳。

宗正之位由刘琮担任。

大司马张义和少府田芬,职位不动。

将作大匠为刘阖。

执金吾为贾诩,总领京师治安。

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皆撤,只留袁术车骑将军之号,其子袁耀为礼官大夫。

典韦,许褚皆封列侯,宿卫京师,辅佐贾诩和徐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