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569章

作者:臊眉耷目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刘琦的辖境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刘琦的辖境豪强叛乱一直没停。

去年讨平了一批,今年又开始叛乱了。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刘琦的政令大幅度的触碰了豪强的利益,让他们的资产缩水,他们自然是要反的。

但拥护他们反叛的人,则是锐减了,至少普通的黔首平民不可能。

但针对地方,刘琦通过数年的战争期间,已经积累了比他们要强大的多的军事实力,地方豪强要反叛,他自然是毫不留情的出兵给予剿灭。

诸葛亮刚走不久,桂阳郡就又出现了五名豪强联合本土大族挟众叛乱,声势不小,一时间竟携裹至数万人众,攻略县城,意图自守。

消息传到襄阳,刘琦并不着急。

这样的任蹦出来越多越好。

杀鸡儆猴……只要是敢反的,讨平后全部灭族。

到了这种时候,还怕得罪人么?

刘琦即刻找来黄叙,命他为平南先锋,率领一万精锐,水陆并进南下联合刘磐,一举歼灭桂阳郡的叛军。

黄叙在荆州也是和黄忠蛰伏了许久,一直以来都没有战事能够用上他,如今得了平南的将令,黄叙异常兴奋,满面笑容的领命。

“黄兄,你在襄阳随令尊驻守,这段时间只怕也是憋的够呛吧?这一次平定桂阳之乱,全凭你一人决断,刘磐只是负责支援你的军需用度,前线的所有战事,皆交由你一人负责,另外我会让满宠随行,你们二人一同前往,也好互相有个照应……对了,桂阳郡和武陵郡的郡国之兵,你尽可随意调用,若是不够,直接问刘磐要人就是。”

黄叙有点听傻了。

他沉默片刻,方才道:“君侯,桂阳的豪强叛乱,虽攻略县城,携众数万,但不过都是乌合之众,我有一万兵马破他们足矣,如何还要满宠随行?更不用调动郡国之兵,君侯未免太小心了吧。”

刘琦哈哈大笑,道:“给你这么多的人和兵源,其实并不只是让你剿灭几个反叛的蟊贼而已。”

黄叙一听别有隐情,立刻道:“君侯还有何吩咐,请尽管直言!”

刘琦冲他勾了勾手指,道:“这一趟出征,我想让你一举攻入交趾!平定交州诸郡。”

黄叙一听顿时浑身一个激灵:“打交州?”

“你不敢?”刘琦微笑道。

“不,敢!敢……只是……”

“只是没想到我会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是吧?”刘琦微笑道:“交州乃是我军的大后方,地域广阔,人口稀疏,地势颇为险峻,又荒凉少兵,士燮手下虽无强将,但也毕竟在那里镇守多年,你不可大意,此事若成,你黄叙在我荆州诸将中,便可声名尽显,我也可以向陛下表奏你的功绩了。”

黄叙急忙向刘琦表示感谢,但他又有些不明白:“君侯,为何突然要下交州?”

“拓展战略纵深,交州虽然落后,但气候条件与荆南相当,镇西稻只能在长江以南种植,如今荆、益二州都已经大面积耕种,若是拿下交州广为推广,必然又可大增我辖境的粮秣产量……粮食越多,人口越多,我的实力也就越强,只要我手里有足够的粮食,袁绍再强我也能跟他一搏!”

刘琦的想法没有错,镇西稻本来就是从交趾以南传到中原来的,论及种植地域,交州虽然炎热,但在气候上可以说是比益州更适合镇西稻的种植。

第七百九十二章 中原使者

黄叙领了军令之后,便开始整点兵马准备南征了。

黄忠在知道自家儿子出征之后,便立刻来见刘琦。

他对刘琦拱手道:“君侯,听说君侯让黄叙率兵平定桂阳之乱,可有此事?”

