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573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抬起手挡住了杨弘的话头:“这件事,杨先生怕是做不得袁将军的主,还请先生火速赶往淮南,向袁将军转达我的意思。”

刘琦虽然是笑着说的,但说话时候的态度坚决,杨弘知道在这继续跟刘琦纠缠是没有结果的。

本来就是己方目下有求于刘琦,现在人家提出要求也无可厚非。

杨弘再不迟疑,遂向刘琦告辞。

杨弘走后不久,张允前来面见刘琦。

“伯瑜,你找我?”

刘琦示意张允坐下,道:“兄长知道吧,我昨天已经命人下达严令,各郡各县将镇西稻种统一控制起来,禁止外流。”

张允忙点头,称赞道:“此事我自然知晓,君侯此策甚是高明,镇西稻种乃我军之根基,有此物在手,我荆、益之地便可永立于不败之地……君侯真乃旷世之英主也,远见卓识,着实是令人叹服……”

刘琦伸出手,停止了张允的吹捧。

“我有件事让你办——急事!”

“什么事?君侯只管吩咐!”

“我会在全境禁止镇西稻种的外流,但在长沙的益阳,与荆蛮的互市上,我想在流通一些镇西稻的稻种……这事靠你了。”

张允一开始有点没太听明白:“君侯不是已经将镇西稻的稻种禁了么?这在互市上又该如何流通?”

“黑市、黑市交易,明白么?”

张允呆愣楞地看着刘琦,半晌方才反应过来:“黑市交易,为何要交给咱们卫士署处理?”

刘琦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正因为是见不得光的交易,才交给你们去办,不然呢?我让各郡的郡守和县令去操办不成?”

“是、是!君侯说得是,可是末将不明白,要将稻种打入黑市,为何偏偏要选中益阳的互市?”

刘琦眯起了眼睛,道:“因为那里,离近扬州,而且荆南之地离南郡中枢较远,孙氏在扬州,若是想做些什么动作,第一选择必然就是益阳。”

张允吃惊地道:“君侯是想将这些稻种传到扬州去?万万不可,如此岂不是便宜孙氏的那帮贼子!”

刘琦的嘴角扯出了一丝笑容:“传过去倒是可能传过去,但好不好用却是另一回事了。”

张允有些不解地道:“什么意思?”

“兄长可知春秋时期的楚人文种?”

张允点了点头道:“自然知晓,此人乃是越国大臣,为越国灭吴献上九策,功劳赫赫……君侯你说他作甚?”

“兄长既然知道文种,又何必害怕稻种外传?古人先贤不是已经给我们做过榜样了么。”

……

杨弘快马加鞭地赶回了寿春,向袁术提出了刘琦的要求。

针对刘琦让他出兵拿下豫州的事情,袁术颇为惊异,因为他看不到这件事中对刘琦有什么好处。

但阎象却指出了刘琦在当中的利处。

“以陛下为首的宗室朝廷,眼下的大敌乃是袁绍,一旦两方对垒,刘琦必要全身心地对抗袁绍,没法分出多余的心思抗衡旁人,而曹操毫无疑问很有可能成为袁绍最强大的臂助,刘琦让袁公去攻豫州,就是为了让曹操对宗室与袁绍之争插不得手。”

袁术捋着须子,认真地思考了起来。

“刘琦拉本将为其盟友,寻机击溃袁绍,此乃常理,倒也是无可厚非,只是这豫州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阎象慢悠悠地道:“曹操如今的势力渗透到了豫州境,但也仅仅只是限于豫州北境,而且时间太短,掌控力量不强,他若是真要往徐州去,后方没有多少兵将,将军一鼓作气,拿下豫州,乃是正理!更何况,豫州的汝南郡乃是将军故土,袁氏在那里的声势甚隆,汝南人口又多,袁公一旦入了豫州,则势力必将大增,我们眼下犯愁的也不过是军粮而已,但如今刘琦既然愿意提供给将军粮秣,我们有此良机,又为何不为呢?”

