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10章

作者:臊眉耷目

第八百五十七章 江东人的计谋

周瑜的使者,是当初避难于寿春的汝南县吏吕范。

吕范昔日在寿春之时,结识了孙氏,对孙坚和孙策父子异常佩服,故而决定相随。

吕范虽为县吏,但不论是治政还是军事方面,都非常厉害,可谓文武全才,他入幕不久就被孙坚和孙策所器重,因而委以重任。

他此番代表周瑜,前来给刘琦送上犒军之礼,并向刘琦送上了周瑜诚挚的祝贺。

换成别的人,见到周瑜这般示好,或许就会掉以轻心了。

毕竟在别人眼中周瑜年轻有没甚名气,如今主动来跪舔刘琦,也是常理之事。

“大都督让吕某来前阵犒军,并祝君侯早日攻克北地,为大汉荡平强寇,还四方安定昌隆,则天下幸甚,万民幸甚,我江东诸君幸甚!”

刘琦笑呵呵地点着头,低头看着桌案上的缣帛。

那上面是周瑜亲手写给他的信。

一手八分书写的异常漂亮,字迹工整,文辞华丽,当中尽显对刘琦的崇拜,哪怕说周瑜是在歌功颂德也不为过。

但就是这样的一份书信,不知为何,却让刘琼有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或许只有他知道,在这书信的背后,是一场针对南郡的巨大阴谋。

这是奔着自己的心口捅刀子来了。

刘琦想通透了之后,随即笑着对吕范道:“不知孙将军在豫州的战事如何?”

吕范道:“君侯放心,曹操虽颇难对付,但孙将军乃是当世虎将,更兼与袁公路联手,与曹操的交战,一直都是占据上风的,如今豫州南部皆在孙将军和袁公路的掌控之中,而君侯这面对阵袁绍也是连战连捷,依周都督分析,君候匡扶汉室,还天下清平,当只在三年之间。”

刘琦轻舒了口气,道:“有劳你远道而来,也谢谢你家周都督的美意,其实我虽胜了袁绍,但对方的兵马数量将近我的三倍,袁军的人实在太多了,若想完败袁绍,绝非朝夕之功……唉,我现在就感觉这手中的兵力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吕范或多或少听出了刘琦的一些话中深意。

但以他的角度而言,自然是不好明说,只能是拐弯抹角。

“君侯若需要兵马,我江东眼下实在不足,但君侯若是需要粮草军械,周都督说了,不论如何都会给君侯凑齐的。”

刘琦闻言,哈哈大笑:“你们周都督的美意,刘某人心领了,不过我荆州兵强马壮,资源充足,粮草和军械的事情,还不劳您家周都督替我操心。”

吕范作揖道:“周都督也是一片赤诚,他是真心想助君侯成就大业。”

“难得你家都督一片丹心为国……好,我知道了,回头打败了袁绍,见了陛下,我定然会向陛下面呈周都督的功绩。”

吕范面露喜色:“多谢君侯成全。”

“子衡先生,刘某人军务缠身,今日恐不能亲自设宴陪你,我令荀公达和刘子扬代替我招待先生,还请先生勿怪。”

“不敢,不敢,将军身系天下安危,吕范岂敢劳君候相陪。”

“来人啊,带先生下去休息,稍后用饭时,我自遣人去找先生。”

“多谢君侯。”

吕范走了之后,侍立在刘琦身后典韦不由重重地哼了一声。

“真是一个屈膝献媚之徒,还有他身后的那个什么都督……怎么江东之地,到处都是这种东西!?”

刘琦摇了摇头,道:“你错了,江东多英杰,周瑜的本事不下于我,至于这个吕范,更是可比肩荀攸,徐庶,刘晔等人的俊才,甚至可能比他们还要厉害几分。”

典韦吃惊地长大了嘴巴:“有那么厉害?”