一段时间不见,黄忠虽然依旧健硕,但脸上却隐隐多出了几分沧桑之感,头上的白头发比起刘琦上一次见他的时候似多出了不少,

五年多前,黄忠刚刚投奔刘琦的时候,也就是四十出头,但是如今时过境迁,他已经是奔着半百年岁走的人了。

黄忠颇有些担忧地道:“君侯,不是末将不相信君侯的判断,只是叙儿原先出战,都是随同君侯,或是随着老夫一同征战,很少有独自率兵的时候,这次平定桂阳内乱,虽然对方皆乌合之众,但末将还是怕他不能够胜任,还请君侯仔细斟酌才是。”

刘琦摇了摇头,道:“汉升,你是当局者迷,在我看来,黄叙已经到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实话跟你说了吧,这一次出战我不光是想让他平定桂阳的内乱,同时还想让他协助我收复交州。”

“什么?”黄忠闻言顿时一惊:“收复交州?这么大的事情如何要让他去做,况且君侯怎么突然就盯上交州了?末将愿意替君侯去收复交州!”

刘琦摇了摇头,道:“不需要,你是我军中的大纛,从今往后,一些平定四方的小战事就交给年轻一辈或是属下去做吧,你和我还需一同应付北方的敌人才是。”

黄忠有些不敢相信地道:“听君侯这意思,是想南北两线同时作战?只是以我们目下的实力,行么?”

“若是原先,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现在,镇西稻的普及和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保证了我们后续的军粮和人口,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支撑力,毫无疑问,北方人的实力是在不断下降的,但是我们的实力却是在不断增强的,而且这个局势在未来会越发的明显……而且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南方的地盘越大,将镇西稻、摊丁入亩的政策普及的地域越广,我们自身的实力就会越发强大,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对外不需在束手束脚,若有机会,就要开始不断地拓展地域……”

“而交州往南,尚有林邑等国的大面积土地,百多年来,那里屡叛不止,就是因为我大汉朝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不在彼处,汉人对他们的同化力较弱,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南方眼下产物充足,人口在未来将成倍地增长,再加上北方不断会有人南迁,我们中土的汉文化将会大面积地广布于南方,到时候再想继续向南开疆拓土,哪怕就是海外,我们还会畏手畏脚么?”

黄忠被刘琦说得楞住了。

他自然是想不到刘琦心中构建的这份替大汉朝开疆拓土的宏伟蓝图。

“汉升,现在有一件事需要你办。”

黄忠急忙正色道:“还请君侯吩咐。”

“我要你立刻在荆州展开募兵,并要求荆南诸蛮部落尽显人丁,不过要对他们友善些,如今荆南诸蛮有了土地,又有了镇西稻种,粮食问题想来可以逐步解决,只要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就不会复叛……我要你在一年之内,替我训练精卒五万!”

“增兵五万?”黄忠的心一阵跳动:“能承担得了么?”

刘琦甩了甩他桌案上的简牍,道:“以荆州目前的粮食产量和赋税数量来看,完全承担得起!”

黄忠有些犹豫地道:“可是征募这么多的兵卒,对我们目下没有太多用处。”

“眼下是没有,以后就会有的……随着荆州和益州的势力发展越大,各地豪强的叛乱也不会不断地增多……增兵是为了剿杀!”

毫无疑问,将军政和财政全部集中在手中,并将税赋分摊到土地之中,随着时间的越久也一定会触碰到更多而地方利益,而地方的那些土地主们的反叛也一定会络绎不绝。

但财政和军事只要同时牢牢地抓在手中,不论多少人反叛,也都可以镇压消灭。

改革和镇压,从古至今,这两件事就一直是密不可分的。

当叛乱的火焰燃烧到一定的时候,这个火焰就会开始逐渐微弱,而摊丁入亩的政策,也将会被世人认可为一种常态,而留存于世。

但毫无疑问,这期间会经历数不尽的坎坷。

而且目前归入土地中的税务,只是口算,而其他的赋税当下还没有归入田亩之中。

但汉朝赋税种类繁多,需要逐步精简,而且刘琦目下只是一个前将军、荆州牧,只是改变辖地内的赋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已经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了。

其实刘琦不用想,他在荆、益搞的这些事情,雒阳朝中的朝臣们定然是十有七八持反对态度,弹劾他的奏本估计已经堆满了刘协的龙案。

但之所以拿他没办法,一则是因为偌大的汉室天下,目下朝廷依旧只是受困于雒阳一隅之地,诸侯各自为政,朝廷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能够应付门阀和各诸侯牧守。

刘琦是朝廷的一大依靠,不能得罪。

二则,是因为天子刘协对刘琦的放任,他做什么,天子都觉得是对的。

……

八月,襄阳方面又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

这个人是刘琦乃至于他麾下的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

是曹操的使者——毛玠。

毛玠见了刘琦之后,代表曹操向刘琦施以问候,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敬意。

“孝先先生上一次来的时候,刘某与曹孟德昔日还是对立之局吧?这多年的时间下来,我与孟德好像也一直不曾解开仇怨,如今你来这里替曹将军示好,不知所为何意?”