第七百九十九章 黑市的稻种

“不错!合该为之!”袁术重重地一拍手,道:“有此良机而不取汝南,实乃天大憾事!”

阎象皱眉道:“曹操若是东征,我们出兵进取汝南和颍川,拿下这两地不难,难就难在,曹操若是回兵来攻,我们是否拦得住他。”

“曹阿瞒有甚可惧?他若回来,袁某自敌之。”

阎象忙道:“末吏倒是不担心将军用兵之能,只是我淮南屡经战事,时有败绩,如今虽军队齐全,但士气不振,刘琦虽然应承给我军军粮和稻种,但想来也不会太过大方,军粮或许仅够支撑数月之用,而稻种想要获得收成,也非一时,若是曹操回军与将军鏖战,一时间不能破之,时间一长粮草不敷,却该如何是好?”

阎象反问袁术,袁术自然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你说怎么办?”

“孙坚虽已经与袁公分开,自在扬州创业,但终归还是以袁公为尊,末吏觉得,袁公想兵伐豫州,不妨约上孙坚,承诺拿下豫州之后平分其地,我军与孙坚如今也算是唇齿相依,想来孙坚必会应允的。”

“找孙文台……”袁术默默地念叨了一会:“也是个路子,回头派人去吴郡,邀请孙坚共同出兵!”

……

次日,袁术麾下的信使就携带着袁术的信函,飞一样的向着荆州方向而去。

刘琦接到了袁术的消息,却是袁术答应了刘琦的请求。

只要曹操兵马东向徐州之日,他就会立刻率兵北上,去占据豫州。

刘琦厚待了袁术的信使,并告知他,够淮南一半用地的稻种随后就到,剩余的一般和军需粮秣,将在袁术出兵的时候一并奉上。

使者走了之后,刘琦又找来徐庶,向他询问袁绍目下的动向。

徐庶告知刘琦,袁绍已经尊奉朝廷之命,北上去战乌桓和鲜卑,双方在幽州边境展开交锋。

由于袁绍的主动出击,并与鲜卑和乌桓交手,导致先前怀疑他与异族联合的言论,在数日之内便不攻自破。

刘琦在心中暗赞袁绍好手段。

……

与此同时,以孙坚为首的孙氏,在扬州之地也一直蠢蠢欲动。

江东猛虎实力不负猛将之名,目下已经攻破扬州诸郡,割据长江以东的大片土地。

虽然论及综合势力,孙坚眼下远不及荆州,但在军事实力上,也未必没有一拼之力。

孙坚原先只是一勇之夫,但是如今他也是四郡之主,领地内的民生和农业发展,他也不得不开始上心了。

和其他诸侯牧守一样,孙坚眼下关键的问题是粮食。

孙策将自己几年前在九江结识的好友周瑜引荐给了孙坚,周瑜虽然年幼,但声名颇响,周氏乃两世三公之门,也属江淮强族,袁术昔日亦曾征辟周瑜,周瑜却以疾推之,后袁术在九江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周瑜应孙策之邀,暗中携带家中老人,前往江东相投。

到了江东之后,周瑜又向孙坚举荐贤能,如吴县的顾雍,广陵的张纮等人,会稽的虞翻等人。

虽然有了一定的本土士族基础,但大汉南境的底子相比于北方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

但是刘琦在荆州和益州的举动,却打破了这一定律!

眼看着荆州和益州的发展蒸蒸日盛,钱粮之多,人口之盛,资源之丰富几无可比拟,试问孙坚如何能够不眼红不眼气?

他心中又如何能够没有想法?

包括张纮等在内的一众人都力劝孙坚,无论如何都要赶紧拿到镇西稻的稻种。

想要发展江东,毫无疑问,镇西稻的稻种目下是第一位的。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

刘琦对镇西稻的稻种管控极严,各级郡、县署衙对稻种限制管控,哪怕就是荆蛮想要开田耕种,稻种也要由官署统一贩卖,且规定数量。

镇西稻的稻种遍布荆州,想要拿到倒也是不成问题,但难点是,怎样拿到足够分量的稻种!

