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34章

作者:臊眉耷目

很快,便见吕布军一边与曹军厮杀,一边高声呼喝:“曹操杀了陛下,曹军用冷箭射杀了陛下!”

“杀了曹贼,为陛下报仇!”

耳听着街头巷尾的呼喊声,曹操气的脸色发青,他自然是不肯背这个黑锅的。

很快,便听与吕布军交手的曹军也开始高声呼喊:“吕布弑君!吕布弑君!”

“活捉吕布,为陛下报仇雪恨!”

“活捉吕布,为陛下报仇!!”

这一夜,雒阳城中注定是不平静的。

……

王允坐在宫殿内,耳听着宫殿外面,雒阳街道上的呼喊声,心如死灰。

吕布和曹操的兵马入城,他早就知道了。

本来,吕布的兵马入城,王允心中倒是还存了几分希望,希望吕布能够打退曹兵,挽救雒阳危局,同时天子经此一难,或许还能长点记性,知道谁才是真正能够帮扶他的人。

可是,当王允得知,吕布并没有护送天子返回皇城,而是直接将天子劫走之后,王允的心彻底死了。

他知道,自己重新一手建立起来的汉室江山雏形,再一次的崩塌了。

城中的局势太过复杂,有一部分乱军甚至已经杀入了皇城之内,王允手下的兵马不多,大部分都已经是溃散而逃。

少部分还坚守在宫殿内,但却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就算是皇宫内的宦官们,宫女们此刻也已经开始携裹着皇城内的细软四下逃窜。

王允犹如行尸走肉一般,迈步走出宫殿,他站在高台上,双眸空洞的望着远处的雒阳城中心……那里喊杀声震天,火势似乎也越来越大,自己苦心一手建立的帝国雏形,经过一夜就被曹操和吕布等人摧毁殆尽。

但是王允心中此刻已经泛不起一丝的波澜。

他略带嘲讽的咧嘴一笑,然后就转身走回了宫殿。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宫殿的不远处,有几个人正在暗中紧盯着王允适才出现的宫室。

“硫磺等物已经准备完毕了,随时都能……烧。”

“动手么?”

“烧!”

……

又过了一会,却见雒阳的宫殿开始起火,那火势越来越大,但此时此刻,城中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姓名而四下奔走,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雒阳宫殿被燃烧的情形。

贾诩躲在自己院落的小楼上,望着远处燃烧冒烟的雒阳宫殿,脸上露出了几分惋惜之情。

“好歹也是三朝老臣,虽然你的所作所为并非一心为了汉室,大部分都是为了自己和你们太原王氏,但比起那些祸起诸州的牧守而言,你还是比他们强了许多,若是让老夫评价,你只能是算半个忠臣吧……以你的性格,比起贻笑天下,为世人所嘲讽,倒不如今夜做个了断还强上许多,这把火,就算是为你这半个忠臣送行了。”

……

次日,关于雒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前线的刘琦大营。

刘琦当机立断,立刻派遣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率兵回去做善后处理。

无论后方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但粮草路线坚决不能断。

临行之时,刘琦告诉刘备,务必让吕布率兵回返前线,向自己针对此事做出一个交待。

同时,刘琦在大营内设下灵堂,祭奠天子英灵,同时发布讨贼檄文,布告天下。

讨伐弑君之臣——袁绍,曹操。

暂时还未把吕布列在内。

天子死了,不管是死在谁的手里,但造成今日这个局面的,直接推动者是袁绍,而刽子手则是曹操。

这两个人毫无疑问是汉室的逆贼,不杀不足矣平天下人胸中之愤。

很快,雒阳那边传回了刘备的消息,曹操已经从雒阳撤兵回往中牟县。

而吕布在刘备抵达之前,也已经撤离了雒阳。

他奔西而走。

当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以荀攸和徐庶等人为首,第一时间向刘琦谏言,让刘琦赶快分兵前往长安,防止吕布突袭关中在长安落脚,成为己方的大患。

但刘琦告诉他们,大可不必。

因为自己在前一段时间,已经暗中调遣了凉州方面的庞德,孟达等将率凉州兵将暗中东向,进驻长安,作为己方的奇兵,准备随时偷袭袁绍侧翼。

只是事情进行的非常机密,暂未曾有人得知。

荀攸后又建议刘琦,后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眼下刘琦不宜再待在前线,要赶紧回返雒阳主持朝政。

天下不可无主,天子大行,这对于整个汉室帝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数,刘琦不可不在中枢。

但刘琦却没有答应。

他告诉麾下诸人,他的任务是要在前线击败袁绍,挽救朝廷危局。

至于朝廷中的事,自然要那些朝廷重的朝臣公卿去做处理,其余的他一概不管。

他只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但事实上,刘琦很难置身事外。

雒阳方面,天子的尸首已经被吕布带走,而雒阳的局势安定了之后,以刘虞,士孙瑞,杨彪等一众为首的朝臣,连续数日派人请刘琦返回雒阳,共议朝廷大事!