刘琦说的多少还是有些夸张,但吕范毕竟是吴国未来的大司马,若是没有真本事,是断然不可能轻易坐到这个位置上来的。

“别多说话了,替我拿笔墨和简牍来。”刘琦沉着脸道。

典韦见刘琦面色不愉,知道或许是有大事要发生,立刻着人将笔墨简牍送进了帅帐。

典韦在一旁给刘琦磨墨,而刘琦则是用笔在简牍上工工整整的给襄阳那边写密信。

典韦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但在这方面还是很有数的,他只是专心替刘琦磨墨,并不去看他手中的简牍上内容是什么。

刘琦写完了,对着简牍吹了吹,转头扫了一眼耷拉着眼皮子的典韦,有点憋不住乐。

“想看就看吧。”

典韦没抬头:“真能看?”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典韦倒是实诚,真的抬头去看刘琦信中的内容了。

“将蒯将军和南郡的一半兵力……还有江夏的威严,全都抽调到前线来?”典韦颇为惊异地看着刘琦:“君侯,这行吗?”

刘琦似笑非笑地道:“为什么不行?你刚才不是说,那周瑜和吕范都是献媚之徒么?既是谄媚之徒,那就注定没有什么本事,咱们还怕他们作甚?”

典韦伸手挠了挠自己的头发,道:“可您不是说了,周瑜和吕范,其实都是能人,只不过是故意摆出这般姿态,若他们果然是能人,君侯骤然将荆州北部两郡的精英兵马全都撤走,万一讲东之人垂涎我荆州,暗中偷袭襄阳,失了根基,岂不出大事了!?”

刘琦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他。

他只是将那卷简牍包裹上,然后装入布袋,递给典韦:“派最可靠的使者,火速送往襄阳,然后再由襄阳转发到江夏的魏延处,让蒯越和魏延火速率兵北上……周瑜眼下的狐狸尾巴还没露出来,他既然真的想玩,那我就陪他好好玩玩。”

“诺!”

……

荆州方面,以八百里快骑将刘琦的调令送往了襄阳。

蒯越在得到了刘琦的调令之后,颇感诧异。

不过他也能够明白前线战事紧张,袁绍兵多将广,刘琦虽然聚集了十万兵马,但也未必能够挡得住袁绍。

江东方面,那个年轻的周瑜到底会不会成为威胁,这点蒯越还没想明白……至少在原先没想明白。

不过自打刘琦北上之后,蒯越针对江东方面,周瑜在陆口的江东屯兵也做了调查,发现此人不光是年轻,而且在军中威望不足,江东一众猛将对他颇不服气。

就蒯越的想法,这样的人就算是有大都督之名,在短期内恐怕也难以调动兵马对外,他只能是先在辖境内治军,稳住自己的声名,而以目下周瑜的资历和表现来看,这段时间最少也要有小两年。

而且周瑜在陆口的营寨布局,蒯越也命人画图送了回来,仔细研究。

一句话,这个叫周瑜的人排兵布阵的能力很是平庸。

那现在刘琦调自己和魏延北上,倒也是没有什么不可。

第八百五十八章 卧龙凤雏

襄阳城西郊的一所小宅内此刻琴声悠扬——这里是刘琦为诸葛亮安排的临时居所。

诸葛亮虽然已经加入了庞德公的门下,但就仕途身份而言,他目下还不是刘琦集团的最高阶层。

正因如此,他在襄阳城中的居所规模相对较小,并不大也不奢华。

但诸葛亮对这个居所很是满意。

虽然这里不大也不奢华,但诸葛亮却非常喜欢这个地方。

襄阳城如今在大汉朝可以算是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经过刘家父子六年的经营和修葺,襄阳目下已经成为了大汉朝承接南北,往来转运,集农业、商业、政治为一体的经济大都。

襄阳城异常繁华,居住在城中,是舒适也很方便,但喧闹的都市之中,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点的清净和自我空间。