孙坚所掌管的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虽然只有四郡,但地域极为广大,几乎顶的上中原的两州之地,当然江东之地一半都是荒蛮之所,但即使如此,可耕之田依旧很多。

刘琦当初从交州拿到了镇西稻的稻种也是不遗余力的大批量采购,同时小心翼翼的在军屯耕种取种,然后再以点盖面,方有了今日的成就。

但现如今,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黄叙用了不到两月的时间平定了桂阳的反叛,但他并没有停止,而是在刘磐的支持和策应下,南下攻入交州,兵峰直指交趾。

交趾地势险要,极为难攻,但却没有精兵猛将,一般到交趾的人都可以割据一方,不是因为这里有多么难打,而是因为太过落后,且山地颇多,攻打一次所耗费的粮草极多,所以一般都是以安抚为主。

但现在不同,刘琦的政权中心就在荆州,距离交趾极近,再加上交趾事关镇西稻的稻种,必须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所以刘琦这次下了决心,无论下多少血本,也要打下交趾。

如今交州处于战乱之中,士燮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替旁人弄稻种了?

孙坚想要谋取镇西稻,还只能是从荆州下手。

他将这件事交给了孙策和周瑜等人。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他们虽然也在荆州弄到了一点稻种,但数量实在太少,基本都是在民间流露的,用来耕几亩地或许还行,但想要普及扬州四郡……实在是太不现实!

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周瑜相信,只要是能够坚持,慢慢的聚少成多,或者抓住某一次机会,一定可以拿到足够的稻种。

很快,机会就来了。

派往荆州的探子向周瑜禀报,说是益阳的黑市中,有人在暗中贩卖镇西稻的稻种,而且路子是从武陵郡那边的荆蛮处来的。

荆蛮不喜耕地,如今却被荆州方面强行耕种,虽然官署只是按需给他们稻种,但以荆蛮的体量和镇西稻的成熟速率,官署给予的稻种除去纳税之外,大部分都会剩下。

按道理来说,就算是镇西稻能够一年几熟,但荆蛮各族除了自需和纳税之外,还能剩下大批量的稻种,委实不可思议。

但通过打听,周瑜和孙策才知道,刘琦自打收复了荆南之后,针对荆蛮一直施行賨布之政,如今荆州的人头税纳入到地税之中,就算是荆蛮手中有了土地,但针对他们的賨布政策却一直没有变过。

这就导致荆蛮需要交纳的税粮极少,剩下了大批的稻种悄悄的流入了黑市。

第八百章 年终演武

镇西稻的稻种毫无疑问是眼下孙氏集团最需要的东西,如今益阳的黑市出现了这种稻的黑种,孙氏方面自然要倾全力大批量的购入。

过了这村恐没了这店。

荆蛮黑市方面索要的价格颇高,要是一次性的将他们暗销的镇西稻种全部吃下,可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对于孙氏集团来说,这些钱并不是什么问题,关键还是要看稻种的品质。

周瑜为了稳妥起见,派人去益阳的黑市暗中与荆蛮中人商议,而黑市方面为了显示诚意,东吴手下的人取了样本带回江东给周瑜过目。

镇西稻的稻种与汉朝所有的稻种都不一样,颗粒极大,且饱满非常,汉境内的其他稻种,想要与镇西稻的稻种鱼目混珠坑人,根本就做不到,只要是种过地的,基本都能识别的出来。

稻种拿回来之后,周瑜立刻派人找手下的内行人专门验看——结果显而易见,确实是镇西稻的稻种,真品。

既然得知对方卖的是正货,周瑜自然毫不犹豫的向孙策进行汇报,他请求将镇西稻的稻种全部买下,以免出现意外,错过良机。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周瑜建议还是分批次量的小心购买,以免出现对方以次充好的情况。

但不论是分几次,周瑜想要收购镇西稻的稻种是确实的了。

孙策非常信任周瑜,当机立断的就采纳了周瑜的建议。

于是,东吴开始暗中通过益阳的黑市,暗中和荆蛮交易,大批量的购买镇西稻的稻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