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22章

作者:臊眉耷目

徐庶沉思着道:“君侯,末将也同意公达先生的意见,不过袁绍不会大举进兵,难保他不会有别的什么动作。”

刘琦停住了脚步,转头看向徐庶:“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不必特意拐弯抹角的。”

荀攸也道:“还是元直想的透彻。”

徐庶拱手道:“君侯,袁绍短时间内不会强攻,但是他若想打破眼下的这个僵局,必然会转移目标到汜水关那边,只要袁谭能够打破徐荣和张辽的防御,那袁绍就会对我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袁军的数量本来就多,一旦包夹之势形成,我军纵有通天之能,恐也难挽颓势了。”

刘琦道:“正因为如此,我才让徐荣和张辽一起前往,这两个人,一个年老持重,身经百战,一个年轻有为,有大将之才,再加上他们两人手中共计有三万兵马,还有刘子扬出谋划策……打败袁谭或许很难,但防守住汜水关,绝没有问题。”

徐庶低声道:“君侯还需小心,袁绍暗中从这里派兵,去暗袭汜水关之后。”

聪明人一说就通,刘琦恍然地一拍脑门:“不错,此事要防!元直提醒的对。”

一行人巡视完了土城之后,刘琦让徐庶替他安排人紧盯袁绍军,防备他派兵增援东方的袁谭。

等徐庶走后,荀攸对刘琦道:“君侯,末吏有点私事,想跟君侯单独谈一谈。”

“公达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荀攸四下看了看,见左右无人,遂对刘琦道:“君侯,族叔荀文若近日屡番与我来信,劝我弃暗投明,改投其主曹操。”

“劝你改投曹操?”刘琦闻言顿时一愣,后笑道:“论实力,论声望,论在朝堂中的地位,哪怕就是论与天子的亲疏程度,曹操哪一项能比得了我?荀文若让你投曹,岂不是自取其辱么?”

荀攸摇头道:“我了解我这位族叔,他是个明白人,他既肯让我投曹,想必是掌握了一些事情,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但具体是什么他没跟我说。”

刘琦闻言笑道:“那公达是否想改换门楣呢?你若是想换,我不拦你。”

荀攸不动声色,只是向着刘琦拱手道:“君侯,末吏既然肯将这件事告知君侯,这就代表了末吏的心意了。”

刘琦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荀攸的肩膀,道:“公达,你想要告诉我的事情,我知道了,你的忠心,我也知道了……荀文若再找你,你大可不必睬他,只管做你自己的事便是。”

荀攸道:“诺。”

雒阳之中的事,刘琦并没有告诉荀攸。

贾诩暗中操作的事情是机密,眼下即使是荆州军中,也只有以刘琦为首的少数几个人知道。

但通过荀攸描述,刘琦感觉到了,贾诩的行动确实有了效果,而荀彧给荀攸写信劝他改换门楣的原因,想来也是因为曹操那边应该是有了动作。

呵呵,袁绍来雒阳一趟,大汉十三州谁都不消停呀。

……

与此同时,荆州方面,周瑜的兵马从南郡逃出来之后径直南下去长沙会和孙策,途中他想要攻取江陵,怎奈江陵有庞统镇守,一时半刻也拿不下来,而若是迁延的时间太长,后方襄阳的追兵到了,就会立刻让己方陷入困境。

周瑜不敢久留,只能迅速南下,沿途夺取民间的粮秣,用以供养军队。

他必须要迅速和孙策会和。

第八百七十五章 计诱孙策

“嗖!”

一声箭响,再次将一名东吴士兵从城墙上射了下去。

太史慈冷冷的放下手中的长弓,看着已经没有战意继续上攻的那些江东士兵,缓缓的将手中的长弓放了下去。

内城之下,到处都堆满了江东军士兵的尸体,而剩下的士兵,因为长沙城内的坚固防守,已经丧失了锐气, 不敢继续往上冲了。

太史慈长长的喘了一口粗气。

他因为过于疲惫,此刻握着长弓的手都不由开始发抖了。

他缓缓地将长弓放在身体的侧面,眯起眼睛望着下方的江东士兵,嘴角挑起了一丝不屑的笑容。

“鼠辈敢上城否!”

这话说的极为狂傲,若是换在正常的情况下,江东军的士兵们早就一拥而上,再攀城与其作战了。

但此刻他们没有。

连日的攻城,连日的奋战,但刘磐和太史慈,却让他们难以寸近于长沙内城。

士气没了,任凭对方怎么说,他们也就无所谓了。

孙策在后方看的直咬牙,恨不能亲自攀上城头与太史慈一战。

仿佛是看出了孙策的意图,孙策身后的徐盛急忙拉住他,道:“少将军,切不可冲动,这长沙的内城比外城难打太多,咱们还需从长计议。”

孙策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城头上的太史慈, 咬牙切齿道:“退兵!”

随后, 江东军便向后方撤去。

江东军撤离了之后,太史慈终于忍耐不住, 手掌一松, 便见长弓落在了地上。

紧接着,便见他直勾勾的载到下去,躺在城头不动弹了。

旁边的士兵们见状顿时大惊,距离不远的刘磐也看到了。

他吓了一跳,心中暗道难道是刚才与对方鏖战时,太史慈受了暗伤?