而对于性格高雅的诸葛亮来说,有一个宁静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诸葛亮也学经,但对于经学并不像是东汉那些学子一样,钻研的那么疯狂,诸葛亮是个务实的人,农耕齐民之术,才是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除了这些,闲暇之时,他还非常喜欢弹琴。

今日无事,诸葛亮便在自己的小院子中,自顾自的弹着古曲,享受午后的安宁与平静。

真是怡情雅兴啊。

就在这个时候,小院外面急匆匆的冲进来一个人,一张丑脸上满是苦恼的神态。

不用多说,这个人就是庞统了。

“庞师兄,今日如何有雅兴来小弟这里?”诸葛亮微笑着看向庞统,但手中的动作却没有停,依旧是在拨弄着他的琴弦,曲声依旧。

庞统看到了诸葛亮的状态,脸上露出了怒其不争的表情。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这样的好兴致,殊不知眼下咱们荆州,就要发生天大的事了!”

诸葛亮听庞统这么说,心中颇有些诧异。

他这是怎么了?

诸葛亮弹完了最后一个音符,方才停住了手中的动作,茫然地望向庞统。

“庞师兄,什么事在你这还算是天大的事?”

庞统大步走到了诸葛亮的面前,然后在他的琴案对面坐下,沉声道:“蒯中郎将今日刚刚下了军令,要调城中大部分的兵将北上,去雒阳支援刘师兄。”

诸葛亮恍然地‘哦’了一声:“这不是师兄早在出征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么?为了引诱东吴的兵马来攻荆州,他特意嘱咐咱们,蒯将军走后,让你我主持襄阳的大局,引诱周瑜来取南郡,再设计收拾他。”

庞统长叹口气:“事情确实如此,只是蒯将军临行之前,将守备襄阳的重任,交给了他手下的校尉常藤,并未将兵权转到你我的手上。”

诸葛亮皱了皱眉头,疑惑道:“前将军临行之前,特意嘱咐蒯将军,若是日后调他北上,则襄阳诸事由你我二人承接,怎么蒯将军现在反而不依令而行?”

庞统重重的一拍桌案:“可不就是么!蒯异度看不起你我,而且常藤还是他的心腹,他此举实属谋逆!”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谋逆倒也是说不上,只是一个用人亲疏的问题,况且蒯越毕竟是后方守备之将,天下的形式瞬息万变,遇到特殊的情况,他也确实没有什么事都遵从师兄军令的必要……”

庞统听诸葛亮慢悠悠地说话,心中异常气愤。

“师弟,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为何还向着那蒯越说话?”

诸葛亮没有吭声,他皱着眉头,眼望天空,一时间似陷入了沉思之中。

庞统跟诸葛亮说了一堆,却发现他一声不吭,似在琢磨着什么,心中很是无奈。

自己这个师弟,一天天怎么就跟没有脾气似的?

“我跟你说话呢!你自己在那瞎琢磨什么?”庞统很是不满地道。

诸葛亮闻言回过神儿来,颇感歉疚的向着庞统点了点头。

“师兄勿怪,亮只是在想,为什么师兄在领兵去司隶的时候,特意没有告诉蒯将军留我们两个在襄阳的目地,不告诉他实情——蒯将军不知实情,这当中不就容易出现这种变数么?”

庞统仔细地琢磨了一会,道:“或许,师兄的意思,是怕知道的人太多,在行事之时会有破绽,让周瑜抓到什么痕迹,毕竟在师兄的眼中,周瑜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诸葛亮闻言没吭声,不过他心中已经想到了另一个答案。

但这个答案或许有些让人不敢相信,故而诸葛亮没敢跟庞统直说。

少时,却见诸葛亮将琴推开到了一边,对庞统道:“不论如何,蒯将军违背军令不把军权交给你我,此事事关重大,绝不可拖延!咱们两个还是去见一见他吧。”

庞统见状,方才猛地一拍桌案:“就是说么!等了你半天,师弟你这才算是说了一句有用的话!快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