但刘琦就是不为所动。

他只是回复给朝臣们一句话:

“贼不败,琦不归。”

朝廷的事情,刘琦不插手。

他要做的是,只是全力与袁绍周旋。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刘琦的大营。

是袁绍军的荀谌。

第八百九十三章 血缘、强君

德阳殿外,刘虞以及一众朝臣站在大殿前的广场上,他们此刻都穿着白色的丧服,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愁云密布,诸人皆面容憔悴,眼眶发黑……显然,大部分人都是连续几天没有睡个安慰觉了。

德阳殿上, 所有的鲜艳颜色都被白布包裹,庄严肃穆,格外凄凉。

天子的灵柩此刻并未摆放于此,按照惯例,所有的朝臣应该都去祭奠守灵,但因为此时时局特殊性,故而以刘虞为首的一半朝臣此刻正在德阳殿外的广场处讨论军国大事。

“太师!”

议郎吴硕匆匆地走到了刘虞的面前,向他行礼言道:“王太傅的尸身, 找到了。”

刘虞抬眼望了望德阳殿后, 隐隐已经被烧成半个废墟的后宫,道:“在寝苑?”

“是。”

“除了王太傅之外,可还有别人的尸身?”

“没有……不过就算是那一具尸身,我们也只能是从穿着和身形上,来判断此人是王太傅……唉,人都被烧的不成人形了。”

“应该就是他了。。”刘虞长声叹息::“王子师也是一個有风骨傲气的人,找人假扮成他假死这种龌龊事,他是做不来的……更何况,这样做,对他有甚好处?”

说罢,刘虞转头看向士孙瑞:“派人去通知一下王家人吧,让他们来领太傅的……尸身。”

“诺。”

伏完走上前,低声问刘虞道:“太师,您说陛下归天这件事, 和太傅有没有关系?”

刘虞的表情异常郑重:“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人都死了,何必过于深究?”

伏完点头道:“太师所言, 有道理。”

刘虞转眼看向远方:“只是雒阳眼下空虚, 国无君王,天下诸侯皆虎视眈眈,此乃大汉危急存亡之际,老夫这心里实在是空得慌,空得慌啊。”

伏完沉默良久之后,转头四下观望了一会,方才低声道:“太师,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无后,当扶何人为帝?太师心中可有数了?”

刘虞闻言,没有回答他。

他只是转头看向伏完,道:“伏公有何高见?”

伏完拱手言道:“若论皇室宗亲血缘与德行,各地宗室之中,无有可超太师者也,依某之见,这大位……”

“老夫年迈,有无功业在身,怕是镇不住这天下的虎狼之辈。”

“太师过谦了。”

说到这里,只听刘虞长叹口气,言道:“伏公,非我过谦,论血脉,老夫确属光武直系,但如今这天下,遍地疮痍,仅看血脉是不行的……河北、中原、江南之地,皆在他人之手,老夫纵有德行,却无高祖和光武之武略,恐难统一江山……”

说到这,却见刘虞伸手指了指德阳殿,道:“一夜之间,天子遇害,朝廷尽毁,汉室声名已是跌落到了谷底,若不扶一强君上位,平定天下,大汉还能经受的起几次今番之变?”

伏完闻言不由沉默了。

是啊,清平之世与乱世不同。

血缘纵然重要,但是上位的君王血缘与光武再是亲近,但若不是长于武略的强主,旦夕之间就会被袁绍,曹操之流所灭。

汉室江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实在是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了。

刘虞沉默了许久之后,对伏完道:“此处事宜,皆由伏公代为主持,老夫还有点事,就先行回府了。”

虽然不知道刘虞要干什么,但伏完并没有多问,他只是向着刘虞拱了拱手,然后目送刘虞离开了皇宫。

刘和见父亲走了,急忙跟上去:“父亲,您这是去哪?”

刘虞一边走一边道:“为父回府,给刘景升写一封信。”

……

尸乡的帅帐内,刘琦知道了荀谌前来,急忙命人将荀攸找来。

叔侄儿两人相见见礼,随后荀攸又引着荀谌拜见刘琦。

刘琦伸手虚扶起荀谌,道:“友若先生来归,实乃是刘某天大的幸事!”

荀谌叹息道:“昔日扶持袁本初,本以为本初乃是汉室忠臣,一心匡扶汉室江山,但越是相处,便越觉得他所行非是为了扶汉,实乃是为了篡取江山,我荀家一门忠义,世食汉禄,绝不能屈膝从贼。”

刘琦点头道:“正是此理,汉室现在缺的就是荀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

当下,几个人一同归于帅帐内,刘琦命人端上酒食,招待荀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