刘磐急忙跑向太史慈,俯身在他身边,低声道:“子义,子义……你怎么了?”

话还没等说完,便见躺在地上的太史慈稍稍抿了抿嘴,然后发出一阵“呼呼呼”的打鼾声。

刘磐见状一愣,然后无奈的笑了。

“唉,原来是累的睡了……也是,他已经两日都没有合眼了。”

说到这的时候,却见刘磐也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感觉很困。

但他却不能睡……至少在太史慈醒来之前,他不能睡。

“府君,要将太史将军抬回去休息吗?”有一名侍卫上来问道。

刘磐摇了摇头,道:“不必了, 去拿被来。”

不是刘磐狠心看着太史慈在这睡在城头, 这是太史慈自己的选择。

就算是再累,太史慈若真想回去睡,他也完全可以做到。

他就是特意这么做的,防止江东兵若是杀个回马枪,太史慈可以第一时间加入战斗,以防不测。

……

孙策撤兵之后,立刻找来麾下诸位校尉,别部司马等,召开会议商讨进兵的良策。

按道理来说,若是早知道长沙这么难打,江东军或许就不会硬打了……他们早就撤退了。

但是眼下的江东军已经深陷泥沼。

仗打到这个程度想要退,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毫无疑问,让江东军彻底沦陷到长沙战场的原因,是刘磐和太史慈放弃了外城,给了江东军一个希望,让他們觉得长沙完全可以轻易攻克。

但事情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顺利。

“报!”

就在孙策与众人商讨如何攻占长沙的时候,一名侍卫匆忙跑了进来。

“少将军!周都督派了一名使者来!说是有要事向将军禀明!”

孙策听说是周瑜的使者,急忙召他进来。

那使者奉周瑜之命,来向孙策禀报,说是周瑜已经中了敌军之计,目下深陷荆州境内,眼下正朝荆南而来。

他请孙策不要再进攻长沙,而是转兵回益阳,为周瑜打出一条退路,保江东军士卒能够顺利出逃。

听到这个消息,孙策以及他麾下的诸将都慌了。

大将周泰听完那使者所言,惊讶的看向孙策,道:“少将军,刘琦竟有这般能耐,竟然能算到我们会来偷袭荆州,还设下计中之计,围困我军?”

孙策的脸色极不好看。

本来拿不下长沙,他就已经够窝囊的了,如今得到了周瑜的消息……不但是连城池拿不下,甚至还有损兵折将,大伤元气的危险。

“啪!”孙策一掌用力地拍在桌案上,气急败坏地道:“刘伯瑜枉称名士,行事居然这般诡诈,端的可恨!”

徐盛道:“少将军,眼下不是计较刘琦之所为,当务之急,是要兵撤益阳,以免荆州各路兵马到来,使我军大有损失才是!”

孙策点了点头,道:“事到如今,也只能是作速撤兵了。”

……

孙策的兵马向东而撤,将已经拿下的长沙外城,又双手奉还给了荆州军。

刘磐一开始有点不敢相信,没有派兵追击,直到孙策撤兵五十里外后,他才派兵重新驻守了外城,然后派人去仔细打探情况。

当得知孙策确实是撤兵了之后,刘磐的第一反应,就是派兵追击孙策。

棒打落水狗的机会,谁都不想错过。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长沙学宫的庞德公亲自登了郡守之门拜访。

庞德公乃是刘琦恩师,更是长沙学宫的五经从事之首,刘磐不敢怠慢,急忙接见。

见了刘磐,庞德公只是随意的寒暄了两句,然后就给刘磐奉上了一封书信。

刘磐疑惑的接过庞德公的书信……上面的内容是:若孙策撤兵往益阳,请刘磐和太史慈不要率兵追,只请两人分兵,留刘磐镇守长沙,太史慈率领一般人马北上,渡湘江往北阻挡周瑜去路。

看了这封书信,刘磐大惑不解,道:“眼下孙策离我们近,周瑜离我们远,况且周瑜那边有黄叙和魏延两路人马追击,我们这边不打孙策,反倒是舍近求远,是何道理?”

庞德公笑呵呵地道:“老夫只通经文,不晓军事,这书信乃是老夫侄儿从江陵托人送来,至于原因为何,老夫就不知道了,至于该如何行事,刘府君自行斟酌便是。”

刘磐又低头看了看书信,道:“这是庞统写的?”

“是。”

刘磐不解地道:“这个庞统,打的是什么主意……子义,你觉得如何?”

比起刘磐,太史慈的脑筋更为活络,也异常精明,而且他的性格之中,本身就带有几分狡猾,对于这种阴谋诡计,太史慈在理解程度上,能够比刘磐更深入些。

“此计可行,府君和末将可分兵行事。”

刘磐闻言奇道:“你也认同庞统的计策?他可还年轻着呢。”

太史慈笑道:“末将是对计不对人,在末将看来,这计策应是正中孙策之弱点。”

“孙策的弱点?”刘磐有点不明白了。

太史慈道:“我们若是派兵追孙策,或许能够给他造成一些损失,但决计不会杀了孙策,但我们若是派兵去堵周瑜,以孙策的性子,或许会主动回头,自陷重围之中,当然了,孙策也有可能会放弃周瑜,这都是说不准的,但既然能有让孙策主动陷落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第八百七十六章 孙郎和周郎,困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