毛玠笑道:“因为当年两军阵前的战事害死蔡将军,骠骑将军对此一直是深以为责,但事实上,此事事出有因,实乃张邈等辈细作在军中暗施冷箭,毁我两家关系,曹将军因此一直与君侯不睦,心中深感委屈,今时今日,天下形势渐明,将军还是希望能够与君侯友好,共同扶保汉室,以安黎民。”

第七百九十三章 曹操的提醒儿

曹操让毛玠转达给刘琦的话,刘琦全都是当狗屁听的,什么共同扶保汉室,以安黎民,纯粹就是胡扯淡。

就算是要扶保汉室,大家也是各自扶保各自的,根本不需要对方帮忙。

不过曹操命毛玠持礼物而来,想对刘琦示好的诚意还是有的,不过具体是什么原因,刘琦一时间还没有考虑清楚。

在没有摸清对方套路的情况下,刘琦还是热情的接待了对方,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如今的曹操也算是称雄于中原,实力不弱,大家都是一方霸主,彼此之间面子还是要留的。

当然,刘琦目下也是非常的忙,他没有时间亲自接待毛玠,而是让刘晔,贾诩,荀攸,蒯良,蒯越等人代表自己宴请毛玠。

刘琦安排接待毛玠的人,都是他麾下的顶尖智士,他让这些人一同接待毛玠,毫无疑问,为的就是能够通过他们来看出一些对方的端倪。

至少他得知道,毛玠来此究竟是要干什么的。

……

当天晚上,毛玠与荆州的一众谋士们喝完酒后,便回驿馆休息去了。

而荆州的一众谋士则被刘琦依次召集到自己的府邸。

蒯良见了刘琦之后,表示他们觉得曹操应该是惊惧荆州如今的势力,不愿意得罪刘琦,特意派毛玠前来交好……毕竟,刘琦已经是南天王,论及底蕴他或许没有袁绍深厚,但论及粮草的量产数,刘琦远超前者。

蒯越却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但一时间也想不到具体的缘由。

刘晔表示他觉得曹操是见天子与刘琦相善,又有刘虞坐镇朝中,希望通过刘琦在朝中谋取政治资源……这倒也是有些道理。

荀攸则觉得,曹操是想出兵攻打徐州,恐刘琦尾袭其后,故而前来交好。

听了一众人的意见之后,刘琦最后将贾诩召了过来。

贾诩进了刘琦的书房,刘琦遂命人上茶。

但贾诩此刻跟刘琦已经不外道了,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能喝茶。

“末吏喝这东西,晚上睡不着觉。”贾诩向刘琦如实汇报。

“文和,依你之见,你看曹操派毛玠此来示好,究竟所图为何?”

贾诩拱手道:“敢问君侯,不知其他几位与贾某一同宴请毛玠的先生,对此是何想法?”

刘琦也不瞒他,随将众人的说辞大致向贾诩讲述了一遍。

贾诩听完之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捋着须子,仔细地思索了起来。

少时,方听他慢悠悠地道:“贾诩赞同荀公达的意见,若老夫站在曹操的角度上,眼下要做的,就是一举攻克徐州。”

“所以,他为了防备我从后方偷袭他,特意派毛玠来对我表示友好?”

贾诩摇了摇头,道:“曹操虽想拿下徐州,但却不必刻意交好君侯,君侯若是想袭其后方,也不是他随意派几名使者,送些好处就能拦住的。”

刘琦对于贾诩的想法表示赞同。

他点了点头,道:“正是此理,那依照文和来看,曹操派使者来的目地究竟是什么?”

贾诩有些犹豫地道:“贾某倒是有个想法,但也只是猜度,不知准不准。”

“准不准,你试着说说,咱们一起磋商。”

贾诩言道:“君侯觉得,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琦捋着须子道:“聪慧,果敢,有抱负,心志之坚远非常人。”

推荐阅读!